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人們(men) 普遍的印象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這一概念首次正式出現在中央層麵的會(hui) 議上,也是第一次正式寫(xie) 進中央層麵的文獻裏。其實,關(guan) 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命題及其研究,伴隨著國內(nei) 外經濟與(yu) 政治形勢的變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早在2014年以來就不斷提到,特別是拉近現實,提請“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我們(men) 學界當下應研究的是既要探討這個(ge) 重大原則及其內(nei) 容是什麽(me) ,還要研究為(wei) 什麽(me) 中央在這個(ge) 時點上提出並給予強調,進而以此為(wei) 背景,研究中央高層號召要學好用好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究其內(nei) 容要義(yi) 是什麽(me) ?基本的理論框架是什麽(me) ?與(yu) 我國未來發展的關(guan) 係是什麽(me) ?以促成學與(yu) 用連天接地,指導實踐。
一、明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把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傳(chuan) 播、學習(xi) 、實踐,並作為(wei) 中國經濟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理論體(ti) 係,製度體(ti) 係,道路體(ti) 係之集大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以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為(wei) 內(nei) 容主體(ti) ,探尋中國經濟運行規律的思想庫、坐標軸、指南針,所以這樣,還在於(yu) 它作為(wei) 一門科學,有著自己的研究對象。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中國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中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包括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基本內(nei) 容,即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生產(chan) 關(guan) 係是人們(men) 在物質資料生產(chan) 過程中所結成的最基本的社會(hui) 關(guan) 係,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總和構成社會(hui) 的經濟基礎。建立在這個(ge) 基礎上的政治、法律等製度,以及與(yu) 此相適應的社會(hui) 意識形態,構成社會(hui) 的上層建築。政治經濟學可以說就是要聯係生產(chan) 力對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決(jue) 定性作用和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影響作用,來研究人類社會(hui) 不同發展階段上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生產(chan) 關(guan) 係既包括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四個(ge) 環節的關(guan) 係及其調處效應內(nei) 容,也具體(ti) 表現為(wei) 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運動中的所有製關(guan) 係,人們(men) 的社會(hui) 地位、就業(ye) 關(guan) 係,勞動產(chan) 品的分配關(guan) 係三個(ge) 方麵。其中,所有製關(guan) 係是基礎,因為(wei) 從(cong) 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構成看,無論是生產(chan) 資料的所有製關(guan) 係,還是勞動力關(guan) 係,它們(men) 對人們(men) 在社會(hui) 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就業(ye) 關(guan) 係、分配關(guan) 係都是起著決(jue) 定性作用的,有什麽(me) 樣的所有製關(guan) 係,就決(jue) 定了有什麽(me) 樣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
新中國成立以來,到改革開放,到進入經濟新常態,我們(men) 黨(dang) 曆來重視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中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調整和完善,如從(cong) 最初的國民經濟恢複時期的多種所有製關(guan) 係並存,到後來的單一公有製經濟,再到改革開放的多元產(chan) 權混合所有製經濟體(ti) ,其內(nei) 在的動能機製與(yu) 關(guan) 係變換,也就是我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在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所要求的。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堅持以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根本目的也是由現實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性質所決(jue) 定的。也隻有不斷調整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才能不斷地推進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繁榮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這是我們(men) 學習(x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應有的一般理論思維和科學經濟觀。
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闡釋的客觀經濟規律
在人類社會(hui) 演進中,經濟現象的複雜性,經濟過程的多變性,經濟環境的特殊性等,使得我們(men) 必須找出其間隱藏的內(nei) 在的、本質的、共同的、普遍的、經常起作用的東(dong) 西,從(cong) 而有所遵循,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客觀經濟規律,或者叫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指導中國經濟科學發展的學科,認識經濟規律,運用經濟規律,按經濟規律辦事,自然構成其學科的相應重要內(nei) 容。
(一)生產(chan) 關(guan) 係一定要適合生產(chan) 力發展性質規律
生產(chan) 關(guan) 係一定要適合生產(chan) 力發展性質規律,是人類社會(hui) 各個(ge) 發展階段共有的經濟規律,它在一切社會(hui) 製度、社會(hui) 形態下都發生著作用和影響。從(cong) 根本上來說,是生產(chan) 關(guan) 係隨著生產(chan) 力的發展而發展,生產(chan) 力決(jue) 定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規律,體(ti) 現著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本質聯係。
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60多年的發展,可以說是不斷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關(guan) 係,使生產(chan) 關(guan) 係適應生產(chan) 力發展的曆史。也是這一規律的應用與(yu) 實踐,中國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尤其是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全麵深化改革,調整完善生產(chan) 關(guan) 係,強化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之更加適應生產(chan) 力的發展,在國內(nei) 外經濟一片惡劣的環境下,保持了國民經濟的穩增長,令世人稱道。
(二)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規律
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規律,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所特有的、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規律反映著社會(hui) 主義(yi) 的生產(chan) 目的,它要求“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ge) 社會(hui) 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我國在貫徹這一規律的過程中,曾經出現了背反的現象,如長期存在的“就生產(chan) 論生產(chan) ”“先生產(chan) 後生活”的思路政策,不僅(jin) 使城鎮居民的收入難以有所增加,整個(ge) 生活水平、生活條件、生活環境長期得不到改善,也大大製約了勞動力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本來應該生機盎然的社會(hui) 主義(yi) 失去了活力。改革開放轉變了舊有觀念,實現了生產(chan) 與(yu) 生活的良性循環,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把民生問題不僅(jin) 擺放到黨(dang) 和國家最高決(jue) 策者的工作案頭,而且,明確提出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值得指出的是,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強調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最終落在了“共享”理念之上,成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執政理念。同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與(yu)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鮮活地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科學理論的重要元素,既反映了現時代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深層邏輯關(guan) 係,又蘊含了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規律的內(nei) 容要求,其理論的、實踐的意義(yi) 都是長遠的、重大的。
(三)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規律
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規律,是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特有經濟規律。社會(hui) 化的大生產(chan) ,勞動的分工和專(zhuan) 業(ye) 化協作日趨精細嚴(yan) 密,使得整個(ge) 經濟運行在客觀上要求通過一定的組織機製來協調,以保證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個(ge) 環節的銜接平衡,也就是說,社會(hui) 生產(chan) 必須按比例發展。
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重要的是借助一定的調節機製,對經濟活動實施有效有序的調節。經濟發展的調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市場機製作用實現;在非市場經濟條件下,則由計劃手段來調節。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建立運行,傳(chuan) 統的計劃經濟體(ti) 製已經被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作用機製所替代。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體(ti) 製下,我們(men) 應該更多地讓市場機製來調節經濟。現階段,我們(men) 發揮好兩(liang) 隻手的作用,也是30多年來出現的經濟波折及其實踐教訓所決(jue) 定的,而這一切又是源於(yu) 要保持經濟活動的按比例發展需要的。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方式落後,經濟效益不高的背後是國民經濟的結構失調和比例失衡。國民經濟的過熱過冷,兩(liang) 大部類之間,農(nong) 輕重之間,積累與(yu) 消費之間,價(jia) 值與(yu) 使用價(jia) 值之間紊亂(luan) ,這就是沒有遵照按比例發展規律辦事。
按比例發展的要義(yi) 是協調和統籌。從(cong) 毛澤東(dong) 的“十大關(guan) 係”協調思想,到鄧小平的“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要硬”統籌方法,再到習(xi) 近平的“四個(ge) 全麵”觀、“五大發展理念”,質的內(nei) 核就是謀求經濟發展的協調與(yu) 統籌兼顧。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規律就其內(nei) 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按照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規律要求,從(cong) 滿足人民的根本利益、整體(ti) 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科學編製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中長期計劃,確定計劃期內(nei) 經濟發展的速度、發展的目標,和相應的政策指向;二是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和具體(ti) 相關(guan) 數據分析作出科學預測,促成生產(chan) 資料的生產(chan) 與(yu) 生活資料的生產(chan) 之間,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之間、城鄉(xiang) 之間的基本比例關(guan) 係保持相對的平衡;三是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的原則,在處理好社會(hui) 生產(chan) 兩(liang) 大部類之間關(guan) 係、三次產(chan) 業(ye) 之間及其各自產(chan) 業(ye) 內(nei) 部之間關(guan) 係、物質生產(chan) 部門與(yu) 非物質生產(chan) 部門之間關(guan) 係、社會(hui) 再生產(chan) 各環節之間關(guan) 係、地區之間關(guan) 係、城鄉(xiang) 之間關(guan) 係等基礎上,形成一個(ge) 合理的速度,即實現速度、結構、比例、效益之間的銜接協調。
(四)價(jia) 值規律
價(jia) 值規律是商品生產(chan) 和商品交換的一般規律。價(jia) 值規律的基本內(nei) 容和客觀要求是,商品的價(jia) 值量是由生產(chan) 這種商品的社會(hui) 必要勞動時間決(jue) 定的,商品必須按照它們(men) 所包含的價(jia) 值量進行等價(jia) 交換。我國尚處在社會(hui) 主義(yi) 的初級階段,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和流通依然帶有商品的屬性,因此我國的經濟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價(jia) 值規律自然是應當遵循的重要的經濟規律。我國經濟的運行,包括在計劃經濟時期,雖然曾經排斥了市場機製這隻“看不見的手”,但是對於(yu) 價(jia) 值規律作用認識和實踐應用,實際上並沒有絕對否定。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後,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顯然,價(jia) 值規律已經成為(wei) 當代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運行所遵循的又一重要規律。也是這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讚譽道,“市場的價(jia) 值法則使許多人變得聰明能幹起來”。
(五)按勞分配規律
按勞分配規律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處理個(ge) 人消費品分配關(guan) 係的一條重要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按勞分配規律,是通過社會(hui) 主義(yi) 分配製度來實現的。我國現行實施以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是由於(yu) 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生產(chan) 資料所有製結構、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生產(chan) 力的發展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人們(men) 勞動職業(ye) 崗位差別等因素決(jue) 定的。以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客觀上反映了現階段既應按勞動崗位耗費的勞動量分配,又應按勞動、管理、資本、技術、土地等各種投入生產(chan) 的要素貢獻分配,這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一個(ge) 重要的內(nei) 容特征。
三、學習(x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內(nei) 容要義(yi)
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三個(ge) 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被列寧視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最深刻、最全麵、最詳盡的證明和運用”。恩格斯曾經指出,無產(chan) 階級政黨(dang) 的“全部理論來自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我們(men) 黨(dang) 曆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學習(xi) 、研究、運用,在新民主主義(yi) 時期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yi) 經濟綱領,在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過程中對發展我國經濟提出了獨創性的觀點,如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基本矛盾理論,提出統籌兼顧、注意綜合平衡,以農(nong) 業(ye) 為(wei) 基礎、工業(ye) 為(wei) 主導、農(nong) 輕重協調發展等重要觀點。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重要理論成果,比如,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的理論,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經濟製度的理論,關(guan) 於(yu) 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理論,關(guan) 於(yu) 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關(guan) 於(yu)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關(guan) 於(yu) 推動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相互協調的理論,關(guan) 於(yu) 用好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的理論,關(guan) 於(yu) 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逐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等等。
政治經濟學的基礎是事實,而不是教條。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麵臨(lin) 的新情況新問題,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是為(wei) 了更好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實踐,既要堅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要同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wei) 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部署經濟工作、製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ge) 根本立場。要堅持新的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對我們(men) 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的升華,是對我們(men) 推動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總結,要堅持用新的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斷破解經濟發展難題,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麵。
要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推動各種所有製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公有製主體(ti) 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確保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製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dang) 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重要保證。要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分配製度,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ti) 製機製和具體(ti) 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
要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辯證法、兩(liang) 點論,繼續在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與(yu) 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liang) 方麵優(you) 勢都發揮好。要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善於(yu) 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利用好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yu) 全球經濟治理,同時堅決(jue) 維護我國發展利益,積極防範各種風險,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研究開始時,就強調“從(cong) 當前的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的重要性。“從(cong) 當前的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也就是從(cong) 實際的和現實的經濟問題出發,“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wei) 導向,抓住關(guan) 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jue) 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一係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如在經濟發展整體(ti) 上,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chan) 業(ye) 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xiang) 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等等。
實踐是理論的源泉。我國經濟發展進程波瀾壯闊、成就舉(ju) 世矚目,蘊藏著理論創造的巨大動力、活力、潛力。要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麵臨(lin) 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wei) 係統化的經濟學說,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