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ye) 市場帶來巨大壓力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011年GDP增速破10,為(wei) 955%;2012年,GDP增速破8,下跌至7.8%;到了2015年,GDP增速破7,為(wei) 6.9%。2020年一季度因為(wei) 疫情經濟增速下降6.8%,二季度開始複蘇,但複蘇的速度比較慢,截至5月也隻是同比增速降幅收窄,還沒有實現正增長。麵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
“六穩”和“六保”的首要工作和任務是就業(ye) ,就業(ye) 是經濟活動的核心。我國每年需要創造1100萬(wan) 新增就業(ye) 才能滿足學生就業(ye) 和農(nong) 民轉向城鎮工作的需要,其中主要是滿足700萬(wan) —800萬(wan) 新畢業(ye) 大學生就業(ye) ,以及300萬(wan) —400萬(wan) 農(nong) 民轉向城鎮工作。河南省每年則需要創造200萬(wan) —220萬(wan) 新增就業(ye) 才能滿足學生畢業(ye) 和農(nong) 民轉向城鎮生活的需要,其中滿足50萬(wan) —60萬(wan) 新畢業(ye) 大學生就業(ye) ,以及150萬(wan) —160萬(wan) 的農(nong) 民轉變成市民。
現在大學生就業(ye) 的行業(ye) 主要是服務業(ye) ,尤其是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ye) ,包括公共管理、商務服務(法律、審計、谘詢等)、信息產(chan) 業(ye) 、教育、金融、科研、文化娛樂(le) 等。這些行業(ye) 是當前經濟增量的主要貢獻部門。2020年經濟增速受疫情影響,這些部門的新增就業(ye) 機會(hui) 也會(hui) 受較大影響。
全國有農(nong) 民工共2.9億(yi) 人,其中1.7億(yi) 人外出務工,1.2億(yi) 人為(wei) 本地農(nong) 民工。農(nong) 民工主要分布在製造業(ye) (8000萬(wan) )、建築業(ye) (5000萬(wan) —6000萬(wan) )、住宿餐飲(2000萬(wan) )、批發零售(3000萬(wan) —4000萬(wan)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ye) (3000萬(wan) —4000萬(wan) )。這些行業(ye) 都是受到新冠疫情衝(chong) 擊比較嚴(yan) 重的行業(ye) ,農(nong) 民工就業(ye) 崗位是這些行業(ye) 就業(ye) 中最缺乏保障、最容易失業(ye) 的部分。如果結合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數與(yu) 複工率數據保守估計,農(nong) 民工未複工的人數在5000萬(wan) 左右,約占全部農(nong) 民工數量的17%。河南作為(wei) 一個(ge) 人口大省,每年外出打工的農(nong) 民工總數,一度高達2876萬(wan) 人。截至2020年3月末,河南省農(nong) 民工返崗人數達183548萬(wan) 人,還有近1000萬(wan) 的剩餘(yu) 農(nong) 民工,返崗的約60%在省內(nei) 就業(ye) 。
二、低收入群體(ti) 收入損失影響正常消費
不能正常就業(ye) 必然會(hui) 帶來收入損失。2019年農(nong) 民工月工資4000元,5000萬(wan) 人失業(ye) 意味著每個(ge) 月的收入損失2000億(yi) ;2000萬(wan) —3000萬(wan) 城鎮職工失業(ye) 也會(hui) 帶來大約每個(ge) 月1000億(yi) 元的收入損失。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失業(ye) 群體(ti) 絕大部分是中低收入階層,這樣的大規模收入損失會(hui) 危及其正常生活開支。低收入群體(ti) ,尤其是農(nong) 民工群體(ti) ,絕大多數沒有參加失業(ye) 保險,難以通過社會(hui) 保障措施來彌補因失業(ye) 造成的短期現金流斷裂。領取失業(ye) 金者要求參加失業(ye) 保險的個(ge) 人與(yu) 所在單位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yi) 務滿1年,而農(nong) 民工群體(ti) 短工化、流動性強的特點,使其難以滿足要求,減弱了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三、中小企業(ye) 是就業(ye) 最重要的載體(ti) ,但麵臨(lin) 資金鏈斷裂的衝(chong) 擊
2014年《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地方政府性債(zhai) 務管理的意見》明確剝離城投的政府性融資職能,融資平台不得新增政府債(zhai) 務。地方政府可以發行債(zhai) 券,並納入預算管理,地方政府債(zhai) 務擴張得以顯性化。《意見》的出台是為(wei) 了治理地方政府債(zhai) 務無序膨脹的問題,是為(wei) 了切割地方政府債(zhai) 務和城投債(zhai) 務,讓地方債(zhai) 務變得更加透明以便於(yu) 監管,並通過地方政府債(zhai) 務限額管理控製地方債(zhai) 規模,同時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通過PPP模式引入社會(hui) 資本,來提高基建項目和公共服務的運營管理水平。但實際上,在2015—2016年穩增長壓力下,地方政府對城投企業(ye) 頻繁的擔保和增信措施導致地方債(zhai) 務與(yu) 企業(ye) 債(zhai) 務並未完全切割,金融創新加劇了底層資產(chan) 穿透識別的難度,相比《意見》出台之前,地方政府債(zhai) 務問題不僅(jin) 沒有化解,反而結構更加複雜,杠杆更加隱匿,債(zhai) 務更加不透明。2017年嚴(yan) 格監管後,影子銀行回到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內(nei) ,如果政策不能調整,那麽(me) 回表以後隻能終止原來在表外為(wei) 實體(ti) 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ye) 提供的金融服務。所以,去杠杆對中小企業(ye) 衝(chong) 擊影響比較大,調研中河南民營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市,因流動性不足發生資金鏈斷裂的現象很突出。
2020年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係統性的風險,致使第一、二、三產(chan) 業(ye) 同時受到疫情的影響,整個(ge) 宏觀經濟增速下滑,社會(hui) 突然停擺,對中小企業(ye) 來講,最致命的就是資金鏈問題。且不說餐飲、酒店等依靠現金流生存的服務業(ye) ,那些製造業(ye) 企業(ye) 因成本上升,銷售減少,資金鏈也會(hui) 變得非常緊張,若再遇上貸款到期,銀行催貸,如果沒有特別的支持政策,企業(ye) 可能很快就會(hui) 死掉。而對於(yu) 那些處於(yu) 運轉狀態的企業(ye) ,由於(yu) 成本上升,剛性支出增加,而回款不夠及時,也可能會(hui) 導致資金鏈斷掉。
四、建議
一是政府建設項目盡快開工。一方麵可以直接帶動就業(ye) ,另一方麵是政府開工的項目能帶動下遊眾(zhong) 多行業(ye) 的複工。政府建設項目應該優(you) 先考慮為(wei) 農(nong) 民工在工作地安居創造基礎設施條件,重點是大都市圈的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放寬服務業(ye) 行業(ye) 準入標準,部分新設立企業(ye) 享受1—2年的稅收和房屋租金政策優(you) 惠。未來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內(nei) 容是教育、健康、體(ti) 育、文娛等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產(chan) 業(ye) 升級的關(guan) 鍵依托是科學研究、教育、商業(ye) 服務等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與(yu) 高收入國家類似發展階段相比,我國在上述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ye) 的就業(ye) 人口占全部就業(ye) 人口的比例顯著偏低,這是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需要補上的短板。河南結構的短板也恰恰是這些。
三是增加公共管理服務的就業(ye) 崗位。我國的人口流動與(yu) 公共管理服務不匹配。公共管理人員和服務應該突破編製的限製,麵向市場聘用。結合現有的統計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紮實掌握每個(ge) 地區的常住人口數量、人口年齡結構、人口流動規律,以此為(wei) 基礎匹配相應的公共管理服務人員安排。
四是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hui) 、證監會(hui) 、外匯局聯合出台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了30條政策措施,其中多條政策措施是針對疫情特殊時期金融支持和幫助小微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的。6月1日,央行等五部委發布《關(guan) 於(yu) 加大小微企業(ye) 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宣布人民銀行將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使用4000億(yi) 元再貸款專(zhuan) 用額度,購買(mai) 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新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40%。6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指出,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部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推動金融係統全年向企業(ye) 合理讓利1.5萬(wan) 億(yi) 元,2019年商業(ye) 銀行利潤大致是2.9萬(wan) 億(yi) 元,相當於(yu) 一半的利潤讓利給實體(ti) 經濟。河南省要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抓住寬鬆窗口期,為(wei) 中小企業(ye) 低成本融資打開通道。此外,企業(ye) 本身控製成本、規範財務製度,開拓電商渠道、下沉至低成本渠道等也是應對資金短缺的辦法。
(作者係鄭州大學學報主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