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在安吉餘(yu) 村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兩(liang) 山”思想作出重要論述,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更是將綠色發展作為(wei) 未來一個(ge) 時期我黨(dang) 治國理政的基本理念。踐行“兩(liang) 山”重要思想,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hui) 實現生態化、綠色化、循環化、清潔化發展,既是當前及未來一個(ge) 時期調整經濟結構、化解下行壓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美麗(li) 河南”、實現全麵小康的必然之舉(ju) 。
一、堅持生態化發展,為(wei) 人民提供更多生態產(chan) 品
(一)以“兩(liang) 山”思想破解“兩(liang) 難”悖論
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是傳(chuan) 統發展模式中的一對“兩(liang) 難”矛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環境為(wei) 代價(jia) 的,“生態赤字”和“環境透支”問題突出,一些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反而陷入了“資源詛咒”的困境。推動傳(chuan) 統發展方式轉變,破解經濟發展與(yu) 生態保護“兩(liang) 難”悖論,必須牢固樹立“兩(liang) 山”思想,正確處理好開發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一方麵,要堅持保護優(you) 先,珍惜生態優(you) 勢,守住環境底線,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的發展理念。另一方麵,要堅持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努力把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
(二)以“生態+”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式轉變
生態文明建設關(guan) 係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必須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實施“生態+”戰略,發展“生態+城市”“生態+農(nong) 業(ye) ”“生態+工業(ye) ”“生態+園區”等,將生態文明融入現代化建設的各個(ge) 領域、各個(ge) 階段,以此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式轉變。應該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綠水青山並不等同於(yu) 金山銀山,“生態+”也並非簡單相加,隻有通過深度融合,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麵融入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hui) 行為(wei) 規範中去,生態才能最終轉化為(wei) 經濟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和生活的高品質體(ti) 驗,從(cong) 而形成“1+1>2”的效果。
二、堅持綠色化發展,實現綠色富省、綠色富民
(一)以國土綠化推動“美麗(li) 河南”建設
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要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動經濟社會(hui) 綠色發展。對河南而言,應圍繞生態省建設,加快推進建設南太行生態區、伏牛山生態區、大別山生態區以及豫東(dong) 平原生態涵養(yang) 區建設,構建橫跨東(dong) 西的沿黃生態涵養(yang) 帶、沿淮生態走廊和縱貫南北的南水北調中線生態走廊,加快構建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態體(ti) 係和環境友好的生態人居體(ti) 係,建設綠色家園,打造“美麗(li) 河南”。
(二)以綠色發展實現“綠色崛起”
經濟發展不足是我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進程中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保持經濟較快增長仍將是未來一個(ge) 時期我省發展的主要任務。但我們(men) 要的發展是綠色的發展、健康的發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應摒棄傳(chuan) 統GDP發展理念,逐步建立綠色GDP考核體(ti) 係,加快構建綠色高效的生態經濟體(ti) 係,堅定不移地走綠色化發展之路,真正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推動河南實現“綠色跨越”“綠色崛起”。
(三)以“三個(ge) 轉變”推動綠色轉型
“兩(liang) 山”重要思想是綠色發展的生動表述,深刻揭示了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內(nei) 在邏輯。推動經濟社會(hui) 綠色轉型,必須以係統性思維,從(cong) 技術、製度、觀念三個(ge) 維度協同推進。一是要堅持創新驅動,在技術上加強生態修複、循環經濟、清潔生產(chan) 等關(guan) 鍵和共性技術的研發與(yu) 應用。二是要強化製度建設,建立健全綠色環保和經濟發展協調統一的製度體(ti) 係。三是要轉變發展觀念,堅持生態導向的價(jia) 值觀和發展觀,牢固樹立“兩(liang) 山”思想,從(cong) 根本上推進經濟社會(hui) 綠色轉型發展。
三、堅持循環化發展,實現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
(一)推動“線性經濟”向“循環經濟”轉型
傳(chuan) 統經濟是“資源—產(chan) 品—廢棄物”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而循環經濟則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wei) 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wei) 原則,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chan) 、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傳(chuan) 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推動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式轉變,應立足河南資源大省、農(nong) 業(ye) 大省和新興(xing) 工業(ye) 大省的實際,突出資源型工業(ye) 循環經濟和農(nong) 業(ye) 循環經濟兩(liang) 大特色,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集聚型轉變、由高碳型向減碳低碳型轉變,實現經濟社會(hui) 與(yu) 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發展農(nong) 業(ye) 循環經濟
河南作為(wei) 全國第一農(nong) 業(ye) 大省,每年都產(chan) 生大量的秸稈、畜禽養(yang) 殖糞便、林業(ye) 三剩物等廢棄物,利用量和利用層次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應圍繞國家糧食生產(chan) 核心區建設,綜合運用先進適用的循環經濟技術,加快畜禽糞汙、秸稈和林業(ye) 三剩物等資源的深度利用,推進農(nong) 業(ye) 廢棄物向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和原料化方向轉化,解決(jue) 農(nong) 村麵源汙染,改善農(nong) 民人居環境,提高農(nong) 業(ye) 生態文明水平。
(三)建設循環經濟園區
近年來,我省產(chan) 業(ye) 聚集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一些集聚區主導產(chan) 業(ye) 鏈條仍然較短,產(chan) 業(ye) 中各個(ge) 環節銜接還不緊密,上下遊和外圍服務企業(ye) 配套尚不完備,企業(ye) 之間由副產(chan) 物和廢棄物形成的互補關(guan) 係較弱,產(chan) 品生產(chan) 配套能力不強。對此,應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和工業(ye) 生態學原理,合理規劃產(chan) 業(ye) 集聚區內(nei) 的資源流和能源流,研究入區企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接關(guan) 係,促進集聚區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通過廢物交換、循環利用、清潔生產(chan) 等手段,使區內(nei) 上遊企業(ye) 產(chan) 生的廢物轉化為(wei) 下遊企業(ye) 的原料,推動集聚區內(nei) 廢物實現“零排放”。
(四)開發利用“城市礦山”
“城市礦山”開發是對城市廢棄資源再生利用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發展的形象比喻,包括廢舊電子電器產(chan) 品、汽車、塑料、建築垃圾等廢棄資源的再生利用等。要通過開發利用城市礦山,實現金屬資源儲(chu) 量的極大提升。未來一個(ge) 時期,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省城鎮廢棄物將與(yu) 日俱增,若不處理將成為(wei) 巨大的汙染源。對此,應加快建立城鎮固體(ti) 廢棄資源多渠道回收和集中處理製度,對“城市礦山”加工利用企業(ye) 進行合理化布局,加強廢鋼鐵、廢鋁、廢銅、稀貴金屬、廢塑料、建築垃圾等資源的再生利用,實現“城市礦山”變廢為(wei) 寶、點石成金。
四、堅持清潔化發展,實現生產(chan) 生活方式革新
(一)建設清潔美麗(li) 家園
實施“藍天工程”和“碧水工程”,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大氣、土地管理製度,加快推進重點汙染源治理和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小流域治理、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提升城鄉(xiang) 人居環境,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美麗(li) 河南”。圍繞新農(nong) 村建設,實施農(nong) 村清潔工程,建設“美麗(li) 庭院”和“美麗(li) 鄉(xiang) 村”。深入推進生態扶貧,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居民生活環境。
(二)構建清潔生產(chan) 體(ti) 係
全麵推行清潔生產(chan) ,實現能源、資源的最大化、最優(you) 化利用和工業(ye) 廢物產(chan) 生的最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重點加大對資源消耗高、環境汙染嚴(yan) 重、經濟支撐作用強的煤炭、鋼鐵、電力、有色、化工、建材等傳(chuan) 統優(you) 勢行業(ye) 及重點企業(ye) 清潔改造力度,大力推廣行業(ye) 關(guan) 鍵清潔生產(chan) 技術,推進“三廢”資源化利用和“零排放”,以點帶麵,逐步實現全省工業(ye) 行業(ye) 清潔化生產(chan) 。
(三)倡導清潔生活行為(wei) 規範
加強宣傳(chuan) ,強調“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費生活方式,倡導城鄉(xiang) 居民自覺踐行公共衛生習(xi) 慣,共同維護城鄉(xiang) 衛生環境,共創整潔衛生、宜居宜業(ye) 的美麗(li) 家園,積極創建省級以上衛生城市。規範旅遊文明行為(wei) ,營造文明、清潔的旅遊消費環境。
(作者係省發改委產(chan) 業(ye) 研究所所長、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