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是當今世界各類要素資源和人類社會(hui) 活動最集中的地方。國家中心城市處於(yu) 當前我國城鎮體(ti) 係的最高層級,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代表國家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2017年1月2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guan) 於(yu) 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家支持我省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舉(ju) 措,標誌著鄭州的發展站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上,開啟了向全國乃至全球城市體(ti) 係中更高層級城市邁進的新征程,為(wei) 我省打好“新型城鎮化牌”、提升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聚焦全球城市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新標杆,立足鄭州現實基礎、比較優(you) 勢和發展潛力,需要在以下幾個(ge) 方麵進一步深化提升。
一、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發展,打造科技創新基地
從(cong) 發展趨勢看,後金融危機時期,國內(nei) 外主要城市針對過度依賴外部要素流動、經濟結構虛擬化外向化等問題,均將創新作為(wei) 驅動自身發展的根本動力,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鄭州作為(wei) 中原城市群的龍頭,要順應中心城市由資源、商品、資本流量樞紐向知識、信息和人才流量控製節點轉變,城市體(ti) 係組織紐帶由“全球生產(chan) 網絡”向“全球創新網絡”升級的趨勢,進一步優(you) 化創新創業(ye) 生態環境,集聚資本、人才、技術等高端要素,強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和全麵開放創新,加快實施創新龍頭企業(ye) 和“科技小巨人”企業(ye) 培育工程、大型研發機構引進和“雙創”基地(平台)建設工程,謀劃籌建一批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打造中西部地區創業(ye) 創新高地,增強對經濟、社會(hui) 、文化、環境等領域的引領和影響作用。
二、更加注重產(chan) 業(ye) 融合跨界,建設樞紐經濟高地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內(nei) 和產(chan) 業(ye) 間的邊界日漸模糊,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等新經濟迅猛發展,推動和引領著製造方式變革和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重塑。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要充分利用區位交通優(you) 勢,將發展樞紐經濟作為(wei) 培育新經濟、新動能的關(guan) 鍵,加快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全國鐵路樞紐和公路樞紐功能,完善以航空、鐵路為(wei) 骨幹,高等級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支撐的立體(ti) 交通集疏網絡,強力推動四港聯動、多式聯運,健全“一單到底、物流全球”的軟硬件係統,建設集生產(chan) 、貿易、物流、金融等於(yu) 一體(ti) 的市場化專(zhuan) 業(ye) 化樞紐經濟平台,大力發展航空經濟、口岸經濟、高鐵經濟等樞紐偏好型產(chan) 業(ye) ,引進積聚新一代智能終端、精密機械製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飛機及零部件製造等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以樞紐經濟發展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發展動能轉換、發展空間拓展,帶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成功闖關(guan) 。
三、更加注重空間多規合一,繪就長遠發展藍圖
201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指出,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我省作為(wei) 9個(ge) 省級空間規劃試點省份之一,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要從(cong) 大都市區這個(ge) 更大空間來統籌謀劃,加快鄭州大都市空間規劃編製,率先探索落實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關(guan) 於(yu) 以主體(ti) 功能區規劃為(wei) 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的戰略部署,建立健全區域統一、相互銜接、分級管理的空間規劃體(ti) 係。首先,要按照“先布棋盤、後落棋子”的技術路線,精細化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jia) ,劃定大的空間格局和功能分區,即城鎮、農(nong) 業(ye) 、生態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nong) 田、城鎮開發邊界“三區三線”,形成空間規劃底圖的“棋盤”。其次,要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的規劃期限、坐標係統、基礎數據、管控分區、技術標準等核心內(nei) 容和空間要素,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次序,將“棋子”有機整合落入“棋盤”。後期,再統籌整合經濟社會(hui) 規劃等發展類規劃和空間類規劃,實現精準疊加,真正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
四、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開放,營造最優(you) 營商環境
當前,區域競爭(zheng) 拚資源、拚政策的時代已經過去,為(wei) 搶占發展先機、贏得發展主動權,各地均將打造優(you) 良營商環境作為(wei) 一項重要的戰略選擇。2017年6月12日,李克強總理會(hui) 見出席第二屆世界華僑(qiao) 華人工商大會(hui) 全體(ti) 代表時強調,營商環境就是生產(chan) 力,各地要由過去追求優(you) 惠政策“窪地”,轉為(wei) 打造公平營商環境的“高地”。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要將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對標國際營商環境排名前列的國家(地區),從(cong) 企業(ye) 實際需求、社會(hui) 反映突出問題入手,圍繞開辦企業(ye) 、申請建築許可、獲得電力供應、注冊(ce) 財產(chan) 、獲得信貸、投資者保護、繳納稅費、跨境貿易等關(guan) 鍵領域的堵點、痛點,優(you) 化流程、壓縮環節、縮短時間,暢通監督渠道,健全問題及時處理機製,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類市場主體(ti) 的滿意度。同時,探索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營商環境評估體(ti) 係,委托第三方定期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納入各區縣、各部門績效考核體(ti) 係,充分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力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you) 、體(ti) 製最順、機製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優(you) 的營商環境高地,為(wei) 我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試水鋪路。
五、更加注重區域協同聯動,帶動大都市區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ti) 化深度推進,中心城市與(yu) 周邊中小城市間的行政邊界不斷弱化,彼此間相互合作、有序競爭(zheng) 趨勢更為(wei) 明顯,大都市區不僅(jin) 成為(wei) 城市化發展到較高階段的高效城市空間組織形態,更是帶動城市群發展的生產(chan) 中心、經濟增長中心和創新策源地。加快鄭州大都市區建設,需要進一步強化鄭州的龍頭引領作用,以重點產(chan) 業(ye) 帶和生態帶建設為(wei) 突破口,持續深化“1+4”全方位合作,強化開封、新鄉(xiang) 、焦作、許昌次級中心交通和樞紐支撐能力,共建高效銜接基礎設施網絡,培育鄭開、開港、許港創新智慧產(chan) 業(ye) 帶或產(chan) 業(ye) 集群,加強沿黃生態文化帶建設和重要河湖水係和西部山地生態空間保護,健全多元共享公共服務保障體(ti) 係,促進錯位互補、協調共榮發展,支撐和引領城市群在更高層次上參與(yu) 全球競爭(zheng) 。
(作者係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