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城鎮化要處理好三個(ge) 方麵的協調
1處理好城市與(yu) 農(nong) 村兩(liang) 大區域之間的協調。協調好城市開發區、城市產(chan) 業(ye) 集聚區、城市兩(liang) 區、城市新城區等城市發展建設與(yu) 新農(nong) 村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關(guan) 係,城市擴張、城區建設要根據人口轉移、產(chan) 業(ye) 集聚情況合理規劃,合理確定城市的空間邊界,進行城市增長管理,新農(nong) 村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要以農(nong) 民為(wei) 本位,找到新農(nong) 村建設過程中經濟效益和政治效應的協調點,找到城市中產(chan) 階級對鄉(xiang) 村、鄉(xiang) 愁浪漫需求和鄉(xiang) 村居民自身生產(chan) 生活需求的協調點。找到市場機製、國家力量、城鄉(xiang) 區域本位3種力量的協調點。
2推進土地城鎮化與(yu) 人口城鎮化之間的協調。1981—2010年30年間全國建成區麵積擴張速度是同期城鎮人口年增長速度的2倍。1991—2010年20年間,城市建成區麵積擴張速度是人口增長規模的238倍。河南省的情況更加嚴(yan) 重,2005年河南省城鎮化率達到3065%,進入快速城鎮化階段,2006—2015年10年間,城鎮化率年均增加159個(ge) 百分點,而同期河南省城市建設用地增長率年均達到541個(ge) 百分點,土地城鎮化率是人口城鎮化率的34倍。新型城鎮化必須進行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的協調,避免城市“要地不要人”式的擴張。
3推進戶籍人口城鎮化和常住人口城鎮化之間的協調。學者測算,2016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戶籍城鎮化率高出161個(ge) 百分點(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73%,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12%),按照這一差距15個(ge) 百分點保守計算,河南省這一問題也相當嚴(yan) 重,河南至少有1500萬(wan) 農(nong) 民工需要市民化。這一數量巨大的農(nong) 民工群體(ti) 雖然生活工作在城市,卻不能和城市戶籍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不能分享城鎮化、工業(ye) 化成果,長期受到各種歧視和不公平待遇,被城市邊緣化,仍處於(yu) “半城市化”狀態。迫切需要通過農(nong) 民工的市民化實現戶籍人口城鎮化和常住人口城鎮化之間的協調。
二、新型城鎮化實現協調發展的兩(liang) 大路徑
1從(cong) 城市偏向型政策轉向城鄉(xiang) 協調型政策甚至農(nong) 村偏向型政策。2013年,如果人均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資以村莊為(wei) 1,那麽(me) ,鄉(xiang) 為(wei) 村莊的20倍,建製鎮為(wei) 38倍,縣城為(wei) 107倍,城市則為(wei) 161倍,建製鎮、鄉(xiang) 、村莊燃氣普及率、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處理率都極低,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十分落後,需要政府在投入和政策支持上改變過去長期累積形成的城市偏向的做法,實行城鄉(xiang) 協調甚至農(nong) 村偏向的政策,將更多公共資源投向廣大鎮村和農(nong) 村地區,使農(nong) 村居民人均占有的公共資源逐步接近城市居民。
2從(cong) 關(guan) 注“城市病”轉向既關(guan) 注“城市病”又關(guan) 注“農(nong) 村病”。既要關(guan) 注城市擁堵、城市汙染、城市內(nei) 澇、城市失業(ye) 、城市非正規住宅等“城市病”又關(guan) 注人口老齡化、村莊空心化、三留守群體(ti) 、農(nong) 村勞動力質量退化、農(nong) 村環境汙染等“農(nong) 村病”。
三、協調的重點領域是推進城鄉(xiang) 協調
1要關(guan) 注城鄉(xiang) 協調的四個(ge) 截麵。一是要素、資源層麵的協調,實現要素、資源在城鄉(xiang) 間的自由流動;二是城鄉(xiang) 體(ti) 製、製度、政策之間的協調,減少城鄉(xiang) 政策、製度的分割;三是建設現代化的交通體(ti) 係,實現城鄉(xiang) 空間區域連接的協調與(yu) 便利;四是各級政府之間、政府與(yu) 居民等多元主體(ti) 之間積極參與(yu) 協調。
2要關(guan) 注構建城鄉(xiang) 協調的五個(ge) 體(ti) 係。一是城鄉(xiang) 經濟層麵的協調,包括企業(ye) 等經濟主體(ti) 、產(chan) 業(ye) 、市場在城鄉(xiang) 間的一體(ti) 、聯動與(yu) 協調;二是社會(hui) 層麵的協調,包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與(yu) 全覆蓋、社會(hui) 管理的協調與(yu) 收入分配差距的縮小;三是政治層麵的協調,包括城鄉(xiang) 發展機會(hui) 的均等化、社保製度政策的一體(ti) 化、就業(ye) 安居政策的平等與(yu) 非歧視性;四是文化層麵的協調,包括自然經濟態的文化、計劃經濟態的文化、低層次市場經濟文化與(yu) 完善市場經濟態的文化間的協調,城鄉(xiang) 生產(chan) 理念、行為(wei) 生活方式之間的協調;五是城鄉(xiang) 生態環境的協調,包括汙染治理的一體(ti) 、環境保護的一致、環境意識的全麵提升等。
新型城鎮化重在協調,其中城鄉(xiang) 協調是協調的重點,城鄉(xiang) 協調發展既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要路徑,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要目標。城鄉(xiang) 協調發展研究具有戰略性,需要持續關(guan) 注,深入推進,需要政治學、經濟學、社會(hui) 學、法學等領域的協調與(yu) 合作。
(作者係河南師範大學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