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給側改革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牌

《中原智庫》(2018)  完世偉(wei) 2019-11-26

  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黨(dang) 中央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高經濟整體(ti) 素質及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著力發揮優(you) 勢打好“四張牌”,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提出的殷切期望和囑托。以供給側(ce) 改革打好“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牌是破解產(chan) 業(ye) 結構深層次矛盾的迫切需要,是順應產(chan) 業(ye) 變革大勢和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建設經濟強省、提升區域競爭(zheng) 力的重大舉(ju) 措,是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根本保障。

  產(chan) 業(ye) 是決(jue) 定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的根本所在。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打好“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牌,必須注重加減乘除並舉(ju) ,堅持調整存量與(yu) 培育增量並重、擴張總量與(yu) 提升質量並重、穩定當前與(yu) 注重長遠並重、拓展外需與(yu) 擴大內(nei) 需並重,聚焦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以改革創新為(wei) 主要動力,以擴大有效供給、減少無效供給為(wei) 主攻方向,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新業(ye) 態培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為(wei) 著力點,積極培育新動能,加快改造提升傳(chuan) 統動能,推進先進製造業(ye) 強省、現代服務業(ye) 強省、現代農(nong) 業(ye) 強省和網絡經濟強省建設,構建高素質、高質量、高效率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決(jue) 勝全麵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堅強支撐。

  一、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興(xing) 國之器、強國之基,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打好“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牌,重點在製造業(ye) ,難點在製造業(ye) ,出路也在製造業(ye)

  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我省製造業(ye) 優(you) 化升級,努力破解產(chan) 業(ye) 層次低、初級產(chan) 品多,資源消耗大、環境汙染重,創新能力弱、轉型升級慢等結構性矛盾,突破製造業(ye) 發展的瓶頸和短板,擴大製造業(ye) 有效供給,加快結構轉型、動力轉換、方式轉變,實現製造業(ye) 供需協同發展。順應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融合化發展趨勢,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河南行動,以建設先進製造業(ye) 強省為(wei) 主題,以創新驅動、開放帶動和智能製造為(wei) 主線,適應市場需求,優(you) 化資源配置,促進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鄭洛新“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壯大裝備製造、食品製造、新型材料製造、電子製造、汽車製造等主導產(chan) 業(ye) ,提升冶金、建材、化工、輕紡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智能製造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發展新動能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推動河南製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chan) 品向河南品牌轉變。

  二、服務業(ye) 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打好“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牌的戰略重點

  圍繞我省服務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把擴大有效供給、提高質量效率作為(wei) 主攻方向,通過消費轉型升級帶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信息服務、研發設計等產(chan) 業(ye) ,推進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向專(zhuan) 業(ye) 化和價(jia) 值鏈高端延伸;著力培育科技服務、商務服務、會(hui) 展服務、服務外包、居民家庭服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促進生活性服務業(ye) 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的旅遊精品景區、特色旅遊產(chan) 品、旅遊精品線路等,把旅遊業(ye) 培育成重要主導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房地產(chan) 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增強服務供給體(ti) 係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廣泛運用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創新生產(chan) 服務模式,積極發展平台經濟、眾(zhong) 包經濟、創客經濟、跨界經濟、分享經濟;推進服務領域雙向開放,深度融入全球服務分工體(ti) 係,全方位提高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能力,優(you) 化和提升服務供給結構和層次;以產(chan) 業(ye) 園區為(wei) 基地、以骨幹企業(ye) 為(wei) 龍頭,大力發展服務業(ye) “兩(liang) 區”(商務中心區、特色商業(ye) 區)和專(zhuan) 業(ye) 園區,加快領軍(jun) 企業(ye) 培育和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服務業(ye) 集聚區,全麵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現代服務業(ye) 強省。

  三、農(nong) 業(ye) 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打好“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牌的重要保障

  圍繞我省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突出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調結構,就是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品種結構,推動糧經飼統籌、農(nong) 林牧漁結合、種養(yang) 加一體(ti) 、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提品質,就是著力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從(cong) 農(nong) 田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互聯互通的信息平台。促融合,就是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和農(nong) 業(ye) 休閑旅遊融合起來發展,培育壯大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去庫存,就是擴大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生產(chan) ,促進糧食加工轉化,消化糧食庫存。降成本,就是著力降低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開展社會(hui) 化服務等,提升農(nong) 業(ye) 綜合效益。補短板,就是大力彌補製約農(nong) 業(ye) 發展的薄弱環節,持續改善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提高農(nong) 業(ye) 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加強農(nong) 業(ye) 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以供給側(ce) 改革加快構建我省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省向現代農(nong) 業(ye) 強省跨越。

  (作者係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