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ang) 村發展具有外源性、後發性,是城市先進要素溢出帶動的結果,是城鎮化工業(ye) 化進入較高階段的產(chan) 物。河南省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難點很多,但最根本的約束是城鎮化、工業(ye) 化水平低,即城市向鄉(xiang) 村“溢出”的能量少,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帶動能力不足。受此影響,現階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最大的難題,是鄉(xiang) 村還處於(yu) 動態變化之中,鄉(xiang) 村的人口會(hui) 轉移到什麽(me) 程度,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將會(hui) 有一個(ge) 怎樣的呈現,哪些村莊會(hui) 萎縮消亡,哪些村莊會(hui) 存續發展,城鎮化任務完成之後鄉(xiang) 村地區的人口會(hui) 集聚到什麽(me) 地方,我們(men) 還很難判斷。如果我們(men)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初期沒有做出應有的預判,而是按現有鄉(xiang) 村的現有形態去規劃實施,均衡地在每個(ge) 村莊配置公共產(chan) 品尤其是農(nong) 村基礎設施,撒胡椒麵,就會(hui) 造成嚴(yan) 重的資源浪費;但如果鄉(xiang) 村的公共產(chan) 品不能均衡配置,又有失公允,不符合有效改善民生的現實要求。根據鄉(xiang) 村人口和產(chan) 業(ye) 演變的趨勢和方向,建議在中近期以“鎮”和少數重點村為(wei) 重點進行規劃和建設。
第一,從(cong)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走勢看,小城鎮將成為(wei) 一個(ge) 近農(nong) 產(chan) 業(ye) 的載體(ti) 。隨著農(nong) 業(ye) 規模化、企業(ye) 化水平的提高,傳(chuan) 統上由農(nong) 民直接承擔的生產(chan) 環節會(hui) 越來越多地從(cong)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分離出來,發展成為(wei) 獨立的新興(xing) 涉農(nong) 部門,其中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關(guan) 聯度比較高的產(chan) 業(ye) 會(hui) 集中分布在鄉(xiang) 村周邊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成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的主導產(chan) 業(ye) 。因此,在鄉(xiang) 村發展過程中,圍繞周邊地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農(nong) 民生活的新需要,結合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生物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以鎮為(wei) 依托,大力發展近距離的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服務業(ye) 和加工業(ye) ,完善鄉(xiang) 村便農(nong) 便民服務體(ti) 係和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體(ti) 係,將會(hui) 成為(wei) 一個(ge) 合理的選擇。不僅(jin) 如此,隨著城鎮化、工業(ye) 化發展進入更高階段,城市居民對多功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產(chan) 生新的需求,也會(hui) 成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增量。鄉(xiang) 村之所以為(wei) 鄉(xiang) 村,與(yu) 城市最大的不同就在於(yu) 擁有生態綠色資源和農(nong) 業(ye) 景觀,立足於(yu) 鄉(xiang) 村特有的農(nong) 業(ye) 資源、自然風光、鄉(xiang) 土文化等,以小城鎮為(wei) 依托,高質量發展休閑農(nong) 業(ye) 、觀光農(nong) 業(ye) 和創意農(nong) 業(ye) ,拓展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滿足人們(men) 日益多樣性的消費需求,也將成為(wei) 一個(ge) 必然選擇。
第二,從(cong) 人口流動的趨勢看,小城鎮人口載體(ti) 功能將會(hui) 得到強化。從(cong) 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在現代化過程中,在農(nong)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不斷降低的情況下,整個(ge) 鄉(xiang) 村人口卻保持相對穩定,其中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隨著農(nong) 業(ye) 分工程度的提高,農(nong) 村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直接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人口越來越少,為(wei) 農(nong) 業(ye) 服務的非農(nong) 人口越來越多。從(cong) 近年來河南農(nong) 村轉移人口流動的趨勢看,在全省農(nong) 村轉移人口形成以省內(nei) 轉移為(wei) 主的結構的同時,省內(nei) 轉移逐步形成以縣內(nei) 轉移為(wei) 主的結構,縣內(nei) 轉移人口占比持續增加,由2007年的45%增加到2018年的60%。把握並順應這一趨勢,按照產(chan) 業(ye) 發展的布局和趨勢,促進農(nong) 村人口分工分業(ye) ,推動人口在縣城和小城鎮集聚落戶,加快滿足農(nong) 村人口就地就近非農(nong) 化市民化的需求,將會(hui) 成為(wei) 小城鎮的一個(ge) 重要功能。
第三,從(cong)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鎮相對於(yu) 村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集聚效應,是指各種產(chan) 業(ye) 和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集中產(chan) 生的經濟效果以及吸引經濟活動向一定地區靠近的向心力,是導致城鎮形成和不斷擴大的基本因素。在城鎮化過程中,大部分村莊會(hui) 在集聚效應的作用下,隨著農(nong) 業(ye) 經營規模的擴大和農(nong)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的減少走向萎縮或消亡,而相對於(yu) 村莊,小城鎮規模比較大,能夠形成起碼的聚集效應和規模效益。河南省有1791個(ge) 小城鎮(鄉(xiang) 級鎮)和456萬(wan) 個(ge) 行政村,鎮均25個(ge) 行政村。順應產(chan) 業(ye) 和人口向小城鎮集中的趨勢,以“鎮”為(wei) 重點,以服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和城市居民釋放鄉(xiang) 愁康健養(yang) 老為(wei) 導向,以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鄉(xiang) 村延伸為(wei) 手段,引導優(you) 質教育和醫療資源在縣級城市或小城鎮布局、改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同時充分發揮後發優(you) 勢,完善配套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設施完善的服務類小城鎮和特色小鎮,也應是一個(ge) 合理的選擇。
第四,將具有成長性的村莊納入重點建設的範圍。在城鎮化過程中,隨著農(nong) 村人口的減少和農(nong) 業(ye) 經營規模的擴大,村莊作為(wei) 農(nong) 業(ye) 的空間載體(ti) 無疑會(hui) 走向衰落,但是考慮到我國前半程城鎮化的不完全性,在未來很長一個(ge) 時期,村莊規模固然會(hui) 逐漸收縮,但仍然會(hui) 有相當數量的農(nong) 民生活其中,絕大多數村莊仍會(hui) 存續。從(cong) 保民生和謀發展的雙重要求出發,應為(wei) 現有的村莊進行分類施策。其中,對於(yu) 絕大多數常住人口數量大大低於(yu) 戶籍人口數量、處於(yu) 萎縮過程中的普通村莊,要按照底線思維和“保運轉”的要求,配備基本的生產(chan) 生活設施,主要依托村莊周邊的“鎮”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農(nong) 民生活提供服務,形成以鎮為(wei) 中心的生產(chan) 生活服務圈;對於(yu) 那些具有較強產(chan) 業(ye) 支撐、常住人口數量大於(yu) 戶籍人口數量、發展勢頭比較好且極具成長性的少數村莊,要進行有效識別,並綜合考慮村鎮布局,納入重點建設的範疇。
(作者係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副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