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為(wei) 解決(jue) 好貧困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問題而向全國人民、向曆史做出的一個(ge) 莊嚴(yan) 承諾,並將其納入黨(dang) 和國家的“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麵對這一重大政治任務,全黨(dang) 全社會(hui) 都要義(yi) 無反顧地把這個(ge) 責任扛在肩上,以一往無前的精神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同時,為(wei) 了完成這個(ge) 艱巨任務,我們(men) 還必須以嚴(yan) 謹科學的精神,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脫貧攻堅麵臨(lin) 的情況與(yu) 問題,把握好中央的精神和要求,以卓有成效的舉(ju) 措和努力,推動我國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深刻認識脫貧攻堅麵臨(lin) 的形勢和任務
解決(jue) 貧困問題一直是我們(men) 黨(dang) 高度關(guan) 注、不懈努力的一項重要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扶貧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成效突出。當前,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關(guan) 鍵階段,我們(men) 黨(dang) 又以宏大氣魄和堅定決(jue) 心提出了脫貧攻堅的任務,其意義(yi) 極為(wei) 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重大戰略必將被濃墨重彩地載入史冊(ce) 。
(一)貧困的狀況
貧困問題是全世界最尖銳的社會(hui) 問題之一,反貧困是人類共同麵臨(lin) 的一項曆史任務。世界銀行曾經這樣描述貧困的概念:“貧困就意味著饑餓,意味著沒有棲身之地;貧困就是缺衣少藥,沒有機會(hui) 上學也不知道怎樣獲得知識;貧困就是失業(ye) ,害怕麵對未來,生命時刻受到威脅;貧困就是因為(wei) 缺少清潔的飲用水而導致兒(er) 童生病甚至死亡;貧困就是權力和自由的喪(sang) 失。”麵對這一嚴(yan) 峻問題,我們(men) 黨(dang) 幾十年來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做鬥爭(zheng) ,成功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已經使7億(yi) 多農(nong) 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讓占全世界貧困人口總數70%以上的人群擺脫了貧窮生活,從(cong) 而成為(wei) 在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為(wei) 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cong) 2013—2016年,我國貧困人口每年減少超過1000萬(wan) 人,累計脫貧5564萬(wan) 人,相當於(yu) 一個(ge) 中等國家的人口總量;貧困發生率從(cong) 2012年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年底的45%,這一成效贏得了全世界點讚。到2016年底,我國還剩下4335萬(wan) 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yun) 南等省份,河南尚有211萬(wan) 貧困戶。這些貧困人口多集中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由於(yu) 這些地方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文化程度低,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發,貧困人口的增收脫困難度非常大。在這些貧困人口中,一般人均純收入還不到3000元,有不少人甚至連學都上不起、病都看不起、房都住不起。據2016年8月中央一家媒體(ti) 報道,一個(ge) 地方高考錄取二本學校的有292人,但有60人家裏拿不起學費,占1/5還強。
(二)黨(dang) 中央的高度重視
從(cong) 1986年5月開始,國務院就成立了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1993年12月改名中央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主管全國扶貧開發工作。1994年3月,國務院製定和發布“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準備用7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工作,基本解決(jue) 當時全國農(nong) 村8000萬(wan) 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以此為(wei) 標誌,我國扶貧工作開始了從(cong) 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2011年12月,黨(dang) 中央、國務院製定《中國農(nong) 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動員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力量,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精準扶貧方略,作為(wei) 關(guan) 乎黨(dang) 和國家政治方向、根本製度和發展道路的大事,作為(wei) 實現全麵小康社會(hui) 的底線目標予以推進,全麵打響了脫貧攻堅戰。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在這次會(hui) 上,黨(dang) 中央吹響了全國脫貧攻堅的衝(chong) 鋒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是我們(men) 對全國人民的莊嚴(yan) 承諾。我們(men) 要立下愚公移山誌,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jue) 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也是在這次會(hui) 上,中西部22個(ge) 省份黨(dang) 委和政府向中央簽訂責任書(shu) 、立下軍(jun) 令狀,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同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任務,作為(wei) 檢驗“四個(ge) 意識”的重要標準,作為(wei) 地方黨(dang) 委政府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僅(jin) 2016年一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後發布《關(guan) 於(yu)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jue) 定》及10個(ge) 配套文件。
為(wei) 深入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近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到河北阜平縣、湖南花垣縣、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阿爾山市、貴州遵義(yi) 縣、江西井岡(gang) 山市、安徽金寨縣、寧夏永寧縣、青海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河北張北縣等考察扶貧脫貧情況,幾乎走遍了全國14個(ge)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他親(qin) 自掛帥、親(qin) 自出征、親(qin) 自督戰,在多次重要會(hui) 議、多次重要活動、多個(ge) 重要場合反複強調扶貧,提出了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做出了一係列新決(jue) 策新部署,形成了新時期扶貧開發的重要戰略思想。他在“十三五”規劃建議說明中指出:“到2020年,通過產(chan) 業(ye) 扶持,可以解決(jue) 3000萬(wan) 人脫貧;通過轉移就業(ye) ,可以解決(jue) 1000萬(wan) 人脫貧;通過易地搬遷,可以解決(jue) 1000萬(wan) 人脫貧,總計5000萬(wan) 人左右。還有2000多萬(wan) 完全或部分喪(sang) 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可以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脫貧。”他反複強調,現在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chong) 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jue) 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ju) 措、超常規的力度,眾(zhong) 誌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jue) 不能落下一個(ge) 貧困地區、一個(ge) 貧困群眾(zhong) 。
(三)中央關(guan) 於(yu) 扶貧攻堅的精神和方略
經過近年來的工作,黨(dang) 中央已就脫貧攻堅建立了一整套製度體(ti) 係,包括責任體(ti) 係、政策體(ti) 係、投入體(ti) 係、監督體(ti) 係、考核評估體(ti) 係等,構成了脫貧攻堅的四梁八柱。其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nong) 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nong) 村貧困人口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nong) 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jue) 區域性整體(ti) 貧困。
為(wei) 實現這個(ge) 目標,黨(dang) 中央的指導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要是“六個(ge) 精準”:即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要精準、措施到位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脫貧成效要精準,找準路子,構建好體(ti) 製機製,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二是解決(jue) 好“扶持誰”的問題。首先要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搞清楚,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三是解決(jue) 好“誰來扶”的問題。扶貧開發總的工作機製是: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具體(ti) 到基層還要壓實鄉(xiang) 村責任,工作中要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四是解決(jue) 好“怎麽(me) 扶”的問題。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ti) 情況,實施“五個(ge) 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chan) 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chang) 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hui) 保障兜底一批。同時,要設定時間表,實現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緩衝(chong) 期,在一定時間內(nei) 實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實行嚴(yan) 格評估,按照摘帽標準驗收。要實行逐戶銷號,做到脫貧到人,脫沒脫貧要同群眾(zhong) 一起算賬,要群眾(zhong) 認賬。
(四)近年來扶貧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自2013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的“實事求是、因地製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以來,我國開始進入“精準扶貧”的曆史階段。2014年1月,黨(dang) 中央做出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由此開始了全國貧困人口的摸排工作。從(cong) 當年4月到10月,通過80萬(wan) 人進村入戶,共識別出128萬(wan) 個(ge) 貧困村、2949萬(wan) 貧困戶、8962萬(wan) 貧困人口,基本摸清了貧困人口分布、致貧原因、脫貧需求等“貧困家底”,建起了全國統一扶貧開發信息係統,實現了對扶貧對象的集中管理。並且為(wei) 了精準夯實扶貧基礎,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全國動員近200萬(wan) 人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共補錄貧困人口807萬(wan) ,剔除識別不準人口929萬(wan) ,還把245萬(wan) 標注脫貧人口的重新回退為(wei) 貧困人口。幾年來,全國各地向貧困村選派駐村工作隊128萬(wan) 個(ge) ,選派1195萬(wan) 名優(you) 秀幹部到貧困村和基層黨(dang) 組織薄弱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河南共選派26萬(wan) 名機關(guan) 黨(dang) 員幹部任村第一書(shu) 記)。截至目前,全國共選派77萬(wan) 多名幹部駐村幫扶。通過以上一係列的工作,2014年全國減少貧困人口1232萬(wan) 人,2015年減少1442萬(wan) 人,2016年減少1240萬(wan) 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
同時我國的扶貧工作也積累了豐(feng) 厚的經驗。一是加強領導是根本。近年來,中央國家機關(guan) 各部門先後出台101個(ge) 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包括產(chan) 業(ye) 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勞務輸出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等,對很多“老大難”問題拿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各級政府均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黨(dang) 政一把手扶貧工作責任製,並強化基層基礎,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二是把握精準是要義(yi) 。通過建檔立卡摸清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等,實現了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等目標;通過扶持特色產(chan) 業(ye) 、易地搬遷、生態保護、教育脫貧、醫療保障、就業(ye) 創業(ye) 等措施,提高了扶貧實效。三是增加投入是保障。近年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2011—2015年,累計安排財政專(zhuan) 項扶貧資金約1898億(yi) 元,年均增長145%。四是各方參與(yu) 是合力。這次脫貧攻堅,既有省級黨(dang) 政一把手向中央立下軍(jun) 令狀,又有各級政府和部門參與(yu) 定點扶貧任務,還有東(dong) 部地區對口幫扶西部地區,以及社會(hui) 各界的廣泛參與(yu) 。僅(jin) 參與(yu) 定點扶貧的中央單位就達320個(ge) 。五是群眾(zhong) 參與(yu) 是基礎。貧困群眾(zhong) 是扶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要注重扶貧同扶誌、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zhong) 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zhong) 樹立主體(ti) 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麵貌的幹勁和決(jue) 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因此,精準扶貧堅持大力調動貧困群眾(zhong) 的積極性,變“要我發展”為(wei) “我要發展”。以上經驗,為(wei) 今後的脫貧攻堅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當前脫貧攻堅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脫貧攻堅工作已經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yu) 這項工作極為(wei) 複雜、艱巨,當前也還存在著不少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影響著脫貧攻堅的順利推進。
1貧困村的信息資料精準度不高、脫貧目標不明確。據一份調研資料顯示,一個(ge) 地方對正在開展脫貧工作的7個(ge) 村進行調研發現,在35戶貧困戶資料中,家庭成員信息有誤的占10戶,收入情況與(yu) 實際不符的占17戶,生產(chan) 生活條件信息與(yu) 實際不符的占12戶,扶貧手冊(ce) 填寫(xie) 不規範的占23戶,致貧原因沒找準的占6戶,幫扶措施與(yu) 致貧原因不對應的占9戶,等等。如此扶貧信息資料,何以能做到精準?還有,駐村工作隊員對脫貧目標不明確,駐村隊員或第一書(shu) 記不掌握貧困村脫貧標準的主要內(nei) 容和重要指標,不知道困難戶收入基數怎麽(me) 定,對增收產(chan) 業(ye) 方麵的主導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的相關(guan) 標準認識模糊,對收入增長額及增長幅度把握不準;在基礎設施方麵,對水、電、路、訊等基本情況掌握不細致,不知道脫貧的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標準要求;對脫貧標準中的一些政策指標理解不準確不透徹,填寫(xie) 的檔案中缺項少項,對一些基本數據時間節點把握不準,檔案資料中的一些內(nei) 容重複、煩瑣,等等。
2個(ge) 別地方駐村工作隊員或幫扶幹部工作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一些扶貧單位對扶貧開發的長期性和複雜性認識不足,出現扶貧工作隊員不固定,出人不出力,甚至人員長期無法到位的情況。二是極少數幹部扶貧走過場、不用心,領導幹部包抓貧困村的措施落實不徹底,脫貧措施缺乏實質性內(nei) 容,幫扶人未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少數已經進村入戶的也是做做樣子,對脫貧發展的思路不清晰,規劃不明確;貧困戶對他們(men) 的幫扶責任人是誰、第一書(shu) 記是誰、是哪個(ge) 單位包村、駐村工作隊員是誰都不了解。三是一些地方存在著以會(hui) 議落實扶貧,口號喊得很響,會(hui) 後卻沒有多少實際行動的現象;有的扶貧幹部隻顧上麵不顧下麵,建檔立卡、向上級匯報寫(xie) 得清清楚楚,真正的扶貧行動卻沒有多少。更有甚者,有的隻靠拿財政的錢補貼貧困戶以完成脫貧任務去交差。
3脫貧開發的措施不多、不力。一是“輸血式”扶貧較多,“造血式”扶貧較少,政策落實不到位。一些地方主要是“慰問式”扶貧,駐村幹部帶上米、麵、油到貧困戶家中進行“慰問”,以“慰問”代替扶貧。二是產(chan) 業(ye) 扶貧嚴(yan) 重不足。由於(yu) 產(chan) 業(ye) 扶貧周期長,項目從(cong) 投入到收益間隔長,產(chan) 品市場行情波動大,產(chan) 業(ye) 項目市場風險抵禦能力弱,扶持的支柱產(chan) 業(ye) 難以形成,因而扶貧產(chan) 業(ye) 結構比較單一,多為(wei) 送錢、送物、送樹苗、送豬崽、送雞苗、送羊羔等,缺乏根本、長效脫貧的機製和招數。三是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由於(yu) 缺少資金或工作抓得不緊等原因,有的貧困村建設項目推進速度較慢,易地搬遷因困難較大進展緩慢,一些貧困人口的居住環境始終不能改變。
4一些貧困戶自我發展意識和能力差。貧困戶老弱病殘的居多,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加上受傳(chuan) 統落後思想影響,一部分貧困群眾(zhong) 安貧樂(le) 道,存在著等、靠、要思想,完全躺在國家和社會(hui) 幫扶上。媒體(ti) 上一個(ge) 典型的例子是,一個(ge) 貧困戶對駐村隊員說:“讓我養(yang) 牛脫貧,你得給我工錢!”這其中也有對貧困戶宣傳(chuan) 動員工作做得不夠的問題,貧困戶對脫貧攻堅認知度比較低。一些地方在建立貧困戶檔案時,與(yu) 貧困戶交流的少,貧困戶對自己家庭基本情況,幹部是怎麽(me) 填寫(xie) 的不清楚,對實施脫貧措施所要達到的效益效果情況不清楚,因而不能與(yu) 政府的幫扶脫貧協調一致、共同努力。有的地方貧困群眾(zhong) 因缺少資金支持,無法通過從(cong) 事產(chan) 業(ye) 經營脫貧致富;有的貧困群眾(zhong) 外出務工,因缺乏技能隻能靠下苦力掙錢,收入微薄,脫貧艱難。
5存在著退出不精準問題,沒有鞏固脫貧的後續計劃、措施和保障。一是動態識別精準度不高。一些地方隻願意做減法,不願意做加法,不願觸及新的矛盾,不希望新增返貧人口;對一些當年識別進入、當年宣布脫貧退出的貧困戶,隻寄希望財政托底,因而使個(ge) 別因故返貧的人口得不到及時扶持。二是對特殊貧困戶的關(guan) 注度不夠。一方麵是對一些低保戶兜底一“兜”了之,另一方麵是對個(ge) 別貧困戶情況了解不細,機械套用低保標準條件,出現了應保未保的現象。三是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措施不多。因病致貧貧困戶多為(wei) 重病、大病、特病、慢性病等,現行農(nong) 村醫保政策報銷比例比較少,地方對此沒有更具體(ti) 、更有效的措施,致使一些人因病致貧後脫貧難度很大。
二、切實把握精準扶貧的核心要義(yi)
實施脫貧攻堅,必須著力下好“精準”這盤棋。過去扶貧工作減貧效果不理想,其中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沒弄清楚扶貧對象到底在哪裏。如同大水漫灌,有限的扶貧資源沒有瞄準貧困人口。今後,我們(men) 要深刻把握精準扶貧的核心要義(yi) ,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扶貧產(chan) 業(ye) 精準、扶貧方式精準、扶貧成效精準,工作要堅定不移,但不要好高騖遠。
(一)建檔立卡,精準識別
精準扶貧的基礎任務和首要環節是建檔立卡、精準識別。2017年4月份,河南省省長陳潤兒(er) 到信陽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指出,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最突出的問題是一些地方台賬不清楚、信息不準確。推進脫貧攻堅,必須把精準識別、建檔立卡作為(wei) 一號工程,做到精準、精確、精細。要以最認真、細致的功夫做好工作,堅持一家一家摸底,一戶一戶研究致貧原因和幫扶對策,紮實建立精確的貧困戶檔案。要認真審核錄入的貧困村及貧困戶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發展需求、幫扶措施等數據,務必規範完善檔卡,做到貧困對象認定識別準、貧困家庭情況核實準、致貧原因分析準、計劃措施製定準、扶貧政策落實準、人均收支核查準、對象進出錄入準、台賬進度記錄準等要求,確保建檔立卡工作客觀真實、情況準確、信息全麵,並做到動態管理,真正實現扶貧方式從(cong) “大水漫灌”到“精確滴灌”。
對當前存在的問題,要按照河南蘭(lan) 考“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六步工作法的做法,做到問題一村一村查擺、台賬一戶一戶校準、幫扶一項一項抓實、資金一筆一筆審核、政策一條一條落地、責任一級一級到人,最終達到“三個(ge) 零差錯”目標,即:貧困戶識別與(yu) 退出零差錯,貧困戶主要信息零差錯,扶貧資金使用零差錯。隻有明確了“扶持誰”的問題,才能打牢精準扶貧的基礎。
(二)精準派人,強化培訓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也難在精準。從(cong) 全國各地扶貧的經驗看,要達到好的效果,一要精準派人。河南蘭(lan) 考之所以能夠率先脫貧,其中一個(ge) 重要經驗就是做到了精準派人。幾年來,他們(men) 先後派出345名科級幹部和優(you) 秀後備幹部,組成115個(ge) 駐村扶貧工作隊;派出335名鄉(xiang) 鎮優(you) 秀幹部駐非貧困村,專(zhuan) 職從(cong) 事基層黨(dang) 建和扶貧工作,從(cong) 而實現了對重點項目、貧困村、貧困戶聯係幫扶的“全覆蓋”。並且他們(men) 堅持脫崗駐村,嚴(yan) 格遵守“五天四夜”工作製,不脫貧不脫鉤,不拔窮根、不撤隊伍。所以,對駐村幹部要合理選派、嚴(yan) 格管理、強化考核,不得應付了事。二要精準施策。要對照貧困村脫貧的六項標準,根據村情戶情,分門別類理出工作重點,結合脫貧差距和問題,理清脫貧攻堅工作思路;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等綜合指導部門,要統籌相關(guan) 業(ye) 務部門,深入研究脫貧標準中的政策要求,對概念模糊,不易於(yu) 把握的標準統一口徑、統一要求。三要加強培訓。當前扶貧工作確實存在著精準難的問題,限於(yu) 種種原因,對貧困戶的收入難算清,對貧困戶家裏的實際經濟狀況難看清,對一些解決(jue) 貧困問題的政策把握難界定。具體(ti) 地說,國家規定貧困標準線為(wei) 人均純收入3026元以下,但這個(ge) 標準界定執行起來非常不易。因為(wei) 一不能查詢銀行個(ge) 人存款,二不能準確記錄支出明細,要如何認定隻能靠駐村隊員的工作和努力,這就使得在適用標準上很難統一。隻有通過培訓,才能讓駐村隊員明白任務、要求和規範,才能統一工作標準,從(cong) 而準確、較好地完成工作任務。
(三)因人而異,分類實施
扶貧工作貴在精準、也難在精準,成敗與(yu) 否,隻在要緊緊抓住“精準”二字做文章。具體(ti) 地說,一是要完善幫扶和責任機製。明確每個(ge) 貧困村貧困戶的幫扶責任人、具體(ti) 幫扶措施,繪出貧困人口分布圖、貧困人口致貧原因、貧困人口進出動態、脫貧目標任務等脫貧工作圖,建立落實脫貧計劃賬、幫扶措施賬、工作台賬等工作賬,實行量身定做、對症下藥。要對所有的工作都做到有計劃、有資金、有目標、有措施、有檢查。二是要進行分類實施。對一般的貧困戶,要加強引導,支持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對於(yu) 一些自然條件惡劣、在當地很難實現就地脫貧的人口,要實施易地搬遷,通過易地搬遷實現脫貧致富;對生態環境脆弱禁止開發或限製開發地區的群眾(zhong) ,要增加相應的公益崗位;對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sang) 失勞動能力,或因大病致貧返貧的,要加大醫療救助、臨(lin) 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對無法依靠產(chan) 業(ye) 扶持和就業(ye) 幫助脫貧的家庭,要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三是要注重“造血”幫扶。積極探索“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發展模式,對貧困戶進行產(chan) 業(ye) 、勞務、技術等扶貧,幫助他們(men) 脫貧致富。同時要堅持把貧困戶當親(qin) 人去幫扶,有耐心、有恒心,不能犯“脫貧急躁症”,不能落下一個(ge) 貧困家庭,不能丟(diu) 下一個(ge) 貧困群眾(zhong) 。四是要製定防止返貧措施。對已經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要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製,推出鞏固脫貧的後續計劃、措施、保障,不斷增強其“造血”功能,從(cong) 而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四)產(chan) 業(ye) 為(wei) 主,多措並舉(ju)
脫貧攻堅,產(chan) 業(ye) 是根本。隻有抓住了產(chan) 業(ye) 脫貧,才能抓住扶貧攻堅的“牛鼻子”。實施產(chan) 業(ye) 扶貧,第一,要科學製定扶貧規劃。根據貧困地區特點、基礎條件和貧困人口情況,注重與(yu) 當地經濟發展的總體(ti) 規劃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整體(ti) 布局相銜接,因地製宜,因人製宜,一戶一策、一村一品、一鄉(xiang) 一業(ye) ,實現差異化發展。第二,要合理選擇產(chan) 業(ye) 項目。立足當地自然稟賦,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遊則遊。並且要把產(chan) 業(ye) 發展同促進就業(ye) 結合起來,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民族、區域、文化特色及風貌結合起來。第三,要堅持市場導向。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科學分析市場供需變化和產(chan) 品價(jia) 格走勢,選準發展前景好、預期收益高和區域性、特色性顯著的產(chan) 業(ye) 項目,著力打造無公害、綠色、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及區域性公用品牌,提高產(chan) 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第四,要把共享理念貫穿到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全過程。引導貧困農(nong) 戶與(yu) 新型經營主體(ti) 之間加強合作,通過“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貧困戶”或“合作社+貧困戶”、訂單幫扶等模式,讓貧困戶直接融入產(chan) 業(ye) 發展鏈條中去,構建利益連接機製,分享產(chan) 業(ye) 經營紅利。同時,還要堅持政策扶貧、金融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文化精神扶貧等多措並舉(ju) ,共同發力,重點發展貧困人口能夠受益的產(chan) 業(ye) ,通過一係列措施提高貧困人口參與(yu) 度和受益水平。
(五)扶貧扶誌,廣泛參與(yu)
貧困既是一種物質現象,也是一種精神現象。一些貧困地區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一些人越扶越窮。而究其根本原因是窮在了誌上。這些貧困人口總是自覺認同自己的貧困身份,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與(yu) 信心,以致形成了一種無奈的生活習(xi) 慣和文化觀念,深深陷進了文化貧困的“陷阱”裏。現實中一些貧困戶認為(wei) ,“我是貧困戶,幫扶幹部必須對我負責”,自己不想幹、不願幹,伸手張口就等幫扶。一些地區扶貧工作隻成了一種自上而下的、單向度的政府行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參與(yu) 度嚴(yan) 重不足,以致成為(wei) 當前扶貧工作的突出短板。當然這其中也有我們(men) 工作上不到位的問題,如一些地方幹部對扶貧政策理解不準確,使貧困群眾(zhong) 對精準扶貧、脫貧政策一知半解,甚至存在誤解和顧慮,加之確定扶貧對象過程公開度、透明度不足,導致一些貧困群眾(zhong) 沒有參與(yu) 到精準扶貧中來。但如果扶貧隻成了政府的事,一些困難群眾(zhong) 完全躺在國家和社會(hui) 幫扶上,那這種扶貧是很難搞上去的,即使暫時搞上去了,也不能持久。所以,必須大力激發貧困群眾(zhong) 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隻有他們(men) 的積極性創造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脫貧才有基礎,發展才可持續。
對於(yu) 上述這種精神文化貧困問題,要堅持扶貧同扶智、扶誌相結合,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chuan) 、教育、引導,激發那部分貧困人口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觀念,充分發揮他們(men) 的首創精神和內(nei) 生動力,讓他們(men) 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努力實現從(cong) 自卑到自信,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麵貌。要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激勵的辦法,如生產(chan) 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製,強化典型引領,加強宣傳(chuan) 引導,但不能大包大攬、包辦代替。對於(yu) 宣傳(chuan) 不夠的問題,要加大工作力度,進村入戶、釋疑解惑,向貧困群眾(zhong) 講清楚中央和地方精準扶貧的普惠政策和特殊政策,講清楚產(chan) 業(ye) 扶貧、建房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就業(ye) 扶貧、社保扶貧等各種扶貧的具體(ti) 措施,講清楚貧困戶的識別標準和申請程序,講清楚近年來精準扶貧取得的成效和脫貧致富的典型案例,講清楚貧困戶的退出標準和國家鼓勵脫貧的優(you) 惠條件,等等,讓精準扶貧政策在貧困地區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從(cong) 而調動他們(men) 廣泛參與(yu)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增加投入,強化支持
貧困地區、貧困人員的主要問題還是經濟能力太弱,增加投入是脫貧的重要保障。一是要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ti) 和主導作用。要著重向深度貧困地區傾(qing) 斜,新增的脫貧攻堅資金、項目、舉(ju) 措要主要用於(yu) 深度貧困地區,各部門安排的惠民項目也要向深度貧困地區傾(qing) 斜,要通過各種措施,形成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強大投入合力。二是各級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各類涉及民生的專(zhuan) 項轉移支付,要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轉移支付規模;省級財政、對口扶貧地區也要相應增加扶貧資金投入,並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充分發揮金融資金的引導和協同作用。三要調整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四兩(liang) 撥千斤”的功能,撬動私募、眾(zhong) 籌、慈善等更多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貧困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積極探索開展產(chan) 業(ye) 扶貧基金化管理試點,實現扶貧資金專(zhuan) 業(ye) 管理、精準投放、循環使用、收益持續,解決(jue) 好誰來用、怎麽(me) 用等問題。
(七)科學評估,精準退出
精準扶貧既要在精準幫扶上下功夫,也要在精準退出上把好關(gua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7年6月23日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上指出:“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脫貧計劃不能脫離實際隨意提前,扶貧標準不能隨意降低,決(jue) 不能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根據中央要求,凡是提出退出貧困縣的,必須進行科學評估、嚴(yan) 格考察。一要實行第三方評估辦法。嚴(yan) 格評估標準,堅持客觀公正,避免評估單位“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弊端。評估調查員要按照規定要求,直接入戶訪問調查,傾(qing) 聽基層群眾(zhong) 的真實聲音,最大限度地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二要嚴(yan) 格標準程序。考核按照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線和“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的標準,逐戶核算家庭收入等信息並進行公示公告,遵照貧困發生率、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達標率的要求,統籌考慮產(chan) 業(ye) 發展和集體(ti) 經濟情況,確保貧困戶和貧困村退出過程和結果符合精準要求。三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jia) 機製。堅持黨(dang) 政部門評價(jia) 、群眾(zhong) 評價(jia) 、區域交叉互評、第三方評估等多渠道考核辦法,不得弄虛作假、馬虎應付,要嚴(yan) 格考核的程序、標準,確保脫貧退出真實準確。
三、以“繡花”的功夫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當前的脫貧攻堅,所麵對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艱巨任務,工作難度非常大,隻有橫下一條心來,以極大的決(jue) 心、勇氣和毅力,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下一番“繡花”的功夫,才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一)提高思想認識
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刻認識到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我們(men) 黨(dang) 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的重要體(ti) 現。尤其是要深刻認識到,這一次黨(dang) 中央提出的脫貧攻堅要求之高、把關(guan) 之嚴(yan) 前所未有,是一項極其重要、極其嚴(yan) 肅的政治任務,我們(men) 必須從(cong) 講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扶貧開發的戰略思想上來,統一到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上來,統一到黨(dang) 的宗旨上來,堅決(jue) 把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履行好、落實好。
其次,要克服畏難情緒。這次脫貧攻堅確實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貧困地區又因為(wei) 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產(chan) 業(ye) 支撐等原因,脫貧攻堅難度相當大,因此一些地方、一些人就產(chan) 生了畏難情緒,出現了推托行為(wei) ,但這是要不得的。這不但是一項經濟任務、民生任務,更是一項政治任務,影響極大、意義(yi) 極大,因而工作難度再大我們(men) 也不能畏葸不前。必須以“攻城莫畏堅,攻關(guan) 莫畏難”的精神,以“不破樓蘭(lan) 終不還”的勁頭抓好這項工作,使之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再次,要馳而不息、再接再厲。脫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但一兩(liang) 年來由於(yu) 要求不斷提高,考評越來越嚴(yan) ,有的幹部開始心起厭煩,急於(yu) 脫貧摘帽而脫身,有的對上級要求、工作安排、督導檢查怨天怨地,多有抵觸情緒。如果讓這種情緒蔓延,必然導致喪(sang) 失銳氣、履責不力,甚至會(hui) 帶來嚴(yan) 重後果,所以必須克服消極厭戰情緒,要繼續沉下身心、埋頭苦幹、不辭辛勞、不怕困難,不達目的決(jue) 不罷休。同時還要克服麻痹情緒,不能在脫貧攻堅中遺漏任何一個(ge) 細節,包括基礎工作紮實不紮實,幫扶措施精準不精準,資金管理嚴(yan) 格不嚴(yan) 格,等等,必須環環相扣,層層壓實。
(二)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上級領導部門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各級黨(dang) 委、政府要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發展全局,及時出台專(zhuan) 門實施意見和扶貧攻堅規劃,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良好工作機製,切實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為(wei) 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要認真堅持黨(dang) 政一把手脫貧攻堅工作責任製、開展扶貧協作和機關(guan) 定點扶貧、向貧困村派駐第一書(shu) 記和駐村工作隊等有效措施,形成五級書(shu) 記抓扶貧、全黨(dang) 動員促攻堅的工作格局,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
二是縣鄉(xiang) 基層部門要把脫貧攻堅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貧困地區黨(dang) 委和政府要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當前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縣委書(shu) 記作為(wei) 第一責任人要統攬脫貧攻堅,統籌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按照中央要求,脫貧攻堅期內(nei) 貧困縣縣級黨(dang) 政正職要保持穩定,使其把精力和心思著重用在研究問題、解決(jue) 問題、推動工作上,要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以作風的“再優(you) 化”推動精神狀態的“再刷新”。要把貧困地區作為(wei) 鍛煉幹部、選拔幹部的重要平台,積極選派專(zhuan) 職工作隊伍充實到貧困地區所有貧困村上,確保不脫貧不脫鉤。
三是貧困村的基層黨(dang) 組織要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大力夯實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選好書(shu) 記,配強領導班子。對集體(ti) 經濟薄弱、造血功能不足的,要強化產(chan) 業(ye) 支撐;對管理不民主、村務財務不公開的,要深化拓展“四議兩(liang) 公開”工作法,加強改進黨(dang) 務村務公開工作;對村幹部不作為(wei) 、慢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的,要嚴(yan) 格考核執紀問責;對黨(dang) 員幹部致富帶富能力不強的,要強化教育培訓,實施脫貧攻堅素質提升工程。總之,要通過加強基礎支部建設,選出一個(ge) 好班長、建設一個(ge) 好班子、理清一個(ge) 好思路、形成一套好機製,係統解決(jue) 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保障、基本製度等方麵的問題,補齊基層基礎短板,夯實脫貧攻堅的組織保障。
(三)整合扶貧力量
第一,建立治理平台。精準扶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智力資源,如果僅(jin) 僅(jin) 依靠國家投入,不僅(jin) 成本巨大,而且難以持續,必須以治理為(wei) 杠杆推進精準脫貧。要建立一套以治理為(wei) 平台的工作機製,通過治理的聚合作用,既將國家、社會(hui) 的資源聚合起來,又將農(nong) 民所想、市場所需和各方所投有機聯結在一起,使外部資源與(yu) 內(nei) 部要素有機結合,從(cong) 而達到以小博大的資源放大功能。
第二,進行有機整合。當前各方麵的扶貧力量繁多,有中央部委層麵的,有地方層麵的;有機關(guan) 的、企業(ye) 的、科研院所的、社會(hui) 團體(ti) 的,等等,甚至個(ge) 別地方有派了幾個(ge) 第一書(shu) 記的情況。如果各行其是,勢必會(hui) 力量分散,形不成拳頭,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必須由所在縣統一協調,所在鄉(xiang) 鎮統籌運作,把各方麵的力量都有機整合到一塊,形成一支強大的力量,發揮集體(ti) 優(you) 勢、整體(ti) 效能,從(cong) 而收到最佳的扶貧效果。
第三,實現多方聯動。扶貧開發是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hui) 的力量廣泛參與(yu) 。首先要堅持政府推動、市場拉動、農(nong) 戶主動、科技帶動、金融撬動等“五輪驅動”方式,實施各級扶貧領導小組、政府有關(guan) 部門、鄉(xiang) 鎮領導班子、駐村工作隊和貧困農(nong) 戶“五級聯動”,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其次要組建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團,大張旗鼓、深入廣泛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提高各級廣大幹部人民群眾(zhong) 對精準扶貧政策的知曉率,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要動員各種社會(hui) 組織廣泛參與(yu) ,通過“希望工程”“光彩事業(ye) ”等活動,凝聚全社會(hui) 的扶貧力量。
(四)強化責任擔當
各級黨(dang) 委、政府要從(cong) 鞏固黨(dang) 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zhong) 基礎、保持黨(da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的高度來看待脫貧攻堅。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從(cong) 黨(dang) 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為(wei) 天下勞苦人民謀幸福的目標,這是我們(men) 的初心。因此我們(men) 必須深刻認識到這次脫貧攻堅是我們(men) 黨(dang)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關(guan) 鍵一招,事關(guan) 黨(dang) 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充分認識到它的政治性和嚴(yan) 肅性,大力增強推進脫貧攻堅的責任感與(yu) 使命感。要敢於(yu) 在重大問題麵前勇於(yu) 擔當,以推進工作的高標準、落實政策的高質量、統籌謀劃的高起點,出色完成我們(men) 向人民許下的莊嚴(yan) 承諾。
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到脫貧攻堅有利於(yu) 鞏固黨(dang) 的執政基礎,是政治、是民生、是大局。沒有農(nong) 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麵小康,我們(men) 要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一場政治大考和作風大考,以頑強的作風和拚勁,全力以赴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以作風的“再優(you) 化”,推動精神狀態的“再刷新”,以“硬作風”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廣大黨(dang) 員尤其是貧困地區的黨(dang) 員,必須要有這樣的意識:隻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ge) 人沒有解決(jue) 基本生活問題,我們(men) 就不能安之若素;隻要群眾(zhong) 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men) 就要毫不懈怠地帶領群眾(zhong) 一起奮鬥。
推進脫貧攻堅要堅持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shu) 。首先要建立脫貧攻堅年報告製度,把脫貧攻堅的各項目標任務進行逐級逐年分解,把貧困人口越線、貧困村脫貧的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個(ge) 年度、各個(ge) 具體(ti) 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其次要把脫貧實績作為(wei) 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激勵各級幹部到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同時要加強對脫貧攻堅下一級目標任務推進和完成情況督促檢查,加大執紀問責力度,確保目標任務層層得到落實。
(五)建立良好機製
在工作方法上,要進一步優(you) 化扶貧機製。從(cong) 長遠說,對扶貧工作要采取扁平化管理方式,切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扶貧資金的覆蓋麵與(yu) 受益麵。改革貧困縣考核機製,建立科學合理的約束和退出機製,引導貧困地區領導樹立以民生建設為(wei) 重點的政績觀,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來。完善財政扶貧資金管理體(ti) 製,項目審批和管理監督要下沉到縣,把錢用在刀刃上。拓展金融扶貧的渠道和方式,鼓勵金融扶貧創新,讓貧困地區老百姓享受到方便快捷、成本低、服務優(you) 的現代金融服務。以“三嚴(yan) 三實”要求用好“三項機製”,體(ti) 製有問題的要調整體(ti) 製,人有問題的要調整人,決(jue) 不能搞形式主義(yi) 和弄虛作假。
在工作理念上,要充分體(ti) 現治理精神。其一,製訂脫貧方案要融入治理的理念。要吸收專(zhuan) 家學者、市場企業(ye) 、社會(hui) 各界人士等參與(yu) 製訂,吸納各方的智慧和資源,使脫貧方案與(yu) 資源條件、環境條件、村民意願和社會(hui) 期待高度契合。其二,分配脫貧資源要用治理方式。要在國家主導下,由政府、社會(hui) 、專(zhuan) 家和村民等多主體(ti) 在溝通互動中完成,從(cong) 而使資源分配更具效率性和公平性。其三,推進脫貧工作要體(ti) 現治理的原則和方法。要搭建一個(ge) 包括政府、社會(hui) 、村民在內(nei) 的多元互動治理平台,創建相應治理機製,通過治理平台和機製推動脫貧工作有序開展。
在工作紀律上,要加強檢查督查。要把從(cong) 嚴(yan) 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麵,實施最嚴(yan) 格的考核評估,嚴(yan) 格落實脫貧攻堅工作報告製度、責任製度、考核製度、督查巡查製度,對不嚴(yan) 不實、弄虛作假的要嚴(yan) 肅問責。要堅持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脫貧計劃不能脫離實際隨意提前,扶貧標準不能隨意降低,既要切實完成年度減貧目標任務,又決(jue) 不能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要加強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處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對擠占挪用、層層截留、虛報冒領、揮霍浪費扶貧資金的要從(cong) 嚴(yan) 懲處,對挪用、貪汙扶貧款項的要嚴(yan) 肅處理。
(六)解決(jue) 存在問題
鑒於(yu) 脫貧攻堅的艱巨性和複雜性,當前工作中還存在著脫貧質量不高、幫扶工作不實、扶貧措施不精準、幫扶成效虛假和政策掌握有偏差等問題。
一是要解決(jue) 幫扶方麵的一些問題。據調研了解,有些地方脫貧任務數分配不是根據實際情況,而是憑主觀意誌,有的村分配得多,有的村分配得少,但分配少的或沒有分配到指標的,即使達到脫貧標準的人也不給脫貧。有些地方脫貧資金按長官意誌下發,不少地方反映存在發放、使用、監管等方麵的問題,希望對資金使用問題應多渠道征集意見,讓扶貧資金能充分發揮效能。對於(yu) 有些地方貧困戶好吃懶做的問題,要找到相應的辦法予以改變,不能讓“扶貧懶漢”“越扶越貧”問題惡性循環。對於(yu) 有些扶貧幹部隨意脫崗、工作敷衍、責任心不強、工作不實等問題,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職責任務,加強培訓管理,強化執紀問責和考核獎懲,確保駐村隊員“住得下,留得住,會(hui) 幹事,幹成事”。
二是要解決(jue) 政策方麵的一些問題。這其中既有基層同誌對政策理解、把握的不準或偏差問題,也有政策本身存在的漏洞與(yu) 不足問題。如有的政策條文過於(yu) 籠統,執行起來不好把握;有的政策不夠嚴(yan) 謹,結果導致爭(zheng) 當有好處的“貧困戶”和“罰勤養(yang) 懶”問題的出現;還有的政策之間協調不夠,甚至有矛盾,或者變化過快,讓人莫衷一是。由於(yu) 方方麵麵的原因,現實中存在著“貧困村”“貧困戶”等有的是“被貧困”的,有的是已經脫貧而不能“脫貧”的。還有的地方鑒於(yu) 本地沒有脫貧指標或脫貧指標不夠,在這個(ge) 村脫不了而轉移到別的村的,導致怪象迭出。這些都是需要上級部門加強領導和治理的,要讓嚴(yan) 密科學的政策成為(wei) 脫貧攻堅的強大支撐。
三是要解決(jue) 方式方法等方麵的一些問題。當前的脫貧攻堅是一個(ge) 新的曆史階段,其理念、思路、要求、標準等與(yu) 以前具有很大的不同。但現在的工作是在原來基礎上開展的,因而目前有不少原來遺留的曆史問題。如當初爭(zheng) 取貧困縣、貧困鄉(xiang) 、貧困村等,是為(wei) 了爭(zheng) 資金、爭(zheng) 項目、爭(zheng) 好處,其貧困情況未必完全符合實際,隻是要爭(zheng) 取到這個(ge) “貧困”指標。再者當時的標準要求等也與(yu) 現在有較大不同,因而一些地方當時的工作是比較粗糙甚至草率的,他們(men) 對自己那裏的貧困戶等情況缺少嚴(yan) 格認真的甄別,存在著不少不精準的問題。自2013年要求精準扶貧以來,需要對原來的貧困情況進行建檔立卡,一些地方一方麵因工作量非常大,另一方麵一些鄉(xiang) 村幹部工作不認真,導致建檔立卡資料非常粗糙。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這有其曆史性原因,是需要給予正視的。但在一些地方的建檔立卡工作中,由於(yu) 要求很高、時間過急,基層隻能疲於(yu) 應付。還有的地方一味強調工作“5+2”“白+黑”,使得縣鄉(xiang) 基層和駐村幹部壓力很大,甚至有逆反心理。他們(men) 呼籲上級要多調研、少督查,多了解基層實際情況,多解決(jue) 基層實際問題,多提高扶貧政策的科學性,而不要一味地施加壓力。對以上問題,我們(men) 應科學審視和切實完善解決(jue) 。
四是要解決(jue) 扶貧工作中的一些形式主義(yi) 問題。個(ge) 別地方把精準扶貧變成了“精準填表”。據一位媒體(ti) 工作者調研,一個(ge) 貧困村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反映,他所在的那個(ge) 村130家貧困戶,每戶的扶貧統計表為(wei) 一式4份,填寫(xie) 一遍他要簽520個(ge) 名字,加上填的有4個(ge) 不合格的地方,每份表格他都要簽上自己的名字,一次下來共要簽上2080個(ge) 名字。而且不隻是第一書(shu) 記要簽,村幹部要簽,貧困戶對象也要簽,還要在規定時間內(nei) 填寫(xie) 完畢,緊張得他們(men) 透不過氣來。再者是類似的表格今天填了明天又填,昨天才讓貧困戶捺了手印,今天又要找他們(men) 再捺一遍。還有關(guan) 於(yu) 脫貧效果問題,每季度要報一次,半年還要報一次,很多檢查都是讓填報各類進度表。如此一來,本該駐村隊員在田間地頭忙活的事兒(er) ,結果大多用在了開會(hui) 和寫(xie) 文填表上。他們(men) 說,這樣天天忙於(yu) 應付,哪裏還有時間去做脫貧工作?“表上來、表上去”的做法,也讓貧困戶產(chan) 生了不少抵觸情緒。一些貧困戶說,你們(men) 每次來不是填表就是查訪,不是簽字就是畫押,這樣的扶貧我們(men) 不歡迎,也不需要。還有讓貧困戶不以為(wei) 然的是牆上的“明白卡”,一些地方將所謂的“明白卡”信息過塑後貼在房前,並專(zhuan) 門加上貧困戶與(yu) 幫扶幹部的合影,其目的不是為(wei) 了扶貧而做,而是在裝樣子。如此的形式主義(yi) 一方麵浪費了基層幹部的精力,另一方麵也傷(shang) 害了貧困群眾(zhong) 的情感。他們(men) 希望上級部門盡量讓他們(men) 少捺些手印,多做些實實在在的幫扶工作。
五是要解決(jue) 數字脫貧方麵的一些問題。以前因為(wei) 要政策、要補助,通過種種辦法把本地變成貧困地區,把農(nong) 民算成貧困戶;現在要求嚴(yan) 了、壓力大了,或為(wei) 了趕快出政績,急於(yu) 脫貧摘帽,因而出現了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等弄虛作假的現象,這是必須要堅決(jue) 糾正的。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公開透明的工作機製,做到扶貧工作公開透明,讓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進展情況一直呈現在公眾(zhong) 麵前,讓人們(men) 廣泛知曉,時刻進行監督。同時讓社會(hui) 各個(ge) 方麵廣泛參與(yu) 到監督體(ti) 係之中,包括新聞媒體(ti) 、慈善機構、社會(hui) 組織等,使他們(men) 在參與(yu) 中監督,在監督中參與(yu) 。其次,要廣泛宣傳(chuan) 解讀中央《關(guan) 於(yu) 建立貧困退出機製的意見》精神,認真審視地方脫貧規劃和年度計劃,嚴(yan) 格執行退出標準和程序。同時,要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對貧困縣、貧困戶的退出進行嚴(yan) 格考核,認真審視退出地方、退出貧困戶的脫貧效果是否真實,能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對那些不真實或弄虛作假的,一定要嚴(yan) 肅追責。
六是要解決(jue) 精準扶貧的辯證認識問題。當前之所以十分強調精準扶貧,就是因為(wei) 過去扶貧不精準造成了諸多問題。但進行精準識別並非那麽(me) 容易。首先,因為(wei) 農(nong) 戶收入中往往有比較多的自然經濟、自給自足收入和現金收入,收入數字化程度比較低,因此很難精準統計,在缺乏精準數字統計的情況下,識別貧困戶還不能完全離開社區瞄準,即還需要借助社區民主評議的辦法。然而在中國這種熟人社會(hui) 中,民主評議很難避免人情與(yu) 權力因素的影響。因此,識別貧困戶要保證100%精準也是很難的,隻能盡可能地降低人為(wei) 的誤差。再者,就扶貧措施來看,因為(wei) 農(nong) 戶情況是不斷變化的,市場也是不斷變化的,任何精準措施在落實過程中都有可能遇到意外,從(cong) 而造成扶貧措施的打折扣,甚至變得不可行。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扶貧措施也是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精準的,更非自始至終不能改變與(yu) 調整,而是要在製定扶貧措施時,不要過於(yu) 盲目、主觀,要對貧困戶情況及周邊環境、市場條件進行盡可能認真仔細地分析,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差錯。在對待這些問題方麵,上級部門要做到心中有數,客觀辯證看待。
(作者係省社科聯主席、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