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製度創新與河南發展的幾點思考

《中原智庫》(2017)  劉榮增2019-11-26

  創新是曆史進步的動力、時代發展的關(guan) 鍵,位居今日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製度創新是指在人們(men) 現有的生產(chan) 和生活環境條件下,通過創設新的、更能有效激勵人們(men) 行為(wei) 的製度、規範體(ti) 係來實現社會(hui) 的持續發展和變革的創新。所有創新活動都有賴於(yu) 製度創新的積澱和持續激勵,通過製度創新得以固化,並以製度化的方式持續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這是製度創新的積極意義(yi) 所在。製度創新是其他創新的推動力和持續創新的基本保障,製度創新是重中之重。

  一、製度創新是理論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杠杆和保障

  製度創新的核心內(nei) 容是社會(hui) 政治、經濟和管理等製度的革新,是支配人們(men) 行為(wei) 和相互關(guan) 係的規則的變更,是組織與(yu) 其外部環境相互關(guan) 係的變更,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men) 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良好的製度環境本身也是創新的產(chan) 物,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創新型的政府,隻有創新型政府,才會(hui) 形成創新型的製度、創新型的文化。製度創新屬“原動力”創新,是持續創新的保障,能夠激發各類創新主體(ti) 活力,也是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鍵,核心是各級政府對創新的高度重視並付諸行動的決(jue) 心,最終形成有利於(yu) 創新發展的體(ti) 製機製。製度創新可以形成創新的良好氛圍,推動社會(hui) 經濟的快速跨越發展,通過開放、協調發展,最終帶來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

  目前科技創新存在和麵臨(lin) 的體(ti) 製、機製、政策、法規等諸多問題的解決(jue) ,很大程度上有賴於(yu) 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否以改革的精神拿出創新型的新思路,同時政府從(cong) 經濟活動的主角轉為(wei) 公共服務提供者,努力創造優(you) 質、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的綜合服務體(ti) 係,充分發揮各方麵的積極性,製定和完善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切實執行好已出台的刺激創新的相關(guan) 政策,激發各類企業(ye) 特別是中小企業(ye) 的創新活力。

  結合河南實際,製度創新方麵要做好以下三個(ge) 方麵:

  第一,圍繞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三個(ge) 平台,在製度創新方麵做文章,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優(you) 勢,大膽在運行機製體(ti) 製方麵創新;

  第二,圍繞新型城鎮化,在土地製度、戶籍製度、社會(hui) 保障製度等方麵做好創新工作,推進河南城鎮化進程高質快速提升;

  第三,圍繞河南社會(hui) 經濟發展,在簡政放權、優(you) 質高效方麵做文章,保證河南在改革開放、吸引人才、入駐項目方麵取得更大進展。近年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通過體(ti) 製和機製創新,吸引大批相關(guan) 企業(ye) 入駐港區,既拉動了河南外向型經濟和整體(ti) 經濟的發展,也通過部分高科技企業(ye) 的入駐帶動了科技創新。最近國家剛剛批準的鄭洛新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wei) 河南創新發展又搭建一個(ge) 良好的平台。

  二、製度創新的關(guan) 鍵是觀念創新、理論創新

  思想理論和觀念創新屬“腦動力”創新,是社會(hui) 發展和變革的先導,也是各類創新活動的思想靈魂和方法來源。沒有理念和理論上的創新,製度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鄧小平同誌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不是細枝末節的修剪,而是對原有製度、體(ti) 製的根本性變革,改革主要是改製度。根本性變革必然要求以製度創新作為(wei) 最高形式,改革的過程歸根結底是製度創新的過程。

  製度創新的目的實際上就是通過觀念創新和理論創新探索建立起一套這樣的製度體(ti) 係,旨在建立激勵科技人才創新、優(you) 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創新機製,營造出一個(ge) 鼓勵創新的文化和社會(hui) 環境,通過國家層麵和各級政府層麵的製度安排與(yu) 政策設計,充分發揮各創新參與(yu) 者(政府、大學和科研院所、內(nei) 資企業(ye) )在知識的創造、擴散、使用過程中的協調與(yu) 協同,尋求資源的最優(you) 配置以產(chan) 生創新性技術,並使之產(chan) 業(ye) 化且獲得商業(ye) 利益的能力,最終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通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hui) ,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zheng) 力和抗風險能力。

  針對河南而言,就是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樹立積極主動學習(xi) 的意識,向原有的知識理論學習(xi) 、向先進國家和地區發展的成功實踐經驗學習(xi) ,努力提升理論創新的基礎和能力,通過中原智庫建設和專(zhuan) 家學者的獻言獻策,推動製度創新,為(wei) 河南社會(hui) 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持續的活力。

  三、科技和文化創新有助於(yu) 製度創新

  科技創新屬“主動力”創新,是全麵創新的重中之重。文化創新本質上是“軟實力”創新,培植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基礎,為(wei) 各類創新活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例如,中國創造和中國製造的差別就在這種產(chan) 權製度之中。中國創造不能在中國製造的基礎上產(chan) 生,因為(wei) 中國創造最核心的是製度創造,要把簡單的資本製度,變成成功的、知識型的製度,才可以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變得非常強大。中國互聯網企業(ye) 不怕美國公司,就是因為(wei) 中國公司取得了比美國公司還大的成功,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創造了一千個(ge) 以上的百萬(wan) 富翁,這就是製度的魅力。

  隨著一個(ge) 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發展,又反過來對現有製度調整和完善形成倒逼態勢和機製,政府必須適時地調整原有製度和政策。譬如,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圍繞著科技進步、產(chan) 業(ye) 升級、“互聯網+”等新業(ye) 態、新經濟的創新,正在替代以往單純的要素與(yu) 資源投入,成為(wei) 今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成為(wei) 財富的主要源泉。我國的產(chan) 業(ye) 正從(cong) 以往居於(yu) 價(jia) 值鏈中下遊上升到中上遊,經濟業(ye) 態正從(cong) 傳(chuan) 統經濟過渡到新經濟,科技進步首當其衝(chong) 。要釋放這方麵的空間,同樣需要適時完善和出台一係列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促進科技與(yu) 生產(chan) 相結合的製度供給,如科技成果轉化製度、股權分享與(yu) 激勵製度、教育體(ti) 製改革、人才戰略等。

  文化創新,一般指文化內(nei) 容、形式、體(ti) 製、機製以及傳(chuan) 播手段的創新。在現代社會(hui) 中,隨著文化的經濟、社會(hui) 、政治功能的放大,與(yu) 科學技術的結合更加緊密,文化已經具有了生產(chan) 力的內(nei) 涵,已經成為(wei) 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因素。它是製度創新、科技創新等一切創新活動的思想與(yu) 社會(hui) 文化基礎。

  針對河南而言,充分利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和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平台,積極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在積極有效服務兩(liang) 區建設的過程中積累經驗,進一步完善和出台係列製度,推進製度創新;與(yu) 此同時,積極進行文化創新,使厚重的河南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