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9年9月在鄭州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為(wei) 國家戰略,深刻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與(yu) 魂,號召我們(men) 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講好“黃河故事”,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主要分布於(yu) 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是黃河文化的主根脈和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因其在史前率先開啟社會(hui) 複雜化和文明化進程,並具有鮮明特點,可稱之為(wei) 仰韶文明,是中華文明噴薄而出的第一道曙光。“文化興(xing) 則國運興(xing)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首先是文化複興(xing) 。講好“黃河故事”的黃河早期文明成就即仰韶文明篇,深化仰韶文明在黃河文化形成發展和中國文明起源過程中地位、作用的認識,對於(yu) 保護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乃至中國夢的實現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yi) 。
一、仰韶文化的重要地位
1921年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的發掘,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等珍貴文物,首次證實中國存在非常發達的新石器文化,正式宣告中國擁有光輝燦爛且富有自身特色的中華遠古文化,標誌著中國考古學的誕生,揭開了考古學探索我國史前文化的恢宏序幕,命名了中國第一支考古學文化——仰韶文化。經過近一百年、多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探索奮鬥,仰韶文化的發掘與(yu) 研究得到了極大發展,成就舉(ju) 世矚目。仰韶文化成為(wei) 我國具有無可替代重要地位的史前文化。
仰韶文化是我國分布地域最廣的史前文化,共涉及河南、陝西、山西、河北、甘肅、青海、湖北、寧夏、內(nei) 蒙古等9個(ge) 省區。仰韶文化遺址數量眾(zhong) 多,據近年開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僅(jin) 河南就有3000餘(yu) 處,其中豫西三門峽地區特別是靈寶市仰韶文化遺址分布更加密集,全國罕見。
仰韶文化是我國延續時間最長的考古學文化,年代跨度距今約7000至4700年,長達兩(liang) 千多年。仰韶文化持續的時間代表了中國新石器文化一個(ge) 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被稱為(wei) “仰韶時代”。仰韶文化大體(ti) 可分為(wei) 初、早、中、晚四個(ge) 時期,其中仰韶中期即廟底溝期,是仰韶文化的鼎盛期。仰韶文化分布區文化麵貌空前一致,對外則具有極大輻射力。長期以來,仰韶文化成為(wei) 認識、定位周邊其他史前文化年代的比照標尺。
仰韶文化是我國史前影響最深遠的主幹性文化。著名考古學家嚴(yan) 文明先生通過對中國史前文化的全麵係統分析,提出多元一統或多元一體(ti) “重瓣花朵”理論。他指出,以漢族為(wei) 主體(ti) 多民族現代中國的根基深植於(yu) 遙遠的史前時期,是具有統一性與(yu) 多樣性中國史前文化長期發展的結果。史前文化格局中“最著名的是中原文化區,它以渭河流域和晉陝豫三省鄰接地區為(wei) 中心,範圍幾乎遍及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全境”。在大中原地區周圍有甘青文化區、山東(dong) 文化區、燕遼文化區、長江中遊區和江浙文化區,更外層還有福建、台灣、廣東(dong) 、雲(yun) 南、西藏、黑龍江、內(nei) 蒙古、新疆等文化區,“整個(ge) 中國的新石器文化就像一個(ge) 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位居花心。中原文化區的主體(ti) 就是仰韶文化。韓建業(ye) 認為(wei) ,正是由於(yu) 仰韶中期的強力擴張影響,使得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考古學文化交融聯係形成相對的文化共同體(ti) ,為(wei) 後來統一文明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基,被稱為(wei) “早期中國文化圈”或者文化上的“早期中國”,簡稱“早期中國”。
二、仰韶文化與(yu) 中華文明起源
為(wei) 深入認識仰韶文化的社會(hui) 複雜化進程,結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我們(men) 近年對豫晉陝交界區域河南三門峽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開展了較全麵的考古調查。三門峽地區是中原地區新石器遺址數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縣市,其中靈寶盆地是仰韶文化尤其是其中期的核心分布區,在1000多平方公裏的範圍內(nei) 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193處。這些遺址按照時代可劃分為(wei) 366處聚落,包含仰韶文化初期的聚落數量26處,仰韶早期聚落74處,仰韶中期聚落105處,仰韶晚期聚落44處,廟底溝二期文化聚落70處,龍山文化聚落47處。
由於(yu) 豫晉陝交界地區仰韶中期廟底溝期是在當地仰韶初期、早期文化基礎上發展而來,在整個(ge) 仰韶文化中最為(wei) 發達,也最早出現社會(hui) 複雜化現象,因此發生的文明化現象應是中原早期文明的中心、源頭和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這一時期仰韶文化對外產(chan) 生強力輻射,其與(yu) 周邊其他史前文化之間主要是影響與(yu) 接受的關(guan) 係。
在仰韶文化分布區偏東(dong) 區域的河南鄭州以西至河洛地區仰韶中晚期文化也十分繁盛,是仰韶文化發展的又一高峰。區域中心性大型聚落遺址呈集群式叢(cong) 體(ti) 狀分布,聚落規模普遍較大,動輒數十萬(wan) 平方米,多有二或三周寬深的聚落環壕,防衛色彩濃重,尤其是出現了中原乃至整個(ge) 北方地區的第一批城址。鄭州大河村遺址、鄭州西山遺址、鞏義(yi) 雙槐樹遺址、鄭州青台遺址,可見仰韶中晚期的鄭州至河洛地區文明化程度甚高,考古專(zhuan) 家實證了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這裏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guan) 鍵時期、關(guan) 鍵地區的關(guan) 鍵材料。以雙槐樹遺址為(wei) 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被譽為(wei) “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是黃河文化之根。
此外,在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有距今6500年前仰韶早期四組沿子午線方向等距排列的大型蚌塑龍虎圖案和特殊墓葬,其龍的形象十分成熟。湖北棗陽雕龍碑、河南鄧州八裏崗、淅川龍山崗、南陽黃山諸遺址發現仰韶中晚期結構複雜的套間房址,帶有先進的木質推拉門等設施。作為(wei) 關(guan) 中地區仰韶中晚期超大型中心聚落之一的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麵積達80餘(yu) 萬(wan) 平方米,聚落布局規劃性強。仰韶晚期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也是一處區域中心聚落,發現了一座高規格的特殊建築F901,是前所未有的一座特大型複合體(ti) 宏偉(wei) 建築。凡此都表明,各地各時期的仰韶文化曾生發出許多熠熠閃爍的文明光芒,有的正在壯大轉化,有的甚至已經升華成為(wei) 文明體(ti) ,一起構成耀眼的仰韶文明的豐(feng) 富內(nei) 涵。
由於(yu) 仰韶文化的複雜化是在仰韶初期、早期階段旱作農(nong) 業(ye) 經濟穩步發展基礎上先量變後質變並在仰韶中晚期出現的,是黃河流域自然條件背景下文化和社會(hui) 發展的結果,長期積澱形成了世俗淳樸、務實重農(nong) 、重貴輕富、王權至上、重族群集體(ti) 、崇敬祖先輕淫巫神祇、兼收包容等諸多中原文明的基本品質,仰韶文化因起步早而成為(wei) 中國最早文明化的史前文化。李伯謙指出,仰韶文化社會(hui) 複雜化的特點、發展模式符合中原地區的生存條件、文化傳(chuan) 統、社會(hui) 背景,而這裏正是中原龍山文化和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地域舞台。因此仰韶文化開啟的中原和黃河流域早期文明化進程一直被傳(chuan) 承,其文明特質被夏商周三代乃至整個(ge) 古代中國所繼承和發展,為(wei) 成熟的早期國家的誕生奠定了深厚基礎並產(chan) 生深遠影響,確立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基本特點和格調的趨勢性方向,是華夏民族文化的主根、正脈和魂髓。中華文明中許多優(you) 秀品質諸如務實民本、重視群體(ti) 、維護統一、祖先崇拜、開放包容等,都開創於(yu) 仰韶文化並被傳(chuan) 承和發揚光大。當然,如果放眼全國,就整個(ge) 中國早期文明的總體(ti) 發展進程來看,仰韶文明隻能是我國史前時期的早期文明甚至初期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初級形態。
三、講好“黃河故事”仰韶文明篇章,積極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在全麵複興(xing) 傳(chuan) 統文化重大國策的今天,我們(men) 迎來了研究保護和傳(chuan) 承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巨大機遇。同時在考古學科新發展的背景下,我們(men) 感到,仰韶文化並非文明探源的局外者,需要更加重視仰韶文化的發掘與(yu) 研究,重新評價(jia) 仰韶文化的發展高度。一方麵,由於(yu) 仰韶文化時間長、分布廣,實際上是一個(ge) 巨大的文化係統,我們(men) 在肯定以往研究取得諸多成就的同時,還要清醒地意識到,即使是已經開展較長時間的基礎性的文化譜係結構研究仍有許多薄弱環節,既有資料原因所導致的時間序列上的缺環、地域空間上的不平衡或空白,還有因某些方麵研究不夠係統深入而存在的不確切甚至不適當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men) 應繼續重視基本資料,做紮實細致的基礎研究工作。另一方麵,雖然仰韶文化已被認識到是中國最早開啟文明化進程的史前文化,其發達的文化成就和優(you) 秀厚重的基本特質對周邊及其後的諸多文化產(chan) 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諸如仰韶文明的形成背景、動因及具體(ti) 過程,仰韶晚期文化低潮或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中原早期文明的起伏演進及發展模式、與(yu) 周邊其他史前文化或文明的關(guan) 係,仰韶文明或中原早期文明的突出成就及其對黃河文化發展壯大的貢獻,仰韶文明或中原早期文明核心品質、價(jia) 值觀念、倫(lun) 理道德、稟性精神在成熟的華夏文明中的沿襲承遞等許多問題,要麽(me) 已有一定的認識尚需進一步深化理解,要麽(me) 需要引起我們(men) 高度重視並傾(qing) 力探究。唯有如此,才能夠充分廓清仰韶文明的根本特征、精神實質與(yu) 價(jia) 值取向,充分闡釋黃河文化和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優(you) 秀基因。
可見,黃河早期文明即仰韶文化所蘊含的文明成就是“黃河故事”中的重要篇章,大力加強仰韶文化研究,全麵深刻地揭示其文明內(nei) 涵,已經成為(wei) 當前講好“黃河故事”的重要使命。深挖仰韶文明核心價(jia) 值、係統保護好仰韶文化遺產(chan) 是黃河文化建設的重點和標誌性展示項目,是闡明中華民族根與(yu) 魂、延續曆史文脈的關(guan) 鍵舉(ju) 措,是文化旅遊事業(ye) 發展的新方向。我們(men) 要深刻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指示精神,堅決(jue) 遵照講好“黃河故事”要求,以仰韶文化研究保護傳(chuan) 承為(wei) 重要內(nei) 容,大力推進黃河文化建設,深刻揭示多元一體(ti) 中華文明形成的輝煌曆程,弘揚和發展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力量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係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