當前,自由貿易區正在成為(wei) 繼經濟特區、國家級開發區、綜合保稅區之後的又一個(ge) 對外開放熱點,是當今世界最為(wei) 開放的一種形式,將成為(wei) 支撐和引領新一輪發展的重要載體(ti) 。我們(men) 認為(wei) ,申建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意義(yi) 重大。首先,當前我國雖然以“世界製造工廠”而著稱,商品貿易獲得了很大發展。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men) 在服務貿易上還比較滯後。而建立自由貿易實驗區無疑會(hui) 對我們(men) 的進出口貿易下滑、穩定經濟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其次,從(cong) 國際貿易的發展情況看,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既符合當今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也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歐盟、韓國、墨西哥的自由貿易協定夥(huo) 伴分別為(wei) 20個(ge) 、53個(ge) 、46個(ge) 、43個(ge) ,這些國家和地區同其自由貿易協定夥(huo) 伴的進出口額占其外貿總額的比重分別為(wei) 37%、27%、35%、73%。與(yu) 之相比,我國同自由貿易協定夥(huo) 伴的貿易額占我國外貿總額的比重為(wei) 24%,如剔除台港澳地區,隻有11%。所以,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於(yu) 我國在世界新格局下的經濟發展,具有非常強的緊迫性。其三,從(cong) 當前國內(nei) 外經濟發展的大勢看,我們(men) 的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嚴(yan) 峻,世界經濟的複蘇情況比預期差,尤其是我國目前正處在“三期”疊加階段,經濟發展有一定甚至較大的下行壓力。今後我省要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服務業(ye) 大發展,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就必須以申建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為(wei) 重大選擇和突破口。如果申建成功,將為(wei) 我省經濟實現由工業(ye) 主導型向服務業(ye) 主導型轉變、由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創造一個(ge) 曆史性的契機,所以申建工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yi) 和深遠曆史意義(yi) 。當然,我們(men) 也要明確,中央關(guan) 於(yu) 建設自貿區的最根本目的是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我們(men) 要把製度創新作為(wei) 核心任務,不能把建設自貿區認為(wei) 是新一輪圈地,圈地以後還有優(you) 惠政策,然後製造“政策窪地”,用政策紅利推動經濟發展,而是如何通過全麵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製度紅利。
一、全麵認識自由貿易區的性質和功能
建設自貿區是國際上通行的貿易服務方式,世界上尤其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開始實行了。如今,自貿區建設已遍布全球,有一整套運行規則和相關(guan) 規定與(yu) 協商機製。我們(men) 要設立自貿區,必須全麵認識自貿區的有關(guan) 性質、功能、作用,以及與(yu) 貿易和投資相關(guan) 的規定、依據、國際慣例及通行規則等。同時也要了解我國已經設立的上海自貿區的建設情況和運行經驗,為(wei) 我省自貿區建設提供重要借鑒和參考。
(一)自貿區的概念、功能、作用
1、自貿區的概念
自貿區是相對於(yu) 多邊貿易體(ti) 係(如WTO)而言的國際貿易體(ti) 係,通常是指兩(liang) 個(ge) 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取消絕大部分貨物關(guan) 稅和非關(guan) 稅壁壘,取消絕大多數服務部門市場準入限製,開放投資,從(cong) 而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chan) 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優(you) 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有時,自貿區也用來形容一國國內(nei) ,一個(ge) 或多個(ge) 消除了關(guan) 稅和貿易配額、以及對經濟行政幹預較小的區域。
由於(yu) 多邊貿易體(ti) 係成員眾(zhong) 多,大家利益各不相同,談判時間非常漫長,像WTO的烏(wu) 拉圭回合談了整整8年,多哈回合從(cong) 2001年開始,到現在都沒有結束,進展非常艱難。而自貿區談判因為(wei) 選擇夥(huo) 伴少,大家容易找到相互間的利益共同點,所以談判能夠比較快地達成協議。如美韓自貿區協議,用了不到1年時間就達成了協議。另外,自貿區成員相互給予的優(you) 惠條件,不必給予其他國家和地區,所以在開放市場上膽子也可以更大一點。
2、自貿區的功能
自貿區按性質區分,可分為(wei) 商業(ye) 自由區和工業(ye) 自由區。前者不允許貨物的拆包零售和加工製造;後者允許免稅進口原料、元件和輔料,並指定加工作業(ye) 區加工製造。按功能區分,世界上自由貿易區的功能設定是根據區位條件和進出口貿易的流量而確定的,並且隨著國內(nei) 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而調整和發展。其主要類型有以下幾種:(1)轉口集散型。這類自貿區利用優(you) 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從(cong) 事貨物轉口及分撥、貨物儲(chu) 存、商業(ye) 性加工等。如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2)貿工結合、以貿為(wei) 主型。這類自貿區以從(cong) 事進出口貿易為(wei) 主,兼搞一些簡單的加工和裝配製造。在發展中國家最普遍,如阿聯酋迪拜港自由港區。(3)出口加工型。這類自貿區以從(cong) 事加工為(wei) 主,以轉口貿易、國際貿易、倉(cang) 儲(chu) 運輸服務為(wei) 輔。如尼日利亞(ya) 自由貿易區。(4)保稅倉(cang) 儲(chu) 型。這類自貿區主要以保稅為(wei) 主,免除外國貨物進出口手續,較長時間處於(yu) 保稅狀態,如荷蘭(lan) 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貿易區。
隨著自貿區數量的不斷增長,自貿區的功能也在日益擴展。從(cong) 20世紀70年代開始,以轉口和進出口貿易為(wei) 主的自由貿易區和以出口加工為(wei) 主的自由貿易區開始相互融合,自貿區的功能趨向綜合化。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都可在區內(nei) 自由進出,在區內(nei) 可以進行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保稅倉(cang) 儲(chu) 、商品展銷、製造、拆裝、改裝、加標簽、分類、與(yu) 其他貨物混合加工等商業(ye) 活動。因此,世界上多數自由貿易區通常都具有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倉(cang) 儲(chu) 、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綜合起來可大大提高自由貿易區的運行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3、自貿區的作用
自貿區以貨物進出口和轉口貿易等為(wei) 主,它允許外國運輸工具自由進出,外國貨物免稅進口,取消對進口貨物的配額管製等,是自由港的進一步延伸。自貿區除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點外,還可以吸引外資設廠,發展出口加工企業(ye) ,允許和鼓勵外資設立大的商業(ye) 企業(ye) 、金融機構等,能夠促進區內(nei) 經濟綜合、全麵發展。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設置自貿區的國家和地區,可以利用其作為(wei) 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擴大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提高自己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增加外匯收入;二是有利於(yu) 吸引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三是有利於(yu) 擴大勞動就業(ye) 機會(hui) ;四是在港口、交通樞紐和邊境地區設區,可起到繁榮港口、刺激所在國交通運輸業(ye) 發展和促進邊區經濟發展的目的。自由貿易區對區域內(nei) 經濟的影響主要有兩(liang) 類:第一類是指由於(yu) 區域內(nei) 成員相互之間取消關(guan) 稅和貿易數量限製措施之後直接對各成員貿易發展所產(chan) 生的影響;第二類是指締結自由貿易區之後,由於(yu) 區域內(nei) 生產(chan) 效率提高和資本積累增加,導致各成員經濟增長加快的間接效果。
自貿區必須實行“原產(chan) 地原則”。由於(yu) 在自貿區內(nei) 管理比較寬鬆,容易導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稅問題,如果沒有其他措施作為(wei) 補充,第三國很可能將貨物先運進一體(ti) 化組織中實行較低關(guan) 稅或貿易壁壘的成員國,然後再將貨物轉運到實行高貿易壁壘的成員國。為(wei) 了避免這種商品流向扭曲現象的出現,自由貿易區組織均製訂了“原產(chan) 地原則”,規定隻有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的“原產(chan) 地產(chan) 品”才享受成員國之間給予的自由貿易待遇。從(cong) 理論上說,凡是製成品在成員國境內(nei) 生產(chan) 的價(jia) 值額占到產(chan) 品價(jia) 值總額的50%以上時,該產(chan) 品應視為(wei) 原產(chan) 地產(chan) 品。一般而言,第三國進口品越是與(yu) 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相競爭(zheng) ,對成員國境內(nei) 生產(chan) 品的增加值含量越高。原產(chan) 地原則的涵義(yi) 表明了自由貿易區對非成員國的某種排他性。
(二)自貿區在國際上的建設情況與(yu) 經驗
1、建設情況
廣義(yi) 上的自由貿易區主要是指國與(yu) 國之間的自貿區,如北美自由貿易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美韓自由貿易區(包括美國、韓國)、中歐自由貿易區(包括波蘭(lan) 、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ya) 、羅馬尼亞(ya) 和保加利亞(ya) )、東(dong) 盟自由貿易區(包括東(dong) 盟十國)、歐盟與(yu) 墨西哥自由貿易區等。狹義(yi) 上的自由貿易區是指一國之內(nei) 的自貿區,如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德國漢堡自由貿易區、美國紐約1號對外貿易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全球已有1200多個(ge) 自由貿易區,其中15個(ge) 發達國家設立了425個(ge) ,占35.4%;67個(ge) 發展中國家共設立775個(ge) ,占65.6%。僅(jin) 在美國國內(nei) ,到1994年底自由貿易區就已發展到199個(ge) ,貿易分區達285個(ge) ,總數達484個(ge) 。
自由貿易區概念是20世紀50年代初由美國提出的。開始時從(cong) 事以出口加工為(wei) 主要目標的製造業(ye) ,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利用這一形式將其建成為(wei) 特殊的工業(ye) 區,並逐步發展成為(wei) 出口加工區。20世紀80年代以後,許多國家的自由貿易區積極向高技術、知識和資本密集型發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貿易區”。如今,自貿區發展迅猛,在全球範圍內(nei) 數量已經達到數千個(ge) ,範圍遍及各大洲,是區域經濟一體(ti) 化的主要形式之一。自由貿易區之所以產(chan) 生和迅猛發展,有其深刻的曆史、經濟、政治、文化原因。第一,它與(yu) 多邊貿易體(ti) 製相比,區域內(nei) 國家易於(yu) 就自由貿易區達成協議並產(chan) 生實效。同時,現有的自由貿易區大多富有成效,也激發了更多國家參加自由貿易區。第二,就地區或鄰近國家而言,自由貿易區有利於(yu) 進一步發揮經貿合作的地緣優(you) 勢。鄰近國家間的自由貿易區具有人員往來與(yu) 物流便利、語言文化相近、生活習(xi) 慣類似等多種有利條件。因此,鄰近國家和地區間具有更多的有利條件來擴大和加深經濟合作以獲得互利雙贏的效果,其效果比參加多邊貿易體(ti) 係帶來的利益要更明顯一些。第三,在加入多邊合作機製的同時,締結自由貿易區有利於(yu) 推動各成員國內(nei) 的經濟結構改革,從(cong) 而可以借助更多外力來推進國內(nei) 改革。第四,20世紀90年代以後一再發生的地區性經濟危機的教訓,也促使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地區經濟合作的製度化。1997年的東(dong) 南亞(ya) 經濟危機證明,在同一地區國家之間,危機蔓延的速度往往更快,相互影響也更為(wei) 強烈。因此,加強地區內(nei) 經貿合作不僅(jin) 有助於(yu) 防範新的危機,而且也有助於(yu) 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2、有關(guan) 經驗
明確設立依據。設立自貿區首先要明確如何設立,依據是什麽(me) 。國際上這方麵的規定相當明確:一是1973年國際海關(guan) 理事會(hui) 簽訂的《京都公約》,將自由貿易區定義(yi) 為(wei) :“指一國的部分領土,在這部分領土內(nei) 運入的任何貨物就進口關(guan) 稅及其他各稅而言,被認為(wei) 在關(guan) 境以外,並免於(yu) 實施慣常的海關(guan) 監管製度。”二是美國關(guan) 稅委員會(hui) 給自由貿易區下的定義(yi) :自由貿易區對用於(yu) 再出口的商品在豁免關(guan) 稅方麵有別於(yu) 一般關(guan) 稅地區,是一個(ge) 隻要進口商品不流入國內(nei) 市場可免除關(guan) 稅的獨立封鎖地區。還有一種對自由貿易區的官方解釋,是指兩(liang) 個(ge) 或兩(liang) 個(ge) 以上的國家(包括獨立關(guan) 稅地區)根據WTO相關(guan) 規則,為(wei) 實現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所進行的地區性貿易安排(Free Trade Agreement: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締約方所形成的區域。這種區域性安排不僅(jin) 包括貨物貿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chan) 權保護、標準化等更多領域的相互承諾,是一個(ge) 國家實施多雙邊合作戰略的手段。
明確相關(guan) 規定。國際上這方麵也有明確規定,如WTO關(guan) 於(yu) 自由貿易區的規定有以下幾點:第一,成立自由貿易區的目的是便利組成自由貿易區的各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貿易壁壘大體(ti) 上不得高於(yu) 或嚴(yan) 於(yu) 未建立自由貿易區時各組成國家和地區對未參加自由貿易區的各成員所實施的關(guan) 稅和貿易規章的一般限製水平。第二,任何成員如決(jue) 定加入自由貿易區或簽訂成立自由貿易區的臨(lin) 時規定,應有一個(ge) 在合理期間內(nei) 成立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和進程表。第三,任何成員決(jue) 定加入自由貿易區,或簽訂成立自由貿易區的臨(lin) 時協定,應及時通知全體(ti) 成員,並應向其提供有關(guan) 擬議的自由貿易區的資料,以使全體(ti) 成員得以斟酌並向各成員提出報告和建議。如果全體(ti) 成員發現參加協定各方在所擬議的期間內(nei) 不可能組成自由貿易區,或認為(wei) 所擬議的期間不夠合理,全體(ti) 成員應向參加協定各方提出建議,如參加協定各方不準備按照這些建議修改臨(lin) 時規定,則有關(guan) 協定不得維持或付諸實施。第四,對自由貿易區成立計劃或進程表的任何重要修改都應通知全體(ti) 成員。如果這一改變將危及或不適當地延遲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全體(ti) 成員可以要求同有關(guan) 成員進行協商。第五,為(wei) 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過渡性臨(lin) 時協議的合理期限隻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允許超過10年,當一項協議的成員認為(wei) 10年不夠時,則須向貨物理事會(hui) 提供需要更長一段時間的完整解釋。第六,自由貿易區要接受世界貿易組織工作組的檢查,並定期向世界貿易組織理事會(hui) 做出協議執行情況的報告。
協調相關(guan) 政策。自由貿易區的成立將不可避免地產(chan) 生貿易轉移,不同時間簽訂多個(ge) 自由貿易協定將使貿易轉移更加複雜,由於(yu) 多個(ge) 自由貿易協定的生效時間不同、過渡期不同、優(you) 惠安排的內(nei) 容不同、夥(huo) 伴國的比較優(you) 勢不同,可能會(hui) 使貿易轉移多次、反複發生。因此,需要協調各個(ge) 雙邊貿易政策以減少優(you) 惠貿易安排帶來的損失。協調的主要內(nei) 容,一是關(guan) 稅政策。涉及立即免稅的商品範圍不斷擴大,削減關(guan) 稅的過渡期逐步縮短,單邊降低關(guan) 稅和促進多邊談判等。二是原產(chan) 地規則。可實行廣泛的累積製度,實行統一和簡化的原產(chan) 地規則,對敏感產(chan) 業(ye) 的保護逐步加強,對非敏感行業(ye) 逐步放鬆等原產(chan) 地原則。三是服務貿易和投資措施。如實行負麵清單方式,堅持資金的充分流動性等。
提供管理經驗。世界上的自由貿易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競爭(zheng) ,各國的管理已逐漸趨向規範化,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基礎設施和管理手段也大大改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體(ti) 製。國際上四個(ge) 主要自由貿易區(阿聯酋迪拜港自由港區、德國漢堡港自由港區、美國紐約港自由貿易區、荷蘭(lan) 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貿易區)的管理非常強,他們(men) 對管理機構在授權上大體(ti) 相近,都是港區合一,成立經政府授權的專(zhuan) 門機構,負責管理和協調自由貿易區的整體(ti) 事務,投資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有權審批項目立項等。他們(men) 特別是著眼於(yu) 自由貿易區與(yu) 城市功能的相互促進,超前進行整體(ti) 規劃和建設,極富特色與(yu) 成效,帶動了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在金融、保險、商貿、中介等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上成效突出。
(三)上海自貿區建設給我們(men) 的一些啟示
1、基礎條件
上海自貿試驗區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浦東(dong) 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ge) 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為(wei) 基礎而設立,其中以外高橋保稅區為(wei) 核心,總麵積28.78平方公裏。國務院審批“意見”規定,上海市自由貿易試驗區可根據先行先試推進情況以及產(chan) 業(ye) 發展和輻射帶動需要,逐步拓展自貿區的實施範圍和試點政策範圍,形成與(yu) 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的聯動機製。
2、運作模式
上海自貿區在建設過程中已經提出了係統的工作方案,涉及金融、投資、貿易,以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探索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等諸多方麵。正式運行以來,已經曆了相當時間的工作過程,能夠給我們(men) 提供不少現成的經驗和參考。如它的管理實行“一線逐步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nei) 貨物自由流動”的監管服務模式。所謂“一線”,就是指國境線;“二線”就是指國內(nei) 市場分界線,亦即自由貿易區的空間分界線。“一線放開”是將“一線”的監管集中到對人的監管,口岸單位(包括海關(guan) 、邊防、檢驗檢疫等)隻做必要的檢查,不再采用批次監管的傳(chuan) 統模式,實行的是集中、分類、電子化監管模式,貨物可以在這裏自由出入,不繳納關(guan) 稅。為(wei) 了提高貨物在“一線”關(guan) 口的通關(guan) 效率,從(cong) 貨物卸船到運輸再到轉運的整個(ge) 過程,海關(guan) 大多都不會(hui) 幹預,即使少數需要海關(guan) 監管,手續也相當簡化,以確保貨物流通順暢。貨物在試驗區內(nei) 可以自由流動和買(mai) 賣,並配合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轉口等業(ye) 務進行多種形式的儲(chu) 存、展覽、組裝、製造和加工等。“二線管住”是指對於(yu) 進出自貿區內(nei) 外的貨物的監管。所謂二線,就是貨物從(cong) 自貿區進入國內(nei) 其他地區,相當於(yu) 從(cong) 國外進口,這方麵要高效監管,依法納稅。貨物從(cong) 自貿區進入境內(nei) 其他地區時,海關(guan) 一方麵嚴(yan) 密監管,同時也創新了一些便捷的通關(guan) 手段,如利用征信、抽檢、跟蹤等方法,強化事中和事後的監管,進一步加快通關(guan) 效率,不是過分嚴(yan) 格地在事前就管住、管死。他們(men) 還加強對入駐企業(ye) 實行經營資質、經營範圍、年審製度等一係列嚴(yan) 格的企業(ye) 審核管理製度,對貨物進出特殊區域實行嚴(yan) 格的記錄管理,對不同的貨物性質和類別,劃分不同的監管力度等級,最終實現高效監管。
3、主要舉(ju) 措
上海對自貿區實行先行先試、風險可控、分步推進、逐步完善的推進方式,把擴大開放與(yu) 體(ti) 製改革相結合、把培育功能與(yu) 政策創新相結合,努力形成與(yu) 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製度框架。其主要舉(ju) 措,一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二是擴大投資領域開放,三是推進貿易發展方式轉變,四是深化金融領域開放,五是創新完善法製領域製度保障,六是創新監管服務模式,七是探索與(yu) 試驗區相配套的稅收政策等。這一係列重大政策和改革舉(ju) 措,都將吸引眾(zhong) 多外向型企業(ye) 聚集駐紮,拉動當地經貿發展。上海自貿區所有功能創新的核心是便利化,就是為(wei) 了方便國際貿易,與(yu) 國際接軌。自貿區內(nei) 建立的海關(guan) 監管、檢驗檢疫、退稅、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撐係統,未來可使消費者直接實現“海淘”,已成為(wei) 我國一塊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
二、河南具備建設自貿區的有利條件
河南作為(wei) 中部地區的一個(ge) 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承東(dong) 啟西、聯貫北,具有突出的區位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基礎優(you) 勢、文化優(you) 勢和較強的經濟實力與(yu) 發展潛力,具備申建自貿區的良好條件。
(一)基礎設置良好
與(yu) 上海自貿區在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ge) 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設立情況相類似,河南目前有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鄭州出口加工區、鄭州保稅物流中心及河南德眾(zhong) (焦作市孟州)保稅物流中心等四個(ge) 直接對外開放窗口,設置自貿區的基礎條件相當良好。它與(yu) 上海自貿區設置的情況相仿,為(wei) 鄭州自貿區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尤其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條件優(you) 越,因為(wei) 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鄭州出口加工區、鄭州保稅物流中心本來都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nei) ,是實驗區的一部分。自從(cong) 去年3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後,我省就打開了建設內(nei) 陸開放高地、集聚高端生產(chan) 要素、構築參與(yu) 國際分工新平台、創造區域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戰略突破口,目前已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項目,如航空物流、高端製造、現代服務等高端產(chan) 業(ye) ,以及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和交通網絡、互聯網和信息消費、金融結算等新興(xing) 業(ye) 態,使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正在成為(wei) 一個(ge) 陸空高效銜接、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同時,我省近年來為(wei) 外向型企業(ye) 服務的體(ti) 係也日趨完善。鄭州海關(guan) 已啟動通關(guan) 作業(ye) 無紙化改革試點,企業(ye) 從(cong) 電子申報到收到海關(guan) 電子放行回執僅(jin) 需數秒,足不出戶即可實現“指尖上的通關(guan) ”。並且開通了24小時預約通關(guan) 服務,特批A類企業(ye) ,解決(jue) 企業(ye) 類別、設備和料件結轉等問題。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已開始試行“通報通簽、即查即放”監管模式,實現“港、區、站”一體(ti) 化聯動通檢,打造了河南省內(nei) 各口岸及不同區域之間便捷高效通關(guan) 機製。因此,我省可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wei) 核心載體(ti) ,以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等為(wei) 依托,申建鄭州自貿實驗區,構建我省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載體(ti) 和新的平台,為(wei) 中國內(nei) 陸省份探索一條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的新路子。
(二)發展條件優(you) 越
河南在物流集散方麵具有獨特優(you) 勢。如鄭州新鄭機場、鄭歐班列、連霍高速等構成了河南空中、鐵路、公路等立體(ti) 式、網絡狀的集散大動脈,形成了全省公、鐵、航、水多種運輸方式高效銜接的一體(ti) 化運輸服務網絡。其中,在航空方麵,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僅(jin) 貨運就已經開辟了24條國際貨運航線,覆蓋了除非洲、南美洲以外的全球主要經濟體(ti) ,航空貨運量高速增長,2012年增速已位居全國千萬(wan) 級機場第一。2013年,新鄭機場新開航線53條,航線總數達143條。其中新開國際貨運航線14條,國際貨運航線達19條,位居中西部地區首位,基本形成了通達全國主要城市和歐美亞(ya) 的“空中走廊”與(yu) 航線網絡,這個(ge) 網絡以鄭州機場為(wei) 圓心,2小時航程內(nei) 覆蓋人口和GDP約為(wei) 12億(yi) 人和43萬(wan) 億(yi) 元,分別占到全國的90%和95%,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ou) 勢。在鐵路方麵,河南構建了以鄭州為(wei) 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四縱六橫”大能力貨運鐵路網和“十字加半環”城際鐵路網,基本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半小時交通圈”和以鄭州為(wei) 中心、輻射全省省轄市的“1小時交通圈”和周邊省會(hui) 城市的“2小時交通圈”。鄭歐班列開通後,中原國際陸港建設不斷加快,目前正在著力打造國家鐵路一類口岸,建成連通境內(nei) 外、輻射東(dong) 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搭建起中國中部與(yu) 歐洲、東(dong) 北亞(ya) 、東(dong) 南亞(ya) 的重要橋梁,成為(wei)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橋頭堡。在公路方麵,到2013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5873公裏,多年居全國之首,目前已構建成了以鄭州為(wei) 中心,輻射全省18個(ge) 省轄市的高速公路網,95%的縣(市)平均30分鍾以內(nei) 抵達高速公路網,3小時可以到達全省任何一個(ge) 省轄市,6小時可以到達周邊6省任何一個(ge) 省會(hui) 城市,8小時可以到達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而縱貫河南的連霍高速可以從(cong) 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直接出境到達中亞(ya) 和歐洲,鄭州又是重要的公路港口岸。目前,河南正著力打造集鐵路港、公路港、空港、海港於(yu) 一體(ti) ,國家重要的多式聯運服務中心、集散分撥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中歐班列貨運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成為(wei) 覆蓋中西部、輻射全國、連通世界的內(nei) 陸型國際物流中心和國家現代物流業(ye) 發展高地。
(三)區位優(you) 勢突出
近年來,河南實施的開放帶動戰略,加速了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2012年,與(yu) 河南發生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198個(ge) ,出口超億(yi) 美元的國家和地區發展到35個(ge) 。目前,有121家世界500強企業(ye) 、146家國內(nei) 500強企業(ye) 在河南投資。格力電器產(chan) 業(ye) 園、北鬥智能交通物流網、軍(jun) 工電子產(chan) 業(ye) 基地、海爾創新產(chan) 業(ye) 園項目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在河南落地,推動形成了我省一批主營業(ye) 務收入超100億(yi) 元的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現在,我省與(yu) 國內(nei) 外著名企業(ye) 簽訂的項目已越來越多集中於(yu) 電商、物流、教育、醫療等現代服務業(ye) 領域。同時,鄭州的金融地位也在加強。如目前已有渣打銀行等百餘(yu) 家金融機構入駐鄭州,環CBD的金融中心核心區已經形成。我省還可以充分利用鄭州商品交易所這一稀缺資源,擴大其金融中心的聚集度和輻射力,使其在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讓鄭州在“產(chan) 業(ye) 與(yu) 金融結合”的道路上走得更快。
(四)經濟實力雄厚
以河南為(wei) 中心的中原經濟區,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範圍包括河南18個(ge) 地市及山東(dong) 、安徽、河北、山西12個(ge) 地市2個(ge) 縣,總麵積達28.9萬(wan) 平方公裏、總人口1.5億(yi) 人,麵積及人口居全國第一位,經濟總量僅(jin) 次於(yu) “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國第四位,經濟基礎雄厚,內(nei) 需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在這個(ge) 區域內(nei) ,有中原城市群、河南省180個(ge) 產(chan) 業(ye) 集聚區和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示範區。其中,中原城市群已列入國家重點培育發展的中西部三大城市群之一,它將“加大對內(nei) 對外開放力度,有序承接國際及沿海地區產(chan) 業(ye) 轉移,依托優(you) 勢資源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加快新型工業(ye) 化進程,壯大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健全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的城鎮體(ti) 係,強化城市分工合作,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形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you) 良、生態環境優(you) 美的新型城市群”。並將“依托陸橋通道上的城市群和節點城市,構建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推動形成與(yu) 中亞(ya) 乃至整個(ge) 歐亞(ya) 大陸的區域大合作”。全省180個(ge) 產(chan) 業(ye) 集聚區成功吸引了富士康、菜鳥網絡、奇瑞汽車、格力、海爾等一大批龍頭企業(ye) 落地,初步形成了智能手機、家電、汽車、品牌服裝等生產(chan) 基地。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示範區有包括我省三門峽市在內(nei) 的4個(ge) 地級市,在這個(ge) 區域內(nei) ,礦產(chan) 、農(nong) 業(ye) 、文化旅遊資源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良好,目前三門峽市正緊緊圍繞打造中原經濟區重要支撐、區域合作示範城市和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三大戰略定位”,強力實施大通關(guan) 、大交通、大商貿、大旅遊和高新產(chan) 業(ye) 的“四大一高”戰略,經濟社會(hui) 發展日益加速,這一示範區建設,又將成為(wei) 中原大地上一個(ge) 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興(xing) 奮點。
(五)文化魅力獨特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是國家確定的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曆史上先後有20個(ge) 朝代建都或遷都於(yu) 此,全國八大古都河南占一半,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有三處世界曆史文化遺產(chan) ,在全國100個(ge) 大姓中,有97個(ge) 與(yu) 河南有關(guan) ,77個(ge) 直接起源於(yu) 河南,98個(ge) 郡望地在河南,曆史文化資源極其豐(feng) 厚。傳(chuan) 說中的三皇五帝,幾乎全在中原大地上活動。如今,在淮陽縣有“人祖”伏羲太昊陵,新鄭市有軒轅黃帝陵,西華縣有女媧媧皇故都,內(nei) 黃縣有顓頊、帝嚳二帝陵,登封市有禹都陽城……在整個(ge) 中原大地上,堪稱一座洋洋大觀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如:石窟藝術。被譽為(wei) “國之愧寶”的洛陽龍門石窟,曾使舉(ju) 世皆驚。這裏的佛教造像達10餘(yu) 萬(wan) 尊,題記和碑刻達3600多品,佛塔40餘(yu) 座,是研究我國古代曆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此外,還有鞏義(yi) 石窟、偃師水泉石窟、淇縣前嘴石窟、安陽靈泉寺石窟、浚縣千佛洞等等,均令人歎為(wei) 觀止。漢畫藝術,河南比比皆是。南陽、洛陽、鄭州、商丘等地先後出土的一批漢墓,發掘出大批畫像石、畫像磚、畫像鏡以及彩繪壁畫,題材廣泛,內(nei) 容豐(feng) 富,是漢代生活的真實寫(xie) 照,具有很高的曆史和藝術價(jia) 值。又如碑刻藝術。曆代帝王將相、書(shu) 法大家及庶民百姓在中州大地上留下的碑刻之多,實乃數不勝數。從(cong) 時間上看,上自秦漢,下至民國,曆代無闕;從(cong) 書(shu) 體(ti) 上講,篆、籀、隸、真、行、草 ,無所不備;從(cong) 書(shu) 丹者看,曆代名家巨擘,幾無遺漏;從(cong) 風格上看,端莊、豪放、娟秀、古樸、峻拔、險狂、柔媚,等等,應有盡有。再如建築藝術。中原是我國佛教發展的重要場所,寺院星羅棋布,古塔繁若星綴。白馬寺向有“釋源”、“祖庭”之稱;少林寺被譽為(wei) “中國第一名刹”;而聲名遠播的相國寺,更是受到曆代帝王的垂青。此外,還有風穴寺、菩提寺、賢隱寺、靈山寺、淨居寺、磐穀寺、白雲(yun) 寺,等等。其塔更多,有保存完好的我國最早的磚塔——登封嵩嶽寺塔,我國最高最大的琉璃塔——開封鐵塔,還有堪稱天下奇觀的少林寺塔林。僅(jin) 明代磚塔目前河南各地尚存200多座。這些寺院、古塔,乃至難以數計的廟、祠、台、觀,以其絢麗(li) 、雄健的風姿,精巧、堅固的構築,譜寫(xie) 成一曲古老而又渾厚的凝固交響樂(le) 。在二十四史有紀傳(chuan) 的5700多位名人中,漢唐宋明時期河南籍名人就達912人,占總數的15.8%,位列中國第一,這裏湧現了包括謀聖薑太公、道聖老子、商聖範蠡、字聖許慎、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律聖朱載堉等在內(nei) 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名人,創造了極其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它將會(hui) 強烈地吸引人們(men) 來河南尋根問祖,感受中原文化的無窮魅力。
三、申建自貿區當前需著手開展的工作
申建立鄭州自貿區,是我省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配置全球資源的需要,是努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接軌國際市場的需要,是為(wei) 中原經濟區發展構建新的戰略支點的需要,我們(men) 要清醒認識、抓住機遇,申建工作應精心組織、卓有成效推進。
(一)抓緊開展申報及相關(guan) 工作
一是成立自貿區省申建工作領導小組。有效的組織領導是申建成功的首要條件。應參照申建鄭州航空港綜合經濟實驗區的做法,成立省申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高效的管理體(ti) 製和運行機製,精心組織,科學謀劃,製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方案,明確各地各部門的工作目標與(yu) 任務,相關(guan) 的地方和部門要及時全方位投入到申建工作中。同時要加強力量整合,將現在地方的力量,如鄭州市、焦作市等;部門的力量,如省商務廳,省發改委,鄭州航空港綜合實驗區領導小組、管委會(hui) ,鄭州機場,鄭州鐵路局,省交通廳,以及海關(guan) 、工商、稅務、銀行、土地、檢驗檢疫等相關(guan) 業(ye) 務部門進行整合,形成一個(ge) 統一領導和協調的機構,實行強有力的組織領導。
二是組織廣泛調研。應組織有關(guan) 人員到上海、天津、廣東(dong) 、浙江等地,以及我國台灣地區進行調研,了解他們(men) 的申建、推進和建設情況;還可組織人到美國、德國、荷蘭(lan) 等地進行調研,這方麵國外有一套很成熟的做法和經驗,能夠給我們(men) 提供很好的借鑒。要通過調研,深入探索如何建立符合國際貿易慣例的自貿區管理辦法。
三是加強研究論證。自貿區建設涉及很多法律、政策、管理與(yu) 國際接軌問題,應組織社科理論界和實際工作部門進行多方麵研究論證,對如何實施、如何推進、如何申報等,提出對策建議和最優(you) 運作方案。譬如,如何設置免稅區、自由港、自由貿易區,怎麽(me) 實行特殊的關(guan) 稅優(you) 惠政策和貿易政策,如何放寬金融管製和外匯管製,允許跨境資本的自由流出流入,減少對利率及金融交易的限製,如何發展技術和服務型貿易等。尤其要加強自貿區功能定位、政府職能轉變、投資領域開放、貿易發展方式轉變、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法製領域製度保障、監管服務模式創新以及建立與(yu) 自貿區相配套的稅收政策等方麵的研究,提供有重要應用價(jia) 值的對策建議。
四是開展深入宣傳(chuan) 。我省各級各類媒體(ti) 和有關(guan) 部門要高度重視,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廣泛、深入、係統地宣傳(chuan) 報道,在全省全國形成聲勢,深入人心。各級新聞宣傳(chuan) 部門要積極做好宣傳(chuan) 報道工作,統籌協調多方力量,精心組織,周密部署,製定詳細的宣傳(chuan) 報道計劃,開辟專(zhuan) 欄專(zhuan) 題,利用消息、言論、評論、理論文章、專(zhuan) 題訪談等形式,堅持報、台、刊、網互聯互動,形成立體(ti) 宣傳(chuan) 網絡,動員激勵全省幹部群眾(zhong) 踴躍投入自貿區的申建中,使之成為(wei) 中原崛起、河南振興(xing) 、富民強省的新的發動機和強力支撐。
五是加強工作溝通。自貿區建設工作涉及國家多個(ge) 部門,如商務部、發展改革委,以及海關(guan) 、稅務、金融、交通等各個(ge) 方麵,我省與(yu) 申報自貿區相關(guan) 的各業(ye) 務部門要積極、主動、加緊與(yu) 對口上級部門做好聯係、溝通工作,努力爭(zheng) 得上級部門對河南的基礎條件、獨特優(you) 勢、工作進程等的了解、支持和幫助。涉及自貿區建設的我省海關(guan) 、稅務、銀行、土地、工商、檢驗檢疫、物流等部門應同時進行相關(guan) 準備,甚至組織人事部門也要進行人才吸收和引進方麵的準備,出台相關(guan) 的實施細則和辦法。各地各部門要主動融入、創新服務、及時高效地開展工作。
(二)加強規劃設計
我省可參照上海自貿區規劃等製定方案,確定鄭州自貿區的主要任務、目標和措施等。譬如,轉變政府職能問題,擴大服務業(ye) 開放問題,監管模式問題,推進金融開放創新問題等,把自貿區建設成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製環境規範的自貿區,並通過自貿區的製度建設,把當前突出的公司型政府建設成真正的服務型政府,促進我省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在規劃設計中,一定要找準我省的定位,體(ti) 現我省的特色,突出改革創新的要求。要牢牢把握國際通行規則,研究設置使自貿區加快形成與(yu) 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製度體(ti) 係和監管模式,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又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要擴大服務業(ye) 對外開放,引進國際先進經驗,提高服務業(ye) 能級和水平。要設置如何根據推進情況以及產(chan) 業(ye) 發展和輻射帶動需要,逐步拓展實施範圍和試點政策範圍,形成與(yu) 河南經濟、貿易、金融、物流中心建設的聯動機製。要做好壓力測試,把各方麵可能發生的風險控製好,切實防範係統性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
(三)加強法規研究
對涉及自貿區業(ye) 務的法律法規必須進行認真研究,研究有哪些需要停止實施的國家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文件的規定,需要遵從(cong) 哪些程序;如何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ye) 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e) 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e) 法》規定中有關(guan) 行政審批的要求,如何進行申辦確定等。自貿區的製度創新應以全麵、規範的自貿區法律體(ti) 係為(wei) 基礎,包括人才、投資、技術、生產(chan) 因素移動等限製及法規的突破,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ei) 構建“自貿區法律保障體(ti) 係”,否則將喪(sang) 失時效性。要加快形成符合自貿區發展需要的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ti) 係,河南省或鄭州市要通過地方立法,建立與(yu) 試點要求相適應的自貿區法律法規製度。
(四)加強政策研究
由於(yu) 在自貿區內(nei) 強調的是貿易自由,我們(men) 必須一方麵在關(guan) 稅及非關(guan) 稅壁壘(資金、外匯管製等)方麵有特殊優(you) 惠政策,如轉口貿易、離岸貿易、離岸金融優(you) 惠等。另一方麵貿易與(yu) 稅收、金融關(guan) 係密切,我們(men) 也必須要加強稅收政策研究,探索建立與(yu) 自貿區相配套的稅收政策體(ti) 係。如:要研究如何實施促進投資的稅收政策,如對在自貿區內(nei) 注冊(ce) 的企業(ye) 或個(ge) 人股東(dong) ,如何繳納所得稅問題;對自貿區內(nei) 企業(ye) 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企業(ye) 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獎勵,如何繳納所得稅等。研究如何實施促進貿易的稅收政策,如對在自貿區內(nei) 注冊(ce) 的國內(nei) 租賃公司,如何享受相關(guan) 稅收政策;對設在自貿區內(nei) 的企業(ye) 生產(chan) 、加工並經“二線”銷往內(nei) 地的貨物,如何納稅;在現行政策框架下,對自貿區內(nei) 生產(chan) 企業(ye) 和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企業(ye) 進口所需的機器、設備等貨物如何免稅等。研究如何在符合稅製改革方向和國際慣例,以及不導致利潤轉移和稅基侵蝕的前提下,如何完善適應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ye) 務發展的稅收政策,等等,既要放活,又不能失控。
(五)加強管理研究
由於(yu) 自貿區開放度非常高,對監管者和政策製定者都是嚴(yan) 峻考驗。我們(men) 既必須達到與(yu) 國際接軌和科學管理相統一的要求,不符合國際慣例不行;又不能沒有自主管理、有效管理。比如離岸金融,人民幣離岸業(ye) 務的開展,既有利於(yu) 分流境內(nei) 資金,降低通脹壓力,但同時也容易形成人民幣大量外流的洗錢風險。如果我們(men) 稍一疏忽,就有可能成為(wei) 人民幣流出的漏洞。要研究如何對自貿區進行分區、分級、分類管理問題。認真研究如何借鑒上海自貿區的“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管理方式,從(cong) 而製定適合我們(men) 的管理方式。首先,要著重研究如何按照國際化、法治化的要求,探索建立與(yu) 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ti) 係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ti) 係,推進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審批轉為(wei) 注重事中、事後監管。要研究如何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體(ti) 現投資者參與(yu) 、符合國際規則的信息公開機製。研究如何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ti) 係,在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知識產(chan) 權、工商、稅務等管理領域,實現高效監管,積極鼓勵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市場監督。研究如何完善投資者權益有效保障機製,實現各類投資主體(ti) 的公平競爭(zheng) ,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自由轉移其投資收益。研究如何建立知識產(chan) 權糾紛調解、援助等解決(jue) 機製。
(六)加強創新研究
要充分發揮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you) 勢,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加快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製環境規範等方麵的成果,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建立起符合國際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資和貿易規則體(ti) 係,使自貿區成為(wei) 我國內(nei) 陸地區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ti) 。積極探索負麵清單管理模式和建立權力清單製度。政府應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製投資經營的行業(ye) 、領域和業(ye) 務等,對清單以外的,各類主體(ti) 均可依法平等進入。要研究提出有力的創新舉(ju) 措,推動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規模化運營,盡快形成國際網購物品集散分撥中心;建立大通關(guan) 機製,推進電子口岸建設,實現對進出口企業(ye) 、生產(chan) 製造園區、物流基地的通關(guan) 流程全覆蓋,加快推進口岸與(yu) 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區港聯動、區區聯動,開展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便利通關(guan) 試點;全麵建成電子口岸,加快進口商品指定口岸建設,開展鄭州機場口岸簽證業(ye) 務;爭(zheng) 取開展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ye) 務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業(ye) 務,推動大型跨國企業(ye) 在鄭建設國際結算中心等。要積極構建國際化營商環境,推行招商引資項目全程代辦和並聯審批製度,健全招商項目跟蹤服務機製,探索建立投資環境量化評價(jia) 體(ti) 係,探索建立與(yu) 國際接軌的外商投資管理服務體(ti) 製。
(七)加強信息平台建設
首先,需要在自貿區內(nei) 整合涵蓋注冊(ce) 備案管理、行政許可管理、日常監管、應急管理、稽查執法、信用評定等信息係統,建立打通海關(guan) 、質檢、工商、稅務、外匯等各部門的信息共享平台。其次,要建立企業(ye) 基礎數據庫,動態記載各監管部門對自貿區注冊(ce) 企業(ye) 經營情況的信息,通過運用信息平台的公式製度,從(cong) 源頭上有效規避企業(ye) 違規經營風險,有利於(yu) 監管科學化、精細化和信息化目標的實現。第三,要建立一口受理、綜合審批和高效運作的服務模式,完善信息網絡平台,實現不同部門的協同管理機製。建立行業(ye) 信息跟蹤、監管和歸集的綜合性評估機製,加強對自貿區內(nei) 企業(ye) 在區外經營活動全過程的跟蹤、管理和監督。第四,各部門製訂信息共享工作規範,明確信息采集、加工、傳(chuan) 遞、應用、反饋等環節的工作職責,健全信息共享長效機製,定期召開個(ge) 部門聯席會(hui) 議,研究、探討監管信息平台的改進措施。
(作者分別係省社科聯主席、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