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明確指出,要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以市場為(wei) 導向,在貧困縣建成一批脫貧帶動能力強的特色產(chan) 業(ye) 。資源產(chan) 業(ye) 扶貧的內(nei) 核在於(yu) 資源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形成資源、資金和資本的有效融合,激活地區發展活力,讓貧困地區在“造血”中實現根本性的脫貧。產(chan) 業(ye) 扶貧是以市場為(wei) 導向,以經濟效益為(wei) 中心,以產(chan) 業(ye) 集聚為(wei) 依托,以資源開發為(wei) 基礎,對貧困地區的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工業(ye) 化生產(chan) 、一體(ti) 化經營、專(zhuan) 業(ye) 化服務,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ti) 的經營機製,把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各個(ge) 環節統一為(wei) 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通過產(chan) 業(ye) 鏈建設來推動區域扶貧的方式。“三山一灘”地區是我省貧困人口集中地區,全省貧困人口的701%都在這裏,我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伏牛山區17個(ge) 縣區中有9個(ge) 國家級貧困區,同時集革命老區、大型水庫庫區和自然災害易發多發區於(yu) 一體(ti) ,內(nei) 部差異大、貧困因素複雜。必須用城鄉(xiang) 統籌激活資源的新理念,創立獨具特色的伏牛山區扶貧模式,以伏牛山區的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山區的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
一、依托伏牛山區生物質資源,促進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
依托伏牛山區豐(feng) 富的生物質資源,構建生物質資源轉化發展的產(chan) 業(ye) 鏈條,實現生物質資源利用率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化升級。伏牛山區對培育生物科學、生態農(nong) 業(ye) 、新能源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ou) 勢,按照“伏牛山生態——產(chan) 業(ye) 協同雙向梯度發展”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政府與(yu) 企業(ye) 聯合打造“伏牛山經濟發展城鎮帶”產(chan) 業(ye) 集聚區,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新能源產(chan) 業(ye) 、互聯網+和大數據產(chan) 業(ye) 等市場前景廣、經濟帶動能力強的產(chan) 業(ye) ,通過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發展體(ti) 係。對於(yu) 傳(chuan) 統高汙染、高能耗的機械製造業(ye) 、工礦企業(ye) ,一方麵進行外圍搬遷,遠離伏牛山生態景區,另一方麵進行綠色循環發展產(chan) 業(ye) 升級改造工作,降低工礦企業(ye) 汙染負荷,達到國家環保要求。借助產(chan) 業(ye) 集聚區,實現三產(chan) 融合發展,以區域內(nei) 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就業(ye) 。促進地方就業(ye) 、衛生醫療、教育科研等方麵的發展,可以有效地解決(jue) 伏牛山區富餘(yu) 勞動力的問題,增加當地村民收入,對於(yu) 特別貧困的家庭進行專(zhuan) 項幫扶工作,實現精準扶貧,改變當前貧困的生活局麵。整合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資源,擴大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的互聯互補,增加產(chan) 品附加值,壯大產(chan) 業(ye) 集聚區。在進行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伏牛山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做好環境監測和生態保障工作,提高企業(ye) 和生態環境生命共同體(ti) 意識。
二、落實旅遊產(chan) 業(ye) 精準扶貧,促進山區村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借助伏牛山區獨有的旅遊資源,發展特色旅遊產(chan) 業(ye) ,進而落實伏牛山區旅遊產(chan) 業(ye) 精準扶貧,實現村民脫貧致富,促進山區村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旅遊產(chan) 業(ye) 的精準扶貧,首先要對山區村落的旅遊資源狀況進行考察,從(cong) 實際出發,對於(yu) 旅遊資源的獨特性、開發可行性進行分析,對於(yu) 不適合旅遊產(chan) 業(ye) 扶貧的村落要另辟蹊徑,不可盲目開發。識別國家扶貧政策,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對扶貧政策進行深入解讀,做好伏牛山區旅遊產(chan) 業(ye) 扶持管理細則條款製定,學習(xi) 借鑒其他山區旅遊發展經驗,完善山區旅遊景區服務配套設施和專(zhuan) 業(ye) 運營管理人才團隊培養(yang) 建設,借助旅遊文化媒體(ti) 傳(chuan) 播平台,擴大知名度,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遊、休閑養(yang) 生之地,為(wei) 後期景區開放積攢顧客基數。
三、創新產(chan) 業(ye) 融合,深化產(chan) 業(ye) 扶貧供給側(ce) 改革
打造以農(nong) 業(ye) 為(wei) 基礎,以工業(ye) 為(wei) 主導,以交通運輸及商品流通為(wei) 脈絡的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經濟單元,創新產(chan) 業(ye) 間相互融合,深化產(chan) 業(ye) 扶貧供給側(ce) 改革,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升和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實力,促進貧困地區自我發展內(nei) 生動力,實現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伏牛山區現代農(nong) 業(ye) 、旅遊、生物等產(chan) 業(ye) 的融合發展,應按照生態社會(hui) 的綠色矽穀模式,建設生態能源環保、生態種植養(yang) 殖、生態農(nong) 業(ye) 、安全加工、旅遊購物、生態體(ti) 驗、老年安養(yang) 、生命康療等一體(ti) 化經濟綜合體(ti) ,全麵發展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社會(hui) 、生態文化、生態旅遊五位一體(ti) 的“伏牛山經濟發展區域”,打造生態特色小鎮、特色鄉(xiang) 村旅遊,實施“一鎮一業(ye) ”“一村一業(ye) ”,全麵打造“大伏牛山生物生態圈”,打造出中國區域生物質資源新高地。在此基礎上,注重拓展組織內(nei) 部建構,充分發揮出“1+1>2”的效應,保證村民利益,探索出一條符合適應山區村民與(yu) 企業(ye) 合作共贏的扶貧幫扶新道路,創新人股、租賃、轉包、讓包、托管等多種形式的產(chan) 業(ye) 組織聯合,搭建多種合作平台,鼓勵更多社會(hui) 資本進入,強化扶貧力度。
四、拓展伏牛山區多層次教育,打造人才培養(yang) 教育基地
伏牛山區高等教育和職業(ye) 教育的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拓寬伏牛山區多層次教育的發展,打造區域知名的人才培養(yang) 教育基地,扶持建立一批高等院校,實現校企聯合培養(yang) 各類社會(hui) 緊缺的實用型技術人才,滿足地方人才供給需求。借助多層次教育人才隊伍,把豫西南伏牛山區打造成“高附加值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及全產(chan) 業(ye) 鏈農(nong) 業(ye) 生物產(chan) 業(ye) 示範區”“中部領先、國內(nei) 知名的生物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創業(ye) 基地”“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區”“農(nong) 村發展的產(chan) 業(ye) 脫貧示範區”,繼而創立獨具特色的伏牛山區扶貧模式,以伏牛山區的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山區的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促進伏牛山區百萬(wan) 人口實現脫貧致富的偉(wei) 大壯舉(ju) 。
(作者係鄭州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