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我省溫縣趙堡鎮、禹州市神垕鎮、西峽縣太平鎮、確山縣竹溝鎮4個(ge) 鄉(xiang) 鎮入選。作為(wei) 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大省,我省積極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不僅(jin) 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而且對加快構築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有著重要意義(yi) 。
文化是特色小鎮的靈魂
住建部有關(guan) 人士指出,這次特色小鎮的遴選主要是衡量小鎮是不是具有特色鮮明的產(chan) 業(ye) 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li) 環境、彰顯特色的傳(chuan) 統文化、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和充滿活力的體(ti) 製機製等條件。從(cong) 這些條件和標準可以看出,特色小鎮已經不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行政區劃單元的“鎮”“區”,也不是我們(men) 經常所說的產(chan) 業(ye) 園區,而是具有明確產(chan) 業(ye) 定位、文化內(nei) 涵、旅遊功能、社區特征的空間載體(ti) 。它具有產(chan) 業(ye) 定位明確、多種功能融合、體(ti) 製機製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you) 美等豐(feng) 富的內(nei) 涵特征。
文化是特色小鎮的靈魂和命脈。特色小鎮所蘊含的文化元素賦予其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曆史人文氣息或現代文化氣息,它能讓特色小鎮靚起來、活起來,也能火起來。譬如,神垕鎮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的發祥地,5000多年陶瓷文化的積澱,1000多年鈞瓷藝術的傳(chuan) 承,造就了神垕這座千年古鎮。散落在這座古鎮中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築都是傳(chuan) 遞傳(chuan) 統文化信息的密碼。要在我國眾(zhong) 多特色小鎮中尋找具有地方特色和經濟發展潛力的產(chan) 業(ye) 並不難,難就難在使其與(yu) 當地的曆史民俗、文化風貌實現有機融合發展,用文化要素提升產(chan) 業(ye) 含金量。若能真正把文化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那麽(me) 特色小鎮所提倡的宜居、人文、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理想化的發展目標自然就容易實現了。
打造富有文化氣質的特色小鎮
我省的特色小鎮建設與(yu) 浙江、江蘇、山東(dong) 等省份相比起步較晚,有著不小的差距,還存在缺乏規劃、功能缺失、內(nei) 涵不足、品位不高、特色不明、管理粗放等問題。我省此次入圍的4個(ge) 特色小鎮,隻是具備了特色小鎮的培育基礎,要成為(wei) 真正的特色小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建設任務還很艱巨。
做好頂層設計。要科學編製全省特色小鎮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統一規劃、引導和規範全省特色小鎮建設。要以此次入選為(wei) 契機,組織省內(nei) 外有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和策劃團隊分別對4個(ge) 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進行把脈問診,堅持尊重曆史和傳(chuan) 統、體(ti) 現文化特色、契合發展實際的原則,進一步優(you) 化完善4個(ge) 特色小鎮的規劃設計方案,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要探索建立規範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相關(guan) 政策支持體(ti) 係,加強對特色小鎮空間立體(ti) 性、平麵協調性、風貌整體(ti) 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麵的管控,優(you) 化發展環境,完善市場監管,為(wei) 特色小鎮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製度保障。
著力打造特色。提煉、打造、彰顯小鎮的“特色”,是建設特色小鎮的首要原則。河南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類似神垕鎮、朱仙鎮、賒店鎮和趙堡鎮這樣的古鎮、名鎮很多,可以說每座小鎮都是一張獨特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尤其需要加強對這些小鎮所承載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弘揚,深入挖掘和提煉其中的精華,賦予其新的表現形式和現實內(nei) 涵,打造真正體(ti) 現當地特色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品牌。比如,趙堡鎮要突出太極文化的宣傳(chuan) ,神垕鎮要注重鈞瓷文化的挖掘,竹溝鎮要側(ce) 重紅色革命文化的打造,太平鎮則應該聚焦綠色和生態之美。從(cong) 目前國內(nei) 一些地區優(you) 秀特色小鎮的建設實踐看,很多特色小鎮的建設還難以脫離“資本搭台、文化唱戲”的套路,一些小鎮因為(wei) 缺少文化內(nei) 涵和發展後勁出現“千鎮一麵”的問題。因此,建設特色小鎮要避免“一哄而上和盲目造鎮”,要真正從(cong) 本地的曆史出發,挖掘小鎮的文化內(nei) 涵,提煉真正體(ti) 現小鎮獨特風貌和特點的文化元素,打造富有文化氣質的特色小鎮。
加快跨界融合。特色小鎮是一個(ge) 綜合體(ti) ,是融合產(chan) 業(ye) 、文化、旅遊、生態和社會(hui) 功能的發展空間平台。當前,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加快文化與(yu)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跨界融合。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hui) 各界積極參與(yu) 的發展模式,推動特色小鎮“文化+產(chan) 業(ye) ”“文化+旅遊”“文化+生態”“文化+社區”等新的發展實踐,讓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轉化成項目、轉化成產(chan) 業(ye) 、轉化成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動力。就我省入圍的4個(ge) 小鎮而言,趙堡鎮要大力推進“太極+”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太極+文化”,加快發展“太極+懷藥種植+養(yang) 生”,帶動發展“太極+旅遊+休閑觀光”,打造鮮明的產(chan) 業(ye) 形態;神垕鎮要在繼承傳(chuan) 統鈞瓷工藝和保持鈞瓷文化風貌的前提下,著力在鈞瓷與(yu) 當代生活結合、轉型創新方麵下功夫,推動鈞瓷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太平鎮物產(chan) 、旅遊資源豐(feng) 富,要突出生態主題,推動“生態+旅遊”“生態+產(chan) 業(ye) ”“生態+城鎮建設”等發展;竹溝鎮要突出紅色主題,做好“紅色+教育”“紅色+旅遊”“紅色+產(chan) 業(ye) ”等文章。
(作者係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