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5·17”的重要講話,從(cong)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的高度,進一步深刻闡述了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重要地位和時代價(jia) 值。
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哲學社會(hui) 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從(cong) 人類曆史發展的視角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揮了思想引領和理論先導的重要作用。人類社會(hui) 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哲學社會(hui) 科學都能順應時勢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充分發揮了思想引領和理論先導的重要作用。從(cong) 古希臘、羅馬的繁榮到文藝複興(xing) ,從(cong) 近代資產(chan) 階級登上曆史舞台到當代西方社會(hui) 的發展,各個(ge) 時期哲學社會(hui) 科學都積極發揮了引領社會(hui) 變革的先導作用。在我國,曆史上不同時期,哲學社會(hui) 科學同樣發揮了社會(hui) 變革、政治變革的先導作用。比如,真理標準大討論開啟了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偉(wei) 大實踐,“生產(chan) 力標準”“三個(ge) 有利於(yu) 標準”的討論,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地位。從(cong) 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習(xi) 近平係列重要講話精神,這些不同時期的指導思想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體(ti) 現了執政黨(dang) 治國理政理念與(yu) 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這些重大的理論成果,回答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不同時期實踐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既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重大理論結晶,又是引領民族複興(xing) 的指導思想。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速近10%,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6億(yi) 多人口擺脫貧困,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7000美元。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曆程。人類發展舞台上的“中國奇跡”何以發生?這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結果。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哲學社會(hui) 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蓬勃發展,為(wei) 繁榮發展哲學社會(hui) 科學提供了實踐源泉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在黨(dang) 和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不斷拓展,這一偉(wei) 大進程為(wei) 理論創新開辟了廣闊前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我國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liang) 步戰略目標,現在正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13億(yi) 中國人民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潮流,在富裕安康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充滿蓬勃生機和活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dang) 的建設等各方麵都取得顯著成績。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得到世界上更多國家和人民的讚賞與(yu) 認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不斷激發理論創新活力,不斷為(wei) 哲學社會(hui) 科學打開嶄新理論視野,拓展廣闊理論空間,帶來理論突破創新。
曆史和現實表明,“社會(hui) 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今時代,我們(men) 正經曆著中國曆史上最為(wei)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場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實踐,也讓我們(men) 遭遇了一個(ge) “問題的時代”: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鞏固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如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如何提高改革決(jue) 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加快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如何不斷提高黨(dang) 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使黨(dang) 始終成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堅強領導核心?凡此種種,都迫切需要哲學社會(hui) 科學更好地發揮作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場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ge) 需要理論而且能夠產(chan) 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ge) 需要思想而且能夠產(chan) 生思想的時代。
三、結合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
構建當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區別於(yu) 其他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根本標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大眾(zhong) 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隻有融通馬克思主義(yi) 資源、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資源,才能真正把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統一起來,最終形成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導向。為(wei) 人民做學問,哲學社會(hui) 科學才會(hui) 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和生命力;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也才能真正有所作為(wei) ,不負時代與(yu) 使命。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研究導向,既要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緊盯人民群眾(zhong) 的現實需求,聚焦改革實踐中全局性、戰略性、針對性的大問題,回答民族複興(xing) 征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做好“思想庫”“智囊團”。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要充分體(ti) 現繼承性、民族性。善於(yu) 繼承、吸收借鑒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善於(yu) 融通馬克思主義(yi) 的資源、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把繼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麵向世界有機融洽在一起,充分體(ti) 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文化自覺。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要充分體(ti) 現原創性、時代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ti) 性、原創性。創新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本質所在,是一個(ge) 國家、民族、政黨(dang) 發展的不竭動力。隻有以我國實際為(wei) 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ti) 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you) 勢。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要充分體(ti) 現係統性、專(zhuan) 業(ye) 性。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應該涵蓋曆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軍(jun) 事、黨(dang) 建等各領域,囊括傳(chuan) 統學科、新興(xing) 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不斷推進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ge) 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體(ti) 係,敢於(yu) 創立中國學派、中國理論、中國觀點,使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真正屹立於(yu) 世界哲學社會(hui) 科學之林。
(作者係省社科院社會(hui) 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