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根本源泉和不竭動力。我省要建設先進製造業(ye) 強省、現代服務業(ye) 強省、現代農(nong) 業(ye) 強省、網絡經濟強省,打造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內(nei) 陸開放高地、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需要把創新驅動發展放在實施新理念、新戰略的核心位置。總體(ti) 來看,作為(wei) 內(nei) 陸地區的人口、教育和科技大省,我省創新資源總量雖大,但高能級創新主體(ti) 少,創新空間集聚能力弱,創新環境還不夠優(you) ,創新質量有待提升,激發和保障創新的體(ti) 製機製有待進一步改革和優(you) 化。當前,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亟須從(cong) 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厘清和深化對創新本質及創新特點的認識,著力構建具有中原特色的創新生態係統。
一、創新是一個(ge) 動態、多尺度、非線性的交互作用過程
長期以來,人們(men) 沿著熊彼特所開創的理論傳(chuan) 統進行創新方麵的研究,認為(wei) 創新是將生產(chan) 要素和生產(chan) 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chan) 體(ti) 係,強調創新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的商業(ye) 化應用,是敢於(yu) 冒險的企業(ye) 家的行為(wei) 或研究與(yu) 開發投入的結果,它遵循知識生產(chan) 與(yu) 應用的線性模式,並認為(wei) 企業(ye) 是實現創新的唯一場所。顯然,早期的創新理論是一種較為(wei) 狹義(yi) 的創新觀念,它將科學研究和發明看作是外生的,強調的是企業(ye) 層麵上知識生產(chan) 與(yu) 應用的單向聯結。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大量的理論和經驗案例研究,人們(men) 發現,創新並不是按照線性模式發生的,而是一個(ge) 複雜的非線性過程,是社會(hui) 經濟活動的眾(zhong) 多參與(yu) 者和眾(zhong) 多環節相互作用的結果;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並非是獨立於(yu) 經濟活動之外的,它們(men) 本身就是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不僅(jin) 產(chan) 生於(yu) 企業(ye) 層麵,而且也發生於(yu) 個(ge) 人層麵、區域層麵、國家層麵和全球層麵,它既受個(ge) 人、企業(ye) 、區域、國家以及全球基本知識存量的影響,又受經濟活動尤其是經濟需求的引導。因此,現代創新理論更強調科技與(yu) 經濟一體(ti) 化的廣義(yi) “創新”觀念,它將創新看作是科學研究、技術發明和經濟活動內(nei) 在緊密交織的複雜網絡,更重視創新的社會(hui) 性、非線性、複雜性、多尺度性、網絡性、係統性和動態性,更強調創新創業(ye) 的大眾(zhong) 性質和複雜性質。
二、創新活動的性質存在著顯著的空間和行業(ye) 異質性
在學術和政策領域,20世紀80年代以來,區域經濟的複興(xing) 激發了人們(men) 對創新活動與(yu) 地理空間關(guan) 係的極大興(xing) 趣,先後興(xing) 起的產(chan) 業(ye) 區、創新環境、產(chan) 業(ye) 集群、國家創新係統、區域創新係統、學習(xi) 型區域、全球價(jia) 值鏈、全球商品鏈、全球生產(chan) 網絡、全球創新網絡、創意階層、創造(意)場、學習(xi) 場、創新生態係統等研究,無不將創新同國家、城市、區域的發展與(yu) 競爭(zheng) 力的提升結合在一起,並將創新看作是決(jue) 定和影響發展與(yu) 競爭(zheng) 力提升的首要因素。然而,雖然人們(men) 都在強調創新並在著力推動創新,但對不同的國家、城市和區域,創新的內(nei) 涵和重點卻存在著顯著的差別。對技術領先的發達經濟體(ti) 和區域來說,創新的焦點在於(yu) 促進技術前沿的外移和技術租金的維持;而對於(yu) 技術相對落後的經濟體(ti) 和區域來說,創新的核心則在於(yu) 加速技術追趕的步伐,形成本土技術能力,盡快縮小與(yu) 發達經濟體(ti) 技術前沿的差距,並能與(yu) 發達經濟體(ti) 及區域一起來分享技術租金的收益。因此,創新離不開空間並依特定時空情景而變異和演化,空間作為(wei) 塑造人類聰明才智和創造力的社會(hui) 關(guan) 係係統,是各種創新相伴發生的場所。“場”和其對創業(ye) 精神與(yu) 創新的影響是反身性相互交織的,這種創業(ye) 精神和創新的生成,是一個(ge) 社會(hui) 和空間嵌入並隨時間而演化的現象。另一方麵,創新過程的性質和特征也會(hui) 隨著知識類型的不同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難以編碼的意會(hui) 知識如靈感、創意、技能等具有較強的空間黏性,其很難進行遠距離傳(chuan) 播與(yu) 共享,空間接近對於(yu) 這類知識的交換極為(wei) 重要;而對於(yu) 可以準確編碼的分析型知識,其對空間的依賴性就相對較弱,知識交換對地理距離就不太敏感。正是不同的產(chan) 業(ye) 具有不同的知識基礎,其技術機會(hui) 、學習(xi) 過程、獨占性、技術進步的累積性等技術體(ti) 製具有顯著的異質性,導致了產(chan) 業(ye) 間的技術發展績效、技術追趕模式和產(chan) 業(ye) 升級路徑的差異。
三、地方—全球網絡的深度耦合是構建創新生態係統的關(guan) 鍵
伴隨著生產(chan) 模式從(cong) 福特主義(yi) 向後福特主義(yi) 的轉型以及各種類型產(chan) 業(ye) 區的興(xing) 起,建立在製度主義(yi) 和演化經濟理論基礎上的城市與(yu) 區域發展理論,一方麵,以生產(chan) 的技術和組織變化為(wei) 核心,以促進城市和區域的“內(nei) 生發展”為(wei) 目標,主張自下而上的、針對區域的、長期的和基於(yu) 多元行動主體(ti) 的、能夠動員內(nei) 生發展潛力的政策行動,強調政策的關(guan) 鍵在於(yu) 增強“合作網絡”和集體(ti) 學習(xi) ,將地方化的投入產(chan) 出聯係和學習(xi) 創新網絡作為(wei) 理論建構和政策行動的兩(liang) 個(ge) 基本支柱。另一方麵,伴隨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發達經濟體(ti) 係產(chan) 業(ye) 區發展的路徑依賴和鎖定問題和發展中經濟體(ti) 沿全球價(jia) 值鏈的升級問題,引發了學術界對全球/跨區網絡及其與(yu) 地方網絡關(guan) 係的研究興(xing) 趣。事實上,創新是一個(ge) 地方化力量和全球化力量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不同空間尺度上各個(ge) 關(guan) 鍵行動者之間持續的關(guan) 係構建和戰略協同演化的過程,它依賴於(yu) 麵對麵交流所需要的地理接近、技術與(yu) 組織聯係所需要的關(guan) 係接近以及不同行動者之間相互合作所需要的製度接近在特定時空情景的有機結合。構建創新生態係統,需要將多種地理尺度交互作用下全球—地方網絡的聯結與(yu) 耦合放在政策的核心地位。
四、大數據驅動的跨界融合創新是技術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新前沿
進入新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革命正在快速孕育興(xing) 起,世界正處於(yu)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wei) 代表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引發的新一輪工業(ye) 革命的開端。新一代信息技術是一個(ge) 龐大的技術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同時也是一個(ge) 複雜的創新創業(ye) 生態係統。與(yu) 以往的製造業(ye) 、服務業(ye) 創新相比,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典型特征就是大數據驅動下的跨界融合創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產(chan) 業(ye) 和應用領域在發展中已高度跨界融合,並呈現分享經濟的新特征。在我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架中,要將大數據驅動的跨界融合和共享創新放優(you) 先位置,以網絡經濟強省建設為(wei) 目標,以大數據綜合實驗區建設為(wei) 引領,著力打造鄭州國家級數據中心,構築國家中部數據高地,全麵推進互聯網與(yu) 經濟社會(hui) 深度融合,深入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探索大數據驅動創新發展的新模式,著力打造協同創新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促進研發攻關(guan) 、產(chan) 品應用和產(chan) 業(ye) 培育“三位一體(ti) ”推進,強化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以技術突破推動領域應用和產(chan) 業(ye) 升級,努力開創“河南智造”與(yu) “智慧河南”協同發展的新局麵。
五、製定量體(ti) 裁衣政策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根本保證
目前,創新已成為(wei) 多學科學術研究的焦點領域和政府幹預經濟生活新的核心政策工具。但在實踐上,通過基於(yu) 一些創新熱點區域的經驗研究而形成的挑選贏者和最佳實踐模式的區域創新政策正麵臨(lin) 著質疑。這種政策偏愛於(yu) 固定的模式和藍圖,期望將最佳實踐作為(wei) 藍圖進行複製擴散。如強調地方產(chan) 業(ye) 氛圍對於(yu) 創新的重要作用,強調研發投入的作用,強調大學、研究所等知識創新機構地理集聚的作用。固然這些政策主張都很重要,但如果僅(jin) 僅(jin) 是拷貝典型地區的案例實踐,而不充分考慮每個(ge) 區域的曆史和發展路徑、製度的多樣性以及地方產(chan) 業(ye) 的特殊需要,這些政策在實踐上很難取得預期的成效。實際上,沒有一個(ge) 理想的政策模式可以不加調整地複製。隻有充分重視產(chan) 業(ye) 和空間的特殊性和異質性,製定量體(ti) 裁衣的戰略和政策,才能為(wei) 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作者係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