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會(hui) 議上強調,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men) 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深入學習(xi) “兩(liang) 個(ge) 準備”重要論述,不僅(jin) 對精準把握當前世界形勢變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決(jue) 勝全麵小康決(jue) 戰脫貧攻堅具有重要指導意義(yi) ,同時對河南精準編製“十四五”規劃意義(yi) 重大。為(wei) 深入貫徹黨(dang) 中央要求,推動河南高質量發展,結合河南省實際,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打造“一體(ti) 兩(liang) 翼、大象起舞”新型城鎮化發展新格局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到河南視察,要求河南發揮優(you) 勢打好“四張牌”,強調以人為(wei) 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為(wei) 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新型城鎮化步伐逐步加快,內(nei) 涵和質量不斷提高,經曆了從(cong) 10版到20版並向30版發展的曆史進程。從(cong) 2003年提出中原城市群建設構想到中原經濟區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是河南新型城鎮化的10版。2016年,國家明確提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使河南新型城鎮化發展步入20版的快車道。“十四五”時期,河南要聚焦打造新型城鎮化30版,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大都市區建設為(wei) 主體(ti) ,以洛陽、三門峽、南陽和駐馬店、周口、商丘為(wei) 兩(liang) 翼,以信陽“象鼻”和安陽、濮陽、鶴壁“象尾”起舞互動,著力打造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新格局,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為(wei) 推動河南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的支撐平台。一是強化龍頭帶動,高水平建設具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鮮明特征的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大都市區。要聚焦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加快現代物流中樞、先進製造業(ye) 、高端服務業(ye) 發展,著力打造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遇,加快鄭州向北跨河發展,同時深化鄭州與(yu) 開封、新鄉(xiang) 、焦作、許昌一體(ti) 化融合發展機製,擴大與(yu) 平頂山、漯河區域聯動,不斷提升鄭州的城市能級和首位度。二是積極打造“洛陽引擎”,形成洛陽、三門峽、南陽新型城鎮化之翼。洛陽要著眼副中心城市建設,做大做強高端製造業(ye) 和特色文旅業(ye) ,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新的動力源,為(wei) 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產(chan) 業(ye) 支撐。三門峽要發揮生態、資源優(you) 勢,用好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合作平台。南陽要發揮人才和文化優(you) 勢,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三是以駐馬店、周口、商丘為(wei) 基礎,形成黃淮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翼。黃淮地區屬於(yu) 傳(chuan) 統農(nong) 區,是河南省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點區域,也是實施新型城鎮化30版的關(guan) 鍵一翼。對黃淮地區的扶持,不僅(jin) 要算經濟賬,還要算政治賬、生態賬,要抓住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這一曆史機遇,以“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為(wei) 抓手,積極接受長三角、淮河經濟帶輻射,推動城鎮化水平走上新台階。四是以信陽為(wei) “象鼻”,以安陽、濮陽、鶴壁為(wei) “象尾”,形成“大象起舞、首尾互動”之勢。信陽緊鄰湖北、安徽,是河南的南大門,要發揮好“一紅”“一綠”優(you) 勢,在弘揚大別山精神、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暢通河南省向南開放渠道等方麵積極作為(wei) ,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區域中心城市。安陽、濮陽、鶴壁要立足區位、工業(ye) 和資源優(you) 勢,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與(yu) 山東(dong) 合作,共創發展機遇。
二、打造“中國糧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確保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首要任務。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對防疫、糧食等戰略物資貿易進行約束,凸顯糧食戰略至高地位。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首提“六保”,將糧食能源安全提高到新的政治高度。河南糧食產(chan) 量超過全國十分之一,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壓艙石”作用。“十四五”時期,河南省要圍繞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講好“金扁擔”故事,著力打造集農(nong) 產(chan) 品研發、加工技術、行業(ye) 標準、期貨市場於(yu) 一體(ti) 的“中國糧穀”。一要用心做好“兩(liang) 藏”大文章。“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是黨(dang) 中央為(wei) 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提出的重大戰略。2020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要加快推動“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落實落地。這要求我們(men) 守住耕地紅線,大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全麵提升糧食產(chan) 能,推動“藏糧於(yu) 地”;堅持科技興(xing) 農(nong) ,大力發展“無接觸式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利用人造衛星、地理位置服務、新一代人工智能及5G技術為(wei) 糧食生產(chan) 插上騰飛的翅膀,實現“藏糧於(yu) 技”,讓“中國碗”盛上更多優(you) 質“河南糧”。二要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農(nong) 村土地流轉,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模化、機械化道路,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實現農(nong) 業(ye) 集約化發展。積極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如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業(ye) 公司等,解決(jue) “誰來種地”的問題。既重數量更重質量,在確保種植麵積的前提下,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提高糧食質量,滿足群眾(zhong) “吃得好”的需求。三要整合全省農(nong) 業(ye) 教育技術創新資源。依托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省農(nong) 科院、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牧業(ye) 經濟學院等涉農(nong) 科研院所的優(you) 勢農(nong) 業(ye) 技術及創新資源,創新校地協同育人理念和模式,建成與(yu) 農(nong) 業(ye) 大省、強省相匹配的一流農(nong)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平台。推動建立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研發中心,圍繞農(nong) 產(chan) 品深度研發、精深加工技術開展聯合攻關(guan) ,製定行業(ye) 標準、技術規範、操作規程,打造中國農(nong) 業(ye) 行業(ye) 發展高地,為(wei) 河南省乃至全國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四要打造有世界影響力的“農(nong) ”字號平台。鄭州商品交易所是我國最早的商品期貨交易所、農(nong) 副產(chan) 品期貨交易所,地理區位優(you) 勢明顯,要將其升級打造為(wei) 世界性的農(nong) 產(chan) 品期貨交易中心,唱響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價(jia) 格決(jue) 定的“中原之音”。“黃淮四市”中的駐馬店市,已連續承辦22屆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投資貿易洽談會(hui) ,係目前我國唯一以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為(wei) 主題的5A級展會(hui) ,要持續做大做強這一平台,帶動“黃淮四市”成為(wei) 農(nong) 業(ye) 投資的熱土。
三、啟動新時代黃河文化新地標工程
2019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視察時強調,要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文化地標作為(wei) 曆史記憶的物質載體(ti) 、意義(yi) 深遠的文化符號、群眾(zhong) 生活的精神驛站,是增強文化軟實力、辨識度的重要依托,是開展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ti)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地標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啟動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工程建設,對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yi) 。“十四五”期間,要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啟動黃河文化新地標建設工程,為(wei) 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培根鑄魂。一要深入挖掘不同曆史時期的黃河文化地標。匯聚省內(nei) 外、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智慧,通過舉(ju) 辦黃河文化地標座談會(hui) 、高層論壇等活動,深入挖掘不同曆史時期代表黃河文化根與(yu) 魂,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新時代具有重要作用和價(jia) 值的黃河文化地標,深刻認識黃河文化地標的曆史性價(jia) 值和標誌性意義(yi) 。二要打造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如,嵩陽書(shu) 院係宋代理學的重要發源地,位居宋代四大書(shu) 院之首,有著厚重的河洛文化底蘊,作為(wei) 嵩陽古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wei) 世界文化遺產(chan) 。要結合河南省文化旅遊強省建設和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將其打造為(wei) 集研、學、遊於(yu) 一體(ti) 的全國一流“黃河文化學堂”,成為(wei) 新時代黃河文化新地標和中華民族重要的思想家園。再如,人民勝利渠係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黃河下遊興(xing) 建的第一個(ge) 大型引黃灌溉工程,是“讓黃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標誌。要加大黃河治理文化研究,將人民勝利渠渠首打造成為(wei) 展示我們(men) 黨(dang) 治理黃河、造福人民豐(feng) 功偉(wei) 績的主地標。三要實施黃河文化“走出去”戰略。依托全國主要城市、世界舞台,宣傳(chuan) 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推動黃河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講好厚重精彩的“黃河故事”,提高中華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讓古老黃河成為(wei) 可親(qin) 近的母親(qin) 河、可凝望的景觀河、可訴說的文脈河、可寄托的幸福河。
四、推動南水北調精神上升為(wei) 新時代河南精神
南水北調工程孕育了偉(wei) 大的南水北調精神,其意義(yi) 和價(jia) 值遠遠超出了工程建設領域,是我們(men) 黨(dang) 、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更是新時代河南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南水北調精神上升為(wei) 新時代河南精神既是時代所需,又是人民所求。“十四五”時期,要深入研究、大力弘揚南水北調精神,為(wei) 奮力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注入強大精神力量。一要集中優(you) 勢力量,深入研究南水北調精神。要深入研究南水北調精神的豐(feng) 富內(nei) 涵,深刻理解蘊含其中的大國力量、大國工匠、大愛無疆、大義(yi) 擔當精神,深刻闡釋其時代價(jia) 值。建立省級南水北調精神研究中心,整合研究力量,匯集研究成果,對南水北調精神作出精準概括。加強黨(dang) 委政府、智庫、學術界之間的交流與(yu) 對話,形成深入研究南水北調精神的合力;在省內(nei) 報刊及新媒體(ti) 開辟“南水北調精神研究”專(zhuan) 欄,組織引導專(zhuan) 家學者深入開展研究。二要創新形式手段,形成立體(ti) 宣傳(chuan) 強勢。堅持線上線下互動聯動,堅持文旅融合發展思路,既要著力建設一批如南水北調博物館、移民館等精神展示場所,又要用好南水北調幹部學院、渠首、穿黃工程等實踐教育基地,更要適應新時代傳(chuan) 播特點,融合書(shu) 籍、報紙、電視、電影等傳(chuan) 統媒體(ti) 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ti) ,打造多層次、立體(ti) 化的傳(chuan) 播平台和載體(ti) ,加強南水北調精神的大眾(zhong) 化傳(chuan) 播。三要多方融入,引導幹部群眾(zhong) 深入踐行。將其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幹部人才教育規劃,真正讓南水北調精神融入河南精神,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對接起來,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善於(yu) 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等時間節點,利用高校、街道、社區等場所,加大南水北調精神宣傳(chuan) 力度,增強學習(xi) 的儀(yi) 式感,引導群眾(zhong) 積極學習(xi) 、主動踐行南水北調精神。
五、提升中原智庫水平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十分重視和關(guan) 心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出了一係列重要論述,中央製定了《關(guan) 於(yu)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河南的中原智庫建設也應運而生。“十四五”期間實現河南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用正能量促進發展高質量的大省新路,離不開高水平中原智庫的智力理論支撐。一要強化改革思維,推動中原智庫建設轉型升級。要發揮政策指揮棒作用,引導現有體(ti) 製內(nei) 智庫在組織形式和管理形態等方麵轉型、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麵升級;激發民辦社科研究機構活力,促進民間智庫發展;探索建立河南高端智庫建設試點,提升智庫建設水平,努力破解製約智庫發展的體(ti) 製機製等深層次問題。二要建立智庫供需對接機製,進一步提升智庫研究水平。建立黨(dang) 委政府決(jue) 策需求發布機製,暢通智庫研究成果報送渠道,引導智庫精準對接決(jue) 策需求,真正聚焦經濟社會(hui) 發展亟須解決(jue) 的重大問題,提供更具專(zhuan) 業(ye) 理論素養(yang) 、更有價(jia) 值的決(jue) 策谘詢建議。探索打造國家級、國際性高端論壇,推動更具國際視野的中原智庫建設,擴大智庫成果交流傳(chuan) 播影響力。三要推進中原智庫聯盟建設,打造多元發展、良性互動的智庫矩陣。發揮18luck官方聯係全省社科界五路大軍(jun) 的作用,支持其牽頭成立中原智庫聯盟,加強各類智庫交流合作,推進跨界融合,實現多元化、特色化、高質量發展。以2010年河南省發改委批準立項的河南社科中心建設項目為(wei) 基礎,打造集全省智庫交流合作、資料信息收藏與(yu) 服務、研究成果展陳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智庫工作者之家。四要加強智庫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吸納國內(nei) 外知名專(zhuan) 家學者,尤其是河南籍在外專(zhuan) 家學者,與(yu) 省內(nei) 專(zhuan) 家學者共同為(wei) 河南發展把脈問診。製定推動黨(dang) 政機關(guan) 與(yu) 智庫之間人才有序流動的具體(ti) 措施,在職稱評定、成果評價(jia) 等方麵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體(ti) 製機製,培育涵養(yang) 更多優(you) 秀青年人才,著力打造“智庫豫軍(jun) ”。
(作者分別係18luck官方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黨(dang) 組成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