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編製意義(yi)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提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和用途管製製度、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製;深改組第十四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關(guan) 於(yu) 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的試點方案》《黨(dang) 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再次強調,要編製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近日,十三部委發布文件,要求各地編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報告。自黨(dang) 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ti) ”的總體(ti) 布局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隨著一係列相關(guan) 政策法規的出台,生態文明的製度體(ti) 係建設正在逐步完善。
二、編製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作用: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
(一)反映科學發展的需要
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反映經濟增長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chan) 能過剩等指標,編製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能明晰地方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jia) 。健全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和用途管製製度,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chan) 品價(jia) 格改革,這能全麵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和修複效益。
(二)確定各種自然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紅線
這體(ti) 現了生態保護守住底線的思維,在這個(ge) 問題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要受到懲罰。要對當前社會(hui) 經濟發展與(yu) 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關(guan) 係進行重新認識與(yu) 管理,處理好保護與(yu) 發展、短期和長遠的關(guan) 係,從(cong) 根本上預防和控製各種破壞生態的開發、建設活動,給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空間。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製,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製性措施,嚴(yan) 格按照主體(ti) 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
(三)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考核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自然資源代價(jia)
改變領導幹部的考核標準,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使領導幹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絕不以犧牲環境、破壞生態為(wei) 代價(jia) 換取一時發展,保護好藍天碧水綠地。
(四)用製度約束檢驗各級領導幹部的發展觀
探索編製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將領導幹部的責任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牢牢捆綁在一起,要求領導幹部杜絕過客心態,強化曆史擔當,讓生態建設成為(wei) 各級黨(dang) 政領導的共同責任。
(五)編製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強化了地方政府作為(wei) 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ti)
自然資源是一種公共產(chan) 品,是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政府是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供給的責任主體(ti)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明確要求,“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hui) 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更突出了地方政府保護生態環境的主體(ti) 地位。
三、應該如何推進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編製
編製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需要正確對待保護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係,分析經濟發展中的資源環境問題及其原因,劃定資源界限,確定資源環境存在的基本問題和主要問題、自然資源管理中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自然資源整體(ti) 和主要自然資源,劃分自然資源結構、計量自然資源的流量和存量、實物量和價(jia) 值量、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編製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難點在於(yu) 解決(jue) 編製的規範性和統一性與(yu) 各地自然資源狀況千差萬(wan) 別(地理學上稱為(wei) 地域分異規律)的矛盾。
推進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編製需要完善自然資源管理體(ti) 係,它包括以下內(nei) 容:一是自然資源組織管理體(ti) 係。麵對形式多樣的自然資源,如何確定各級政府、各級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職權。目前,國家也在考慮建立自然資源的統一綜合管理部門,這將有助於(yu) 推動自然資源的統一管理。二是自然資源產(chan) 權製度體(ti) 係。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決(jue) 定》提出,“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自然資源的外延很廣,各種資源的特點不一樣,如何統一到一起進行產(chan) 權的統一管理,需要深化自然資源有償(chang) 使用製度改革與(yu) 落實所有者權益。三是自然資源的配置體(ti) 係。市場和政府是配置自然資源的兩(liang) 種方式,但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差異大,如何發揮市場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又避免外部性?如何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公共產(chan) 品供給作用,保障資源安全?這些需要對不同屬性的自然資源分別進行研究、確定配置方案。四是自然資源績效管理體(ti) 係。需從(cong) 資金和資源配置、保護、利用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續性等方麵開展績效管理。五是自然資源審計監督體(ti) 係。
四、保障措施
要把自然資源資產(chan) 審計落到實處,需要做好四個(ge) 方麵的工作:資源環境容量審計、資源環境管理審計、資源環境績效審計、資源環境安全審計。具體(ti) 內(nei) 容有:資源環境政策、規劃、項目的劃定;各級組織、區域對政府資源環保法規、規劃和約束性指標的執行;現行政策以及非環境政策和項目對資源環境的影響;資源環境管理係統的有效性;資源環境保護預算;政府和外援資源環境保護投資的運用;主要自然資源項目的成本效益和績效;資源環境資源分配的有效性和實施成果;資源環境報告或有關(guan) 報告中會(hui) 計信息的真實、財務收支的合規、資源環保活動的業(ye) 績。自然資源資產(chan) 審計的難點在於(yu) 明確核定期間自然資源資產(chan) 的增減變化,做到考核有據,以及對自然資源績效做出考核和獎懲,做到有錯必究。
(作者係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