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宏觀形勢作出明確研判,對“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初步意見,對規劃編製與(yu) 實施提出了明確要求,為(wei) 10月中共中央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研究“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進行了很好的鋪墊,為(wei) 全黨(dang) 全國人民做好“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一、對“十四五”發展趨勢的研判
一是“十四五”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ge) 五年。“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第一個(ge) 五年。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作出重大調整,就是由2020年之前的“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調整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這就意味著開創性工作比較多,新東(dong) 西比較多,而且路途比較遠,需要從(cong) 長計議,高質量謀劃。
二是我國發展仍然處於(yu) 戰略機遇期。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yu) 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其中,我國仍然處於(yu) 戰略機遇期,這個(ge) 判斷非常重要,就是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潛力仍然非常大,需要充滿信心。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種表述告訴我們(men) 新情況、新變化、新挑戰較多,我們(men) 需要更加自覺地站位長遠發展需要,多做鋪墊性工作,多為(wei) 未來打好基礎,要有應對重大挑戰的充分準備。尤其是中美博弈、新冠疫情、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構建等影響未來全局的挑戰,需要更多的智慧來應對。
三是和平與(yu) 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從(cong) 全球曆史進步趨勢分析,各種力量競爭(zheng) 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我們(men) 必須冷靜應對,沉著應戰,對“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要充滿信心,需要更好地做好我們(men) 自己的事情。和平與(yu) 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這是全世界大部分人民的普遍期待,我們(men) 作為(wei) 負責任的世界大國,需要為(wei) 和平與(yu) 發展奉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四是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近年,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麵優(you) 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意味著我們(men) 的發展要更多地依靠創新驅動,更多地依靠人才強國,更多地需要把生產(chan) 要素向高質量發展領域集聚,我們(men) 需要在中高端領域為(wei) 第一產(chan) 業(ye) 、第二產(chan) 業(ye) 、第三產(chan) 業(ye) 作出創新性貢獻。我們(men) 的發展具有多方麵優(you) 勢和條件,比如我們(men) 進入人才紅利期、青年創新人才資源比較充沛、國家創新投入強度不斷加大、部分領域特別是5G、AI、北鬥導航等領域進入全球前列,但仍需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需要我們(men) 高度重視協調發展。
五是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發展規律,發揚鬥爭(zheng) 精神,善於(yu)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針對新特征新要求,要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和諧發展。對於(yu) 全球化風險、重大金融風險、國際競爭(zheng) 風險、中美博弈風險、技術創新風險等,要有縝密的應對之策。
二、“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思想與(yu) 若幹重大問題
一是指導思想。推動“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必須高舉(j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深入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hui) 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hui) 安定和諧,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二是若幹重大問題。第一,守牢基點:保障糧食等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安全。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均耕地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1/3,人多地少是最大的國情,我們(men) 必須始終把保障糧食等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放在“十四五”規劃乃至更長時間國家發展大局中特別重要的位置。通過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chong) 擊,我們(men) 進一步認識到,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保障糧食等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是為(wei) 政之要,是國家穩定與(yu) 發展的“定海神針”。我們(men) 必須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明確要求,“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第二,聚焦熱點:高質量發展與(yu) GDP增長速度協同。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戰略定位,是黨(dang) 的十九大之後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需要我們(men) 竭盡全力為(wei) 之奮鬥。因此,我國“十四五”規劃的第一關(guan) 鍵詞就是“高質量發展”。整個(ge) 國民經濟運行的中心任務,就是圍繞高質量發展進行符合各地實際的探索,以此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質量實現曆史性躍升。係統考慮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的整體(ti) 特征,充分考慮我們(men) 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曆史性需要和疫情期間所凸顯的就業(ye) 的重要性,我們(men) 綜合分析認為(wei) ,“十四五”期間我國GDP增速設定為(wei) 年均增長60%較為(wei) 科學可行。隻有保持國民經濟穩定、較快、可持續發展,才能使全國就業(ye) 形勢保持大致穩定,普通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得到較好的滿足,才能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經濟基礎。第三,突出重點:製造業(ye) 與(yu) 實體(ti) 經濟發展。2019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調研時指出,製造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基礎,實體(ti) 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you) 勢的重要支撐。要堅定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把我國製造業(ye) 和實體(ti) 經濟搞上去,推動我國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紮紮實實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我們(men) 指明了製造業(ye) 發展與(yu) 實體(ti) 經濟之間的辯證關(guan) 係,我們(men) 要在製造業(ye) 與(yu) 實體(ti) 經濟發展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基礎穩固,本錢越來越多,戰略優(you) 勢更強。第四,破解難點:加大力度促進生態保護與(yu) 恢複。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xing) 衰演替。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是有決(jue) 心、有條件、有能力解決(jue) 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必須下定決(jue) 心,乘勝追擊,咬牙攻堅,爬過這個(ge) 坡,邁過這道坎,在“十四五”時期堅定不移繼續打贏環境汙染治理攻堅戰,讓生態環境日益向好。第五,醫治痛點: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ti) 係。我們(men) 發揮體(ti) 製優(you) 勢,全民動員,眾(zhong) 誌成城,初步打贏了新冠肺炎疫情總體(ti) 戰,並且正在馳援全球戰“疫”,為(wei) 相關(guan) 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是,痛定思痛,我們(men) 在抗疫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國家公共衛生體(ti) 係的短板也是很明顯的。像武漢這種大學、科研機構、高端醫療資源等比較充沛的城市,麵對來勢凶猛的疫情尚且措手不及,出現了醫療資源嚴(yan) 重不足的困難,如果未來遇到更大的疫情怎麽(me) 辦呢?醫護資源不足的地區遇到區域性疫情怎麽(me) 辦呢?這些問題確實值得我們(men) 深思,並在“十四五”期間實現較大的改觀。第六,強化亮點:數字經濟發展。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迫於(yu) 實際工作需要,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直接應用於(yu) 經濟社會(hui) 管理工作中,加快了經濟數字化、智能化進程,也改變了全社會(hui) 的觀念。上半年,全國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下降16%,而其中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45%,數字經濟顯示出巨大的增長勢能。麵對信息技術普及與(yu) 應用的新趨勢,我們(men) 要加快經濟數字化、智能化步伐,特別是在黨(dang) 政機關(guan) 日常管理、社會(hui) 基層精細化管理、重大社會(hui) 活動運行、線上線下銷售、學校管理與(yu) 教學以及社會(hui) 成員交往等領域,數字化、智能化大有可為(wei) ,商機無限,值得全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第七,提升支點: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麵對新一輪信息革命的浪潮,特別是已經開始普及的5G通信技術及其帶來的互聯網升級、物聯網普及、AI快速發展、區塊鏈全麵應用之勢,社會(hui) 化大生產(chan) 進一步在世界範圍內(nei) 深度展開,世界各國之間經濟文化日益融合,全球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緊密聯係,生產(chan) 要素在全球範圍內(nei) 高速流動,全球化趨勢浩浩蕩蕩,滾滾向前。我們(men) 隻有堅持開放發展理念不動搖,才能以更加包容的胸襟,在前進道路上行穩致遠,再創高質量開放發展的輝煌。第八,穩住爆點:保持金融形勢穩定。在市場受到較大衝(chong) 擊時,容易爆發金融風險。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衝(chong) 擊下,各個(ge) 國家都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以穩住經濟發展大局,保護基本民生。但是,在實體(ti) 經濟與(yu) 金融投入非常不協調的情況下,如何穩住金融形勢,預防出現金融體(ti) 係大的波動非常重要。我們(men) 一定要按照黨(dang) 中央穩金融的要求,既為(wei) 複工複產(chan) 複商注入必要的金融活力,又保持金融體(ti) 係穩定。必要時,寧可保守一些,無論如何不能觸碰金融風暴的底線。
三、對“十四五”規劃的總體(ti) 要求
一是必須堅持和完善黨(dang) 的領導。“黨(dang) 政軍(jun) 民學,東(dong) 西南北中,黨(dang) 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領導核心,處在總覽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黨(dang) 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dang) 的領導是我們(men) 的最大製度優(you) 勢”;“黨(dang) 的領導是做好黨(dang) 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hui) 穩定的根本點”;“堅持和完善黨(dang) 的領導,是黨(dang) 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必須堅定不移堅持和完善黨(dang) 的領導。
二是必須始終做到人民利益至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開宗明義(yi) ,表明了在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領導下的人類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的價(jia) 值目標,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以貫之的價(jia) 值取向,那就是一切以人民群眾(zhong) 的根本利益為(wei) 主旨,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強調的執政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朝著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前進。
三是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十四五”規劃全過程和各領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其中,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jue) 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jue) 人與(yu) 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jue) 發展內(nei) 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jue) 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問題,需要統籌謀劃,全麵進步。
四是必須持續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定不移持續推進改革,繼續擴大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通過全麵深化改革,改善營商環境,提高生產(chan) 要素配置效率,為(wei) 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逐步實現“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隻有持續擴大開放,全麵融入全球化進程,抵製單邊主義(yi)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才有利於(yu) 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五是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謀劃。規劃是對未來的整體(ti) 性部署,必須具有前瞻性,才能對未來發展具有指導性。“十四五”規劃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ti) 性推進,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麵對“十四五”時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必須進行全局性謀劃,避免顧此失彼;必須進行戰略性布局,考慮方方麵麵的利益訴求;必須整體(ti) 性推進,以利獲取更加全麵的發展效益。
“十四五”是我們(men)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第一個(ge) 五年,也是我們(men) 積極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特殊階段,具有“開啟”“新征程”的戰略意義(yi) ,需要我們(men) 集成方方麵麵的智慧與(yu) 能力,共同為(wei) 規劃編製與(yu) 順利實施貢獻力量!
(作者係河南省政府參事,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原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