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協調發展 決勝全麵小康

《中原智庫》(2017)  丁同民2019-11-26

  協調發展理念,體(ti) 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問題導向、著眼解決(jue) 當代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戰略思想,也體(ti) 現了我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nei) 在規律,是立足長遠、謀劃全局的戰略考量,是堅持“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必然選擇,更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要發展理念和重大戰略舉(ju) 措。在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進程中,我們(men) 必須堅持協調發展補短板,讓中原在實現中國夢進程中更加出彩。

  一、協調發展是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內(nei) 在要求

  全麵小康,核心就在全麵;決(jue) 勝之際,要求的就是實現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全麵小康,不僅(jin) 僅(jin) 是經濟總量和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兩(liang) 個(ge) 翻番”,也是城鄉(xiang) 區域的共同平衡發展,是社會(hui) 事業(ye) 、生態環境、民生保障、精神文明等的全麵提升,更是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惠及全體(ti) 人民的全麵小康。沒有農(nong) 村的小康,沒有地域區域的平衡發展,就談不上全麵小康。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與(yu) 社會(hui) 、區域協同、城鄉(xiang) 一體(ti) 、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等重大關(guan) 係問題,瞄準薄弱環節、找準製約因素,全麵補齊城鄉(xiang) 區域不平衡、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不同步、生態環境保護欠賬多、民生保障任務重等“短板”,推進協調發展,確保全麵小康實現。當前,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xiang) 發展不協調、產(chan) 業(ye) 結構不合理、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這些既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也將製約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guan) 係,重點促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hui) 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ti) 性。

  二、決(jue) 勝全麵小康社會(hui) 重點實現五大協調發展

  省委書(shu) 記謝伏瞻強調指出:“‘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重大曆史任務,就是按照‘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從(cong) 目前我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不協調性和不平衡性的突出問題,以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內(nei) 在要求來看,未來5年我們(men) 必須實現以下五大協調發展,才能確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奮鬥目標。

  一是區域協調發展。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河南的一個(ge) 基本省情,也是我省推進科學發展的短板。2015年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5市糧食產(chan) 量占到全省的60%,人均生產(chan) 總值卻僅(jin) 相當於(yu) 全省平均水平的6765%,居民收入水平相當於(yu) 全省平均水平的8438%;全省一些貧困地區長期受到自然條件、交通區位、資源稟賦的製約,生產(chan) 生活條件惡劣,發展一直難以實現突破。在新的曆史發展階段,通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全麵提升全省經濟的“活力、速度和效益”,為(wei) 全省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按照中心帶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對接周邊的城市發展思路和向心發展、錯位發展、互動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思路,加快構建“一區三圈八軸帶”發展格局,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努力形成區域平衡發展結構。

  二是城鄉(xiang) 協調發展。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到2020年能否如期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目標,關(guan) 鍵在農(nong) 村,特別是農(nong) 村貧困地區。當下我國城市與(yu) 農(nong) 村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差距相對較大,為(wei) 此,我們(men) 必須堅持工業(ye) 反哺農(nong) 業(ye) 、城市支持農(nong) 村,大力實施“兩(liang) 化”互動、城鄉(xiang) 統籌發展戰略,健全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體(ti) 製機製,推動實現城鄉(xiang) 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方麵要實施以人為(wei) 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強化“一基本兩(liang) 牽動”,加快吸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加快構建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體(ti) 製機製,通過有序加快戶籍製度改革、土地製度改革、財稅體(ti) 製改革和公共服務均等化體(ti) 係建設,提高城鄉(xiang) 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另一方麵要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步伐,著力推進農(nong) 業(ye) 技術創新,加快培育新型農(nong) 民,促進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轉變,以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和市場化激發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

  三是經濟與(yu) 社會(hui) 協調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省的社會(hui) 建設卻落下了不少“課”,出現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因此,未來5年在保障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發展教育、醫療、養(yang) 老、社會(hui) 保障等,加大社會(hui) 事業(ye) 投入,增加公共服務產(chan) 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補齊民生短板,解決(jue) 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全體(ti) 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經濟增長與(yu) 社會(hui) 發展協調發展,實現有機統一。

  四是人與(yu) 自然協調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省委書(shu) 記謝伏瞻指出,打贏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是事關(guan) 河南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實現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也是我們(men) 必須堅決(jue) 完成好的重要政治任務。我省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福利的同時,也使我們(men) 麵臨(lin) 較為(wei) 嚴(yan) 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隨著我國工業(ye) 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生態環境、資源將麵臨(lin) 更為(wei) 嚴(yan) 峻的挑戰。因此,必須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yu) 自然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努力探索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得益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為(wei) 人民營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li) 家園。

  五是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文明是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標誌,推動“兩(liang) 個(ge) 文明”協調發展是決(jue) 勝全麵小康社會(hui) 的基本內(nei) 容,也是讓中原更加出彩的重要支柱。因此,未來發展中要繼續堅持“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要硬”,堅持“道路、理論、製度和文化的四個(ge) 自信”,堅持用中國夢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發展力量。通過深化文化體(ti) 製改革促進文化事業(ye) 發展和文化產(chan) 業(ye) 繁榮,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積極健康的精神食糧。同時,提高河南形象傳(chuan) 播能力,講好河南故事,提升河南形象,在區域合作與(yu) 交流中提升河南軟實力。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全麵”二字分量尤重。“協調發展”強調的正是“全麵”二字,注重的是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問題。從(cong) 根本上說,隻有加快全麵深化改革,通過實施一係列體(ti) 製機製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真正確保實現協調發展。這裏麵包括加快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政治體(ti) 製改革、文化體(ti) 製改革、社會(hui) 體(ti) 製改革和生態體(ti) 製改革,通過一係列有序製度創新和體(ti) 製機製改革,為(wei) 確保協調發展,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奠定堅實的製度環境和體(ti) 製條件。從(cong) 這一點來說,協調發展在本質上也就是全麵深化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更是自覺落實“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過程。

  (作者係新鄉(xiang) 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