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是漯河審時度勢,立基自身厚重的曆史文化係脈,在新時代以文立城、以文耀城、以文興(xing) 城,實現再跨越的戰略選擇。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是一個(ge) 世紀工程,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是知性和理性的,在壯大漯河經濟中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應注重改善城區人口素質結構,書(shu) 寫(xie) “中原學”豫中南壯美華章。
一、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是一個(ge) 世紀工程
漯河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是因為(wei) 這個(ge) 地方有一個(ge) 賈湖遺址。賈湖遺址是被考古學家、文字學家等研判的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是一個(ge) 觀察黃河中遊至淮河中下遊之間新石器文化關(guan) 係的一個(ge) 連接點。賈湖遺址再現了淮河上遊9000年前的輝煌,與(yu) 同時期西亞(ya) 兩(liang) 河流域的遠古文化相映生輝。賈湖遺址出土的刻在龜甲、骨器、石器、陶器上的契刻符號表明,在距今8000—9000年的賈湖已出現了原始文字性質的符號,很有可能是漢字的濫觴。古文化學者認為(wei) ,賈湖甲骨所顯示的契刻符號的形成年代早於(yu) 安陽殷墟的甲骨卜辭4000多年,領先於(yu) 素稱世界最早文字的古埃及紙草文書(shu) ,比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和山東(dong)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還要早2000年。賈湖遺址為(wei) 探索中國文字的起源、發端,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被學界稱為(wei) “賈湖文化”,是中華民族曆史長河中第一個(ge) 具有確定時期記載的文化遺存,是“人類從(cong) 愚昧邁向文明的第一道門檻”。
賈湖遺址大量文物標本證明,賈湖先民在那個(ge) 時期就已經掌握了房屋構築、製陶、磨鋸、鑽孔、漁獵工具製作、稻作農(nong) 業(ye) 、釀酒、人工養(yang) 殖等多種技能,而發現的大批房基、墓葬、窯穴、陶窯以及大量的生產(chan) 工具,反映了當時的聚落形態、經濟結構、技術工藝、生產(chan) 力水平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feng) 富,為(wei) 原始文字的產(chan) 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賈湖原始文字便應運而生,從(cong) 而奠定了漢字8000多年的基礎和曆史。如果我們(men) 今天把它發掘傳(chuan) 播開來,讓她走出賈湖,走出中原,走出國門,那麽(me) ,她帶來的就絕不僅(jin) 僅(jin) 是對賈湖文化的影響,而是必將轉化為(wei) 賈湖經濟、漯河經濟、河南經濟的重大能量。
漯河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還在於(yu) 這裏有一位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眠於(yu) 斯,被稱為(wei) “漢字學開山鼻祖”“字聖”“字學宗師”的許慎。許慎是東(dong) 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他曆經30年編撰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使中華漢字的形、音、義(yi) 趨於(yu) 規範和統一。他歸納總結的六書(shu) 理論,是探究漢字造字規律的扛鼎之作。考古學家讚譽許慎,與(yu) 曹操用武力統一中國不同,它是用文字統一了中國的人文精神世界。也正是許慎一部《說文解字》給出的文字大觀園,使得“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讓整個(ge) 華夏民族開始統一於(yu) 一種精神,開始了華夏文明的一種高級階段,讓現代人借此能夠讀懂古代,讓千秋萬(wan) 代能夠循著一種綿綿不絕的精神永遠前行。
中原文化是母親(qin) 文化,要認識中國,先要認識河南。其實,認識河南,恐怕先要認識殷墟和賈湖,認識許慎,這也是漯河人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緣由。從(cong) 賈湖契刻符號漢字起源、到許慎研究經學、創製《說文解字》,從(cong) 賈湖文化伴生的賈湖部落發展,到賈湖部落發展對賈湖文化的承傳(chuan) ,我們(men) 在看到文字、文化、文明的同時,實際上也在品味著它的物質生產(chan) 與(yu) 生活,品味著人類發展的文化與(yu) 經濟的關(guan) 係。進入現代文明,人們(men) 更是把文化的升華與(yu) 生產(chan) 力的進步相連,把一個(ge) 城市生產(chan) 力的發展同這個(ge) 城市的文化水平層次相連。文化已經成為(wei) 城市發展的底蘊和氣場,成為(wei) 城市發展的強大動力,成為(wei) 城市進步與(yu) 落後的內(nei) 容標誌。改革開放以來,各地都在做著“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文章,漯河的這篇文章是一個(ge) 世紀工程。
二、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是知性和理性的
走進漯河,不僅(jin) 看到漯河的發展變化,更感受到漯河市委、市政府決(jue) 策者的知性與(yu) 理性,尤其是展示出的應用經濟理論指導經濟實踐,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的大思路、大態勢、大格局。從(cong) “四城同建”到“四三二一”重點布局,許多發展漯河經濟社會(hui) 的戰略謀劃,以及具體(ti) 的體(ti) 製機製等,都很能反映出這一點。如提出的“注重立足漯河實際,把優(you) 勢放大,把特色凸顯,把瓶頸突破,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新”,“實施開放帶動,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以‘項目引進來、產(chan) 品走出去、有條件的企業(ye) 出國門’為(wei) 主攻方向,以打造開放平台、打通開放通道、優(you) 化開放環境為(wei) 重點,不斷加大開放的力度和深度,不斷在開放招商上取得新突破”,“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用好統籌兼顧這個(ge) 科學的方法論。要注重整體(ti) 性,既要抓重點、抓短板、抓弱項,又要抓統籌、抓配套、抓協同,做到十個(ge) 指頭‘彈鋼琴’。要把握係統性,善於(yu) 找準各項工作之間的有機聯係,融合推進、係統推進、有機推進,形成各項工作相互協調、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整體(ti) 效應”,“強化過程管理,加強目標運行監測和工作調度,堅持並完善各項工作推進的例會(hui) 製度,及時發現、認真研究解決(jue) 突出矛盾和問題,有效指導”等。這些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充滿著經濟原理、經濟方法、經濟規律的設計、抉擇,並引以指導實踐的內(nei) 容策略,是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借鑒的。
可以看出,不隻是有著科學的理論思維與(yu) 部署,漯河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視具體(ti) 經濟社會(hui) 運行中的項目規劃與(yu) 項目落地。以項目為(wei) 抓手,實施項目帶動,是現代經濟運動的一個(ge) 特征。如果說,經濟運作規劃先行,那麽(me) ,項目已經成為(wei) 規劃編製、規劃實施、規劃評價(jia) 的基本內(nei) 容,成為(wei) 政府和企業(ye) 統籌兼顧、綜合平衡、量力而行的基本手段,成為(wei) 推進地區或部門發展的基本條件。正是通過一個(ge) 個(ge) 大小項目的落地落實,完成和實現了政府部門、各個(ge) 經濟主體(ti) 事體(ti) 的規劃目標。在漯河,從(cong) 建設漢字文化名城,到建設中原生態水城,以及構築豫中南地區中心城市,深化提升久負盛名的中國食品名城,無論是規劃目標,還是措施重點、階段步驟,都無不反映了以項目運作,成為(wei) 黨(dang) 委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積極工作的新型管理措施。這不僅(jin) 反映了市委、市政府決(jue) 策設計者是以其所擁有的經濟學理論所做出的部署安排,也體(ti) 現著漯河人按經濟規律辦事,務實推進漯河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機製偏好。我們(men) 相信,走進新時代、站在新起點,漯河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優(you) 勢、有潛力更加精彩。
三、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書(shu) 寫(xie) “中原學”豫中南壯美華章
漯河既然要圍繞漢字文化做文章,就要做好文章,做足文章,要探索發展富有漯河特色的文化經濟之城,書(shu) 寫(xie) 我國文化經濟理論與(yu) 實踐的中原學,要把崛起一座新文化名城和生成一個(ge) “中原學”的重要內(nei) 容分支緊密聯係起來,這是具有曆史意義(yi) 和學科價(jia) 值的事情。
中原學就是中原地方的學問。所謂中原地方的學問,也就是我們(men) 河南地方經濟社會(hui) 文化政治演化、創新、發展的學問,當我們(men) 在改革開放前期就提出了“中原崛起、振興(xing) 河南”的理念與(yu) 目標時,當我們(men) 成功地爭(zheng) 取獲立了國家層麵的“中原經濟區”戰略規劃時,特別是當習(xi) 近平2014年在河南調研提出河南要打好“四張牌”“讓中原更加出彩”時,河南人的中原學就已經有了斷斷續續的腹稿,就慢慢開始成為(wei) 黨(dang) 政部門、學術界、工商業(ye) 界醞釀議論的一個(ge) 話題。但從(cong) 學科立論、學科體(ti) 係、學科意義(yi) 上推出中原學並為(wei) 之奔走呼號,以求中原人能有自己的學問,能有自己的理論思維與(yu) 實踐指導,能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哲學社會(hui) 科學理論寶庫中書(shu) 寫(xie) 闡釋中原學的豐(feng) 厚華章的,是河南省社科聯主席李庚香博士。中原學的昨天,記敘的是中原人生生不息、創造創新中原地域文化、社會(hui) 、經濟、政治的悠久的、優(you) 秀的史跡;中原學的今天,記錄的是中原人謳歌新時代、融入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中原更加出彩,人人爭(zheng) 做出彩河南人的、充滿生機的、生動的史跡,並從(cong) 昨天、今天、明天的發展觀,給出中原人砥礪前進的規律、目標、經道。漯河人也和全省人民一道,在增添和豐(feng) 富著我們(men) 的學問、我們(men) 的中原學。大家常說,我們(men) 的明天更美好,我還要加上一句,漯河名城會(hui) 更具外延內(nei) 涵,更有文化味道,更顯生機活力。這是因為(wei) 漯河人在奮力拚搏“四城同建”,在發掘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在努力構築豫中南地區中心城市,在認真提升食品城,在複原往日的水旱碼頭,在營造人們(men) 宜居的生態水城……
李庚香博士對中原學有一個(ge) 概括,即中原學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製度、理論、文化的河南探索。“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人”,怎麽(me) 養(yang) 這“一方人”?重要的是要認識這“一方水土”。中原學就是要中原人認識自己所處的是怎樣的“一方水土”,一個(ge) 認知自己、養(yang) 好自己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體(ti) 係。當然這個(ge) 體(ti) 係是以實踐為(wei) 支撐的,亦如李庚香博士指出的,中原學凸顯的是“新時代中原兒(er) 女的思想共識和行為(wei) 自覺”。從(cong) 這一視角認識看,中原學闡釋和提倡的是提升地方文明程度以及生產(chan) 力水平。也就是按照應用經濟學理論所揭示的發展地方經濟社會(hui) 重要的是“執行中央大政策,營造本地小環境”。各地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技術水平、人才隊伍、人文曆史千差萬(wan) 別,各不相同,所以一定要立足省情、市情、縣情、鄉(xiang) 情、村情,統籌兼顧,順勢而為(wei) ,從(cong) 一門學科的高度,深刻認識領會(hui) 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定性,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漯河挖掘人文曆史資源,如若真的把賈湖文化、許慎文化等發掘好了,就這一個(ge) 文字起源和《說文解字》,便能成就享譽世界的品牌,這個(ge) “漢字之源”“字聖故裏”的品牌知名度和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美譽度、影響力,對漯河第三產(chan) 業(ye) 的拉動、全域經濟的拉動,乃至對整個(ge) 河南經濟的拉動,都是難以估量的。關(guan) 鍵是要有高質量層次的策劃、高質量層次的運作、高質量層次的媒介、高質量層次的氛圍。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