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成產業園區發展助推器

《中原智庫》(2015)  楊建國2019-11-26

  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製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便為(wei) 互聯網與(yu) 傳(chuan) 統行業(ye) 的融合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而在產(chan) 業(ye) 園區層麵,各地紛紛上馬“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區,與(yu) 之相對應,“互聯網+”與(yu) 產(chan) 業(ye) 的結合也在不斷孕育著新的產(chan) 業(ye) 、新的業(ye) 態、新的模式。

  一、“互聯網+”將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園區升級新動力

  第一,在產(chan) 業(ye) 方麵,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與(yu) 產(chan) 業(ye) 結合的不斷深入,在產(chan) 業(ye) 總體(ti) 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yu) 應用,正在推動產(chan) 業(ye) 生態產(chan) 生巨大的變革。一方麵,互聯網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的結合,不斷催生出新的產(chan) 業(ye) 、新的模式;另一方麵,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和方法論也在不斷的助推著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大數據+雲(yun) 計算成為(wei) 連接一切和智能化的根基,金融、汽車、物流、教育、智能硬件、O2O、泛娛樂(le) 這些行業(ye) 都被互聯網“+”了。

  第二,在產(chan) 業(ye) 園區方麵,從(cong) 重速度到重質量、重創新,中國產(chan) 業(ye) 園區曆經三十年時間高速增長,愈加重視對技術引領與(yu) 創新帶動的依賴,在產(chan) 業(ye) 園區的平台之下,信息、技術、人才、金融加快融合,形成了互聯互通的體(ti) 製。這也為(wei) 產(chan) 業(ye) 園區平台打造提出了更高要求,體(ti) 製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需要統籌推進,任何一個(ge) 軟肋都可能引發水桶效應。在當前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 通過聚焦資源、讓利市場、加強資產(chan) 流動性,正在逐步成為(wei) 中國產(chan) 業(ye) 園區的升級發展新的動力,塑造一批更具生命力的產(chan) 業(ye) 園區。

  第三,從(cong) 長遠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將成為(wei) 我國產(chan) 業(ye) 園區發展的助推器。以物流產(chan) 業(ye) 為(wei) 例,目前我國物流產(chan) 業(ye) 在發展中普遍存在著兩(liang) 大問題,從(cong) 宏觀上,基礎設施不配套、自動化程度低、同質化嚴(yan) 重等,從(cong) 具體(ti) 的物流企業(ye) 上看,存在著企業(ye) 規模小、規劃不合理、專(zhuan) 業(ye) 化程度不高、專(zhuan) 業(ye) 人才缺乏等問題。而在目前“互聯網+”熱潮中,隨著互聯網產(chan) 業(ye) 和信息數據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互聯化、智慧化已經滲透到傳(chuan) 統行業(ye) 的各個(ge) 領域,物流作為(wei) 電子商務發展至為(wei) 關(guan) 鍵的一個(ge) 環節,金融互聯化、物聯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物流園區的信息化特別是移動互聯的發展,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的運用,將有力促進物流資源的社會(hui) 化整合和物流園區的集約化經營,全麵提升物流業(ye) 的專(zhuan) 業(ye) 化、市場化、社會(hui) 化和信息化水平。

  物流園區的“互聯網+”效應隻是“互聯網+”助推產(chan) 業(ye) 園區發展的一個(ge) 具體(ti) 案例。從(cong) 整體(ti) 上來看,“互聯網+”將會(hui) 開啟產(chan) 業(ye) 園區升級新紀元,而目前對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的推動才剛剛開始,這種作用力絕非是簡單的疊加和拚湊,而是從(cong) 表到裏的化學反應,產(chan) 業(ye) 園區必須構築新的平台體(ti) 係和產(chan) 業(ye) 生態,促進生產(chan) 要素的流轉,打造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二、產(chan) 業(ye) 才是“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區的靈魂

  首先,“互聯網+”戰略是相對超前的,從(cong) 提出到實施再到效果顯現會(hui) 有一個(ge) 漫長的過程,雖然在電商等領域互聯網企業(ye) 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相當一部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並沒有找準、找好與(yu) “互聯網+”戰略的結合點,甚至是抵觸的。地方在積極推進“互聯網+”產(chan) 業(ye) 或產(chan) 業(ye) 園的同時,要加強對傳(chuan) 統企業(ye) 的扶持和培育,幫助他們(men) 學習(xi) 、接受和轉型。

  其次,真正意義(yi) 上的“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首先應該做好的是找準產(chan) 業(ye) ,盲目的追求和建設“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容易脫離實際。以互聯網金融產(chan) 業(ye) 園為(wei) 例,目前互聯網金融概念的愈炒愈熱,也促使互聯網金融企業(ye) 猶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包括政府和企業(ye) 在內(nei) 的多方力量都在積極謀劃互聯網金融產(chan) 業(ye) 園的建設,這其中,很多二三線城市也開始紛紛上馬互聯網金融產(chan) 業(ye) 園,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程度與(yu) 水平主要取決(jue) 於(yu) 當地中小企業(ye) 的活躍程度,而二三線城市相對缺乏建設該類型產(chan) 業(ye) 園的客觀條件,在沒有足夠繁榮的市場支撐情況下,互聯網金融產(chan) 業(ye) 園很容易就變形走樣。

  再次,“互聯網+”是趨勢不假,但也絕非永遠風平浪靜,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被風浪拍打下來。對於(yu) 產(chan) 業(ye) 園區來說,切忌為(wei) “嚐鮮”而不“擇食”,盲目跟風、一哄而上,忽略了因地製宜和差異化發展,“互聯網+”帶來的也可能隻是一個(ge) 注定要破碎的泡沫。

  三、“互聯網+”與(yu) 產(chan) 業(ye) 園區結合的著力點

  第一,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很多地方政府其實一早就看出了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進行招商引資的便捷和高效,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更多止於(yu) 表象,沒有真正活學活用,結果把“互聯網+”弄成了“+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區想要借勢“互聯網+”首先要從(cong) 思想認識上解放,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變化迅捷,思想不革命、舉(ju) 措不革新,對互聯網、經濟業(ye) 務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缺乏互聯網思維,甚至無法與(yu) 互聯網企業(ye) 深入交流。從(cong) 今年4月份開始,湖北省各級黨(dang) 政機關(guan) 多次組織“一把手”級別領導針對“互聯網+”產(chan) 業(ye) 的集中學習(xi) 。部分政府機構甚至籌備成立專(zhuan) 業(ye) 的“互聯網+”產(chan) 業(ye) 管理部門。

  第二,要做好“互聯網+”的輸入與(yu) 輸出,輸出是一個(ge) 廣而告之的過程,即打造軟環境,那麽(me) 對於(yu) 產(chan) 業(ye) 園區來說,可以借助互聯網平台進行形象、品牌的輸出,來加深投資者對產(chan) 業(ye) 集聚區的環境認同;而輸入,則是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強化對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度、產(chan) 業(ye) 協同能力以及產(chan) 業(ye) 鏈的引入。

  第三、需要創新服務模式,麵對“互聯網+”戰略,產(chan) 業(ye) 園的管理服務必須秉承開放理念,“互聯網+”時代不斷產(chan) 生的新模式、新業(ye) 態,對產(chan) 業(ye) 園區的管理服務產(chan) 生顛覆性的挑戰,而這些挑戰往往超前於(yu) 各種法規和規範。因此,如何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創新政府管理服務,是產(chan) 業(ye) 園區管理部門必須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課題。

  (作者係中國產(chan) 業(ye) 集聚研究專(zhuan) 家、中華民營企業(ye) 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民生證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河南集聚產(chan) 業(ye) 谘詢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