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an) 業(ye) 扶貧是扶貧開發工作的核心和關(guan) 鍵,是解決(jue) 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生存發展的根本手段,是實現穩定脫貧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河南農(nong) 村人口基數大,貧困人口多,脫貧任務重,發展壯大扶貧產(chan) 業(ye) ,對於(yu) 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具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近年來,隨著扶貧領域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全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健全完善,但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對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zhong) 的支撐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未來一個(ge) 時期,必須堅持把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和重點舉(ju) 措,在強化規劃引領、加強利益聯結、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等方麵探索產(chan) 業(ye) 扶貧新路徑,創新產(chan) 業(ye) 扶貧模式,提高產(chan) 業(ye) 扶貧實效,為(wei) 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
一、強化頂層設計,探索構建產(chan) 業(ye) 扶貧路徑體(ti) 係
按照全省脫貧攻堅戰略部署,針對當前全省產(chan) 業(ye) 扶貧麵臨(lin) 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探索構建“一條主線、一項機製、三個(ge) 一批、三個(ge) 轉變”的產(chan) 業(ye) 扶貧戰略路徑體(ti) 係,推動扶貧產(chan) 業(ye) 特色化、集聚化、規模化發展,提高扶貧產(chan) 業(ye) 市場效益,帶動貧困戶參與(yu) 產(chan) 業(ye) 、分享收益、脫貧致富。
“一條主線”,即緊緊圍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這一條主線,因村因戶因人施策,製定個(ge) 體(ti) 化、針對性強的產(chan) 業(ye) 幫扶措施,確保產(chan) 業(ye) 發展真正讓貧困戶受益。
“一項機製”,即建立健全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與(yu) 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製,找準產(chan) 業(ye) 項目與(yu) 貧困戶增收的結合點,讓盡可能多的貧困群眾(zhong) 參與(yu) 產(chan) 業(ye) 項目建設,將貧困群眾(zhong) 納入區域扶貧產(chan) 業(ye) 體(ti) 係,提高貧困群眾(zhong) 在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參與(yu) 度和受益度。
“三個(ge) 一批”,即著力打造一批聯結貧困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支持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向貧困群眾(zhong) 提供全產(chan) 業(ye) 鏈服務,提高產(chan) 業(ye) 組織能力和價(jia) 值增值能力;著力打造一批產(chan) 業(ye) 扶貧示範基地,完善提升基地服務功能,吸引貧困群眾(zhong) 就業(ye) 創業(ye) ;著力打造一批產(chan) 業(ye) 特色品牌,提升貧困地區扶貧產(chan) 業(ye) 市場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
“三個(ge) 轉變”,即推動貧困村產(chan) 業(ye) 由單家獨戶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由零散布局向連片區域化布局轉變、由簡單種養(yang) 殖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聯動轉變,推動扶貧產(chan) 業(ye) 規模化經營、區域化布局、集群化發展,實現貧困群眾(zhong) 的“小生產(chan) ”與(yu) “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有效提升貧困群眾(zhong) 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二、注重規劃引領,明晰產(chan) 業(ye) 發展路線方向
產(chan) 業(ye) 扶貧是一項係統工程,必須堅持規劃先行,注重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引領和指導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
一方麵,要強化相關(guan) 規劃銜接。堅持“多規合一”理念,注重與(yu) 上位規劃及相關(guan) 規劃的銜接,特別是要加強與(yu) 國家和省脫貧攻堅規劃等總體(ti) 規劃和專(zhuan) 項規劃的銜接,以及與(yu) 當地國民經濟社會(hui) “十三五”規劃、脫貧攻堅規劃、土地利用總體(ti) 規劃、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規劃等規劃的銜接,避免規劃間的衝(chong) 突,確保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扶貧規劃既符合國家、省扶貧政策要求和產(chan) 業(ye) 發展導向,又能確保產(chan) 業(ye) 扶貧規劃得到有效落實,實現產(chan) 業(ye) 扶貧資源的有效整合。
另一方麵,要強化規劃落地實施。產(chan) 業(ye) 扶貧規劃應立足當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大而化之;強調規劃的可操作性,明確產(chan) 業(ye) 扶貧的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單位;強化產(chan) 業(ye) 空間落地,注重產(chan) 業(ye) 在空間上的優(you) 化布局和落地實施,使產(chan) 業(ye) 項目能夠落到具體(ti) 的地塊上;提高產(chan) 業(ye) 扶貧規劃的嚴(yan) 肅性,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幹,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能夠長期穩定受益。
三、強化利益聯結,提升產(chan) 業(ye) 組織水平
圍繞產(chan) 業(ye) 鏈整合、價(jia) 值鏈提升,促進扶貧產(chan) 業(ye) 集群化發展,探索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製,實現精準扶貧到戶,有效提升貧困群眾(zhong) 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培育壯大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加大貧困地區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培育力度,支持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向貧困群眾(zhong) 提供全產(chan) 業(ye) 鏈服務,提高產(chan) 業(ye) 組織能力和價(jia) 值增值能力。探索通過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生產(chan) 標準、統一物資供應、統一產(chan) 品銷售,吸納貧困勞動力參與(yu) 規模化經營,提高扶貧產(chan) 業(ye) 組織化、專(zhuan) 業(ye) 化、市場化程度,實現貧困群眾(zhong) “單家獨戶”“弱小群體(ti) ”的生產(chan) 活動與(yu) 社會(hui) “大生產(chan) ”“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提升扶貧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水平。集群化發展是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方向,發展扶貧產(chan) 業(ye) 必須強化集群發展理念。目前,很多扶貧產(chan) 業(ye) 剛剛起步,“原”字號產(chan) 品居多,產(chan) 業(ye) 鏈條較短,產(chan) 業(ye) 附加值較小,對貧困群眾(zhong) 增收脫貧的貢獻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對此,應緊緊圍繞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的培育發展目標,推動扶貧產(chan) 業(ye) 向上下遊延伸拓展,促進全產(chan) 業(ye) 鏈整合和一體(ti) 化運作,不斷提高扶貧產(chan) 業(ye) 集群化發展水平。要進一步強化價(jia) 值鏈發展理念,通過支持貧困地區大力發展農(nong) 副產(chan) 品精深加工、培育發展新業(ye) 態新模式,有效提升貧困地區在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中的位置,幫助貧困群眾(zhong) 更好地分享農(nong) 業(ye) 價(jia) 值增值帶來的收益。
探索多種形式的扶貧產(chan) 業(ye) 利益聯結機製。產(chan) 業(ye) 扶貧的根本目的是為(wei) 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產(chan) 業(ye) 扶貧需要貧困群眾(zhong) 的廣泛和深度參與(yu) ,脫離貧困群眾(zhong) 的產(chan) 業(ye) 扶貧不是“真扶貧”。重點是要進一步完善產(chan) 業(ye) 扶貧利益聯結機製,將貧困群眾(zhong) 納入區域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體(ti) 係之中,切實提高貧困群眾(zhong) 在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參與(yu) 度和受益度。探索推廣采取土地經營權入股、扶貧到戶資金入股、土地托管、訂單收購、信用合作等多種形式,建立貧困戶與(yu) 產(chan) 業(ye) 經營主體(ti) 之間的利益聯結機製,推動“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民”,讓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得租金、資金入股得股金、基地務工得薪金、委托經營得酬金、超產(chan) 提成得獎金、訂單種植得售金,多途徑實現貧困群眾(zhong) 增收脫貧。
完善產(chan) 業(ye) 項目收益分配機製。在健全完善產(chan) 業(ye) 扶貧利益聯結機製的同時,政府部門要切實加強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貧困群眾(zhong) 二者合法利益分配的指導與(yu) 監管,通過法治方式強化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與(yu) 貧困群眾(zhong) 之間的契約關(guan) 係,實現產(chan) 權明晰、責任風險明確,並科學合理確定利益分配比例,及時化解利益矛盾,既保障貧困群眾(zhong) 充分受益實現增收脫貧,又確保各類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合法收益,推動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在貧困地區做大做強,持續調動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參與(yu) 產(chan) 業(ye) 扶貧的積極性。
四、深化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拓展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
適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趨勢,推動一、二、三產(chan) 業(ye) 交叉聯動發展,培育壯大新業(ye) 態、新模式,持續增強扶貧產(chan) 業(ye) 的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
推動三次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深化種養(yang) 業(ye) 與(yu) 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聯動,實現種養(yang) 殖、生產(chan) 加工、流通銷售等一體(ti) 化發展,形成多產(chan) 業(ye) 疊加、多領域聯動、多環節增效的產(chan) 業(ye) 扶貧新格局,促進扶貧產(chan) 業(ye) 由價(jia) 值鏈低端向價(jia) 值鏈中高端轉型發展。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積極拓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功能,推進貧困地區農(nong) 業(ye) 與(yu) 文化、旅遊、教育、科技、健康養(yang) 老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積極發展農(nong) 業(ye) 休閑旅遊、田園健康養(yang) 老、文化創意、科普教育等產(chan) 業(ye) ,提高產(chan) 業(ye) 融合綜合效益,拓寬貧困群眾(zhong) 增收就業(ye) 渠道,讓貧困群眾(zhong) 分享更多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
培育發展新業(ye) 態新模式。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渠道培育發展扶貧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重點加快貧困地區信息化建設進程,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貧困地區的應用,積極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電子商務、特色品牌創建與(yu) 推介、網絡扶貧信息服務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探索發展特色小鎮、農(nong) 業(ye) 主題公園、農(nong) 業(ye) 嘉年華、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個(ge) 性化定製、農(nong) 耕體(ti) 驗、農(nong) 業(ye) 眾(zhong) 籌等新業(ye) 態、新模式,推動貧困群眾(zhong) 依托新型業(ye) 態創業(ye) 就業(ye) ,提高貧困戶增收致富能力。
優(you) 化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零零碎碎、星星點點的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難以形成較大的規模效應和經濟效益,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弱。對此,應以市、縣、鄉(xiang) 為(wei) 單位,按照區域統籌規劃、集中連片開發的思路,優(you) 化貧困地區扶貧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引導資源要素向規劃區域加速集聚,推動扶貧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化、規模化發展,努力形成區域集聚效應和地域品牌特色,不斷提高貧困地區扶貧產(chan) 業(ye) 的市場競爭(zheng) 力。
(作者係河南省發改委產(chan) 業(ye) 研究所所長、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