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是一個(ge) 整合的時代。隨著 WEB2.0時代的到來,引起了人們(men) 生活的深刻變革。“互聯網+”可以說是信息技術革新引發的社會(hui) 變革,是由專(zhuan) 業(ye) 人員技術創新到廣大用戶廣泛參與(yu) 使用,其特征是跨界與(yu) 融合。
“互聯網+”時代,改變了很多東(dong) 西,從(cong) 形式到內(nei) 容,如今的互聯網更加個(ge) 體(ti) 化、智能化、數字化,特別是它的互動化和用戶分享等功能,給人們(men) 的生活帶來了更多樂(le) 趣。一部手機就是一台小電腦,許多功能整合發揮作用,大大方便了人們(men) 的生活。
“互聯網+”模式下,互聯網的信息聚合功能更加強大,改變了人們(men) 的閱讀習(xi) 慣、興(xing) 趣結構、傳(chuan) 播方式。以往人們(men) 通過傳(chuan) 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接觸新聞,現在則通過網絡、手機等更加便利、更加靈活的新型媒體(ti) 接受社會(hui) 各方信息。以往的深閱讀模式已被網絡時代的輕閱讀模式所替代,紙質媒體(ti) 的書(shu) 刊閱讀逐步讓位於(yu) 手機、平板電腦,文字、知識、思想逐漸讓位於(yu) 圖像、遊戲、娛樂(le) 。
互聯網產(chan) 生了全新的社群模式。QQ群、微信圈等走進了人們(men) 的生活,形成了一個(ge) 個(ge) 以興(xing) 趣愛好、生意夥(huo) 伴、朋友等特定意義(yi) 的圈子文化,這些圈子就像一個(ge) 部落,大家在裏麵交流、分享、創造、聚集,在無形中已經產(chan) 生了細分市場。
互聯網的用戶分享功能也愈來愈被大家接受並使用。大家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製創作和分享各種觀點、資源、信息。用戶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發布自己的觀點和信息。
互聯網讓人們(men) 的生活更加自主化、平等化,消解了以往的專(zhuan) 業(ye) 性、權威性。使文化從(cong) 以往單純的專(zhuan) 業(ye) 創作到大眾(zhong) 創作,人人都可以是作家,人人都可以是記者,而人人都是讀者,人人都是接受者。專(zhuan) 業(ye) 與(yu) 業(ye) 餘(yu) 的差距在縮小,自媒體(ti) 時代已經到來。如今,誰都可以是創作者,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網絡塑造的一大批“草根作家”,如一匹匹黑馬進入人們(men) 的視野。與(yu) 以往的傳(chuan) 統作家相比,網絡作家甚至有後來居上之勢,如今他們(men) 在文壇已經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網絡已被人們(men) 越來越重視,一些傳(chuan) 統的作家也開始轉戰網絡。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men) 的思維模式,對待同一事物,傳(chuan) 統的線性思維已被節點思維所取代。任何人的思考在互聯網世界都是作為(wei) 一個(ge) 節點存在。這個(ge) 節點又與(yu) 無數個(ge) 節點互通互聯,因此大家都是平等的。發散性思維對封閉思維形成強烈衝(chong) 擊。獨斷思維被包容思維、對話思維所替代。
“互聯網+”的另一優(you) 點是打破了傳(chuan) 統的融資模式,每一位普通人隻要有好的創意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搭建自己的眾(zhong) 籌平台,獲得從(cong) 事某項創作或活動的資金,使得融資的來源不再局限於(yu) 傳(chuan) 統金融機構,而可以來源於(yu) 大眾(zhong) 。作為(wei) 互聯網金融的新形態,眾(zhong) 投模式激發了草根的力量,為(wei) 平民創業(ye) 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與(yu) 眾(zhong) 籌相關(guan) ,眾(zhong) 創模式集聚了各種各樣的人才,大家隻要有好的想法碰撞交流,優(you) 勢互補就可以產(chan) 生好的項目。以項目為(wei) 載體(ti) 的集聚更有靈活性。一個(ge) 好的電視欄目,策劃、製作、傳(chuan) 播、營銷完全可以與(yu) 傳(chuan) 統的企業(ye) 不同,甚至人們(men) 在家裏隨時可以接受采訪,將錄製好的節目傳(chuan) 過去就行,完全不必到電視台去。體(ti) 製與(yu) 機製的靈活的將極大解放文化生產(chan) 力。
互聯網是一個(ge) 開放的平台,連接五湖四海,使廣大的世界變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網絡作為(wei) 媒體(ti) ,人的思想與(yu) 肢體(ti) 的延伸,人們(men) 以互聯網為(wei) 載體(ti) ,拓展了交際圈、生存圈、事業(ye) 圈、文化圈、娛樂(le) 圈,拉長了產(chan) 業(ye) 鏈。“互聯網+”已成為(wei) 一種新常態,給傳(chuan) 統的文化從(cong) 體(ti) 製、機製、內(nei) 容、形式、市場都帶來極大的衝(chong) 擊與(yu) 改變。適應新常態,轉變思想,主動參與(yu) ,積極創造,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
(作者係鄭州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