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決(jue)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即“打好三大攻堅戰”,這是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關(guan) 鍵之戰。“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首次提出。從(cong) “打贏”到“打好”雖然隻是一字之差,但卻對下一步的扶貧脫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ti) 現的是質量導向問題,意味著脫貧攻堅將從(cong) 注重全麵推進幫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貧困地區攻堅轉變,從(cong) 注重減貧速度向更加注重脫貧質量轉變,從(cong) 注重找準幫扶對象向更加注重精準幫扶穩定脫貧轉變,從(cong) 注重外部幫扶向注重外部幫扶與(yu) 激發內(nei) 生動力並重轉變,從(cong) 開發式扶貧為(wei) 主向開發式與(yu) 保障性扶貧並重轉變。
就我省來看,要實現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到2019年提前一年全部脫貧的目標,任務還比較艱巨。即使到2019年實現全部脫貧的目標,但要鞏固下來,實現共同富裕的任務也是相當繁重的。主要表現在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zhong) 自我發展能力還比較弱,長期穩定致富的基礎還不厚實、難度也比較大。因此,必須多策並舉(ju) ,在打好的“好”字上下功夫,在解決(jue) 好當下群眾(zhong) 生活問題的同時,謀劃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長遠的生計問題。
一、要重質量、建機製
精準脫貧攻堅戰是否能“打好”關(guan) 鍵是看人民群眾(zhong) 是否參與(yu) 、是否認同、是否滿意,因此,必須注重質量脫貧,不搞數字脫貧和形式脫貧。要著眼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製,更加注重提高脫貧質量,重點在穩定、可持續脫貧上下功夫。要健全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機製,鼓勵支持民營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個(ge) 人參與(yu) 扶貧開發,解決(jue) 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麽(me) 扶”“如何退”的問題。著力打造扶貧公益品牌,表彰對扶貧開發做出傑出貢獻的組織和個(ge) 人,激勵社會(hui) 各界更加關(guan) 注、支持和參與(yu) 脫貧攻堅。對已脫貧的貧困人口繼續強化幫扶措施,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項目,特別是對可能因災因病因學返貧問題,要建立風險防控機製,加大保障力度,確保幫扶一個(ge) 、鞏固一個(ge) 、提升一個(ge) 。
二、要抓產(chan) 業(ye) 、促增收
產(chan) 業(ye) 是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基礎支撐,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當前我省各地產(chan) 業(ye) 扶貧取得積極進展。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同質化嚴(yan) 重,生產(chan) 出的產(chan) 品市場銷路沒有保障;有的地方產(chan) 業(ye) 帶動脫貧能力弱,貧困戶難以從(cong) 中受益;還有的地方不知道發展什麽(me) 產(chan) 業(ye) ,扶貧產(chan) 業(ye) 選擇難、發展難。因此,必須把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拔窮根、開富源的治本之策。針對上述問題,要切實做到因地製宜、因戶製宜,長短結合,注重發展具有較強市場競爭(zheng) 力的區域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種養(yang) 大戶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帶動作用,讓農(nong) 戶參與(yu) 到產(chan) 業(ye) 鏈的環節上來,構建利益共享機製,讓貧困群眾(zhong) 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中長期受益、有更多收入,為(wei) 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穩定脫貧提供有力產(chan) 業(ye) 支撐。
三、要補短板、強基礎
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大力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水電路氣網房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全麵改善貧困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為(wei) 扶貧開發創造基礎條件。同時加快提高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重點解決(jue) 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曆史欠賬問題,打好殲滅戰,不斷提升農(nong) 村公共服務水平,確保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為(wei) 穩定、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四、要借外力、增活力
脫貧攻堅既要用好外力,更要激發內(nei) 力。沒有內(nei) 在動力,僅(jin) 靠外部幫扶,再好的政策,幫扶再多,也不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貧困問題。貧困群眾(zhong) 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ti) ,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zhong) 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因此,在脫貧攻堅中,要堅持扶貧與(yu) 扶誌、扶智同向發力、相得益彰,引導貧困群眾(zhong) 堅定戰勝貧窮、改變落後麵貌的信心和決(jue) 心,克服“等靠要”思想,注重調動貧困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加貧困主體(ti) 自我脫貧意識,讓貧困主體(ti) 自己發聲、自己叫好,不斷提升扶貧對象的主動脫貧意願和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補齊貧困群眾(zhong) “精神短板”,采取多種宣傳(chuan) 方式,加強政策引導、教育引導、典型引導,鼓勵貧困群眾(zhong) 向身邊人身邊事學習(xi) ,營造脫貧光榮、勤勞致富的良好氛圍。注重培育貧困群眾(zhong) 發展生產(chan) 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zhong) 自我發展能力,讓貧困群眾(zhong) 依靠知識、依靠技能改變命運、脫貧致富。重視從(cong) 思想上拔窮根,引導他們(men) 形成艱苦奮鬥、自強自立、苦幹實幹的精神狀態,逐步消除精神貧困,實現“富口袋”與(yu) “富腦袋”雙豐(feng) 收。
五、要轉作風、求實效
轉變工作作風,這是全麵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關(guan) 鍵。可以說,打好脫貧攻堅戰,首先要打好作風攻堅戰。要始終把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堅持以作風攻堅促進脫貧攻堅。當前,扶貧領域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弄虛作假和消極腐敗現象在我省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還比較突出,影響了脫貧攻堅的成效,群眾(zhong) 反映也比較強烈。因此,要以嚴(yan) 肅的態度、嚴(yan) 格的標準、嚴(yan) 明的紀律,堅決(jue) 治理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重點解決(jue) 脫貧攻堅中存在的“浮”“假”“躁”“鬆”的問題,促使黨(dang) 員幹部在做實上下功夫、在較真上下功夫、在持久上下功夫,用作風建設的成果促進各項扶貧舉(ju) 措的落實,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作者係信陽農(nong) 林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