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四化” 做到“四真” 達到“四自”

《中原智庫》(2017)  趙傳(chuan) 海2019-11-26

  作為(wei) 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學人,在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之後,倍感親(qin) 切欣慰與(yu) 振奮鼓舞。他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區別於(yu) 其他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這個(ge) 講話精神,猶如風雲(yun) 激蕩的思想汪洋中的定海神針,恰如縱橫交錯的選擇路口的指路明燈,也是引領和推動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的指示器、矯正器和助推器,必將對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產(chan) 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警惕“四化”傾(qing) 向

  在馬克思主義(yi) 創立、傳(chuan) 播與(yu) 發展史上,來自敵對勢力對馬克思主義(yi) 惡意攻擊的謬論容易辨別,來自“馬克思主義(yi) 者”陣營教條主義(yi) 的言論也早已受到了批判,而那些披著馬克思主義(yi) 外衣的“灰色”言論傾(qing) 向,尤其值得我們(men) 警惕和反對。

  一是西化。有人提出,馬克思主義(yi) 僅(jin) 是西方眾(zhong) 多學說中的一種學說,且在西方發達國家不占主流位置,否認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地位。

  二是儒化。有人認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源自東(dong) 方儒家學說的要義(yi) ,試圖將馬克思主義(yi) 回歸到中國儒家思想體(ti) 係之中。

  三是神化。有人宣稱,馬克思主義(yi) 是超級完美、無限完滿的終極信條,容不下對它的任何詮釋與(yu) 發展。

  四是俗化。有人把馬克思主義(yi) 庸俗化,視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人們(men) 各取所需的“碎片”,拒絕對馬克思主義(yi) 整體(ti) 精髓的把握與(yu) 堅守。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就要爭(zheng) 作“四真”表率

  從(cong) 事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的學者們(men) ,同樣應該做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yi) 的表率,以便更好地開展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宣傳(chuan) 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進一步闡明了這一思想要求。

  一要真學。在改革開放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學者,逐步走上了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舞台中央,他們(men) 學習(xi) 西方當代學說較多,而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yi) 經典原著較少,甚至一些出身於(yu) 馬克思主義(yi) 專(zhuan) 業(ye) 的研究生都研讀甚少。“真學”,就要求我們(men) 原原本本地讀一些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不是裝門麵、做樣子、走過場,附庸風雅、淺嚐輒止。

  二要真懂。“真懂”,就要求我們(men) 做到不僅(jin) 了解馬克思主義(yi) 的每一個(ge) 基本原理,理解每一個(ge) 原理的科學內(nei) 涵,而且要通曉馬克思主義(yi) 科學原理的基本體(ti) 係,真正領會(hui) 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三要真信。“真信”,就要求我們(men) 把馬克思主義(yi) 內(nei) 化為(wei) 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變成自己觀察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四要真用。“真用”,就要求我們(men) 把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觀察社會(hui) 政治問題的望遠鏡和顯微鏡,既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主觀世界。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是一個(ge) 相互聯係、相輔相成、不可分割、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ti) ,真學是基礎,真懂是前提,真信是關(guan) 鍵,真用是目的。

  三、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應該達到“四自”境界

  一應自覺。孫中山曾把人分為(wei) 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三種,第一種人是發明家,第二種人是宣傳(chuan) 家,第三種人是實行家。這種劃分雖不盡恰當,卻有借鑒意義(yi) 。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作為(wei) “先知先覺”的人,應該有“為(wei) 往聖繼絕學”的曆史擔當,掌握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實質。在五彩繽紛的文化環境中,我們(men)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自覺。

  二應自信。鄧小平曾指出:“我堅信,世界上讚成馬克思主義(yi) 的人會(hui) 多起來,因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是科學。”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技如何進步,馬克思所麵臨(lin) 的社會(hui) 曆史基本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jue) ,而又必須被解決(jue) ;馬克思主義(yi) 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hui) 、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wei) 人類社會(hui) 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其科學性使其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在紛亂(luan) 複雜的時代環境中,我們(men) 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自信。

  三應自律。當今世界,物質誘惑太多,精神誘惑也多,稍有不慎,便會(hui) 自覺不自覺地放鬆警惕,走上錯誤的道路。在“兩(liang) 學一做”教育中,黨(dang) 中央號召,全體(ti) 黨(dang) 員要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wei) 。說到底,就是要求共產(chan) 黨(dang) 員要嚴(yan) 格自律。同樣道理,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也要慎獨自律,不能夠人雲(yun) 亦雲(yun) 、隨波逐流,更不能信口雌黃、隨意放炮。在充滿誘惑的社會(hui) 環境中,我們(men) 必須堅守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自律。

  四應自強。自從(cong) 蘇聯解體(ti) 和東(dong) 歐劇變以來,馬克思主義(yi)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圍攻,馬克思主義(yi) “錯誤論”“過時論”等各種叫囂不絕於(yu) 耳。越是這個(ge) 時候,越需要在堅守馬克思主義(yi) 陣地的前提下,實現馬克思主義(yi) 新突破、新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把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yi) 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在百舸爭(zheng) 流的理論生態中,我們(men) 必須保持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自強。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