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群眾(zhong) 更有獲得感,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多個(ge) 場合所強調的一句話。我們(men) 要順應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wei) 重點,發展各項社會(hui) 事業(ye) ,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打贏脫貧攻堅戰,保證人民平等參與(yu) 、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讓人民更有獲得感。
一、堅持共享發展凸顯了新時期發展的民生導向
“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在新時期進一步強化和凸顯了發展的民生導向。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契合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普惠要求,其本質是增強發展成果的輻射能力和輻射範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最大程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共享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保障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對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提出了目標要求和行動準則,必將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最深厚的偉(wei) 力。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實現共享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於(yu) 人。“人人參與(yu) 、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意味著我們(men) 今後將更加注重人的全麵發展。當前,我國一些影響群眾(zhong) 生活和社會(hui) 穩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由此所導致的城鄉(xiang) 結構、就業(ye) 結構、人口結構、分配結構等社會(hui) 結構的重大變化,引發了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密切相關(guan) 的社會(hui) 民生問題,能否妥善解決(jue) 這些問題,事關(guan) 社會(hui) 和諧穩定。因此,我們(men) 要按照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ti) 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yang) 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ye) 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ti) 繼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hui) 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ti) 係基本形成,社會(hui) 和諧穩定”,努力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全麵提高”。
二、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始終堅守人民立場
道行致遠、不忘初心。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誕生的那時起,就將為(wei) 人民謀福利寫(xie) 在了自己的旗幟上。正因如此自始不渝堅守以人民為(wei) 中心,在95年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中,黨(dang) 與(yu) 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yu) 共,始終保持血肉聯係,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ge) 又一個(ge) 勝利,正所謂“得眾(zhong) 則得國,失眾(zhong) 則失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一個(ge) 政黨(dang) 隻有始終深深植根於(yu) 群眾(zhong) 沃土,才能贏得人民擁護。
“人民立場”深刻回答了“為(wei) 誰發展”和“靠誰發展”的問題,體(ti) 現了群眾(zhong) 史觀的基本要求。“人民立場”,強調把人民群眾(zhong) 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價(jia) 值主體(ti) ,始終堅持尊重人、關(guan) 心人、解放人、發展人;闡釋了發展的目的是為(wei) 了全體(ti) 人民,把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作為(wei) 發展的目的和歸宿,使全體(ti) 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又全麵回答了“靠誰發展”這一核心問題。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men) ,堅定人民立場,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群眾(zhong) 的主體(ti) 地位,順應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
三、堅持共享發展必須著力發展以改善民生為(wei) 重點的社會(hui) 事業(ye)
社會(hui) 事業(ye) 與(yu) 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guan) ,努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在教育、就業(ye) 、收入分配、社會(hui) 保障、醫療等方麵的基本需求,也就抓住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的關(guan) 鍵。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在實現中國夢的偉(wei) 大曆史進程中,教育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教育又是最大的民生,堅持把教育放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國家發展和民生福祉所係。為(wei) 此,要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wei) 教育的根本任務,提高各級各類教育質量,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努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現實需要。堅持以改革推動發展、以改革提高質量、以改革增強活力,切實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切、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教育體(ti) 製。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石,就業(ye) 穩則民心安。我國勞動力資源十分豐(feng) 富,這是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擴大就業(ye) 的壓力很大,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將是我國今後較長時期麵臨(lin) 的一個(ge) 重大課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處於(yu) 動能轉換“銜接期”,確保就業(ye) 穩定麵臨(lin) 新的機遇和挑戰。在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ye) 政策的基礎上,要更加關(guan) 切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堅持以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拓展就業(ye) 空間,以服務業(y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擴大就業(ye) 容量;堅持用改革的辦法搭建更優(you) 創業(ye) 平台,用市場的力量創造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
保障和改善民生,關(guan) 鍵在於(yu) 收入分配。與(yu) 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相比,居民收入增長還顯滯後。步入“十三五”期間,全麵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是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確保人均國民收入年均增長718%以上,努力實現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實際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麵促進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群體(ti) ,形成全麵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相互促進的局麵,最終在全社會(hui) 形成兩(liang) 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奠定堅實基礎。
健全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曆來被稱為(wei) 人民生活的“安全網”、社會(hui) 運行的“穩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調節器”。改革開放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總的看還不夠完善,存在著覆蓋麵小、保障水平低、製度不健全等問題。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加快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總的要求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十二字方針,其中“全覆蓋、保基本”就是強調“補短板”“兜底線”,以保障所有人的生存權,做到人人有飯吃、有衣穿,保障人人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學有所教,為(wei) 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必須補齊貧困這塊短板,我國的貧困治理已經全方位進入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貧困人口減少了7億(yi) ,為(wei) 全球減貧事業(ye) 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我國貧困狀況依然十分嚴(yan) 峻,還有約7000萬(wan) 人生活在貧困之中。為(wei) 此,要全麵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和“四個(ge) 一批”扶貧攻堅計劃,即通過扶持生產(chan) 和就業(ye) 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決(jue) 不讓貧困代繼傳(chuan) 承。
(作者係省社科院社會(hui) 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