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引領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王新濤2023-01-13

  中央關(guan) 於(yu)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明確提出,優(you) 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2019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321%,“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高於(yu) 國家05個(ge) 百分點,但仍然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74個(ge) 百分點。按照城鎮化發展規律,今後一個(ge) 時期,推進城鎮化高質量發展仍然是河南重要的戰略任務之一。都市圈作為(wei) 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態和區域政策精準實施的重要空間單元,加快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將引領全省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時期,河南需要把都市圈的發展和安全統籌起來考慮,從(cong) 加快行政區劃調整、不斷增強韌性能力、優(you) 化快速交通網絡三個(ge) 方麵入手,加快打造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產(chan) 業(ye) 分工協調、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

  一、加快行政區劃調整

鄭州都市圈和洛陽都市圈是河南“十四五”及今後一個(ge) 時期重點建設的兩(liang) 大都市圈。從(cong) 發展空間、開發程度和資源整合等方麵來看,雖然鄭州和洛陽麵臨(lin) 不同的問題,但是都可以通過行政區劃調整來加以解決(jue) 。鄭州都市圈建設中麵臨(lin) 的一個(ge) 突出問題是都市圈的“核”發展受限,即鄭州中心城市發展空間嚴(yan) 重不足。按照國際慣例,城市開發強度的警戒線為(wei) 30%。但是,鄭州已經超過了40%,在我國特大城市中,還有一個(ge) 是深圳。鄭州中心城市的發展空間不足和開發強度過高的問題較為(wei) 突出。洛陽都市圈建設中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是,都市圈的“核”量級不足,即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較弱。2019年,市轄區麵積占全市麵積比重僅(jin) 為(wei) 58%,同期徐州、襄陽分別為(wei) 186%和200%。

  加快行政區劃調整,在更大範圍內(nei) 科學合理地促進各類增量和存量要素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切實可行地推進地鐵等大型基礎設施規劃與(yu) 建設,既能夠解決(jue) 鄭州都市圈的“核”發展空間不足、規模效應遞減的問題,又能夠解決(jue) 洛陽都市圈的“核”發展能級偏小、要素集聚能力不強的問題。

  二、不斷增強韌性能力

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發展,不能隻考慮規模經濟效益,必須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給城市發展敲響了警鍾。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僅(jin) 有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環境惡化、房價(jia) 上漲等“慢性病”,還有疫情、地震、洪澇、恐怖襲擊等“急性病”,都將嚴(yan) 重影響城市的有序平穩運行和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隨著都市圈的形成並發展至成熟階段,其內(nei) 部各級城鎮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受到衝(chong) 擊時產(chan) 生的“衝(chong) 擊波”向外傳(chuan) 輸速度更快、傳(chuan) 輸力度更大,從(cong) 規劃預案、應急響應、智能監測等方麵增強城鎮之間韌性建設的協同性,有利於(yu) 加快形成韌性都市圈,讓城市在受到疫情、地震、洪澇、恐怖襲擊等外界各種幹擾與(yu) 衝(chong) 擊時,能夠維持正常的生產(chan) 和生活,或者在經曆幹擾和衝(chong) 擊之後,能夠快速有效應對,把損失降到最低。

  三、構建快速交通網絡

研究發現,人們(men) 可以忍受的極限通勤時間為(wei) 45分鍾到1小時。這意味著該時間範圍內(nei) 所能夠到達的最大距離,往往決(jue) 定了一個(ge) 都市圈由中心到邊緣的最大半徑。但是,45分鍾指的是全通勤時間,不是指在主要交通幹線上的站到站的時間。都市圈的形成和發展,依賴於(yu) 快速集疏運網絡,特別是跨城通勤需求。要真正做到以人為(wei) 本,必須切實考慮居民的通勤感受,注重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換乘,特別是城際鐵路等軌道交通要向零換乘、小編組、公交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此外,都市圈快速路網的建設要注重時序問題,根據城鎮之間的緊密聯係度、人口流量來確定修建的先後次序,以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應。

  (作者係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城市與(yu) 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