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中原智庫》(2017)  孫德中2019-11-26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特別強調:“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要有所作為(wei) ,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研究導向。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hui) 科學就不會(hui) 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這一論述深刻闡明了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人民性,對於(yu) 我們(men) 做好新時期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yi) 。

  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是社會(hui) 的“醫生”,要做到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研究導向,必須在研究立場上,堅持為(wei) 人民述學立論、立德立言;在研究內(nei) 容上,立足人民實踐創造,把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問題作為(wei) 研究出發點;在研究方法上,體(ti) 現人民邏輯,把黨(dang) 的群眾(zhong) 方法貫穿始終;在研究結果上,服務人民,做出經得起曆史與(yu) 實踐檢驗的理論創新。一句話,隻有從(cong) 現實中找問題,在實踐中尋答案,在創新中求突破,才能不辱使命,不負擔當。

  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研究導向,必須要從(cong) 現實中找問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隻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jue) 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曆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作為(wei) 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不能困於(yu) 書(shu) 齋,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要有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jue) 問題的自覺。要堅持用聯係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增強戰略性、係統性思維,分清本質和現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問題又看其發展趨勢,在全麵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努力揭示我國社會(hui) 發展、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

  二、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研究導向,必須在實踐中尋答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當代中國正經曆著我國曆史上最為(wei)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ge) 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chan) 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ge) 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chan) 生思想的時代。我們(men) 不能辜負了這個(ge) 時代,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場,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注重對人民群眾(zhong) 創造的新鮮經驗進行科學總結和理論概括,更好地指導實踐。作為(wei) 地方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我們(men) 要紮根中原這片改革發展沃土,深刻認識和把握人民群眾(zhong) 推動社會(hui) 變革偉(wei) 大實踐的規律性,及時總結提煉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改革發展的新進展新經驗,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加強對河南經驗的理論提升,為(wei) 中原崛起河南振興(xing) 富民強省作出新的理論貢獻。

  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研究導向,必須在創新中求突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理論的生命力在於(yu) 創新。創新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社會(hui) 發展、實踐深化、曆史前進對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必然要求。社會(hui) 總是在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其中有一些可以憑老經驗、用老辦法來應對和解決(jue) ,同時也有不少是老經驗、老辦法不能應對和解決(jue) 的。如果不能及時研究、提出、運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辦法,理論就會(hui) 蒼白無力,哲學社會(hui) 科學就會(hui) “肌無力”。作為(wei) 地方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應該以我們(men) 正在做的事情為(wei) 中心,從(cong) 河南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四個(ge) 強省”建設實踐經驗的係統總結,為(wei) 河南如期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開方抓藥。

  (作者係河南日報城市經濟部主任、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