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黃河故道”故事 推動黃河文化遺產活起來

  李庚香2023-01-16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河南是黃河文化的核心展示區,文化脈絡清晰完整,文化遺產(chan) 集中,彰顯了獨特的曆史記憶和文化魅力。商丘是殷商文化和黃河文明集聚、積澱區。曆史上,黃河在華北平原頻繁擺動,在商丘形成136公裏的黃河故道。我們(men) 要善用曆史資源,講好“黃河故道”故事,推動黃河文化傳(chuan) 承弘揚,讓黃河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

  一、黃河故道是不為(wei) 人知的最大“黃河文化遺產(chan) ”

  黃河河南段,有著豐(feng) 富的黃河文化遺存,如仰韶文化、“五都薈洛”、大嵩山、大宋文化、殷商文化等,但明清黃河故道這一最大的文化遺產(chan) 還沒有被人們(men) 充分認知。

  公元1232年,金國即將滅亡時,金哀宗由汴京遷都歸德府(今河南商丘),蒙古軍(jun) 隊久攻歸德府不下,在今商丘西北處人為(wei) 決(jue) 開黃河,河水奪濉水入泗水;清鹹豐(feng) 五年(1855年),銅瓦廂(今蘭(lan) 考縣)東(dong) 壩頭處決(jue) 口,黃河折流向東(dong) 北,走山東(dong) 注入渤海。此次改道後,遺留在蘇魯豫皖地區的古黃河河道,史稱黃河故道,亦稱明清黃河故道。

  黃河故道西起蘭(lan) 考縣三河寨鄉(xiang) 夾河灘村,東(dong) 至江蘇省濱河縣海濱港鎮入海口,河流總長度775公裏。商丘黃河故道流經民權、寧陵、梁園、虞城4個(ge) 縣區,涉及26個(ge) 鄉(xiang) 鎮、5個(ge) 國有林場及5座水庫。黃河故道是古老黃河留下來的珍貴遺產(chan) ,蘊含著重要價(jia) 值,對於(yu) 研究黃河變遷的曆史,總結黃河水文規律,進而研究黃河變遷與(yu) 黃河下遊城市變遷、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故道內(nei) 大麵積濕地、草灘、河穀、灘塗形成穩定的生態係統,既起到涵養(yang) 水源、防風固沙的生態作用,又具觀光休閑、養(yang) 生保健作用,同時也是商丘和河南省文旅產(chan) 業(ye) 極具潛力的增長點,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二、黃河故道保護利用方麵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黃河故道的價(jia) 值認識不夠充分。近年來,黃河故道得到一定程度開發,故道內(nei) 建設了生態休閑旅遊度假區、國家森林公園等。但對黃河故道的生態價(jia) 值、文化價(jia) 值、旅遊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認識不充分,未能從(cong) 河南乃至整個(ge) 黃河流域的高度去把握和定位,開發利用程度有限。

  二是資源散落,尚未串珠成鏈、形成合力。故道沿線已初步形成林果、苗木、生態旅遊、林下經濟特色基地等,但規模小,不集中;產(chan) 業(ye) 結構不合理,產(chan) 業(ye) 鏈條不完善,市場競爭(zheng) 力較差;產(chan) 業(ye) 發展支撐不足,特別是缺乏頂層設計,資源整合程度不夠,聚合效應有待進一步發揮。

  三是生態保護意識不強,存在汙染現象。對黃河故道的保護力度不夠,一些景區、產(chan) 業(ye) 基地重建設輕維護;個(ge) 別地方隻開發不保護,圍湖造房、填湖造房,嚴(yan) 重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一些濕地存在汙染。

  四是知名度有待提升。政府層麵關(guan) 注程度不夠,開發利用投入不足,媒體(ti) 報道較少,一定程度上造成黃河故道的影響力、知名度與(yu) 其蘊藏的重要價(jia) 值不相匹配。這一最為(wei) 珍貴的黃河曆史遺存,長期受到忽略,深藏豫東(dong) 大地,未被充分重視。

  三、加強黃河故道保護開發利用,打造黃河文化的閃亮名片

一是保護“固態”,守好黃河故道曆史遺產(chan) 。2020年10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河南省規劃也在有序推進。要積極對接國家、省市發展規劃,為(wei) 加快黃河故道保護修複提供政策支持。建議豫魯皖蘇四省聯合啟動“黃河故道大堤”申遺工作,加大對黃河故道保護力度。

  二是傳(chuan) 承“活態”,承繼黃河文化優(you) 秀基因。深入挖掘黃河故道沿線傳(chuan) 統戲劇、舞蹈、民俗、技藝及民間文學、民間信仰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推動豫東(dong) 調、木蘭(lan) 傳(chuan) 說、慶豐(feng) 花鼓舞、目連戲、火神祭祀、醬菜醃製技藝等富有商丘特色的優(you) 秀文化遺產(chan) 活化利用和傳(chuan) 承創新,增強黃河文化的可視感、親(qin) 和力和感染力。

  三是鞏固“生態”,打造黃河故道綠色廊道。推動高質量發展,最大潛力在生態。要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新定位黃河故道的生態價(jia) 值。將黃河故道保護開發利用與(yu) 河南省生態廊道建設結合起來,與(yu) “豐(feng) ”字形綠色生態體(ti) 係結合起來,堅持“點”“線”“麵”統一,把黃河故道沿線公園、濕地、湖泊、河穀串聯起來,高標準打造黃河故道生態廊道,不斷拓展生態容量和發展空間。

  四是形成“業(ye) 態”,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議豫魯皖蘇四省統籌上下遊、左右岸關(guan) 係,注重整體(ti) 性、協同性、聯動性,協調發展黃河故道經濟,將其打造為(wei) 橫跨黃淮平原、雄踞陸上絲(si) 綢之路東(dong) 端的綠色龍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領頭雁”。特別是要統籌黃河故道開發利用與(yu) 商丘古城修複打造,用好黃河故道濕地、水庫等資源,還原歸德府“城、廓、水”自然風貌,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動商丘古城、古鎮、古道融合發展。

  (作者係18luck官方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