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平台”力促河南開放高地建設

《中原智庫》(2020)  劉榮增2021-01-20

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其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優(you) 化區域經濟結構、提高地區綜合競爭(zheng) 力等方麵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yi) 。2000年以來,河南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提高開放水平,近些年已經取得一定成果,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歐班列(鄭州)等一係列利好政策相繼落地,截至2018年年底,河南省外貿進出口總額已經超過5000億(yi) 元,穩居中部第一。但河南身處內(nei) 陸腹地,在對外開放、國際貿易等領域中一直落後於(yu) 沿海地區,河南如何抓好現有政策條件,以“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為(wei) 統領,強化“通道+平台”建設,力爭(zheng) 打造內(nei) 陸開放“高地”,是我們(men) 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加快“四種絲(si) 路”建設,打造開放“高速通道”  

河南依托自身樞紐優(you) 勢,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形成空中、陸上、海上和網上四條路線,形成全麵、立體(ti) 的開放通道,更好地連接內(nei) 外。  

(一)“空中絲(si) 路”建設方麵  

2014年,河南航投收購了盧森堡貨航35%的股權,開通了“鄭州—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線,架起了橫貫中歐的貨運“空中絲(si) 綢之路”。近年來,“鄭州—盧森堡”航線貨運量以10倍速度發展,國際貨運量對鄭州機場貨運增長量的貢獻率達79%。2018年,鄭州機場完成國際貨郵吞吐量居全國第四,國際航空郵件增速位居全國第一,航線覆蓋歐亞(ya) 美三大洲的100多個(ge) 城市,逐步形成了鄭州為(wei) 中心,連接歐亞(ya) 美三大洲的國際航空貨運網絡,闖出了一條中原對外開放的新路。  

(二)“陸上絲(si) 路”建設方麵  

2014年,習(xi) 近平來到鄭州國際陸港考察,勉勵河南建成連通境內(nei) 外、輻射東(dong) 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wei)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5年後的今天,中歐班列(鄭州)已經從(cong) “連點成線”到“織線成網”,班列由最初的每周開行兩(liang) 班到目前實現每周去程18班回程11班,線路由1個(ge) 增至3個(ge) ,直達目的地由1個(ge) 到6個(ge) (德國漢堡、慕尼黑,比利時列日,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塔什幹,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越南河內(nei) ),出入境口岸從(cong) 1個(ge) 增至5個(ge) (新疆阿拉山口、內(nei) 蒙古二連浩特、黑龍江綏芬河、新疆霍爾果斯、廣西憑祥),形成國家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貨物覆蓋全國3/4區域,境內(nei) 外合作夥(huo) 伴達5000餘(yu) 家、運載貨物1300餘(yu) 種,境外覆蓋30多個(ge) 國家和130個(ge) 城市,線路越來越廣、越來越遠,“連通境內(nei) 外,輻射東(dong) 中西”的目標初步實現,推動河南走向對外開放前沿,已經成為(wei) 河南對外開放的一張名片。  

(三)“海上絲(si) 路”建設方麵  

河南“海上絲(si) 綢之路”主要采用鐵公海多式聯運的方式,從(cong) 內(nei) 陸到海港這段距離的運輸靠鐵路或公路,其中公路約占80%。依托“海上絲(si) 路”可以有效降低企業(ye) 運營成本,國際貨物憑借一張單據直接到達鄭州清關(guan) ,可以使運費下降36%。以此帶來的是外貿總額與(yu) 種類的增長與(yu) 增加,2018年,鄭州鐵海公聯運進出口總額為(wei) 3465萬(wan) 美元。其中,進口815萬(wan) 美元,出口2650萬(wan) 美元,貨物主要包括鋁箔、玻璃、機械設備、凍肉、蛋白粉、石英砂、飼料、塑料顆粒、汽車配件等。要進一步推廣鐵公海多式聯運模式,通過沿海國內(nei) 港口,聯通“海上絲(si) 綢之路”,輻射韓、日、美、歐等國家和地區,把“出海口”搬到鄭州,讓河南更好地連接內(nei) 陸與(yu) 海外。  

(四)“網上絲(si) 路”建設方麵  

2014年,習(xi) 近平在河南保稅物流中心考察時,鼓勵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項目朝著“買(mai) 全球、賣全球”目標邁進。隨著國務院同意設立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河南規劃建設EWTO核心功能集聚區,“網上絲(si) 綢之路”建設日趨完善。5年來,鄭州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創造跨境電商“鄭州模式”,打造“網上絲(si) 綢之路”,跨境電子商務業(ye) 務量一直位於(yu) 全國前列。在外貿方麵,2018年鄭州市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86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51%,其中出口506億(yi) 美元,進口358億(yi) 美元。自2013年7月15日開始實貨測試至2019年3月底,鄭州試點累計驗放進出境商品包裹共計304億(yi) 單,稅收貢獻近50億(yi) 元。在園區建設方麵,園區海關(guan) 備案企業(ye) 1217家,法人注冊(ce) 企業(ye) 105家,園區上市企業(ye) 9家,間接服務4萬(wan) 多家企業(ye) ,輻射全球196個(ge) 國家和地區,服務近6000萬(wan) 終端消費者,社會(hui) 零售總額近400億(yi) 元、物流貢獻近30萬(wan) 噸、投資拉動近200億(yi) 元、帶動就業(ye) 5萬(wan) 餘(yu) 人次。在製度建設方麵,圍繞監管和市場雙需求,首創了“電子商務+行郵監管+保稅中心”的通關(guan) 監管模式,實現了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陽光化、便利化;成功打造了一個(ge) 集通關(guan) 、通檢、通商等多功能合一的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在全國率先實現“關(guan) 檢三個(ge) 一”“查驗雙隨機”“跨境秒通關(guan) ”,迅速聚集一大批跨境電子商務企業(ye) ,業(ye) 務模式和業(ye) 務量始終領先全國。隨著中歐班列(鄭州)首條跨境電商專(zhuan) 線開通,實現陸上絲(si) 綢之路與(yu) 網上、海上和空中絲(si) 綢之路的深入對接,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新格局的形成。  

二、利用自貿區、樞紐經濟發展機遇,做好開放高地平台建設  

(一)抓住自貿區建設機遇,提高區域開放水平  

自中國(河南)自貿區設立3年以來,積極總結吸取兄弟城市建設經驗,結合河南地方特色,取得了一定的建設成果。河南應積極利用自貿區帶來的製度機遇,持續提高對外開放能力。  

首先,在製度改革創新方麵,進行市場準入管理模式改革,對內(nei) 外資在準入、資質獲取、招投標、權益保護等方麵的差別化待遇進行清理,實現各市場主體(ti) 公平競爭(zheng) ;繼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監管機製,提高行政效能,製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逐步建成“服務型”政府轉變;建設麵向開放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運營體(ti) 係,引進國內(nei) 外知名知識產(chan) 權保護運營機構,建立知識產(chan) 權運營與(yu) 交易平台,提升知識產(chan) 權服務機構和企業(ye) 處理海外知識產(chan) 權事務能力,利用信貸、質押等金融工資持續開發知識產(chan) 權運營效率;完善商事製度,推進企業(ye) 注冊(ce) 電子化改革,推行企業(ye) 服務“一碼通”,貫穿行政審批,公共服務與(yu) 監管,便利企業(ye) 信息公共共享;建設麵向國際化的人才服務體(ti) 係,改善外籍人才居留與(yu) 通關(guan) 政策,製定企業(ye) 引進緊缺人才支持政策,鼓勵海外留學生來河南入學、創業(ye) 就業(ye) ,建立跨地區、跨行業(ye) 、跨體(ti) 製人才流動機製,實現人才在河南的充分利用。  

其次,在擴大投資與(yu) 貿易方麵,使用外商投資負麵清單製度,減少或者取消外商投資準入,提高外資利用水平;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縮短辦證、許可獲批時間,完善進出口通關(guan) 、審價(jia) 、征稅等便利化措施,社會(hui) 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65個(ge) 工作日,優(you) 於(yu) 全國平均水平;同時要進一步推動貿易轉型升級,創新通關(guan) 監管體(ti) 製,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防範質量安全風險。拓展外貿載體(ti) 與(yu) 方式,創新培育貿易新型業(ye) 態和功能,形成外貿特色。  

最後,在金融開放創新方麵,結合跨境電子商務、多式聯運發展需要,借鑒現有自貿試驗區經驗,重點在引進境外金融機構、擴大跨境投融資等方麵推動改革創新,提升省內(nei) 金融企業(ye) 服務水平;鼓勵人民幣的使用,鼓勵開展人民幣結算、離岸業(ye) 務,積極爭(zheng) 取結算中心建設;利用鄭州商品交易所行業(ye) 優(you) 勢,擴大期貨品種、交易場地、交割倉(cang) 庫建設。  

通過製度改革創新、擴大投資與(yu) 貿易、金融開放創新3個(ge) 方麵的努力,服務於(yu) “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內(nei) 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顯著提高區域開放水平。  

(二)利用河南樞紐經濟,形成開放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隨著河南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連續領跑全國、“米”字形高鐵網逐步成型、3座民用機場相繼通航,GDP名列全國第五的河南依托經濟和地理的優(you) 勢已經成為(wei) 全國的經濟樞紐。站在新起點謀劃未來的高層次高質量發展,需將經濟樞紐打造為(wei) 樞紐經濟。與(yu) 經濟樞紐強調要素流動和產(chan) 業(ye) 轉移不同,樞紐經濟強調在樞紐區位優(you) 勢的基礎上,引領要素和產(chan) 業(ye) 集聚,整合形成一種新的經濟業(ye) 態。  

一方麵,要繼續做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形成公路、鐵路和航空優(you) 勢,促進旅客、貨物快捷運輸,加強區域內(nei) 、區域周邊聯係,形成良好的物流條件。同時,要加大內(nei) 河改造,補齊航運短板,形成若幹條與(yu) 陸運相比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內(nei) 河航線,有效連接東(dong) 南沿海和世界各地。  

另一方麵,通過打造樞紐經濟,因地製宜引導省內(n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布局,遵守產(chan) 業(ye) 發展規則,形成集群、係統的產(chan) 業(ye) 分布,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提高產(chan) 業(ye) 的自我發展能力;要緊跟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前沿,力爭(zheng) 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有所突破,持續做大做強傳(chuan) 統優(you) 勢與(yu) 戰略性支撐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落後產(chan) 業(ye) ;建設和發展一批符合“一帶一路”倡議的外貿產(chan) 業(ye) 基地,有力提升我省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通過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與(yu) 產(chan) 業(ye) 布局和結構的優(you) 化,打造樞紐經濟,形成“一帶一路”的良好“起點”,使河南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倡議。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