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體係建設中的誠信意識養成

《中原智庫》(2015)  單玉華2019-11-26

  對中國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問題,學界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關(guan) 注、探討和呼籲。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的信用問題已經成為(wei) 社會(hui) 性問題,甚至是舉(ju) 世關(guan) 注的問題。國務院2014年6月印發了《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使中國的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走向全新的發展階段。綱要對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的界定非常明確:“它以法律、法規、標準和契約為(wei) 依據,以健全覆蓋社會(hui) 成員的信用記錄和信用基礎設施網絡為(wei) 基礎,以信用信息合規應用和信用服務體(ti) 係為(wei) 支撐,以樹立誠信文化理念、弘揚誠信傳(chuan) 統美德為(wei) 內(nei) 在要求,以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為(wei) 獎懲機製,目的是提高全社會(hui) 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因此,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的終極目標,不隻是廣泛而全麵的信用規範、信用製約和信用處罰,而是形成全民自覺的誠信意識並自發地付諸信用行為(wei) 。

  一、信用社會(hui) 構建的層次

  信用是社會(hui) 文明和社會(hui) 秩序的重要衡量指標,信用社會(hui) 的建構有四個(ge) 層次。最高層次是全社會(hui) 養(yang) 成誠信意識,守信用成為(wei) 全民自覺習(xi) 慣,社會(hui) 信用秩序井然;第二層次是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規範嚴(yan) 謹,人們(men) 意識到信用體(ti) 係的外製約力量並不得不接受這一力量的製約;第三層次是社會(hui) 成員意識到信用體(ti) 係的重要性,並且開始建設信用體(ti) 係;最低層次是知道守信用是正確的,但是社會(hui) 個(ge) 體(ti) 和各種單位、組織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忽略信用的狀況。我國現在的社會(hui) 信用層次,應該處於(yu) 第三層次的初始階段。統觀世界上信用發達的國家,一般具有三個(ge) 條件:全民的誠信意識,自覺的信用行為(wei) 與(yu) 完善的信用體(ti) 係製約。事實上,前麵的兩(liang) 個(ge) 條件可以合並為(wei) 一個(ge) 條件:有了誠信意識,自然會(hui) 有誠信行為(wei) 。而如何養(yang) 成誠信意識、使誠信行為(wei) 成為(wei) 全民自覺,成為(wei) 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的難點。

  二、社會(hui) 信用意識的培養(yang)

  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固然需要關(guan) 注企事業(ye) 單位和各種社會(hui) 組織,他們(men) 作為(wei) 社會(hui) 活動的主要參與(yu) 者,其信用程度的提高會(hui) 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是形成社會(hui) 信用氛圍的重要環節。但是,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全民信用意識和信用行為(wei) 習(xi) 慣的養(yang) 成。一個(ge) 人有了信用意識和信用習(xi) 慣,無論是求學、務工、經商、當公務員等等,都會(hui) 以誠信為(wei) 準則,規規矩矩做事,實實在在做人。這是解決(jue) 信用問題的根本路徑。反過來,一個(ge) 還沒有走向社會(hui) 就習(xi) 慣於(yu) 考試作弊的學生,一旦走向社會(hui) ,無論他幹的是什麽(me) 工作,能經受住漫長人生中的種種信用考驗嗎?

  總結國外這方麵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到,這些國家培育公民誠信意識和信用行為(wei) 的主要路徑是:教育灌輸,環境影響,完善的製約、監督與(yu) 處罰係統。當下中國,人們(men) 不缺少對誠信的認知,大家普遍認為(wei) 誠信是美德,信用缺失是當今社會(hui) 的顯著弊病。但是,我國道德建設近些年存在的一個(ge) 普遍問題是“知行反差”,即“知道”、“認可”與(yu) 行為(wei) 的脫節。在信用問題上同樣如此。知行反差在信用問題上的表現,是人們(men) 普遍知道信用的重要,甚至由於(yu) 信用缺失而蒙受過各種損失。

  提升我國公民的誠信意識,重要的不是教育與(yu) 灌輸,而是征信體(ti) 製的完善、信用監督和處罰體(ti) 製的建構和落實。此前有不少報道與(yu) 文章,描寫(xie) 西方社會(hui) 公民高度的誠信理念和普遍的信用行為(wei) 。事實上,這些國家公民信用意識的養(yang) 成,也是一個(ge) 逐漸推進和持續維護的過程。這些國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人財物用於(yu) 建設個(ge) 人信用係統,實現了各種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最終與(yu) 處罰機製對接,使不守信的行為(wei) 成本非常之高,甚至貽害終生。如此的“信用硬環境”勢必引導和督促人們(men) 的信用行為(wei) ,使人們(men) 不得不守信用,進而在信用的社會(hui) 氛圍中逐漸養(yang) 成信用意識和信用習(xi) 慣。

  三、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的構建

  我國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覆蓋全社會(hui) 的征信係統尚未形成,社會(hui) 成員信用記錄嚴(yan) 重缺失,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製尚不健全,守信激勵不足,失信成本偏低。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關(guan) 鍵是兩(liang) 方麵:一方麵,要加快全民征信係統建設。征信係統不僅(jin) 要涵蓋企事業(ye) 單位及其他社會(hui) 組織,還要涉及每一個(ge) 公民,做做到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每個(ge) 人的信用信息;另一方麵,要建立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查詢、交換、共享、處罰機製。

  在完善信用法律法規體(ti) 係的前提下,征信機構在建立健全內(nei) 部風險防範、避免利益衝(chong) 突和保障信息安全規章製度的基礎上,必須依法向社會(hui) 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征信服務;與(yu) 此同時,推進各信用信息係統的互聯互通和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逐步形成覆蓋全部信用主體(ti) 、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國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絡,建立多部門、跨地區信用聯合獎懲機製。通過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使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使個(ge) 人的信用信息在就業(ye) 、事業(ye) 發展、金融活動和商業(ye) 活動等人生多領域活動中發揮重大作用。

  完善的信用采集監督係統和高昂的失信成本,是人們(men) 不敢失信的重要保障。在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比較成熟的環境中,失信是非同小可的大事。隻有人人都把誠實守信當成大事,一生謹守信用,講誠信守才能蔚然成風,人們(men) 才能在這樣的社會(hui) 氛圍中逐漸養(yang) 成誠信意識,塑造守信品格,形成信用習(xi) 慣。現在,在我國建設涵蓋全體(ti) 公民的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其技術條件和資金力量基本具備,隻有把全民信用體(ti) 係建設落到實處,強化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的硬件基礎,全民誠信意識的提高和信用習(xi) 慣的養(yang) 成才能駛入快車道。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