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是我們(men) 謀劃發展所要麵對的時代潮流。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用開放的理念和舉(ju) 措解決(jue) 矛盾和問題,不僅(jin) 是轉換動力、促進創新、推動改革的重要舉(ju) 措,更是解決(jue) 內(nei) 外聯動、實現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具體(ti) 工作中,要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與(yu) 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緊密結合,找準切入點,選好突破口,務實高效推進。
一、打造高效開放門戶,補齊開放載體(ti) “短板”
由於(yu) 我省身居內(nei) 陸腹地,長期開放度不高,不僅(jin) 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開放載體(ti) 總量不足,且口岸和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主要集中在省會(hui) 城市,發展布局不均衡,迫切需要以全球視野、戰略眼光重新審視和提升口岸開放體(ti) 係。建議在“十三五”期間,緊抓國家支持中西部口岸開放、漸次鋪開自貿區網絡布局的機遇,補齊內(nei) 陸地區開放載體(ti) 平台的“短板”。
一是完善口岸布局。在全力推進內(nei) 陸型自貿區申建的同時,加強口岸資源整合提升與(yu) 口岸政策爭(zheng) 取,有前瞻性針對性地謀劃申建、提升發展一批航空口岸、陸路口岸、水運口岸和具有多式聯運功能的查驗場所,特別是加強開放度高、外向型產(chan) 業(ye) 規模大的省轄市申建口岸和綜保區、保稅物流中心等開放載體(ti) 的力度,降低企業(ye) 通關(guan) 成本、物流成本和製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內(nei) 陸地區口岸通關(guan) 效率高地、企業(ye) 綜合成本窪地,進一步促進省內(nei) 企業(ye) 報關(guan) 回流和省外企業(ye) 匯集我省報關(guan) 。
二是做強指定口岸。從(cong) 我們(men) 的調研情況來看,目前投入運行的指定口岸大部分還處於(yu) 市場培育、功能單一、點狀發展的初期階段,對開放型經濟發展還未發揮應有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議結合每個(ge) 指定口岸所處行業(ye) 的趨勢特點,有針對性地沿產(chan) 業(ye) 鏈前拓後延,積極拓展保稅加工、保稅交割、展示體(ti) 驗、國際采購、物流配送、查驗倉(cang) 儲(chu) 、金融服務、跨境電商等增值服務,有序引導在口岸周邊布局物流園區、流通加工中心、跨境電商中心、國際采購交易中心等項目,強化與(yu) 產(chan) 業(ye) 集聚區、服務業(ye) “兩(liang) 區”融合互動,引導上下遊產(chan) 業(ye) 集群集聚,加快形成一批開放型產(chan) 業(ye) 集群。
二、深化國際產(chan) 能合作,加快去產(chan) 能進程
目前,我省煤炭、鋼鐵、有色等全國性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占工業(ye) 的比重達到45%左右,去產(chan) 能的任務非常重,需要我們(men) 以開放的理念在更大的空間內(nei) 謀劃推進。在強化“引進來”、促升級的基礎上,也要加快“走出去”,深化國際產(chan) 能合作。在此過程中要注重“三個(ge) 結合”,即國際產(chan) 能合作與(yu)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相結合、開拓國際市場與(yu) 優(you) 化產(chan) 能布局相結合、完善產(chan) 業(ye) 鏈圖譜與(yu) 掌控儲(chu) 備先進技術和戰略資源相結合,加快形成“優(you) 進優(you) 出、良性互動”開放格局。建議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推廣五種國際產(chan) 能合作模式:
一是建立海外生產(chan) 基地,規避海關(guan) 關(guan) 稅和貿易技術壁壘。如金龍銅管為(wei) 進一步擴大北美地區市場,通過在荷蘭(lan) 設立的公司先後在墨西哥和美國投資建設生產(chan) 基地,有效規避美國貿易壁壘。
二是開展跨國並購,拓展全球戰略布局。如雙匯集團以71億(yi) 美元成功收購具有百年發展曆史的美國最大豬肉食品企業(ye) ——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將生產(chan) 基地網絡覆蓋歐美亞(ya) 三大洲。
三是積極收購海外優(you) 質資產(chan) ,加強戰略資源儲(chu) 備。如洛欒鉬業(ye) 2013年通過市場融資方式募集8億(yi) 美元,收購了力拓集團下屬澳洲北帕克斯銅金礦項目。
四是加強境內(nei) 外研發合作,掌控核心關(guan) 鍵技術。如淅減2011年成功競購意大利威奧斯圖公司,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力促技術和產(chan) 品升級,成為(wei) 南車集團減振器供貨商。
五是通過工程總承包帶動成套裝備、技術和服務走出去,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如中信重工、許繼集團近年來加快由單機出口、設備配套轉向工程總承包和設備總承包,不斷挖掘高端增值服務和一體(ti) 化服務等新的利潤增長點。
三、放大開放品牌效應,再造開放發展優(you) 勢
近年來,我省堅持對外開放基本省策,厚植區位、交通、市場等優(you) 勢,打造形成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歐班列、跨境電子商務等一批開放品牌,顯著增強了河南開放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十三五”時期,還要持續形成合力,進一步放大開放品牌效應,構建形成省域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一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在完善航線網絡、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的同時,加快“四港聯動、多式聯運”發展,重點是爭(zheng) 取空鐵聯運試點,研究開發旅客空鐵聯運產(chan) 品,探索建立以航空標準為(wei) 導向的聯運標準體(ti) 係;開展與(yu) 東(dong) 部重點海港的股權合作,推進聯運專(zhuan) 用設施、操作區、鐵路專(zhuan) 用線共建和海鐵聯運通道的共享共用。
二是中歐(鄭州)班列。重點是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樞紐,設立海外分撥中心,拓展國際運郵、跨境電商業(ye) 務,實現由單一運輸服務向“運貿一體(ti) ”轉型升級。
三是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首創網購保稅進口通關(guan) 監管模式的基礎上,本著試驗試錯精神,繼續探索新稅製下的跨境電商新模式,建設跨境電商製度模式高地,全麵向“買(mai) 全球、賣全球”目標邁進。
四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建設步伐,深化行政審批體(ti) 製、商事製度、現代流通、監管模式等創新,積極爭(zheng) 取內(nei) 銷選擇性征收關(guan) 稅、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貿易多元化等試點,加快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製度框架和經驗做法。
(作者係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