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輿論工作的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中原智庫》(2017)  塗小雨2019-11-26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多次對新聞輿論工作發表重要講話,針對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新聞工作的輿論導向作用、新聞輿論工作的黨(dang) 性原則、新聞輿論工作的創新、提高國際話語權、新聞輿論人才隊伍建設、新聞輿論工作者的要求等作出一係列重要部署,為(wei) 我們(men) 正確理解黨(dang) 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特別是對全麵領會(hui) 、深刻理解貫穿黨(dang) 的新聞輿論工作全過程中的黨(dang) 性與(yu) 人民性的統一,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根本指導方針。

  一、新聞輿論工作黨(dang) 性的核心是堅持黨(dang) 的領導

  堅持黨(dang) 的領導是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的黨(dang) 性原則,黨(dang) 和政府主辦的媒體(ti) 作為(wei) 黨(dang) 和政府的宣傳(chuan) 陣地,必須姓黨(dang) 、愛黨(dang) 、護黨(dang) 、敬黨(dang) ,用一個(ge) 聲音說話,用一個(ge) 標準傳(chuan) 播,增強看齊意識、大局意識、政治意識、核心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yu) 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中央權威,保證絕對忠誠於(yu) 黨(dang) ,始終堅持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始終保持步伐一致,一切行動聽指揮。始終要把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基本經驗、基本要求貫穿於(yu) 新聞輿論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麵。

  黨(dang) 的領導決(jue) 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決(jue) 定著中國社會(hui) 的長治久安、決(jue) 定著中國人民的幸福安康,意義(yi) 重大,影響深遠。即使不是黨(dang) 和政府主辦的媒體(ti) ,包括網絡媒體(ti) 等,也必須堅持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從(cong) 中國這樣一個(ge) 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曆史、從(co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革命黨(dang) 到執政黨(dang) 、從(cong) 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創業(ye) 曆程來看,在中國,任何動搖黨(dang) 的領導、懷疑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思想和行動都是極端有害、極端危險的,什麽(me) 時候黨(dang) 的領導得到好的貫徹,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就興(xing) 旺發達,反之,就會(hui) 遭受損失、誤入歧途。黨(dang) 的領導是保持中國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hui) 生態的指南針、坐標線,是中國社會(hui) 保持健康發展和良性運行的根本保證。因此,新聞輿論工作一定要堅守政治價(jia) 值觀的底線,維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體(ti) 現黨(dang) 的意誌,反映黨(dang) 的主張,維護黨(dang) 中央權威,維護黨(dang) 的團結。

  二、新聞輿論工作人民性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yi) 的群眾(zhong) 觀

  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是推動曆史發展的真正英雄,人心向背是決(jue) 定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政權生死存亡的根本標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能夠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能夠實現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兩(liang) 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關(guan) 鍵在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堅持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在一起,始終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心連心、手牽手、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根本利益,始終受到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衷心愛戴和真心支持,這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最大的政治優(you) 勢。因此,黨(dang) 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yi) 的群眾(zhong) 觀,堅持群眾(zhong) 觀點,反映群眾(zhong) 呼聲,關(guan) 心群眾(zhong) 疾苦,代表群眾(zhong) 利益,堅持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到群眾(zhong) 中去。

  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yi) 群眾(zhong) 觀,新聞輿論工作應該走在前麵,先學一步,做好表率,正確引導社會(hui) 思潮。要以團結穩定鼓勁、正麵宣傳(chuan) 為(wei) 主,從(cong) 群眾(zhong) 身上挖掘出真善美的好素材,積極宣傳(chuan) 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等,使共產(chan) 黨(dang) 好、社會(hui) 主義(yi) 好、改革開放好打動人心、深入人心,使群眾(zhong) 能看到未來生活的美好希望,能夠正確回應群眾(zhong) 關(guan) 切,教育群眾(zhong) 愛黨(dang) 愛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經常強調,領導幹部要“虛心向群眾(zhong) 學習(xi) ,誠心接受群眾(zhong) 監督,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新聞輿論工作也應該有這樣的態度和立場,要轉變作風,深入群眾(zhong) 、貼近實際、融入生活,在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中提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核心意識,進一步鞏固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礎,不斷解決(jue) 好“為(wei) 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ge) 根本問題。

  三、新聞輿論工作的黨(dang) 性與(yu) 人民性統一的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聞輿論工作的黨(dang) 性原則和人民性原則是統一的,統一的基礎就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就是緊緊圍繞著進一步提升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建設和發展道路。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主體(ti) 力量,是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建設者,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需要緊密團結的堅定力量和最重要的政治基礎。因此,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包括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內(nei) 在蘊含著黨(dang) 性和人民性的統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唯一、核心領導力量,踐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和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還需要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緊緊團結在黨(dang) 的周圍,共建共享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讓發展成果在更高水平上惠及全體(ti) 人民,實現全體(ti) 人民的共同富裕。

  新聞輿論工作應該把宣傳(chuan)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作為(wei) 一條主線、一個(ge) 基本要求,進一步提升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吸引力、影響力、感召力,進一步提升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特別是黨(dang) 政領導幹部的理論自信、製度自信、道路自信。要遵循新聞傳(chuan) 播規律,推動新聞輿論工作改革創新,深刻闡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生命力和合理性,深刻解讀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黨(dang) 性原則和人民性原則的統一。現在確實有人人為(wei) 地割裂新聞輿論工作黨(dang) 性原則和人民性原則的統一,認為(wei) 黨(dang) 性和人民性是兩(liang) 回事,沒有關(guan) 聯,這是極端錯誤的。錯誤的根源在於(yu) 沒有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是黨(dang) 和人民共同的事業(ye) ,黨(dang) 的執政基礎、執政理念、執政使命就是緊緊圍繞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現代化,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促進公平正義(yi) ,使每一個(ge) 中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

  (作者係省委黨(dang) 校決(jue) 策谘詢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