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理論武裝,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這向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務,也為(wei) 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發展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賦予了新的使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十分重視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密切聯係我國發展實際,進行了一係列頂層設計。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進入新時代,理論創新也必然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社科理論工作者要總結過去、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引,圍繞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係列重大論斷,不斷在理論上拓展新視野、做出新概括,以永不鬆懈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為(wei) 推動哲學社會(hui) 科學新發展、助力新時代完成新的曆史任務和奮鬥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把準正確方向,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引
新時代的到來,總是以新思想為(wei) 標誌,新時代的發展,離不開新思想的引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聚焦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個(ge) 改革開放以來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ti) 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創造性地形成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閃耀著曆史唯物主義(yi) 和辯證唯物主義(yi) 的理論光芒,蘊含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求真務實的馬克思主義(yi) 世界觀和方法論,書(shu) 寫(xie) 著新時代馬克思主義(yi) 哲學新篇章,進一步堅定了中華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強的姿態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理論自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根本標誌,在新時代曆史方位下,堅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我們(men) 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根本遵循,深刻領會(hui) 、研究、闡釋、發展其精神實質、豐(feng) 富內(nei) 涵,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大眾(zhong) 化,鞏固黨(dang) 和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創新,為(wei) 踏上新征程、譜寫(xie) 新篇章貢獻智力資源。
二、堅持問題導向,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和方法論的要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在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等一係列問題的艱辛探索中,在不斷把成功的實踐上升為(wei) 理論、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反複嚐試中形成的,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們(men) 要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圍繞黨(dang) 委政府中心工作,結合本地實際,搞好對策研究。聚焦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勝階段如何高標準完成精準脫貧任務、如何發揮本地特色優(you) 勢打好“四張牌”、如何搶抓時代機遇融入改革發展大局,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如何把握新時代本地發展的曆史方位和形勢任務、如何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與(yu)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矛盾、如何推進黨(dang) 的建設新的偉(wei) 大工程、落實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等重大問題,組織社科理論界精兵強將,找準切入點、抓住關(guan) 鍵點、深挖重難點、聚力突破點,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jue) 理論和實踐問題,為(wei) 加快轉型跨越、助力中原出彩提供堅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智力支撐。
三、秉承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研究導向,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確定為(we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基本方略,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的奮鬥目標,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研究導向,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繁榮發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必然要求。我們(men) 社科理論工作者在聚焦改革發展大局問題的同時,也要深入基層調研、傾(qing) 聽人民群眾(zhong) 呼聲,關(guan) 注大家關(guan) 心的切身利益問題,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的呼聲中發現問題,用理論的研究成果闡釋問題,最關(guan) 鍵的是,推動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wei) 實踐行動解決(jue) 問題,給人民群眾(zhong) 帶去實實在在的實惠,讓他們(men) 真正認同理論的作用。要以人民群眾(zhong) 滿意為(wei) 社科理論宣傳(chuan) 的評價(jia) 標準,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善於(yu) 講故事、舉(ju) 例子、打比方,運用通俗易懂的群眾(zhong) 語言講解抽象理論問題,使人民群眾(zhong) 在生動直觀中認知理論,入心入腦。
(作者係南陽市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