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協調發展的理性思考

《中原智庫》(2017)  李銅山2019-11-26

  要科學合理地踐行協調發展,就必須牢固樹立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城鄉(xiang) 協調發展理念、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理念三維理念,切實增強難點意識、重點意識、節點意識三種意識,全麵實施係統方略、耦合方略、均衡方略三大方略。

  一、牢固樹立三維理念

  (一)區域協調發展理念

  協調要求區域平衡,實現區域整體(ti) 平衡發展。為(wei) 此,必須堅持分類指導,從(cong) 各地區實際出發製定區域政策;必須堅持上下聯動,始終注重發揮省、市兩(liang) 級的積極性;必須堅持攻堅克難,科學把握推動省域協調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探索優(you) 化區域協調發展新路徑;必須堅持遠近結合,著力構建促成省域協調發展的長效機製。

  (二)城鄉(xiang) 協調發展理念

  協調要求城鄉(xiang) 平衡,實現城鄉(xiang) 整體(ti) 平衡發展。為(wei) 此,必須精準評判,在城鄉(xiang) 協調發展科學衡量標準方麵取得新突破;必須精準實施,在增強城鄉(xiang) 協調政策方麵取得新突破;必須精準謀劃,在增強城鄉(xiang) 協調規劃實施有效性方麵取得新突破;必須精準協同,在探索城鄉(xiang) 良性互動機製方麵取得新突破。

  (三)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理念

  協調要求物質與(yu) 精神平衡,實現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整體(ti) 平衡發展。為(wei) 此,必須充分認知到精神文明與(yu) 物質文明一樣重要,要兩(liang) 手抓,而且兩(liang) 手都要硬;必須同等進行精神文明與(yu) 物質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且要追求兩(liang) 大文明建設的協調性和同步性;必須全麵設計精神文明與(yu) 物質文明建設的科學考核,且要規避考核指標的自覺或不自覺偏頗。

  二、切實增強三種意識

  (一)難點意識

  即,無論是城鎮還是農(nong) 村,都要有找尋並解決(jue) 難點問題的強烈意識。

  就城鎮而言,要加快資源型城鎮的轉型升級發展。我省平頂山、焦作等煤城以及濮陽等油城,由於(yu) 煤炭、石油資源采掘殆盡,而其他產(chan) 業(ye) 發展不優(you) 等原因,經濟社會(hui) 的難點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隻有精準發力,因勢利導地開展轉軌變型,才能加快資源型城鎮的轉型升級,才能防範出現城鎮經濟塌陷區。

  就農(nong) 村而言,要加快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步伐。到2015年年底,我省還有53個(ge) 扶貧開發重點縣,6000多個(ge) 貧困村,460萬(wan) 貧困人口。要到2020年實現全部脫貧,就要緊緊圍繞貧困人口脫貧目標,找準路子、突出特色,發展特色種養(yang) 業(ye) 、特色加工業(ye) 、特色旅遊業(ye) 等,提高貧困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完善貧困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扶貧機製,實現貧困農(nong) 村的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二)重點意識

  即,無論是在城鎮還是在農(nong) 村,都要有將促動縣域經濟升級發展作為(wei) 協調發展重點問題的強烈意識,尤其是縣域經濟發展中個(ge) 體(ti) 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經濟的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非公經濟已經由20世紀90年代末的“三分天下有其一”、2006年的“半壁江山”,發展到現在的超過GDP的七成,支撐作用逐步提升,已成為(wei) 我省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就業(ye) 的主要途徑、對外貿易的生力軍(jun) ,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共有非公有製經濟單位數29528萬(wan) 個(ge) ,占全省市場主體(ti) 總數的997%;非公經濟貢獻了去年全省557%的地方財政收入、60%以上的進出口額、743%的GDP、80%以上的新增就業(ye) 。但與(yu) 國外發達國家和國內(nei) 東(dong) 南沿海地區相比,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差距。下一步,必須在優(you) 化發展環境、落實優(you) 惠政策、完善運行監測、搭建公共服務體(ti) 係、緩解融資難等方麵創新性地強力支持,幫助非公中小企業(ye) 開拓市場,努力推動非公中小企業(ye) 轉型升級和集群發展。

  (三)節點意識

  即,無論是在城鎮還是在農(nong) 村,都要有將統籌城鄉(xiang) 建設一體(ti) 發展作為(wei) 協調發展節點問題的強烈意識,紮紮實實地規劃好落實好。

  為(wei) 此,必須在統籌城鄉(xiang) 建設問題上走出一條全域規劃、產(chan) 業(ye) 支撐、設施延伸、服務覆蓋、治理創新的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發展新路子。所謂全域規劃,就是城鄉(xiang) 之間的全部領域都要統籌規劃,不能有任何疏忽和遺漏;所謂產(chan) 業(ye) 支撐,就是城鄉(xiang) 之間的產(chan) 業(ye) 要融合發展、互補發展,相互支撐;所謂設施延伸,就是城鎮的各種設施要延伸發展到農(nong) 村,給農(nong) 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所謂服務覆蓋,就是城鎮的各種服務要涵蓋到廣大農(nong) 村,推進城鄉(xiang) 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所謂治理創新,就是城鄉(xiang) 協同治理上要大膽先行先試,創新性地推進改革發展進程以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全麵實施三大方略

  (一)係統方略

  要綜合、全麵地製定和實施係統性的方針和策略,將協調發展的各個(ge) 方麵聯合成一個(ge) 統一的整體(ti) 精心部署,在大係統中思考,在大係統中行動。始終圍繞協調發展中心,服務協調發展大局,用係統的觀點推動各項工作,用係統的方法處理各種關(guan) 係。尤其是各地區在運籌協調發展時,要自覺跳出自己“一畝(mu) 三分地”的狹小圈子,甚至勇於(yu) 犧牲本地區的局部利益而服務於(yu) 整體(ti) 利益和長遠利益,提高協調發展的係統性。

  (二)耦合方略

  要協同、聯動地製定和實施耦合性的方針和策略,將協調發展的各個(ge) 方麵深入到各項改革發展的重大舉(ju) 措中,強力樹立“全局贏是最大的贏”“整體(ti) 贏是最好的贏”等觀念,打破行政區劃鴻溝,走出各自為(wei) 政的誤區,克服“單打獨鬥”甚至以鄰為(wei) 壑、損人利己的不良做法,求取相輔相成,要求和衷共濟,使協調發展政策相互配合,使協調發展舉(ju) 措相互促進,使協調發展成效相得益彰。

  (三)均衡方略

  要積極、主動地製定和實施均衡性的方針和策略,將協調發展的各個(ge) 方麵落實到補短板的具體(ti) 行動中,真真切切地認識到補短板既是在謀劃和促進協調發展,也是在調整比例和優(you) 化結構,還是在增強後發優(you) 勢和培植發展後勁,最終達到協調成功、整體(ti) 增效的根本目的。為(wei) 此,必須下決(jue) 心優(you) 先解決(jue) 河南是人口大省但不是勞動力資源強省、是農(nong) 業(ye) 大省但不是農(nong) 業(ye) 強省、是創新大省但不是創新強省等涉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的短板,並在補舊的短板的同時防止出現新的短板,不斷增強協調發展的均衡性。

  (作者係河南工業(ye) 大學經貿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