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務院關(guan) 於(yu) 同意鄭洛新國家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複》,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定位是“一心四區”,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中原創新創業(ye) 中心,努力把鄭洛新國家級高新區建設成為(wei) 體(ti) 製機製改革先導區、開放創新技術轉移集聚區、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先行區、創新創業(ye) 生態示範區。根據定位要求和已有基礎,我們(men) 認為(wei) 應該以開放發展的思維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一、開放發展是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題中應有之義(yi)
無論是示範區的總體(ti) 定位“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中原創新創業(ye) 中心”,還是具體(ti) 定位“開放創新先導區、技術轉移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ye) 生態區”,要實現這些定位要求,封閉是不可能的,必須要具有國際視野。河南省委、省政府下發的《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六大重點任務中也提到要推進技術轉移和開放合作,促進鄭洛新城市群協同創新發展。可見,開放發展是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題中應有之義(yi) 。
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形成本身就是開放發展的結果。國家初始批準成立的鄭州、洛陽、新鄉(xiang) 三個(ge) 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是各自獨立的,定位和功能也各不相同。隨著三個(ge) 高新區各自的廣泛深入發展,目前,各自區域內(nei) 的資源稟賦、人才供給、產(chan) 業(ye) 布局等都已經自發地融合在了一起,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複與(yu) 建設正是這種深入融合的結果。
二、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具備開放發展的條件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具有顯著的區位優(you) 勢。鄭州航空港正在發展成為(wei) 國際級航空貨運樞紐,鄭州已成為(wei) 全國重要的普通鐵路、高速鐵路南北東(dong) 西主幹線雙十字交匯中心,以鄭州為(wei) 中心、輻射全國的“米”字形快速鐵路網正在加快建設,鄭歐國際貨運班列開啟了中國與(yu) 歐洲的“新絲(si) 綢之路”。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實現了“買(mai) 全球、賣全球”,業(ye) 務量率先突破1000萬(wan) 單,位居全國試點城市首位。以鄭州為(wei) 中心,高鐵半小時、高速一小時鄭洛新城市交通網絡已經形成,優(you) 良城市群發展形態已具備規模。鄭州建有全國第二家、中西部首家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為(wei) 加速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開放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河南承擔實施著國家糧食生產(chan) 核心區、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同時,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也已將鄭州、洛陽作為(wei) 重要節點城市。“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和“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的建設,既是開放發展的結果,其發展也都必然需要進一步的開放。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基礎是鄭州、洛陽、新鄉(xiang) 三個(ge) 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據統計,三個(ge) 高新區擁有盾構及掘進技術等1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動客車電控及安全等30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建有省級以上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4家。根據研發平台屬性和管理辦法要求,這些研發平台都具有開放性,其研發成果也都是協同創新的結果。
三、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開放發展的對策
首先,立足比較優(you) 勢和發展基礎,明確鄭洛新高新區各自功能和產(chan) 業(ye) 定位,形成開放發展的雄厚基礎。鄭州高新區可以依托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鬥雲(yun) 穀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國家鄭州智能儀(yi) 器儀(yi) 表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基地等創新載體(ti) ,重點發展盾構裝備、工程機械、智能儀(yi) 表與(yu) 控製係統、信息安全、物聯網、北鬥導航與(yu) 遙感等,打造國內(nei) 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集群。洛陽高新區可以依托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洛陽機器人與(yu) 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ti) ,重點發展工業(ye) 機器人、智能成套裝備、高端金屬材料、新型綠色耐火材料等,打造國內(nei) 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智能裝備研發生產(chan) 基地和新材料創新中心。新鄉(xiang) 高新區可以依托國家新型電池及材料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基地、國家生物醫藥特色產(chan) 業(ye) 基地等創新載體(ti) ,重點發展新能源動力電池、疫苗、血液製品等,打造新能源電池創新中心和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集群。
其次,以開放性思維創新示範區體(ti) 製機製,構建開放合作體(ti) 係,加強人才引進和國際合作。示範區各級政府之間及其與(yu) 省外知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要加強緊密科技合作,促進示範區內(nei) 企業(ye) 與(yu) 省外知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ti) 開展創新合作、產(chan) 學研合作,引進技術成果在示範區轉化。建立健全科研人才雙向流動機製,破除人才流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促進科研人員在事業(ye) 單位和企業(ye) 間合理流動。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有條件的科研機構或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大型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通過海外技術並購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示範區科技計劃項目對外資開放以吸引國際知名科研機構來示範區聯合組建國際科技中心。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工程管理與(yu) 房地產(chan) 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