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突出:新時代的新聞輿論工作指南

《中原智庫》(2017)  王鵬飛2019-11-26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一經發出,立即因其全新的論述、鮮明的觀點、宏大的格局、前瞻的視野,成為(wei) 大眾(zhong) 熱議的焦點。筆者認為(we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至少具有五個(ge) 鮮明特點。

  一、突出黨(dang) 性原則

  一是回答了黨(dang) 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地位。對這個(ge) 問題,斬釘截鐵。“黨(dang) 和政府主辦的媒體(ti) 是黨(dang) 和政府的宣傳(chuan) 陣地,必須姓黨(dang) 。黨(dang) 的新聞輿論媒體(ti) 的所有工作,都要體(ti) 現黨(dang) 的意誌、反映黨(dang) 的主張,維護黨(dang) 中央權威、維護黨(dang) 的團結,做到愛黨(dang) 、護黨(dang) 、為(wei) 黨(dang) ;都要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論述力度之強,在此前是從(cong) 未有過的。展現了高度的理論自信,也劃定了清晰的邊界。

  二是解釋了黨(dang) 性和人民性的統一。強調“把黨(dang) 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zhong) 創造的經驗和麵臨(lin) 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二、突出時代特征

  一是將新聞宣傳(chuan) 更替為(wei) 新聞輿論。一詞之差,體(ti) 現出黨(dang) 和政府對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新認識。相對於(yu) 宣傳(chuan) 工作的管控性和單向性而言,輿論工作更體(ti) 現出一種交流和互動特征。在當前的媒介背景下,新聞宣傳(chuan) 結構有四大轉變。即互動結構的高度交互性改變;控製結構的隱蔽性和離散性改變;信息格局的自媒體(ti) 化改變;參與(yu) 結構的平等性和非中介性改變。為(wei) 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隨著形勢發展,黨(dang) 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nei) 容、體(ti) 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e) 態、體(ti) 製、機製,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zhong) 化、差異化傳(chuan) 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的結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二是對新興(xing) 媒體(ti) 的重視。從(cong) 廣義(yi) 上來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座談會(hui) 講話的大背景,其實就是新興(xing) 媒體(ti) 的興(xing) 起帶來的新聞輿論格局之變,從(cong) 提出三個(ge) 輿論地帶的劃分,到推動兩(liang) 媒的融合,再到本次提出“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ti) 傳(chuan) 播優(you) 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可以說對新興(xing) 媒體(ti) 的重視始終如一。

  三是突出新聞輿論時效性。在當前的傳(chuan) 播生態之下,媒體(ti) 具有很強的即時化特征。全球化的媒體(ti) ,去紙媒化的渠道,二級傳(chuan) 播向單級傳(chuan) 播的轉化,使得媒介生態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回應民眾(zhong) 關(guan) 切。也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的“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cong) 時度效著力,體(ti) 現時度效要求”的含義(yi) 。

  三、突出輿論導向

  判斷新聞輿論工作的成效,導向是否正確,是首要前提。相對於(yu) 傳(chuan) 統新聞宣傳(chuan) 的管控性和單向性而言,當下的新聞輿論更體(ti) 現出一種交流和互動特征。在這種特征之下,輿論工作容易顯得雜音四起,泥沙俱下。一個(ge) 表現是一些自媒體(ti) 或者社交媒體(ti) 之上的大V和意見領袖,屢屢以抨擊與(yu) 黨(dang) 和政府的輿論導向為(wei) 著力點,隱然以反對派自居;另一個(ge) 表現,就是在當前所謂後現代主義(yi) 的思潮影響下,一批新聞報道和文藝作品也失去了應有的價(jia) 值立場,宣傳(chuan) 拜金主義(yi) 、頹廢主義(yi) 、物質主義(yi) 等不符合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論調。如果說前一種觀點很容易被辨識出與(yu) 大政方針的不同之處的話,那麽(me) 後一種觀點因為(wei) 其隱蔽性和植入性,不易被人察覺。對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鮮明提出,“各級黨(dang) 報黨(dang) 刊、電台電視台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ti) 也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副刊、專(zhuan) 題節目、廣告宣傳(chuan) 也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le) 類、社會(hui) 類新聞也要講導向;國內(nei) 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國際新聞報道也要講導向”。不但強調了社交媒體(ti) 、自媒體(ti) 等新媒體(ti) 要講導向,也提出副刊、廣告宣傳(chuan) 、娛樂(le) 新聞等要講導向,一下子將輿論導向所涵蓋的範圍進行了清晰的界定,掃除了諸多隱形的灰色地帶。也在一定意義(yi) 上,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連接起來。

  同時,對新時期新聞輿論的內(nei) 容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也提出了要求。“做好正麵宣傳(chuan) ,要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ge) 別事實,又從(cong) 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輿論監督和正麵宣傳(chuan) 是統一的。”聯想起春節期間所謂“回鄉(xiang) 體(ti) ”、上海女等諸多虛假新聞,這個(ge) 要求的針對性一目了然。

  四、突出國際視野

  互聯網誕生之初,其www的前綴即worldwideweb,就已經宣告了當下的世界是一個(ge) 一體(ti) 化的世界,尤其是在新興(xing) 媒體(ti) 層出不窮的情況下,信息傳(chuan) 播地球村的特征日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新聞輿論工作的國際視野就顯得必不可少。

  軟實力方麵,加大話語權能力的培養(yang) 。“要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尤其是運用非政治化的詞語進行有效宣傳(chuan) ,是今後國際傳(chuan) 播的重中之重。

  硬實力方麵,打造國際化的新聞旗艦。話語權的提升,一個(ge) 重要元素是擁有強大的話語平台,對於(yu) 新聞輿論國家隊來說,如何通過有益的擴張,優(you) 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ti) ,是時代需求,也是黨(dang) 和政府的期望。

  五、突出人才戰略

  人才戰略分為(wei) 三個(ge) 層麵,一是新聞輿論人才教育。在座談會(hui) 召開之後,全國諸多高校的新聞學院教師代表接受了央視新聞聯播的采訪,這在新聞傳(chuan) 播學科的曆史上是比較少見的。對此,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的教育,國際新聞教育等,都將成為(wei) 今後的教學重點。

  二是提高現有新聞輿論工作者的業(ye) 務素質。“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是政治要求;“提高業(ye) 務能力,勤學習(xi) 、多鍛煉,努力成為(wei) 全媒型、專(zhuan) 家型人才”是學習(xi) 要求;“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是業(ye) 務要求;“嚴(yan) 格要求自己,加強道德修養(yang) ,保持一身正氣”是品質要求。

  三是增強當前各級幹部的媒介素養(yang) 。早在十幾年前,原中國社科院新聞所所長孫旭培先生就說過一句話,“如果將來中學大學所有人都上媒體(ti) 素養(yang) 課,我們(men) 的政府官員就無須再做媒介素養(yang) 培訓和新聞發言人培訓了,因為(wei) 他們(men) 都已經學習(xi) 過了”。換言之,就是當前我們(men) 的各級幹部,在現有的知識體(ti) 係中,媒介素養(yang) 知識是相對比較缺乏的。這就導致不少幹部在麵對媒體(ti) 的時候,要麽(me) 手足無措,要麽(me) 雷人之語頻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黨(dang) 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工作的開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領導幹部要增強同媒體(ti) 打交道的能力,善於(yu) 運用媒體(ti) 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hui) 情緒、動員人民群眾(zhong) 、推動實際工作”。可謂是對症下藥的一個(ge) 結論。

  (作者係河南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