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精神的哲學依據與新時代解讀

《中原智庫》(2019)  王桂蘭(lan) 2019-11-26

  愚公移山的寓言及其所倡導的精神,之所以在中國的曆史發展過程和相應的社會(hui) 精神生活中一再被提及,尤其是在民族發展的關(guan) 鍵時刻往往發揮著動員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因為(wei) 其蘊含著豐(feng) 富的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精神,涵蓋了一係列對立統一的哲學關(guan) 係,包括現實與(yu) 夢想、人類與(yu) 自然、封閉與(yu) 開放、逃避與(yu) 堅守、戰略與(yu) 戰術、量變與(yu) 質變。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進入新時代,處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和“兩(liang) 個(ge) 一百年”戰略目標的關(guan) 鍵時期,弘揚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現實意義(yi) 不言而喻。筆者認為(wei) ,在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進入新時代的當今,愚公移山精神的內(nei) 涵主要體(ti) 現為(wei) 以下方麵:

  一、勇於(yu) 變革現狀的夢想追求

  勇於(yu) 變革現狀樹立遠大目標。眾(zhong) 所周知,人類的發展曆史一直都離不開夢想的召喚。如果沒有萊特兄弟的飛鳥夢,人類就不可能發明飛機和各種各樣的飛行器;沒有嫦娥的奔月夢,也許就不會(hui) 有當今名目繁多的航天器。因此敢於(yu) 樹立遠大的奮鬥目標,是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曆史發展證明,對於(yu) 一個(ge) 國家和民族而言,一個(ge) 遠大的發展目標,既可以成為(wei) 統一民眾(zhong) 思想的精神旗幟,又可以成為(wei) 動員民眾(zhong) 凝聚民族力量的強大思想力量。愚公移山的寓言當初就是在中國爭(zheng) 取獨立解放的革命背景下被革命領袖一再提及,而當今,中國又麵臨(lin) 著實現民族複興(xing) 大業(ye) 中國夢的時代機遇,其所敢於(yu) 夢想的精神,正是當前中華民族實際境遇的真實寫(xie) 照,因為(wei) 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還橫亙(gen) 著一座又一座需要艱苦攀登的高峰,也許稍有懈怠便可能延遲甚至貽誤我們(men) 的複興(xing) 大業(ye) 。

  勇於(yu) 依靠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再告誡我們(men) 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盡管愚公最後是得到了上帝的幫助,派神仙下凡,把山背走了,但前提是他們(men) 祖孫一家長期堅持挖山不止的行為(wei) 感動了上帝,用毛澤東(dong) 的話來說,這個(ge) 上帝就是人民大眾(zhong) 。我們(men) 黨(dang) 員領導幹部也要用拚搏奮鬥的精神感動全體(ti) 人民,才能動員和帶領人民同我們(men) 一起奮鬥,那麽(me) “移山”大業(ye) 的完成就指日可待了。一般來說,不管是一個(ge) 國家,還是一個(ge) 區域,要想變革現狀都不是靠少數人或一朝一夕短期的努力就能做到的。任何一項宏大的事業(ye) ,離開了廣大民眾(zhong) 的努力奮鬥,都可能成為(wei) 一句空話。

  勇於(yu) 代表民眾(zhong) 集中共同意誌。變革現狀,憧憬美好,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該怎麽(me) 變?到底要變成什麽(me) 樣子?必須反映大多數人們(men) 的願望,否則便不能成為(wei) 統一大家意誌的思想共識。在這個(ge) 問題上,愚公就起到了一個(ge) 領袖的作用,他提出的開山辟路主張正是因為(wei) 被大家所認同,所擁護,因此才能變成持之以恒的實踐。其實感動上帝的除了堅持的意誌,更重要的這項事業(ye) 的本質,是符合大多數人民利益的。

  二、勇於(yu) 挑戰困難的抗爭(zheng) 精神

  麵對困難不退縮,敢於(yu) 迎難而上。挑戰困難的確需要一種勇氣,中華民族在長期發展中所形成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其實就是一種敢於(yu) 正視困難,在困難麵前不退縮、不服輸、敢於(yu) 迎難而上的精神。隻有敢於(yu) 迎難而上才能超越自我,突破局限,創造奇跡。當前我國麵對改革的深水區,沒有挑戰和抗爭(zheng) 的精神,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就無法繼續推向前進。

  麵對不解不動搖,敢於(yu) 堅定信念。由於(yu) 人們(men) 認識的差異,任何一項事關(guan) 長遠的宏大事業(ye) 在開始之初都會(hui) 遭遇質疑。麵對質疑,如何既不動搖自己,又能夠說服他人,排除誤解,堅定信念就顯得特別重要。

  麵對苦累不放棄,敢於(yu) 堅韌抗爭(zheng) 。宏大目標實現的過程往往都是艱苦和漫長的,因為(wei) 前無古人,有探索之苦;因方式受限,有勞累之苦;因工程宏大,有曠日持久之苦;因不同聲音,有飽受幹擾之苦等等。堅韌抗爭(zheng) ,如中國的十四年抗戰;發達社會(hui) 主義(yi) 的建成,離不開代際相傳(chuan) 的堅持。

  三、勇於(yu) 打破封閉的開放胸懷

  主動打破自然封閉開闊視野。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開闊視野的曆史。局限於(yu) 自然條件的封閉是不得已的,但仍然存在不同的選擇。愚公的選擇就是主動的突破自然的阻隔,走出大山。這種胸懷不僅(jin) 當時特別難能可貴,在全球化日益強化的當下仍然值得大力弘揚。

  努力消除通行障礙增強交流。勇於(yu) 開放不僅(jin) 需要決(jue) 心,更需要現實有效的路徑。愚公的路徑就是開山。而我國當今正處在大國崛起的關(guan) 鍵期,我們(men) 不僅(jin) 堅持了整整四十年的開放政策,而且正在向全世界證明推進全球化對促進全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yi) ,倡導各國摒棄狹隘的眼前和局部利益,打通與(yu) 各國平等互利的開放渠道讓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惠及整個(ge) 人類以及我們(men) 的子孫後代。

  四、勇於(yu) 擔當責任的使命情懷

  勇於(yu) 擔當是領導人格中最重要的品質。其實在愚公生活的時代,不與(yu) 外界互通,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安逸。但是他卻為(wei) 了更好的未來,為(wei) 了子孫後代勇於(yu) 提出開山的目標並積極帶頭實踐。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擔當精神,這種精神也正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進入新時代迫切需要弘揚的精神。麵對改革事業(ye) 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建設的升級轉型,尤其是從(cong) 嚴(yan) 治理黨(dang) 內(nei) 和社會(hui) 腐敗沉珂以及扭轉生態環境汙染趨勢,如果沒有勇於(yu) 擔當的精神,這些工作都可能被忽略,被拖延,甚至被貽誤。

  越是困難越能考驗人們(men) 的擔當品格。一般來說,擔當精神的可貴程度與(yu) 擔當責任的重大和任務的艱巨成正比。任務越艱巨,風險越大,就越能彰顯擔當的勇氣和膽魄。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種無私奉獻精神。愚公已經年過九十,開山任務的完成和打通出山之路的方便可能都已經與(yu) 他無關(guan) ,但他還是為(wei) 了世代的夢想踏上了生命不休,挖山不止的道路,這是一種典型的功成不必在我,但隻要這項利國利民的事業(ye) 起始於(yu) 我;或者這項光榮艱巨的事業(ye) 不應該缺少了我;至少在國家社會(hui) 需要我的時候我曾經站出來過的奉獻精神。

  五、勇於(yu) 堅持信仰目標的堅定執著

  信仰的堅定來自目標的遠大和美好。常言道,無誌之人常立誌。很多人在人生的路上都曾有過夢想,也因曾熱血來潮,五分鍾熱度,但往往一遇到艱難困苦的考驗便會(hui) 半途而廢,落荒而逃。而真正堅定的信仰往往來自目標的遠大和美好,且是無私的。諸如共產(chan) 黨(dang) 人為(wei) 了民族解放或人類的美好未來而奮鬥的目標,在民主革命時期曾激勵多少革命者砍頭隻當風吹帽,灑血疆場,笑對酷刑,慷慨赴死,就像斯大林說的那樣,共產(chan) 黨(dang) 員都是由特殊材料組成的,這個(ge) 特殊材料就是對共產(chan) 主義(yi) 的堅定信仰。也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理想信念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的鈣,缺乏了它,就可能在困難或物質利誘麵前挺不直自己的脊梁骨。

  目標的實現有賴於(yu) 信仰的代代傳(chuan) 承。任何一個(ge) 美好遠大的目標都不是靠少數人或者短期的努力都能夠實現的。所以,往往需要代代傳(chuan) 承,前赴後繼地從(cong) 前人手裏接過接力棒,毫不懈怠地奮鬥下去,美好的目標必然能夠凝聚民眾(zhong) 力量。信仰的力量一般來自其美好、科學可行,又因其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意誌和願望,故能夠發揮其凝聚民眾(zhong) 力量的作用。按照曆史唯物主義(yi) 的觀點,人民群眾(zhong) 是創造曆史的根本力量。愚公移山寓言中所被感動的上帝,事實上就是廣大群眾(zhong) 。

  (作者係河南師範大學原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