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對教育與文化的改革支持力度

  汪振軍(jun) 2023-01-16

  教育與(yu) 文化是一個(ge) 地區發展的軟實力,也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驅動力。沒有好的教育,就沒有高水平的人才;沒有好的文化,也不會(hui) 有高品質的發展。河南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但教育與(yu) 文化總體(ti) 比較落後。因此,“十四五”期間應該把重點放在教育與(yu) 文化改革上,大力支持教育與(yu) 文化發展。

  一、關(guan) 於(yu) 高等教育

  (一)重點做好轉型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高等教育經過4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突出成績,但也麵臨(lin) 發展的瓶頸。一是好學校太少。隻有一所雙一流高校——鄭州大學。二是好學科太少,隻有河南大學一個(ge) 一流學科,河南理工大學一個(ge) A類學科,而鄭州大學則被稱為(wei) 全國唯一的一所“沒有一流學科的一流大學”。三是重規模不重質量。依然是建設“211”“985”工程高校時期的辦學思路,隻比學校的占地麵積、在校人數、學科數量,而不重視內(nei) 涵建設和專(zhuan) 業(ye) 建設。四是重外部引進不重視內(nei) 部培養(yang) 。近年河南不少高校熱衷於(yu) 引進名人當院長,熱衷於(yu) 引進外部團隊、搞麵子工程,而恰恰忽視本土、本校人才,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培養(yang) 、成長與(yu) 推介,忽視老中青學術梯隊建設,隻追求短平快,而缺少學術氛圍、學術傳(chuan) 承,特別是學術精神。

  鑒於(yu) 上述情況,河南教育改革和發展,應該做到以下幾個(ge) 轉變:一是從(cong) 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二是從(cong) 大而全向小而精轉變;三是從(cong) 重視外部人才引進向重視內(nei) 部人才培養(yang) 轉變;四是從(cong) 追求短平快向培養(yang) 學術梯隊、學術傳(chuan) 承、學術氛圍、學術精神轉變。

  (二)重啟黃河大學

  國內(nei) 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為(wei) 重啟黃河大學提供了深厚背景。

  曆史依據:河南原來就有黃河大學,隻是由於(yu) 種種原因中途停辦。黃河大學1985年成立並招收首批研究生,1991年並入鄭州大學。

  現實需要:河南高水平大學太少,需要建設一所新型的高水平大學,為(wei) 河南考生解決(jue) 實際困難、提供機會(hui) ,為(wei) 河南高等教育發展增強實力、提升水平。

  外部借鑒:華東(dong) 水利學院於(yu) 1985年更名為(wei) 河海大學,江漢石油學院、湖北農(nong) 學院、荊州師範學院、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於(yu) 2003年合並為(wei) 長江大學。2018年杭州成立西湖大學,河南人施一公任校長。

  辦學定位:新機製、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使命;傳(chuan) 承黃河文化,促進河南高質量發展治學;做開拓引領者,而不是追隨模仿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二、關(guan) 於(yu) 文化建設

  (一)黃河文化

  在沿黃九省市中,河南應該發揮龍頭作用,重點圍繞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裏、三千年”作文章,構建“一帶一核三山五區”河南文化旅遊發展布局。

  一是建設黃河文化標誌性工程。建設沿黃生態廊道、黃河濕地公園、黃河文化博物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實施三大古都古城風貌再現工程,打造古城核心文化街區、黃河沿線文化地標,建設西坡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大河村遺址、雙槐樹遺址等文化遺址公園,塑造一批享譽世界的標誌性文旅品牌。

  二是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體(ti) 係。河南文化旅遊的最大問題是有旅遊門票沒有旅遊產(chan) 品。河南有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但沒有將文化資源變成有特色的文化產(chan) 品。因此,河南應將文化旅遊產(chan) 品研發與(yu) 生產(chan) 作為(wei) 突破口,舉(ju) 辦河南(中部)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展示和評選河南優(you) 秀文化旅遊產(chan) 品。

  三是搭建大平台,舉(ju) 辦大活動。河南要在整個(ge) 黃河文化格局中發揮作用,最主要的是利用地理位置和交通優(you) 勢,搭建大平台,創辦大活動,塑造大品牌。如舉(ju) 辦黃河流域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覽會(hui) 、沿黃九省區文物精品展,舉(ju) 辦黃河詩歌節、黃河音樂(le) 節、黃河電影節、黃河舞蹈節、黃河戲曲節等,匯集、輻射、宣傳(chuan) 黃河文化。

  (二)鄉(xiang) 村文化

  一是加強傳(chuan) 統村落保護。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批傳(chuan) 統村落正在消失,目前河南平頂山、南陽、信陽、鶴壁等地還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古村落,這些都是文化旅遊開發利用的重要資源。而要開發利用,首先是保護,不能人為(wei) 破壞有價(jia) 值的文化遺產(chan) 。因此建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設立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專(zhuan) 項經費非常必要。

  二是加強文旅小鎮建設。文旅小鎮建設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目前鄭州的建業(ye) 電影小鎮、足球小鎮,洛寧的三彩小鎮,駐馬店的皇家驛站,信陽的郝堂村,焦作的莫溝都已有些名氣,各地建設文旅小鎮的積極性很高,但要加強引導和管理。首先,要體(ti) 現當地的文化特色和資源特色,避免照抄照搬,千鎮一麵;其次,不要把文旅小鎮變成單純的房地產(chan) 項目;最後,保障文旅小鎮的常態化、生活化,避免節假日異常火爆、平時空空蕩蕩,更不能隻有商戶、沒有居民,隻是景區,而無法與(yu) 居民生活相融合。

  三是發展鄉(xiang) 村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可以直接推動“家門口”就業(ye) 創業(ye) ,可以推動“文化扶貧”,實現“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目標。目前鄉(xiang) 村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不是缺乏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而是缺乏人才與(yu) 創意,如何把資源變成產(chan) 品、商品,達到農(nong) 民致富的目的,需要深入思考。首先,要製定規劃,“一村一品,一村一業(ye) ,一村一專(zhuan) ,一村一特”。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村,把一個(ge) 係列的產(chan) 品做好,形成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如許昌的戲曲服裝、洛陽偃師的製鼓、神垕的鈞瓷做得就很好。其次,要培養(yang) 行業(ye) 領頭人。通過一個(ge) 人,帶動一批人,形成人才集群、人才梯隊,這樣有利於(yu) 開發新產(chan) 品,有利於(yu) 開拓市場,有利於(yu) 吸引人才回流,有利於(yu) 人才創業(ye) ,有利於(yu) 形成品牌。再次,要對接電商平台,做好營銷。最後,要與(yu) 高校合作,做好產(chan) 品創意研發。

  (作者係鄭州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二級教授、鄭州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