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與新時代縣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中原智庫》(2020)  郭軍(jun) 2021-01-20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提出了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並以中央1號文件和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具體(ti) 地給出了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四梁八柱”頂層設計,即直接以國家戰略規劃引領,包括一係列重要戰略、重大行動、重大工程支撐,全方位的製度性供給,要求從(cong) 中央到省、市、縣分級負責、逐級落實。這說明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不隻是鄉(xiang) 村自身的事情,而是各級黨(dang) 委政府,尤其是縣級黨(dang) 委政府必須統領、統籌、統一運作的大事和要事,不能把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割裂開來,必須把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與(yu) 縣域經濟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一體(ti) 化發展。  

一、樹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縣域經濟統籌規劃、一體(ti) 化發展觀念意識  

如果說,縣域經濟的發展是以鄉(xiang) 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那麽(me) ,鄉(xiang) 村經濟又總是以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而發展,所以兩(liang) 者在客觀上就是一體(ti) 的。縣域經濟發展規劃要對鄉(xiang) 村經濟規劃作出部署安排,鄉(xiang) 村經濟規劃則要以縣域經濟規劃為(wei) 指導,凸顯社會(hui) 化大生產(chan) 、地區間分工合作、專(zhuan) 業(ye) 化、特色化發展規律。也就是說,編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既要反映鄉(xiang) 情村情特點,又要把整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規劃納入全縣域發展的總體(ti) 規劃之中。但是從(cong) 這兩(liang) 年一些縣域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的編製內(nei) 容看,幾乎是清一色地照搬照套了中央、省的規劃內(nei) 容與(yu) 模式,忽略了與(yu) 縣域整體(ti) 規劃的對接,忽略了縣域自身的發展特點與(yu) 發展個(ge) 性,忽略了鄉(xiang) 村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條件,出現了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說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傾(qing) 向,即從(cong) 現在的規劃文本內(nei) 容板塊和體(ti) 係架構看,看不出一個(ge) 縣域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重點、難點、要點,看不出一個(ge) 縣域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主導、主體(ti) 、主線,看不出一個(ge) 縣域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與(yu) 縣域經濟宏觀調控運行的聯係、關(guan) 係、脈係,這是應該引起我們(men) 關(guan) 注的。  

從(cong) 我國縣域鄉(xiang) 村經濟發展的實踐看,無論是江浙一帶,還是內(nei) 陸腹地,鄉(xiang) 村經濟和縣域經濟從(cong) 來都是連為(wei) 一體(ti) 的。一是基於(yu) 縣級行政建製存在的初心,主要就是負責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問題的組織、協調、管理的,鄉(xiang) 村本身原來並不是一個(ge) 獨立行政建製,而隻是黨(dang) 委政府的一個(ge) 派出工作機構,這說明縣鄉(xiang) 、包括村,原本就是一體(ti) 的,所以規劃編製也必須注意它們(men) 之間的經濟的、行政的互通互動關(guan) 係。二是從(cong) 現行管理體(ti) 製上看,縣級財政的底盤很大一部分一直都是以鄉(xiang) 村財政築成的,是以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積累為(wei) 基礎的,曆史上的“五小工業(ye) ”、鄉(xiang) 鎮企業(ye) 、村辦公司等,成就了縣級財政收入,並形成了縣域管轄範圍的財政收入與(yu) 分配。三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nong) 轉非”、土地流轉(包括中央試點宅基地轉化為(wei) 康養(yang) 庭院)、城鄉(xiang) 融合等,鄉(xiang) 村呈萎縮、縣城區呈擴大趨勢,都說明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的實施應該同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實現縣域經濟與(yu) 鄉(xiang) 村經濟發展的雙贏。  

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與(yu) 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目標都是實現農(nong) 民增收、生活富裕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五個(ge) 方麵內(nei) 容落點是“生活富裕”,也就說,追求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在於(yu) 增加農(nong) 民收入,讓農(nong) 民生活富裕起來,這與(yu) 縣級黨(dang) 委政府職能目標是一致的。進入新時代,縣域經濟和整個(ge) 國家經濟一樣,要從(cong) 速度型轉向質量型,要尋求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全部意義(yi) 也是讓我們(men) 實現共同富裕,滿足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yu) 需求。因此,縣級黨(dang) 委政府應該借此把握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機遇,重新審視和規劃好自己的幾山幾水幾分田,梳理出自己的發展思路設計,圍繞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提升縣域經濟質量,壯大縣域經濟規模,爭(zheng) 取更多經濟要素,形成更多財政積累,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農(nong) 民收入。  

實踐證明,增加農(nong) 民收入的關(guan) 鍵是要有自己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江浙一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經驗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農(nong) 業(ye) 起家、工業(ye) 發家、旅遊旺家、一二三產(chan) 融合興(xing) 家”方略,堅持“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東(dong) ”的路徑,等等。這些既是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縣域經濟的理念政策、措施機製,更是實現鄉(xiang) 村居民生活富裕的手段方法,對於(yu) 內(nei) 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具有重大借鑒意義(yi) 和實踐價(jia) 值,也是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意見和規劃所強調的。  

增進生活富裕的又一個(ge) 路子是壯大發展集體(ti) 經濟。集體(ti) 經濟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公有製的一種基本形式。有人說,集體(ti) 經濟已經不合時宜,反映著舊的製度體(ti) 製,對生產(chan) 力是一種束縛,這顯然是不對的。第一,改革開放是對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完善,不是要否定和摧毀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堅持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公有製,始終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努力追求的目標,國有經濟也好,集體(ti) 經濟也好,都是實現公有製的基本形式,而無論哪一種形式,最終的目的都是實現生活共同富裕。第二,集體(ti) 經濟是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的主要組成內(nei) 容,正是堅持和依靠集體(ti) 經濟的力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從(cong) 土地改革到家庭聯產(chan) 承包、到土地流轉,到資產(chan) 變資本、產(chan) 權變股權,反映了集體(ti) 經濟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的耦合,盡管在新時代實現集體(ti) 經濟的方式和渠道有了新的變化,但作為(wei) 農(nong) 民參與(yu) 社會(hui) 化大生產(chan) ,有組織地增加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性質是不會(hui) 改變的,也是不可能取消集體(ti) 經濟這種所有製形式的。第三,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一種公有製形式,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應因鄉(xiang) 村區情特點而采用多元產(chan) 權結構、發展多種模式形式,特別是注重吸納那些回鄉(xiang) 返鄉(xiang) 經營產(chan) 業(ye) 的個(ge) 體(ti) 、民營企業(ye) ,以及其他合資、參股等形式加入到集體(ti) 經濟方陣,不斷壯大集體(ti) 經濟,創造出源源不斷的集體(ti) 經濟收入,形成更多的資金來源,增加農(nong) 民收入。  

三、堅持以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為(wei) 坐標的縣鄉(xiang) 村之間良性互動、按規律辦事的發展路子  

產(chan) 業(ye) 經濟運動的規律是,一定時期內(nei) 一產(chan) 逐步減少、二產(chan) 逐步增加、三產(chan) 順勢發展;或者是一、二產(chan) 發展到一定階段水平,三產(chan) 逐漸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經濟的主要內(nei) 容,但多數情況下是一、二、三產(chan) 順勢遞進。也是這樣,許多縣域經濟發展一味強調了二產(chan) 的作為(wei) ,認為(wei) 隻有工業(ye) 興(xing) 縣、工業(ye) 立縣才能叫發展縣域經濟,現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還是提出要發展工業(ye) ,這就有些機械了。產(chan) 業(ye) 經濟運動規律反映的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般趨勢,一些縣,特別是一些鄉(xiang) 村,幾乎沒有什麽(me) 工業(ye) 基礎,也在規劃中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或是先進製造業(ye) 等,這是不顧主客觀條件,也是一種不按規律辦事的表現,這就違背了中央和省關(guan) 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初衷。  

無論從(cong) 理論還是實踐的角度來說,縣域經濟發展和鄉(xiang) 村經濟振興(xing) 是一體(ti) 的,都是為(wei) 了謀求加速推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提高農(nong) 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nong) 業(ye) 綜合效益,也就是一直以來中央強調的著力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拓寬農(nong) 民的就業(ye) 和增收渠道;著力培育特色支柱產(chan) 業(ye) ;加快城鄉(xiang) 融合,嚐試引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投入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縣域金融改革,緩解農(nong) 民和企業(ye) 貸款難的問題;大力改善縣域鄉(xiang) 村投資環境;引導大中城市的產(chan) 業(ye) 向縣域鄉(xiang) 村轉移的規模,打破行政界限,逐步形成縣域經濟專(zhuan) 業(ye) 化生產(chan) 和社會(hui) 化分工的格局,輻射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農(nong) 業(ye) 發展、農(nong) 村繁榮、農(nong) 民富裕。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重點。按照中央和國務院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意見,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主要是指,夯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能力基礎,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實施質量興(xing) 農(nong) 戰略,構建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體(ti) 係,促進農(nong) 業(ye) 小農(nong) 戶和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有機銜接,構建農(nong) 業(ye) 對外開放新格局等。特別是對於(yu) 偏遠鄉(xiang) 村,一定要因地製宜,逐步引導構建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提高農(nong) 業(ye) 創新力、競爭(zheng) 力和全要素生產(chan) 率等。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物質基礎,也是縣域發展的經濟支柱。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提出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並非僅(jin) 僅(jin) 指鄉(xiang) 村範疇,也應包括了縣域層麵的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而且也隻有縣域產(chan) 業(ye) 經濟的興(xing) 旺發達,縣域層麵才有更多的積累和財政收入,才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向鄉(xiang) 村,才有可能完善農(nong) 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增加農(nong) 村公共產(chan) 品供給,才有可能逐步實現形成生態文明、鄉(xiang) 村治理、鄉(xiang) 風文明,亦如一位縣委書(shu) 記講的,現時期要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完全靠鄉(xiang) 村自己是不可能的、不現實的,還必須靠縣級黨(dang) 委政府,靠政府財力支持,發揮政府和市場兩(liang) 隻手作用,但鄉(xiang) 村市場有限,所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離不開縣域政府的主推力。  

也就是說,從(cong) 目前的情況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主導力量還是政府,政府應在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不斷增加財政收入的基礎上,把盡可能多的資金投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同時發揮好市場機製作用,提振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程度,增加農(nong) 業(ye) 附加價(jia) 值。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我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都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化,但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滯後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經濟發展中最明顯的短板仍然在“三農(nong) ”,現代化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仍然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這就告誡我們(men) ,無論是縣域經濟發展,還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都應該堅持統籌協調,諸如農(nong) 產(chan) 品階段性供過於(yu) 求和供給不足並存問題,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深度不夠問題,農(nong) 民適應生產(chan) 力發展和市場競爭(zheng) 能力不足問題,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共服務落後問題,農(nong) 村民生領域欠賬較多問題等。  

值得指出的是,縣域經濟一方麵承載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發展的大任務,一方麵麵臨(lin) 著城市化經濟的衝(chong) 撞,而實施鄉(xiang) 村戰略規劃則無疑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應借機順勢破解縣域發展堵點、生態焦點、開放難點,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為(wei) 此,目前重要的是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與(yu) 全縣域、全產(chan) 業(ye) 鏈、全要素規劃相對接,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目標與(yu) 全縣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相對接,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布局與(yu) 全縣域經濟空間主體(ti) 功能區規劃目標相對接,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實施與(yu) 破解“三農(nong) ”問題、加快城鄉(xiang) 融合問題相對接,形成以縣域中心城區帶動鄉(xiang) 村經濟振興(xing) ,以鄉(xiang) 村經濟振興(xing) 助推縣域經濟全麵發展的、立體(ti) 化的、良好的城鄉(xiang) 生產(chan) 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