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ge) 階段創造的催人奮進的精神財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必須要利用好這一寶貴精神文化資源。這對我們(men) 大別山革命老區來說,就是要深刻領會(hui) 建黨(dang) 基地內(nei) 涵,凝練概括好大別山精神,把握大別山精神實質,奮力推進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
一、大力開展建黨(dang) 基地研究,領會(hui) 建黨(dang) 基地的深刻內(nei) 涵
2019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河南時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men) 黨(dang) 的重要建黨(dang) 基地”。建黨(dang) 基地的概念由黨(dang) 的主要領導人提出,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上還是首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既是對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曆史貢獻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大別山革命曆史地位的高度評價(jia) 。那麽(me) ,建黨(dang) 基地的內(nei) 涵是什麽(me) ?大別山又是如何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重要建黨(dang) 基地的?
(一)關(guan) 於(yu) 建黨(dang) 基地的內(nei) 涵
建黨(dang) 基地這一概念是由建黨(dang) 和基地兩(liang) 個(ge) 概念組合而成的。作為(wei) 一個(ge) 詞或概念,建黨(dang) 基地有其特定的內(nei) 涵。在了解建黨(dang) 基地這一概念之前,首先必須先了解建黨(dang) 和基地這兩(liang) 個(ge) 概念。所謂建黨(dang) 是指以黨(dang) 組織的創建發展為(wei) 中心的各項活動以及為(wei) 提高黨(dang) 的思想理論建設水平和完善組織發展而積累經驗的工作。那麽(me) ,基地的意思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解釋是:“作為(wei) 某種事業(ye) 基礎的地區。”建黨(dang) 基地作為(wei) 一個(ge) 合成詞,包括《辭海》在內(nei) 的工具書(shu) 還沒有給出專(zhuan) 門的解釋,但其基本意思應是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組織創建所依托的地方或在黨(dang) 組織創建過程中為(wei) 黨(dang) 的建設作出創造性貢獻的地方。
從(cong) 內(nei) 涵上來說,建黨(dang) 基地有廣義(yi) 和狹義(yi) 之分。狹義(yi) 的建黨(dang) 基地是指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組織創建和組織發展比較早、對周邊地區乃至全國黨(dang) 的創建和組織發展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地方。廣義(yi) 的建黨(dang) 基地既包括對黨(dang) 在各地的組織發展起引領輻射作用的地方,也包括為(wei) 黨(dang) 的建設積累了豐(feng) 富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地方。前一種情況一般指黨(dang) 的創建地,包括黨(dang) 的早期組織的發起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全國性組織的成立地以及各地方黨(dang) 組織最早和最主要的創建地;後一種情況一般指為(wei) 黨(dang) 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理論和執政經驗的革命根據地。
根據建黨(dang) 基地的影響大小,建黨(dang) 基地可分為(wei) 區域性的建黨(dang) 基地和全國性的建黨(dang) 基地。區域性的建黨(dang) 基地在全國很多建黨(dang) 較早的地方都有,一般為(wei) 一所學校、一個(ge) 鄉(xiang) 、一個(ge) 縣,或跨行政區劃的一個(ge) 區域。而全國性的建黨(dang) 基地是指在全國占重要地位、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建黨(dang) 活動區域。
(二)關(guan) 於(yu) 建黨(dang) 基地的特征
從(co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建黨(dang) 實踐來看,建黨(dang) 基地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黨(dang) 組織在全國或某個(ge) 地區建立較早、黨(dang) 員人數較多、黨(dang) 組織發展較快的地方。如1920年,陳獨秀與(yu) 李大釗相約建黨(dang) 。陳獨秀以上海為(wei) 建黨(dang) 基地,在上海進行工人運動的啟蒙運動,建立馬克思主義(yi) 研究會(hui) ,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早期組織。1921年7月又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大會(hui) ,從(cong) 而使上海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的重要建黨(dang) 基地。再如陝西省立綏德第四師範學校是陝北最早的建黨(dang) 基地,馬明方、杜衡、閻紅彥、李象九等都是在這所學校讀書(shu) 時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
二是可以依托並能夠對建黨(dang) 起到輻射引領作用的地方。如張家口在20世紀20年代初就有黨(dang) 組織的活動,1925年秋,在中共北方區委領導下,成立了張家口中共地方執行委員會(hui) 。到1926年,張家口已成為(wei) 熱、察、綏三個(ge) 特區和內(nei) 蒙古革命的指揮中心,對周邊地區黨(dang) 組織的創建發展起到了指導和引領作用。
三是為(wei) 黨(dang) 的建設創造或積累了寶貴理論和執政經驗的地方。如井岡(gang) 山根據地可以稱為(wei) 湘贛邊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重要建黨(dang) 基地。毛澤東(dong) 通過在井岡(gang) 山的鬥爭(zheng) 實踐,創造性地為(wei) 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三灣改編把“支部建在連上”,確立了黨(dang) 對軍(jun) 隊的絕對領導;回答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指明了黨(dang) 的建設方向,在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麵,也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
二、把握大別山精神的認識維度,凝練好大別山精神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和大別山精神都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寶貴精神財富。這是黨(dang) 的主要領導人對大別山精神概念和其重要地位的首次公開肯定。大別山精神的基本內(nei) 涵是什麽(me) ?如何認識、凝練和宣傳(chuan) 好大別山精神?這是我們(men) 推進文化建設,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要從(cong) 曆史的維度來認識大別山精神
大別山精神的孕育發展貫穿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大別山革命鬥爭(zheng) 的始終,考察大別山精神,必須首先了解和認識大別山革命曆史。在這個(ge) 維度上,一是要了解大別山革命曆史的長時段特征。大別山革命鬥爭(zheng) 時間長,革命根據地區域廣闊,革命曆程艱苦曲折又連續不斷,有“紅旗不倒”的美譽。大別山革命精神無論用何種詞語來表述,其中必然包含有與(yu) 這種革命曆史長時段特征相對應的內(nei) 容。二是要關(guan) 注重要曆史活動、重大曆史事件呈現的特點。大別山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重要活動地和中國革命戰爭(zheng) 走向全麵勝利的曆史轉折地,有獨具的特點,蘊含著極其珍貴的精神價(jia) 值。
(二)要從(cong) 空間的維度來認識大別山精神
大別山地處南北地理分界線,山脈連綿。大別山地區的地理環境深深地影響著這一區域群眾(zhong) 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影響著大別山革命者群體(ti) 的革命活動。因此,考察和認識大別山精神,離不開對大別山地理環境的考察。
(三)要從(cong) 文化的維度來認識大別山精神
思想的基礎是文化。大別山地區的群眾(zhong) 深受不同源流文化的影響,其中,既有大別山本土文化的影響,也有更基礎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影響,還有20世紀初傳(chuan) 播到這一區域的馬克思主義(yi) 革命文化的影響。因此,考察和認識大別山精神,也需要考察革命思想和革命思想指導下的行為(wei) 方式,要從(cong) 文化結構、文化內(nei) 容、文化積澱、文化特色、價(jia) 值取向等方麵進行深入研究和深度剖析,隻有這樣,才能理解和認識大別山革命者群體(ti) 創造革命精神的不同之處。
(四)要從(cong) 社會(hui) 的維度來認識大別山精神
革命精神的創造主體(ti) 是人。認識革命精神,離不開對人的考察,包括對大別山革命者整個(ge) 群體(ti) 、某方麵的革命者群體(ti) 和單一人物的考察。一是對人物或人物群體(ti) 性格特征與(yu) 行為(wei) 方式的考察。個(ge) 人或人物群體(ti) 、社會(hui) 群體(ti) 都可能是革命精神的主體(ti) 。認識革命精神,必須重視人物或人物群體(ti) 的性格特征與(yu) 行為(wei) 方式的考察。二是對人物群體(ti) 或代表性人物品格特點的考察。就革命者來說,革命性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政治品格、思想品格來衡量。而革命者優(you) 秀的政治品格、思想品格往往構成革命精神的重要內(nei) 容。因此,認識革命精神,離不開對人物或人物群體(ti) 品格的考察。
總之,對大別山精神內(nei) 涵的認知把握和提煉必須著眼於(yu) 大別山精神產(chan) 生的自然、曆史、社會(hui) 和文化背景,聚焦曆史(時間)、空間(地理)、文化(思想)和人物(社會(hui) )等關(guan) 鍵維度。在大別山精神主要內(nei) 涵的表述上,既要遵從(cong) 革命精神的一般屬性,也要突出個(ge) 性,力求精準。堅守信念、不畏犧牲的初心精神;胸懷全局、勇挑重擔的奉獻精神;同甘共苦、萬(wan) 眾(zhong) 一心的團結精神;排難創新、不勝不休的鬥爭(zheng) 精神。這些僅(jin) 僅(jin) 展示的是大別山精神最基本也最鮮活的幾個(ge) 方麵。這種概括,正是基於(yu) 上述考量的結果。
三、充分認識建黨(dang) 基地與(yu) 大別山精神的關(guan) 係
(一)從(cong) 建黨(dang) 基地看大別山精神的形成
大別山精神的形成與(yu) 發展和大別山建黨(dang) 基地的形成與(yu) 發展是同步的。大別山建黨(dang) 基地創始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時期,而這一時期大別山共產(chan) 黨(dang) 人和革命知識分子的探索精神、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精神都是大別山精神形成初期的重要表現。
大別山建黨(dang) 基地的成熟形成期是在根據地時期。首先是鄂豫皖蘇區時期,這一時期,大別山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革命精神從(cong) 多方麵展現出來,如萬(wan) 眾(zhong) 一心、同仇敵愾的精神,執政為(wei) 民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不屈不撓的精神,勇於(yu) 創造的精神,紅旗不倒的精神等大別山精神也進入了成熟形成期。其次是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和解放戰爭(zheng) 時期。在這個(ge) 時期,根據地隨著鬥爭(zheng) 環境和形勢的變化而出現了新的特點,建黨(dang) 基地得到進一步的拓展。與(yu) 此同時大別山精神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豐(feng) 富和發展。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的精神延續發展,實事求是的精神有了新的內(nei) 涵,胸懷全局的大局意識和奉獻、擔當精神得到了突出展現。
(二)從(cong) 建黨(dang) 基地看大別山精神的內(nei) 涵
建黨(dang) 是革命的一個(ge) 重要起點,因此,建黨(dang) 基地的創建蘊含著革命的首創精神、探索精神。大別山作為(wei) 重要的建黨(dang) 基地,探索創新應該是這個(ge) 革命區域的重要精神特質。
大別山建黨(dang) 基地與(yu) 其他建黨(dang) 基地的不同之處首先在於(yu) 它作為(wei) 建黨(dang) 基地的持續時間長,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革命鬥爭(zheng) 曆程完全一致,這是其他建黨(dang) 基地所沒有的。正因如此,在敵強我弱的長期鬥爭(zheng) 中,大別山的革命鬥爭(zheng) 環境異常艱苦,大別山革命人民的鬥爭(zheng) 意誌異常堅定,堅守信仰,為(wei) 中國革命奉獻了美好年華。這是最可貴的精神,這種精神特質如果不在大別山精神表述中體(ti) 現出來是說不過去的。
如同上述,大別山紅旗不倒凝聚著萬(wan) 眾(zhong) 一心、甘苦與(yu) 共的團結精神,沒有這一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大別山立足也是不可能的。
大別山建黨(dang) 基地是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個(ge) 重要戰略支點存在的。戰略支點的作用在於(yu) 這個(ge) 支點是戰略層麵的,不是局部的戰術層麵或一般層麵的。因此,經營或堅守這個(ge) 戰略支點是要付出巨大犧牲的。這個(ge) 犧牲不是為(wei) 了局部,而是為(wei) 了全局,更是為(wei) 了中央。因此,顧全大局、胸懷全局是大別山革命者必需的精神品格。顧全大局和胸懷全局都代表著一種全局的意識,相比之下,顧全大局有時帶有被動和委屈的意思,而胸懷全局站位更高,具有主動的意涵。從(cong) 大別山建黨(dang) 基地的發展曆史來看,大別山革命者每每在重要革命關(guan) 頭,都是義(yi) 無反顧地承擔革命重任,其中彰顯的精神特質十分突出。因此,為(wei) 大局犧牲奉獻的精神應該成為(wei) 大別山精神的重要內(nei) 容。
(三)從(cong) 建黨(dang) 基地看大別山精神的曆史地位
大別山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革命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精神有很多種分類,從(cong) 區域革命精神來看,以區域命名的革命精神一般都是在建黨(dang) 基地產(chan) 生的。從(cong) 建黨(dang) 基地產(chan) 生的革命精神都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革命精神譜係的組成部分,但不一定都是重要組成部分,隻有那些對革命貢獻巨大的區域革命中產(chan) 生的革命精神才稱得上重要,才是革命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別山精神就是能夠被稱為(wei) 重要革命精神的區域革命精神,這種精神是以波瀾壯闊的大別山革命曆史為(wei) 支撐的。
大別山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重要建黨(dang) 基地,不但參與(yu) 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發起,也是全國最早建立黨(dang) 組織的地區之一。秉承了開天辟地、敢為(wei) 人先的首創精神。大別山走上工農(nong) 武裝割據道路,創建革命根據地、創建紅軍(jun) 、創建蘇維埃政權,開展局部執政的革命實踐,無不彰顯著敢為(wei) 人先的精神。
大別山革命曆史蘊含著巨大的精神資源,利用好這些資源,對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實現文化強國建設目標具有重要意義(yi) 。圍繞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研究、闡釋和宣傳(chuan) 好大別山精神,是社科理論工作者的光榮。
(課題組主持人:張繼峰 楊刻儉(jian) 田青剛 課題組成員:何洪濤 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