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文明幸福發展

《中原智庫》(2017)  王喜成2019-11-26

  綠色發展作為(wei) “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既是科學發展、理性發展、智慧發展、幸福發展,但同時能不能走好這條道路對於(yu) 我們(men) 也是一個(ge) 考驗。因為(wei) 綠色發展雖然美好,卻不是免費的午餐,它要付出很多代價(jia) 、做出很多犧牲,甚至會(hui) 影響一些人的飯碗。但兩(liang) 害相權取其輕,為(wei) 了長遠的、大多數人的利益,盡管麵臨(lin) 著很大困難,我們(men) 還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jue) 心,義(yi) 無反顧地實施綠色發展。因為(wei) ,人民在期待著。

  一、人類發展的終極目的是什麽(me)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的需求有五個(ge) 層次,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通常生理需求是第一位的,沒有食物人就無法生存。但當食物問題解決(jue) 後,人的生理需求就發生了變化,而且會(hui) 向上麵的層次發展,呈多維狀態,並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所以,發展有其多重意義(yi) ,有其自身邏輯,需要科學認識和把握,不可盲目極端。因為(wei) ,人類的終極追求和價(jia) 值“在於(yu) 獲得幸福”,GDP增長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應作為(wei) 一種手段,以創造資源來實現一係列社會(hui) 目標,包括改善環境、衛生、教育、就業(ye) 、安全以及消費等。不然的話,必然會(hui) 出現大的矛盾。我們(men) 不能為(wei) 了發展而發展,為(wei) 了物質而物質,不能以犧牲環境和健康為(wei) 代價(jia) 而求得經濟的發展。如果我們(men) 的發展雖然創造了財富,卻帶來了巨大後遺症,嚴(yan) 重影響了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和幸福生活,那我們(men) 還要這樣的發展有什麽(me) 用處。所以,我們(men) 必須清楚發展的終極目的是什麽(me) ,人們(men) 的價(jia) 值追求是什麽(me) 。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關(guan) 於(yu) 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是黨(dang) 中央堅持問題導向的結果,是人們(men) 對當前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反思,是傳(chuan) 統發展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理念的回歸,也是當今人們(men) 關(guan) 於(yu) 發展的理性自覺。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nei) 涵,而生態文明建設與(yu)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等五位一體(ti) ,納入了黨(dang) 和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

  二、當前我們(men) 所處的環境麵臨(lin) 著什麽(me)

  近年來,我國由於(yu) 粗放的發展方式,不但導致能耗高,而且是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wei) 代價(jia) 的,因而導致全國環境汙染問題異常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已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經濟問題,而且成了安全問題。本來應有的藍天白雲(yun) 成了“稀缺品”,霧霾天氣成了人們(men) 的“心肺之患”。

  首先,大氣汙染相當嚴(yan) 重。由於(yu) 在我國能源結構中,一次能源中煤占70%以上,燃煤產(chan) 生的煙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大氣汙染物都比較嚴(yan) 重。目前全球空氣汙染最嚴(yan) 重的10大城市中,我國占7個(ge) 。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空氣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的數量非常少。具體(ti) 到河南來說,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77%以上,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10個(ge) 百分點左右,城市供暖期燃煤的汙染排放量大,農(nong) 村地區和城鄉(xiang) 結合部散煤燃燒仍然較普遍,因而導致大氣汙染治理非常困難。同時,汽車尾氣中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已經成為(wei) 我國大城市的重要流動汙染源,而且隨著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轎車大幅增加,汽車尾氣排放問題越來越嚴(yan) 重。如河南的汽車保有量目前就已經達到1700多萬(wan) 輛,並且還積累了幾十萬(wan) 輛的黃標車和老舊車沒有得到及時淘汰,因而它已經成為(wei) 影響PM25的一個(ge) 最重要汙染源。

  其次,水體(ti) 汙染形勢嚴(yan) 峻。由於(yu) 一些地方和單位任意排放工業(ye) 廢水和汙染物,使得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如2014年度,全國廢水排放總量達到7162億(yi) 噸。其中,城鎮生活汙水排放量達到5103億(yi) 噸,由此造成水質惡化問題居高不下。目前全國七大水係中,1/3以上的河段的水質不能達到使用功能要求,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為(wei) 中度汙染。我國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僅(jin) 占10%,基本符合標準的占20%,不符合飲用水標準的達70%。

  其三,土壤狀況不斷惡化。主要表現在水土流失和土壤汙染上。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麵積達365萬(wan) 平方公裏。水土流失不僅(jin) 使我國失去了大片寶貴的土地,還使河床升高,湖泊、水庫淤積,因而洪澇災害頻繁,使人民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受到了嚴(yan) 峻的威脅。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沙漠麵積已由15億(yi) 畝(mu) 擴大到25億(yi) 畝(mu) ,全國已有66.7萬(wan) 公頃耕地、235萬(wan) 公頃草地和639萬(wan) 公頃林地變成流沙,荒漠化年均擴展速率達4%以上。土壤汙染方麵,主要包括:(1)工礦汙染。如重金屬汙染;尾礦、煤矸石、工業(ye) 副產(chan) 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煉渣、電石渣、鉻渣、砷渣以及脫硫、脫硝、除塵產(chan) 生固體(ti) 廢物汙染;以及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製革等行業(ye) 企業(ye) 拆除生產(chan) 設施設備、建築物等造成的汙染。(2)農(nong) 業(ye) 汙染。主要是過度施用農(nong) 藥、化肥、地膜,以及畜禽養(yang) 殖等造成的汙染。(3)生活汙染。主要是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汙水,以及廢電池、燈管、溫度計等含重金屬廢物等造成的汙染。

  其四,固體(ti) 廢物汙染加劇。由於(yu) 我國對固體(ti) 廢棄物的處理處置率均較低,多數垃圾隻是露天放置。不僅(jin) 占用大量土地,還汙染了耕地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據有關(guan) 資料,2014年度全國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產(chan) 生量就達到326億(yi) 噸,加上生活垃圾,共約70億(yi) 噸,垃圾“圍城”現象十分普遍,受汙染耕地達1.5億(yi) 畝(mu) 以上。農(nong) 村垃圾汙染尤其嚴(yan) 重。

  其五,植被破壞問題突出。幾十年來,由於(yu) 我國過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億(yi) 畝(mu) 草原嚴(yan) 重退化、沙化、堿化,加劇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又由於(yu) 北方地區受氣候因素影響,降水量比較少,大部分地方氣候較為(wei) 幹旱,如河南的年降水量平均不到700毫米,而且分布不均,空氣中的汙染物不能得到有效清洗,加上這裏的土壤結構以沙瓤土為(wei) 主,保墒性比較差,所以很容易形成揚塵導致大氣汙染加劇。

  三、如何實施和推進綠色發展

  實施綠色發展是一場涉及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jia) 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也是一項係統工程,必須在理念、製度、體(ti) 製機製、監督製約等方麵綜合施治。

  第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決(jue) 破除環境保護認識上的“難免論”,即認為(wei) 人類的經濟活動就是以消耗資源來滿足自身需求的,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口的增加,環境汙染不可避免,不發展不汙染,大發展大汙染,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不可兼得”。同時還要破除“短痛論”“條件論”“過程論”等錯誤認識。堅持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取向,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的理念,以建設生態文明為(wei) 己任,以建設美麗(li) 河南為(wei) 目標,加大保護力度,強化生態修複;加快製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強化項目環境績效管理,下最大的力氣幹好這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e) 。

  第二,要強化環保製度建設。堅持綠色發展,必須以製度機製作保障。一要嚴(yan) 格執行環境準入機製,從(cong) 源頭上杜絕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二要深化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實行差別化電價(jia) 、水價(jia) 、地價(jia) 政策,探索建立水源地保護生態補償(chang) 等製度。三要建立綠色生產(chan) 總值核算應用體(ti) 係,改進領導幹部政績評價(jia) 標準,納入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實施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製度。四要健全統一監管、分工負責的監管體(ti) 係,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產(chan) 業(ye) 準入負麵清單製度。五要建立生態紅線製度,把環境質量列為(wei) 約束性指標,將各類經濟開發活動限製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nei) 。

  第三,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堅持發展與(yu) 綠色同行,其一,要把自然資本納入社會(hui) 總供給函數,探索建立自然資本有效定價(jia) 的製度,形成將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體(ti) 製機製,實現自然資本的有度有序有效利用。其二,要加快綠色創新,推進綠色科技的研發、推廣和應用,促進生態產(chan) 品與(yu) 服務的投資、生產(chan) 、貿易,推廣綠色、智慧技術,運用信息化、循環低碳等手段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用生態潛能激發經濟動能,使綠色發展成為(wei)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其三,要積極構建綠色金融體(ti) 係,加大綠色金融政策引導作用,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其四,要改革完善環境保護稅收製度,對環境友好型的生產(chan) 方式采取低稅費甚至減免稅費措施,對損害生態環境的生產(chan) 方式征收較高稅費。

  第四,要完善治理手段、強化監督約束。首先,要強化法治手段。嚴(yan) 格環境執法監管,堅持重典治亂(luan) 、鐵腕治汙,依法處理惡意違法排汙和造假行為(wei) ,督促工業(ye) 汙染源達標排放,狠抓環境違法大案要案查處,對惡意排汙造成重大環境破壞、構成犯罪的依法嚴(yan) 懲,毫不姑息。其次,要完善經濟手段。按照誰保護誰受益、誰汙染誰付費、誰損害誰賠償(chang) 的原則,積極探索建立排汙權交易製度,更多地利用市場化手段控製汙染物排放。其三,要加強技術手段。建立全省統一的大氣環境監測、大氣汙染源監控、環境執法、信息公開等平台,建立生態文明大數據體(ti) 係,實時監控發布各縣市大氣環境質量情況。其四,要加強行政管理。對一些整改不力的企業(ye) 和單位,依法該罰款的罰款,該停工的停工,該停產(chan) 的停產(chan) ,該取締的取締,倒逼有關(guan) 企業(ye) 和單位履行環保責任。總之,要以霹靂之手段,行菩薩之心腸,不管多麽(me) 困難,我們(men) 都要堅決(jue) 打贏這場事關(guan) 生態安全和人民健康的攻堅戰。

  (作者係省社科聯副主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