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破解生態環境難題 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中原智庫》(2020)  河南省社科聯課題組2021-01-20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製度體(ti) 係建設,形成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堅決(jue)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wei) 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和困境。如何破解生態環境難題,走好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是需要認真研究、亟待破解的一項重大問題。為(wei) 深入研究這一重大問題,河南省社科聯課題組於(yu) 2019年8—11月深入有關(guan) 省轄市和縣市區進行調研,總結成功經驗,分析困境和難題,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河南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  

(一)推動學習(x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走深走實  

在2018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被正式確立。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中央和省委關(guan) 於(yu)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安排部署,推動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河南省於(yu) 2018年7—8月舉(ju) 辦了學習(x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百場宣講活動,在省、市、縣三級宣講120餘(yu) 場,受眾(zhong) 7萬(wan) 餘(yu) 人,掀起了學習(xi) 熱潮。在宣講的同時,河南省環保廳開展了送萬(wan) 冊(ce)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摘要》進基層活動。不少市縣也結合自身實際積極行動,比如,武陟縣組織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持續整改百場宣講活動,分類印製彩色宣傳(chuan) 頁。通過宣講,幹部群眾(zhong) 深化了對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解,提高了思想認識,增加了責任壓力,參與(yu) 環境攻堅的積極性高漲。  

(二)加快建設環境治理和保護製度體(ti) 係  

習(xi) 近平多次強調,要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製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製度化、法治化軌道。中央相繼出台40多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為(wei) 落實好中央部署,河南省從(cong) 政策機製層麵著手破題,製定修訂、頒布實施河南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水汙染防治條例》《節約能源條例》等地方法規,製定了《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綠色環保調度實施方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改革實施方案》《環境空氣質量月排名暨獎懲辦法》等製度措施,出台了《揚塵汙染防治標準》《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合成氨工業(ye) 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餐飲油煙汙染物排放標準》等行業(ye) 標準,在全國首創了“綠色環保調度製度”“月生態補償(chang) 製度”,為(wei) 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法規製度保障。  

(三)深入實施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  

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抓實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政治任務,2016年作出打贏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戰略部署,2017年作出同時開打水和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安排,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省PM10、PM25年均濃度連續下降,從(cong) 2017年每立方米106微克和62微克,降至2018年每立方米103微克和61微克,再降至2019年每立方米96微克和59微克;優(you) 良天數比例不斷增加,2017年實現200天以上的目標任務,2018年達到566%。2019年全省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濃度,均為(wei) 近5年來最高水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項因子年均值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欒川縣和新縣空氣質量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實現達標縣市零的突破。二是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2019年,國家考核的河南94個(ge) 地表水斷麵中,Ⅰ—Ⅲ類水質斷麵64個(ge) ,占比681%,達到國家要求的目標;無劣Ⅴ類水質斷麵;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為(wei) 977%,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庫區及總幹渠水質持續達到或優(you) 於(yu) Ⅱ類,有效保障“一渠清水永續北送”。三是土壤環境穩中向好。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製,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農(nong) 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總體(ti) 良好。2019年,建設用地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重點行業(ye) 重點重金屬汙染物排放量實現零增長。四是生態文明創建成效顯著。目前,全省已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建基地2個(ge)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5個(ge) 、省級生態縣19個(ge) ,成為(wei) 全國為(wei) 數不多的既有“兩(liang) 山”實踐創新基地又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省份之一。  

(四)以強有力的執紀監督推動工作落實  

遵循“零容忍”的環境監管執法理念,著力構建環保、公安、司法等部門協作配合的環境監管執法聯動機製,開展各類專(zhuan) 項執法和集中暗查執法行動。2018年,全省各級環境監察機構出動執法人員共70餘(yu) 萬(wan) 人次,檢查各類汙染源30餘(yu) 萬(wan) 家次,查處糾正環境違法行為(wei) 3萬(wan) 餘(yu) 起,組織開展各類專(zhuan) 項執法行動10餘(yu) 次,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wei) 的高壓態勢。10月至11月,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9個(ge) 環境保護督察組對18個(ge) 省轄市開展了省級環境保護督察,著重解決(jue) 了一批被督察地方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深入推動了地方黨(dang) 委政府及有關(guan) 部門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落實。持續開展環境執法大練兵,進一步提升環境執法人員能力,規範環境執法行為(wei) 。  

(五)勇於(yu) 探索創新體(ti) 製機製  

一是建設森林河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xi) 近平強調,森林關(guan) 係國家生態安全。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積極行動,召開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動員大會(hui) ,專(zhuan) 題部署5年增綠山川平原、10年建成森林河南;河南省政府製定實施《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明確抓國土綠化就是抓生態文明建設,讓綠滿中原、四季常青成為(wei) 出彩河南的亮麗(li) 底色。二是探索檢察機關(guan) 依托職能推進環境問題解決(jue) 的新途徑。河南省河長辦、省檢察院建立“河長+檢察長”協作機製,河南省檢察院與(yu) 黃河水利委員會(hui) 共同發起“保護母親(qin) 河”專(zhuan) 項行動,河南省檢察院抽調業(ye) 務骨幹參與(yu) 到生態環境廳的暗訪調研組,大力支持、積極參與(yu) 環境攻堅。鄭州市探索實施“河長+警長”的治河模式,洛陽市積極發揮“民間河長”“企業(ye) 河長”作用。三是基層探索“綠色積分超市”“環保銀行”。輝縣市孟莊鎮探索綠色積分超市,用垃圾智能分類數據管理雲(yun) 平台、管理村民家庭綠色積分,村民可以到村積分超市兌(dui) 換生活用品,提高村民參與(yu) 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有效推進村內(nei) 生態治理。原陽縣路寨鄉(xiang) 探索“環保銀行”,由街道長對農(nong) 戶改善環境情況打分並計入家庭“環保賬戶”,與(yu) 超市合作建立“環保銀行”給予實實在在的回報,同時,利用大家眼中的廢品、垃圾作為(wei) 原材料打造係列遊園,引領推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二、當前河南生態環境保護與(yu) 建設麵臨(lin) 的難題  

(一)生態文明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調研中發現,幹部群眾(zhong) 一方麵渴望生態環保,另一方麵卻沒有真正把生態文明理念植入心中。一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亟待深入人心。一些單位和企業(ye) 的學習(xi) 實效不夠突出,主體(ti) 責任落實不到位。一些黨(dang) 員領導幹部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解不夠深刻,貫徹落實措施不夠有力。二是綠色發展理念還不夠牢固。有的領導幹部囿於(yu) 傳(chuan) 統經濟發展思維,擔心保護環境就放慢了經濟發展速度,對淘汰汙染落後產(chan) 業(ye) 的積極性不夠,在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麵的認識和行動還需要不斷加強。三是綠色生活方式普及深化程度較低。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家囿於(yu) 傳(chuan) 統生活方式,在外出就餐住宿時對一次性物品、購物時對塑料袋的依賴性依然很強。新業(ye) 態帶來的汙染也不容小覷,網絡購物背後拋棄的快遞包裹數量巨大,據統計中國一年使用的膠帶長度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需要上百年才能在大自然中被完全降解。  

(二)法規製度建設和落實還亟須加強  

調研中發現,河南在加強法規製度建設、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方麵的任務依然繁重。一是法規製度的細化配套需要加強。比如,在落實生態補償(chang)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責任追究製度方麵,對於(yu) 保護補償(chang) 的主體(ti) 界定和標準、跨區域生態補償(chang) ,對於(yu) 造成環境汙染的市場主體(ti) 如何進行處罰,都需要提出更加有針對性的實施細則,形成常態化製度機製。二是法規製度的監督落實需要加強。有的地方滿足於(yu) 印發了相關(guan) 文件,忽視了進一步抓好督促落實。從(cong)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的典型案件來看,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監管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機構改革實施以來,生態監管的行政管理體(ti) 製已經明確,但還需要一個(ge) 逐步推進協調的過程。三是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的生態文明法律意識淡薄。部分企業(ye) 法律意識、社會(hui) 責任意識淡薄,存在著違法偷排現象,對汙染物處理不夠,對生態環境部門的正常監管不配合。部分群眾(zhong) 的生態文明意識、環保參與(yu) 意識不強。  

(三)汙染防治攻堅戰形勢依然嚴(yan) 峻  

由於(yu) 河南省自然稟賦先天不足、汙染防治欠賬較多,同時處於(yu) 工業(ye) 化中後期階段,生態環境壓力較大。一是大氣汙染較重。根據《2018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20個(ge) 城市中河南省有4個(ge) ;而相對較好的20個(ge) 城市中無一城市上榜。根據《2018年河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省省轄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級別總體(ti) 為(wei) 輕汙染,PM10、PM25濃度年均值均超二級標準。從(cong) 成因來看,西伯利亞(ya) 寒流與(yu) 太平洋暖濕氣流在河南上空交匯,大氣汙染物易聚難散;能源結構是煤多、油少、氣缺、可再生能源一般,2018年煤炭消費占比仍高達713%,比全國高出約12個(ge) 百分點,是大氣汙染偏重的根源。二是水環境脆弱。存在水多、水少、水渾、水髒4種現象,橫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4大水係,且多處於(yu) 中上遊,水環境保護壓力巨大。2018年,全省河流水質級別為(wei) 輕度汙染,其中,省轄淮河、海河、黃河流域為(wei) 輕度汙染。同時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及幹渠所在地,環境極其敏感。三是土壤汙染防治周期長、難度大。土壤汙染後果顯現不夠直觀,相關(guan) 法律法規不夠健全,治理技術、經驗短缺,治理難度更大、投入更多、周期更長。四是汙染存在著“上山下鄉(xiang) ”現象。由於(yu) 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城鄉(xiang) 產(chan) 業(ye) 差異轉移,特別是低層次經濟業(ye) 態大量進入農(nong) 村地區形成集聚,由此帶來的農(nong) 村環境問題也隨之突出。  

(四)工作體(ti) 製機製還亟須創新  

調研中發現,河南在完善生態保護區域協調合作機製、改進監測方法等方麵還需要不斷創新。一是區域協作合作的壓力較大。黃河流域橫跨多個(ge) 省(市、自治區),如何加強與(yu) 其他省(市、自治區)的協作,更好地承擔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亟須創新合作體(ti) 製機製。在全國大氣汙染防治的3個(ge) 重點區域中,河南省北部屬於(yu) 京津冀及其周邊,西北部屬於(yu) 汾渭平原,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協作的壓力很大。二是同一行政區域內(nei) 部門之間合作機製不暢。存在著各行其是、各自為(wei) 政的現象,造成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環境、資源保護的不協調,區域、市縣、城郊之間不平衡、不協同尚未根本扭轉。三是環境監測方式方法不夠科學。環境監測分析體(ti) 係不完善,監測點設置不夠科學。特別是隨著生態環境監測量急劇增大,一些基層生態環境工作人員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監測和分析的能力亟待提高。  

(五)基層治理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調研中發現,在基層治理能力方麵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基層幹部思想認識亟待深化。對汙染防治攻堅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對本轄區本領域環境問題調查研究不深入,分析研判不充分。二是責任落實和壓力傳(chuan) 導不到位。抓抓放放、推推動動的現象仍然存在,特別是縣鄉(xiang) 兩(liang) 級問題尤為(wei) 突出,環境執法監管能力不足,執法問責存在著失之於(yu) 寬、失之於(yu) 軟的現象。三是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汙染防治投入力度、措施硬度不夠,治汙設施不完善,特別是城鎮汙染處理設施建設滯後。  

三、破解河南生態環境難題需統籌好的幾個(ge) 關(guan) 係  

(一)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guan) 係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源於(yu) 對經濟發展模式的反思,也是對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統籌好二者關(guan) 係,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所在,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nei) 容。習(xi) 近平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是我們(men) 統籌好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之間的製勝法寶。要正確認識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經濟高質量發展兩(liang) 者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wei) 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兩(liang) 者是辯證統一的關(guan) 係,可以相互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做得好,自然資源再生能力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才更廣闊、後勁才更足;經濟發展又能為(wei) 生態補償(chang) 、生態治理修複等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堅實的物質保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生態環境保護與(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之間的關(guan) 係  

長期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為(wei) ,在鄉(xiang) 村發展中如果加強生態保護就會(hui) 影響發展速度。而“兩(liang) 山論”發源地形成的“餘(yu) 村經驗”,則集中凸顯了生態建設與(yu) 鄉(xiang) 村治理互動的實踐邏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黨(dang) 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總要求是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包括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人才振興(xing) 、文化振興(xing) 、生態振興(xing) 、組織振興(xing)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生態振興(xing) ,實現生態宜居,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目標和題中之義(yi) 。習(xi) 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中指出,做好“三農(nong) ”工作,對河南具有重要意義(yi) 。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chan) 、生活、生態協調發展。  

(三)生態環境保護與(yu) 打贏脫貧攻堅戰之間的關(guan) 係  

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作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必須打好的兩(liang) 大攻堅戰,是一場戰役的兩(liang) 個(ge) 戰場。貧困地區與(yu) 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和脆弱區高度重合。所以,隻強調脫貧,不顧生態環境,既對國家生態安全造成嚴(yan) 重威脅,也極大製約脫貧質量;隻講保護生態環境,不考慮脫貧,既不符合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要求,也脫離了生態環境保護實際。必須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與(yu) 打贏脫貧攻堅戰結合起來,妥善處理二者關(guan) 係,統籌推進,以環境基礎保脫貧攻堅,用脫貧攻堅成效促環境質量提升,鼓勵貧困地區把生態環境優(you) 勢轉變為(wei) 發展優(you) 勢,確保實現“兩(liang) 不誤、兩(liang) 促進”。  

(四)生態環境保護中全局與(yu) 局部的關(guan) 係  

生態環境建設必須要樹立整體(ti) 係統觀,妥善處理全局和局部的關(guan) 係。從(cong) 生態自身來看,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習(xi) 近平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從(cong) 區域協調合作來看,不能再是各管一攤、相互掣肘,而是要樹立“一盤棋”思想,以更高的站位、更長遠的眼光,統籌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從(cong)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來看,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大家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誰也不能隻說不做、置身事外,要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體(ti) 人民的自覺行動。  

四、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走好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  

(一)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nei) 涵豐(feng) 富,深刻揭示了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發展的本質規律,為(wei) 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一要提高學習(xi) 篤行的政治高度。生態環境保護,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生存環境問題,也是一個(ge) 刻不容緩的重大的政治問題,關(guan) 係人民福祉,關(guan) 乎民族未來,關(guan) 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政治問題必須從(cong) 講政治的高度來重視,層層壓實責任,傳(chuan) 導壓力,增強動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向好。二要提高入腦入心的普及程度。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chuan) 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光榮,破壞生態環境可恥”的濃厚氛圍。每一個(ge) 公民都應該從(cong) 提高人類文明的高度,全程全員參與(yu) 這項維係人民福祉的係統工程,積極貢獻智慧與(yu) 力量。三要增強破解難題的踐行力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是行動綱領,也是智慧寶庫,更是破解難題的製勝法寶。要把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融匯到攻堅克難的各個(ge) 環節。遇到難題時,要從(cong)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尋找答案和方案,用這個(ge) 銳利武器破解難題、戰勝困難、凝聚力量。四要注重從(cong) 5000年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要深入研究、挖掘中原文化中的生態文明智慧,如老子、莊子、賈誼、張仲景、韓愈、“二程”思想中有很多關(guan) 於(yu) 人與(yu) 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方麵的思想和智慧,要將其融入精神文明創建和各類教育培訓中,用好這些寶貴的思想資源。  

(二)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精神,著力推進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建設  

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對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作出係統安排。一要牢牢把握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的豐(feng) 富內(nei) 涵。要深刻理解、準確把握“一個(ge) 理念,一個(ge) 基本國策,一個(ge) 方針,一條文明發展道路,四個(ge) 方麵製度”。要結合河南實際,完善配套製度,細化落實舉(ju) 措,盡快補齊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的短板,確保各項製度落地。二要增強製度的執行力。製度的生命力在於(yu) 執行。要針對四個(ge) 方麵製度細化落實舉(ju) 措,明確落實主體(ti) ,確保生態文明製度的執行工作順利開展。要加強製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力度,發揮紀檢監察機關(guan) 、媒體(ti) 、人民大眾(zhong) 等監督合力,從(cong) 社會(hui) 實效維度確保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的社會(hui) 實現。三要加快推進體(ti) 製改革。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有許多探索性工作要做。要堅持以問題和效果為(wei) 導向,推動已出台改革舉(ju) 措落地,加強對改革成果的科學評估修正。要在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製等方麵鼓勵創新,推廣成功經驗,將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推動生態文明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著力發揮對全省生態保護引領帶動作用  

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對河南省加強生態保護必將起到有力的引領帶動作用。一要樹立抓生態保護就是抓高質量發展的理念。黃河流經的河南段是“豆腐腰”部位,加強汙染治理、保護生態環境的任務很重。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生態保護理念,加強汙染治理力度,大力實施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濕地保護恢複、灘區居民遷建等工程,嚴(yan) 格生態保護紅線等管控措施,把黃河建設成為(wei) 岸綠景美的生態河。二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黃河流經河南近一半的省轄市,沿黃各市既要立足自身實際,做好所在河段的治理保護工作,確保黃河沿岸安全,更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空間一體(ti) 化和環境汙染協同治理,強化協同合作,合法使用黃河水資源,實現“一河清水向東(dong) 流”。三要深入挖掘弘揚黃河流域治水文化。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人民圍繞黃河保護和治理進行不懈探索,從(cong) 修建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人民勝利渠,到焦裕祿帶領蘭(lan) 考人民治理三大災害,再到今天建設黃河公園、黃河生態廊道,都產(chan) 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形成了許多保護治理黃河的經驗、精神。要深入挖掘、總結提煉、傳(chuan) 承弘揚這些黃河故事、精神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激發全省人民生態保護特別是水資源保護意識,為(wei) 河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四)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把牢解決(jue) 汙染問題的根源  

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一要強化綠色發展理念。要從(cong)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汲取經驗教訓,重新審視人類自身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以及生產(chan) 力發展、科技進步對於(yu) 世界乃至人類自身的真正意義(yi) 。要深入宣傳(chuan) ,引導人們(men)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做好綠色發展這篇大文章。二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要深入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要堅持調結構、優(you) 布局,對重大經濟政策和產(chan) 業(ye) 布局開展規劃環評,加快形成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產(chan) 業(ye) 結構。要堅持強產(chan) 業(ye) 、全鏈條,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清潔生產(chan) 等綠色產(chan) 業(ye) ,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化改造,提高綠色產(chan) 業(ye) 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三要加強形成綠色生活方式。要把建設美麗(li) 中國、美麗(li) 河南化為(wei) 全民自覺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環保合力。要深化“互聯網+”綠色行動,出台激勵綠色消費政策,引領綠色發展方向。要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guan) 、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推動生活方式綠色革命。  

(五)堅決(jue)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著力破解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就要集中力量破解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一要堅決(jue) 打贏藍天保衛戰。要鞏固前期治理成效,繼續聚焦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等主戰場,加強與(yu) 兄弟省份的協同合作,強化聯防聯控。要抓好傳(chuan) 統工業(ye) 汙染、燃煤、柴油貨車等治理方麵的突出問題,強化監管,提升空氣質量,還老百姓藍天白雲(yun) 、繁星閃爍。二要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要推動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壓實河(湖)長責任,調動全社會(hui) 力量,形成治理合力,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要突出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ti) 的目標,加快補齊城鎮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管住企業(ye) 偷排問題。三要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要推動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麵落實,加強對重點區域、行業(ye) 和汙染物的監管,推動科學技術創新,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複,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四要打好農(nong) 村汙染治理攻堅戰。要深入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以農(nong) 村垃圾、汙水處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wei) 主攻方向,著力解決(jue) 農(nong) 村麵源汙染、白色汙染問題,減少化肥農(nong) 藥的使用量,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為(wei) 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六)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提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能力  

習(xi) 近平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擔負好這項重要任務,就必須要加強黨(dang) 的領導,堅持改革創新,加強綜合治理,形成工作合力。一要加強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堅決(jue) 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認真落實“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各相關(guan) 部門要落實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要特別關(guan) 心、支持生態環境保護隊伍建設,打造一支生態環境保護的鐵軍(jun) 。二要提高環境綜合治理水平。要建設政府主導、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社會(hui) 組織和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環境治理體(ti) 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li) 河南。要做好應對生態環境風險挑戰的準備,有效化解各類生態環境風險。要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進程,完善資源環境價(jia) 格機製,撬動更多社會(hui) 資本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三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體(ti) 係。要實施最嚴(yan) 格的考核問責,把考核結果作為(wei) 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jia) 、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要堅決(jue) 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和責任終身追究製,讓生態損害者“無路可逃”。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從(cong)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來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yi) ,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清醒認識、著力破解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難題,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綠色成為(wei) 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中的底色,努力建設美麗(li) 河南、美麗(li) 中國。  

(課題組主持人:李新年  課題組成員:吳鵬   齊善兵  王娟  陳衛華  戴雋麗(li)   李安然  李瑞芳  秦紅偉(w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