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技自立自強 打造發展戰略支撐

  孫中葉2023-01-13

  從(cong) 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再到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黨(dang) 中央對科技創新的戰略方針和謀劃部署是一脈相承的。麵對國內(nei) 外環境的新變化,河南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多個(ge) 國家重大戰略疊加的機遇期,更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guan) 鍵變量作用,為(wei) 河南成為(wei) 國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撐、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戰略腹地提供科技支撐。

  一、築基——加強原創性基礎研究

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河南科技創新源動力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基礎科學研究不夠。高校科技投入河南位居全國第17位、中部六省第4位,僅(jin) 為(wei) 湖北的1/3、安徽和湖南的1/2;基礎研究經費河南位居全國第21位,中部六省第4位,投入不到湖北、安徽的1/3。從(cong) 授權情況看,河南的非發明專(zhuan) 利顯著增加,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而GDP排名前4的江蘇、廣東(dong) 、浙江、山東(dong) 發明授權專(zhuan) 利高出河南3—7倍。河南要充分利用現有科教資源,釋放基礎研究源頭的創新活力,發揮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主動跟進、精心選擇、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的方針,加強麵向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麵向河南經濟急需的基礎前沿和高技術研究,圍繞涉及河南產(chan) 業(ye) 長遠發展的“卡脖子”問題,超前謀劃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布局,集成跨學科、跨領域的優(you) 勢力量,著力攻克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為(wei) 產(chan) 業(ye) 技術升級積累原創資源。

  二、轉化——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沒有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就無從(cong) 談起。“第一動力”不能隻是“說起來很重要,做起來就不要”。要充分認識到,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將帶來顛覆性的產(chan) 業(ye) 變革,而當下以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基因工程等為(wei) 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必將催生出一批新的生產(chan) 方式、產(chan) 業(ye) 形態、商業(ye) 模式和經濟增長點。科技創新的動力作用不僅(jin) 表現在淘汰落後產(chan) 能、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方麵,也體(ti) 現在創新過程中將湧現無數“風口”,催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ge) 個(ge) 新著力點。河南互聯網用戶數、移動電話基站數、互聯網省際出口帶寬居全國第5位,作為(wei) 人口大省和經濟大省,擁有極具開發價(jia) 值的海量數據資源和市場優(you) 勢,河南網民數量居國內(nei) 之首,每天產(chan) 生的數據量位於(yu) 全國前列,網絡可以為(wei) 人口紅利續航,開拓了河南人口紅利新內(nei) 涵,河南要緊抓機遇,發揮網絡人口紅利在產(chan) 業(ye) 業(ye) 態和商業(ye) 模式創新中的作用。

  三、築巢——搭建科技創新平台

促進科技成果與(yu) 產(chan) 業(ye) 培育、企業(ye) 需求有效對接,打造多層次的技術創新平台。一是技術創新平台,解決(jue) “最先一公裏”問題。整合省內(nei) 外技術創新資源,依托各行業(ye) 骨幹企業(ye) ,支持建設一批國家、國家地方聯合及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試驗室等產(chan) 業(ye) 創新平台,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技術創新體(ti) 係,推動創新要素與(yu) 生產(chan) 要素在產(chan) 業(ye) 層麵的有機銜接,實現就地研發、就地轉化。二是技術轉化平台,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問題。建立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構建從(cong) 技術到產(chan) 業(ye) 的轉化鏈條,通過試點企業(ye) 的轉化應用,縮短科技成果向產(chan) 業(ye) 化技術轉化的進程。三是技術服務平台,解決(jue) 創新鏈條不暢問題。主要內(nei) 容包括搭建一批公共技術平台,健全科技服務體(ti) 係、建立技術谘詢信息係統、發揮社會(hui) 中介組織的作用等。

  四、引鳳——對接頂尖科技資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科技創新需要大量的科教資源的集聚,目前各地區的人才搶奪戰愈演愈烈,河南科教資源短缺,麵臨(lin) 高端人才“外麵不好引,本地留不住”的現象。借鑒深圳、青島和寧波等地的經驗,實施“名校、名院、名所、名人”戰略,積極推動河南與(yu) 國內(nei) 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合作,把主攻目標鎖定在以中科院和國內(nei) 外名校為(wei) 核心的高端科技資源,按照市場化運作思路,持續深化推進與(yu) 國內(nei) 外高端資源的對接合作。支持“中國500強”企業(ye) 及國內(nei) 外知名大學、研發機構來豫設立全球性或區域性分支機構、研發中心、結算中心、數據中心等。探索引進外籍高層次人才在簽證、入境出境、停留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麵特殊便利政策。在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國家或地區,建立人才聯絡機構,實現海外引才工作常態化。

  五、對表——創新發展高質量與(yu) 經濟發展高質量

創新驅動發展是推動河南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創新能力不足是製約河南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瓶頸。創新要提質增效必然要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表,通過紮實推進河南省科技工作的重點任務,打造高質量創新體(ti) 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高質量創新引領支撐高質量發展。製定創新路線圖、產(chan) 業(ye) 鏈創新圖,找準製約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鍵製約因素,構建高效協同的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體(ti) 係,實施科技創新與(yu) 成果轉化與(yu) 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脫貧攻堅對表。

  六、落地——促使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政策落地

加強落實國家、省現行企業(ye) 研究開發經費加計抵扣應納稅所得額、高等院校技術轉讓收入免征營業(ye) 稅、高等院校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征、減征所得稅等稅收優(you) 惠政策。建議河南省參照高新技術企業(ye) 或鄭洛新自主創新示範區相關(guan) 政策,對科研人員從(cong) 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中所得的現金獎勵,降低或者免征個(ge) 人所得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獎勵和報酬的支出,計入單位當年工資總額,不受單位當年工資總額限製,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在國有資產(chan) 管理方麵,應進一步完善國有無形資產(chan) 評估和考核管理製度,明確科技成果入股評估、評價(jia) 標準,推動解決(jue) “持股難”“變現難”等問題。

  (作者係河南工業(ye) 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