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開放發展理念 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中原智庫》(2017)  李曉峰2019-11-26

  鄭州作為(wei) 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開放既是過去發展尚存的“短板”,又是未來蓄勢突破的潛力,必須立足曆史新起點、把握發展新機遇、構建區域新格局,主動出擊、精準發力,積極對接融入國家新一輪開放戰略,著力打造內(nei) 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一、實施主動對接,融入國家戰略“大格局”

  從(cong) 國內(nei) 外開放發展的曆史實踐來看,內(nei) 陸是中國未來開放的重大潛力所在。當前,隨著國家建設“一帶一路”重大戰略以及其他“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鄭州在全國開放格局中的區位優(you) 勢日益凸顯,發展潛力和空間將得到更大的釋放與(yu) 拓展。要充分利用國家整體(ti) 發展戰略機遇,將經濟、人文、資源優(you) 勢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需求結合起來,推動鄭州從(cong) 內(nei) 陸腹地、開放末梢向前沿陣地、輻射中心轉變。

  二、發揮區位優(you) 勢,構築內(nei) 陸開放“大平台”

  鄭州地處內(nei) 陸腹地,口岸平台建設是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至關(guan) 重要。當前,鄭州已初步形成了航空、鐵路、公路、城鐵等立體(ti) 開放格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提升,打通與(yu) 國家“一帶一路”規劃確定的重點省市、重點港口的主要通道,形成市內(nei) 交通網與(yu) 陸海空大通道直接連通的大格局。要充分利用鄭州航空港、鄭州東(dong) 站、鄭州火車站等交通區位優(you) 勢,加快提升鄭州航空港貨運吞吐量,提升高鐵以及城鐵的運行效率,打造對外開放的新增長極。同時,要穩步推進電子口岸實體(ti) 平台建設,建立海關(guan) 、商檢、外匯、國稅等涉外管理部門的協作機製,加快通關(guan) 通檢一體(ti) 化和關(guan) 檢“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等改革工作,讓通關(guan) 便捷化,使成本降下來,把運能提上來,形成“大進大出”“快進快出”“優(you) 進優(you) 出”的大通道。

  三、釋放創新紅利,培育開放產(chan) 業(ye) “大集群”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建立使河南的外貿發展從(cong) “大進大出”向“優(you) 進優(you) 出”的結構轉變,與(yu) 航空港有關(guan) 的對外貿易漸趨繁榮,新的貿易業(ye) 務發展迅猛,品牌效應非常明顯,成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點。但仍存在總體(ti) 走勢季節性強、出口貿易結構不合理、中小企業(ye) 經營狀況趨緊等發展瓶頸。要搶抓全球產(chan) 業(ye) 重新布局的重大機遇,發揮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裝備製造業(ye) 、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以及食品、家居與(yu) 服裝產(chan) 業(ye) 等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全力推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企業(ye) 和優(you) 勢技術“走出去”。要充分發揮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高新區、經開區等功能區的產(chan) 業(ye) 集聚作用,突出產(chan) 業(ye) 鏈招商、專(zhuan) 業(ye) 型招商、常態化招商,引進產(chan) 業(ye) 鏈前端、價(jia) 值鏈高端的優(you) 質項目,通過“引進來”形成大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全市園區經濟早日融入全國、全球經濟體(ti) 係。同時順應“互聯網+”的大趨勢,加快移動互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不斷創新技術形態、企業(ye) 業(ye) 態和商業(ye) 模式,打破和消除交易的時空距離,努力向“買(mai) 全球、賣全球”目標邁進。

  四、傳(chuan) 承曆史文化,建設人文交流“大品牌”

  近年來,河南瓷器、煙草、茶葉、刺繡等河南文化以及大量農(nong) 業(ye) 土特產(chan) 等相繼走出國門,打造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河南樣本”。鄭州作為(wei) 省會(hui) 城市,要進一步大力參與(yu) 國家層麵的文化品牌交流活動,充分利用河南衛視、大河傳(chuan) 媒的平台優(you) 勢和中原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擴大與(yu) 世界各國在文化體(ti) 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藝演出等方麵的交流合作,推動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和特色文化產(chan) 品“走出去”。要利用鄭州作為(wei) 河南省文化中心的有利條件,鼓勵支持省內(nei) 有實力的高校、職業(ye) 院校開展境外辦學和職業(ye) 教育合作,加強與(yu) 境外合作國家間的學術交流。要推動重點國家和地區在鄭州設立領事館、官方經貿促進機構,積極扶持境內(nei) 外鄭州同鄉(xiang) 會(hui) 、聯誼會(hui) 、商會(hui) 等組織的建設發展,打通鄭州與(yu) 國際交流、交往的直接通道,實現更高、更寬層麵的開放合作。

  五、強化支撐保障,營造開放發展“大環境”

  打造內(nei) 陸開放新高地,要匯聚方方麵麵的智慧和力量。各級各部門特別是黨(dang) 政一把手要把解放思想作為(wei) 開路先鋒,切實強化責任擔當,通過建機製、重服務、破瓶頸,構建黨(dang) 政齊抓、部門協作、要素傾(qing) 斜、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開放體(ti) 製。要按照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軟環境”標準,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把縱向的和橫向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麵清單和流程清單都建起來,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wei) 、法定職責必須為(wei) ,建立大開放的營商環境。要加大人才培養(yang) 力度,大力引進具有國際化視野、開放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敢想敢試敢創新、敢闖敢幹敢擔當的高素質開放型經濟專(zhuan) 業(ye) 人才隊伍,使開放成為(wei) 青年才俊的價(jia) 值導向、生活方式和時代風尚。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處處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