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和把握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變化

《中原智庫》(2018)  王喜成2019-11-26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men) 黨(dang) 這次做出的關(guan) 於(yu) 當前社會(hui) 主要矛盾改變的重大政治論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yi) ,是開啟全麵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邏輯起點,是對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認識的重大升華。它既反映了我國社會(hui) 供給、需求發生的重大結構性變化,需要我們(men) 進行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戰略調整,同時也將深刻影響我國今後的重大戰略、方針、政策和工作重點。

  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告訴我們(men) ,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hui) 的矛盾運動是社會(hui) 發展的動力。社會(hui) 主要矛盾是一個(ge) 國家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和社會(hui) 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有什麽(me) 樣的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處於(yu) 什麽(me) 樣的發展階段,就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社會(hui) 主要矛盾。我們(men) 黨(dang) 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曆史進程中,從(cong) 來堅持以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作為(wei) 判斷社會(hui) 階段的重要依據。

  在革命戰爭(zheng) 年代,我們(men) 黨(dang) 科學分析我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本國情,正確認識和把握帝國主義(yi) 與(yu) 中華民族、封建主義(yi) 與(yu) 人民大眾(zhong) 這一主要矛盾,在全國結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從(cong) 而推翻了長期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我們(men) 黨(dang) 又曾經幾次做出過關(guan) 於(yu) 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分析論斷。一次是1956年黨(dang) 的八大的論斷:“國內(nei) 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yu) 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一次是1981年黨(dang) 的十一屆六中全會(hui) 所作《決(jue) 議》的論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還有一次是“文革”期間關(guan) 於(yu) “階級鬥爭(zheng) ”的論斷。其實,十一屆六中全會(hui) 的表述主要是基於(yu) 當時的社會(hui) 現實而糾正“文革”的錯誤判斷,是為(wei) 了撥亂(luan) 反正,所以它基本是恢複了八大的論斷。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判斷和表述,決(jue) 不僅(jin) 僅(jin) 是字麵上表述的不同,而是影響極為(wei) 深遠的重大問題。如1956年黨(dang) 的八大上的論斷,使得中國實現了由革命到建設的重大轉折,從(cong) 此我國掀起了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高潮,後來初步形成了中國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包括“一五”時期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和後來的“兩(liang) 彈一星”等重大成果;而“文革”期間的論斷,使我們(men) 陷入了長達十年的內(nei) 鬥、內(nei) 亂(luan) ,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到1981年的論斷,又使我們(men) 摒棄了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的錯誤路線,走上了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的改革開放道路,以至使我國發展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傲然屹立於(yu) 世界的東(dong) 方,而且從(cong) 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

  當然,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一個(ge) 自然的曆史過程,人們(men) 不可能主觀選擇,但人們(men) 對其判斷必須及時準確,認識超前或滯後都會(hui) 幹擾社會(hui) 發展進步,甚至會(hui) 阻礙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這次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所做出的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政治論斷是非常及時和科學的,為(wei) 我們(men) 在新時代製定黨(dang) 和國家大政方針、長遠戰略提供了重要依據。首先,這個(ge) 論斷是基於(yu) 我國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已解決(jue) 了十幾億(yi) 人的溫飽問題,GDP總量從(cong) 1978年的36787億(yi) 元增長到了現在的80萬(wan) 億(yi) 元,增長了217倍,人均達八九千美元,全國220多種主要工業(ye) 品產(chan) 量居世界首位等現實情況做出的,我國現在麵臨(lin) 的已不再是生產(chan) 落後的問題,而是一些地方一些方麵生產(chan) 能力嚴(yan) 重過剩的問題,因此我們(men) 要大力實施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其次,這個(ge) 論斷又科學分析了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由於(yu) 我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的巨大發展,一方麵極大地提高了全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另一方麵也極大地改變了人與(yu) 人之間的社會(hui) 關(guan) 係,改變了人與(yu) 自然之間的關(guan) 係,激發和產(chan) 生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更高層次、更為(wei) 廣泛、更為(wei) 多樣、更為(wei) 豐(feng) 富的社會(hui) 需求,進而使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狀況出現了新的質的變化,即人民不但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增長,今後我們(men) 不僅(jin) 要解決(jue) 好一般的生活需要問題,而且要解決(jue) 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再次,這個(ge) 論斷也是非常客觀冷靜的。報告明確指出,當前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men) 對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所處曆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因此,我們(men) 還要牢牢堅持黨(dang) 的基本路線這個(ge) 黨(dang) 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繼續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ye) ,為(wei) 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鬥。

  思考當前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一方麵要充分認識這個(ge) 變化對我們(men) 的重大和深遠影響,這是一個(ge) 牽涉到我們(men) 國家一係列重大戰略的變化,我們(men) 的一係列工作都要因此而調整,重點因此而改變。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報告中所指出的:“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guan) 係全局的曆史性變化,對黨(dang) 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另一方麵要正確處理好“變”與(yu) “不變”的辯證關(guan) 係,既要順“變”、促“變”,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安排適時進行調整變革,以“變”應“變”;又要立足“不變”、堅守“不變”,繼續為(wei) 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夯實經濟基礎,堅持做到在與(yu) 時代同行中既不割斷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後於(yu) 時代又不超越階段。

  一要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堅持把蛋糕做大,解決(jue) 發展的不充分問題。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是個(ge) 相當長的曆史發展過程,到實現現代化至少一百年。所以我們(men) 現在還要牢牢把握初級階段這個(ge) 基本國情,立足初級階段這個(ge) 最大實際,牢牢堅持“一個(ge) 中心、兩(liang) 個(ge) 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始終把發展作為(wei) 解決(jue) 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guan) 鍵。現在中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了,但用13億(yi) 人一平均,目前我們(men) 的世界排名還在第72位。而且我們(men) 還有約4000萬(wan) 人口沒有脫貧,即使近年來已經脫貧的幾千萬(wan) 人生活水平也不夠高。同時,我國還存在著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群眾(zhong) 在就業(ye) 、教育、醫療、居住、養(yang) 老等方麵麵臨(lin) 不少難題,麵臨(lin) 著中等收入陷阱等,所以我們(men) 必須進一步把蛋糕做大,隻有用發展才能解決(jue) 中國的問題,發展將是我們(men) 這個(ge) 發展中人口大國的永恒課題。

  二要堅決(jue) 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轉移後,盡管我們(men) 還要堅持發展,這不容動搖,但發展的內(nei) 涵要有顯著的不同。今後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要堅決(jue) 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堅決(jue) 破除唯“GDP”論,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決(jue) 不能為(wei) 了發展讓人類自己把自己送到末路上去,也不能讓人們(men) 把自己掙的錢都花在為(wei) 自己治病的醫院裏。這方麵過去我們(men) 付出的代價(jia) 是很大的,以至於(yu) 人們(men) 對於(yu) 霧霾問題、環境汙染問題等都深惡痛絕。所以,我們(men) 必須轉變發展理念,堅定地實施報告所提出的各項重大戰略,如科教興(xing) 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今後的發展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you) 先,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zheng) 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三要堅持人民的主體(ti) 地位,進一步把蛋糕分好,解決(jue) 發展的不平衡問題。當前社會(hui) 不平衡的問題確實比較突出,從(cong) 大的方麵講,有城鄉(xiang) 的不平衡,有地區的不平衡,有行業(ye) 的不平衡,有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等等,尤其是在分配領域,貧富懸殊突出,這種問題決(jue) 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否則將產(chan) 生嚴(yan) 重的社會(hui) 問題。所以,解決(jue) 不平衡問題非常緊迫。我們(men) 今後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於(yu) 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著眼於(yu) 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著眼於(yu) 改善人民生活的社會(hui) 環境,抓住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持續不懈努力,為(wei) 人民提供更多就業(ye) 、更優(you) 質的教育和醫療、更好兜底的社會(hui) 保障。要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要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使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要著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補齊民生短板,實現地區間協調共同發展。要著力完善社會(hui) 治理,促進公平正義(yi) ,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方麵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麵發展、社會(hui) 全麵進步、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係省社科聯副主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