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指出:“突出‘魂’與(yu) ‘源’、建好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什麽(me) 是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既然有主地標,是不是應該有副地標或者次一級的地標甚至更多層次的地標?全省的大大小小眾(zhong) 多黃河文化地標是不是應該構成一個(ge) 地標係統?建設主地標,是不是對現有主地標進行完善、深化,創建新的文化主地標,並將其視為(wei) 今後地標建設的主要任務?在新時代,我們(men) 又究竟應該如何創建文化地標?
一、地標創建的目標
創建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必須追求明確的目標。目標主要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一是地標的立意,二是地標的氣魄,三是地標的品位。對這三個(ge) 方麵的目標追求,借用三個(ge) 常用的字來概括:“高、大、上”。
所謂“高”,就是立意要高遠。具體(ti) 來說,黃河文化地標,在縱向維度,既要源於(yu) 黃河文化深厚的曆史積澱,又要表達和傳(chuan) 遞新時代的精神理念,並對未來提供價(jia) 值引領與(yu) 思想啟示;在橫向維度,要立足本國,放眼世界,在中國文化中尋找既有中華民族特色、又令世界上其他民族產(chan) 生共鳴並能為(wei) 其提供借鑒的價(jia) 值取向。隻有這樣,創建的新時代地標,才能跨越時空,經久不息、永不衰微。實際上,深厚的黃河文明和我們(men) 所處的這個(ge) 偉(wei) 大時代,都為(wei) 創建立意高遠的新時代地標提供了充足的思想素材,應該能夠激發出創作的時代靈感。
所謂“大”,就是氣魄要宏大。在精神層麵上,能夠圍繞某一大主題,體(ti) 現本地個(ge) 性、凸顯中原品格、展示中國氣派、富有東(dong) 方神韻;在外觀上,視覺衝(chong) 擊感強烈、具有震撼力,富於(yu) 藝術美、具有想象力。氣魄宏大的地標,應該是同類作品中的鴻篇巨製,是傳(chuan) 遞中國文化的大手筆。像北京的天安門、故宮、鳥巢等,就屬於(yu) 這樣的大手筆。當然,在我們(men) 河南現有的文化地標中,也不乏大手筆。在今天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創建新的黃河文化地標,我們(men) 當然應以此為(wei) 標杆並實現時代的超越。為(wei) 此,我們(men) 要敞開大胸懷,緊扣大時代,不斷挖掘黃河文化中蘊藏的大主題。比如,發端於(yu) 洛陽的河洛文化,這是中華文化的源頭,當然是大主題,我們(men) 以此創建文化主地標,就是一種好的選擇。又如,由於(yu) 黃河的多次泛濫,開封成為(wei) 典型的重疊型城址,從(cong) 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6座城池,其中包括國都3座、省城2座、中原重鎮1座,構成罕見的“城摞城”奇特景觀。開封疊城,從(cong) 本質上看,是人與(yu) 自然相互作用的結果,它所反映的是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問題。它不僅(jin) 展現出大自然給人類造成的巨大災難和由此帶來的社會(hui) 曆史變遷,同時也成為(wei)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men) 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奮鬥精神的曆史見證,這當然也是重大主題。試想,假如我們(men) 利用現代新型材料,構建一座“疊城”的大型藝術構築物,使其矗立於(yu) 開封城區某個(ge) 合適的位置,會(hui) 不會(hui) 是一個(ge) 好的文化主地標呢?又如省會(hui) 鄭州,它在黃河流域各大城市中,具有獨特的重要地位——縱橫華夏的交通樞紐、連接亞(ya) 歐絲(si) 綢之路的橋頭堡、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家開放和國際物流客流的大門戶。如果圍繞“開放合作”這一主題,創建“中國的鄭州、世界的鄭州”文化主地標,對樹立鄭州和河南開放合作的良好形象必將產(chan) 生重要的影響。再如,全國唯一的中國黃河文化之鄉(xiang) 武陟,境內(nei) 黃河文化元素豐(feng) 富,有多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又處於(yu) 曆代黃河治理的重要節點,對黃河文化的研究、保護與(yu) 弘揚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完全可以將“中國黃河文化之鄉(xiang) ”這一金字招牌精心籌劃,打造黃河岸邊的黃河研究重鎮——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而“中國黃河文化之鄉(xiang) ”本身將可列入新時代河南黃河文化主地標。
所謂“上”,就是品位要上乘。地標的品位,其內(nei) 涵應包括地標作品的主題思想、藝術水準、環境協調性以及與(yu) 特定時代和特定地區人們(men) 的審美心理和文化心理的契合度。從(cong) 藝術的角度看,一座具有上乘品位的地標,一定是空間藝術的某種完美表達,是一件蘊含深刻思想的、超凡脫俗的、能給人以藝術享受的高雅之作。我們(men) 在謀劃和創建地標時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準確把握,尤其要防止出現貽笑大方的尷尬狀況。為(wei) 此,有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men) 的格外注意。一是要充分考慮本民族的審美心理和文化心理,防止出現對地標形象的低俗聯想,使本應高雅的文化地標變成奇葩的雷人之作。在這方麵,我們(men) 國家有些城市的一些標誌性建築實際上是存在深刻教訓的。二是要注重打造精品,切不可粗製濫造。設計施工、選材製作、環境配套等各個(ge) 環節都必須精益求精。
二、實現目標的路徑
從(cong) 頂層設計、本土文化、眾(zhong) 人參與(yu) 三方麵來闡述實現創建目標的路徑。這裏也借用三個(ge) 字來概括:“天、地、人”。
所謂“天”,就是站位高遠的頂層設計。新時代河南黃河文化地標的創建工作,首先要有一個(ge) 好的頂層設計。如何做好頂層設計?需要堅持好三個(ge) 原則。第一,科學性原則。要在把握和運用黃河曆史文化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做到繼承曆史與(yu) 時代創新相統一,文化發展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相統一,地標建設與(yu) 生態保護相統一,文化地標與(yu) 城市地標相統一。第二,係統性原則。包含四層含義(yi) :一是對頂層設計中涉及的各個(ge) 地標項目,都必須視為(wei) 係統的要素,明確它們(men) 各自在係統中的功能與(yu) 定位;二是頂層設計中處於(yu) 最高層次的項目,還應放到更大範圍的係統中去考慮,也就是說,列為(wei) 河南黃河文化主地標的項目,必須在全國性的地標係統中定位;三是由於(yu) 文化地標係統自身又是文化係統和社會(hui) 經濟係統的子係統,所以它的頂層設計無疑地要與(yu) 同一層次的文化發展規劃和社會(hui) 經濟發展規劃相適應;四是全省地標係統具有分層結構,處於(yu) 地市層級的地標子係統也應有相應的頂層設計,而隻有一兩(liang) 個(ge) 文化地標的縣級行政區,則可直接製定地標的項目規劃。地市級或縣級的頂層設計或項目規劃,應向省級報告,以便進行審核、評估、備案。第三,專(zhuan) 業(ye) 性原則。專(zhuan) 業(ye) 性原則要求頂層設計必須充分依靠社會(hui) 科學領域專(zhuan) 家學者以及藝術家、建築學家、城市規劃專(zhuan) 家、環保專(zhuan) 家、旅遊研究專(zhuan) 家和其他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防止出現拍腦袋工程。同時,在新時代地標創建過程中,必須強化領導幹部在頂層設計中引領方向、確定目標、拍板定案、推進落實的作用。
所謂“地”,就是立足本土的大地情懷。河南黃河文化地標,源自黃河文化,立足河南大地。黃河風光、黃河氣勢、黃河精神,是它們(men) 共同的主旋律;河南品格、河南形象、河南氣度,是它們(men) 同質的展示畫。在創建河南文化地標的過程中,要大力開展河南本土文化的研究,讓那些停留在書(shu) 本裏、隱沒在館藏中的無價(jia) 之寶,以鮮活的地標形象,生動地步入人們(men) 的視野,真正讓河南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同時,要有意識地將河南黃河文化地標與(yu) 其他城市地標、自然景觀地標、人文景觀地標等統一起來,共同彰顯新時代河南厚積薄發的磅礴力量和奮發有為(wei) 的昂揚態勢。
所謂“人”,就是眾(zhong) 人參與(yu) 的創建模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切為(wei) 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新時代文化地標的創建,必須全麵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思想。這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成功秘訣。文化地標的終極目的是為(wei) 人服務的——教育人、啟迪人、影響人。黃河文化地標應是中華曆史文化的活教材、市民遊客的集聚地、中原文化的傳(chuan) 播站、河南形象的展示場。地標由人創建又反作用於(yu) 人,其功能作用是在與(yu) 人的互動關(guan) 係中得以發揮的。故此,在創建地標的過程中,要做到匯人智、聚人氣,強化全員參與(yu) 、全程參與(yu) 。要在地標的方案設計中,以開放的態度,麵向全國或全省進行方案征集,在入圍方案中優(you) 中選優(you) 、好中選好。要廣泛宣傳(chuan) ,把地標宣傳(chuan) 貫穿其設計、施工、落成、傳(chuan) 播的全部過程。另外,在地標的選址上,要充分考慮受眾(zhong) 的規模,那些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無人光顧、少人問津的地方,當然不可作為(wei) 地標的選址。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不同的情況,或者選擇現有人流密度大的地段,或者將地標所在地打造成能夠吸引市民遊客的休閑旅遊場所。
三、幾點建議
1.建議分級成立黃河文化地標建設規劃班子,負責各級地標係統的頂層設計;
2.建議18luck官方每年設立黃河文化與(yu) 黃河文化地標研究的課題指引,供全省研究人員申報研究課題參考;
3.目前,18luck官方正在組織編寫(xie) 《豫見·黃河文化地標》讀本。建議以明年讀本發行為(wei) 契機,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一次“我心中的河南十大黃河文化地標”評選活動,讓河南文化地標建設工作深入人心。
4.建議在省內(nei) 每年召開一次全省(含全國)性黃河文化研究學術會(hui) 議,黃河交通學院願意提供永久性會(hui) 址和服務。
(作者係黃河交通學院校長、黃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