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漯河市工業互聯網發展對策建議

  漯河市社科聯課題2023-01-16

  組近年,黨(dang) 中央就加快包括工業(ye) 互聯網在內(nei) 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出戰略部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加快工業(ye) 互聯網建設、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工業(ye) 互聯網連續三年被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對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的高度重視。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日益成為(wei) 新工業(ye) 革命的關(guan) 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ye) ”的重要基石,有利於(yu) 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製造業(ye) 的負麵影響、助推製造業(ye) 複蘇,助力企業(ye) 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為(wei) 抓住機遇,提升漯河市工業(ye) 創新能力,加快產(chan) 業(ye) 升級,漯河市社科聯組織市委黨(dang) 校、市黨(dang) 外知識分子聯合會(hui) 組成重大調研課題聯合攻關(guan) 課題組,對全市工業(ye) 互聯網建設進行調查研究,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工業(ye) 互聯網的特征和發展現狀

  (一)工業(ye) 互聯網正在推動製造業(ye) 發生曆史性變革

  工業(ye) 互聯網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工業(ye) 係統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chan) 業(ye) 和應用生態,是工業(ye) 智能化發展的關(guan) 鍵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其整合了工業(ye) 革命與(yu) 網絡革命兩(liang) 大優(you) 勢,即將工業(ye) 革命及其成果——機器、機組和物理網絡與(yu) 近年發展迅速的互聯網革命及其成果——智能設備、智能網絡和智能決(jue) 策融合到一起。工業(ye) 互聯網的形成有利於(yu) 加速智能製造發展,更大範圍、更高效率、更加精準地優(you) 化生產(chan) 和服務資源配置,最終促成製造業(ye) 變革與(yu) 數字經濟發展實現曆史性交會(hui) 。當前,全球工業(ye) 互聯網正在加速發展。互聯網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融合從(cong) 第三產(chan) 業(ye) 起步,並已深深影響到第二產(chan) 業(ye) 。有關(guan) 機構預測,到2030年工業(ye) 互聯網將為(wei) 全球GDP帶來15萬(wan) 億(yi) 美元的貢獻。

  (二)我國工業(ye) 互聯網行動路線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第二次集體(ti) 學習(xi) 時明確指出:“要深入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係統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體(ti) 係建設。”發展工業(ye) 互聯網正式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ye) ”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工業(ye) 互聯網的發展進行了全局性、係統性的規劃。

  此後,工信部先後組織編製《工業(ye) 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加緊製定針對網絡、平台、安全三大體(ti) 係的指導性文件,推動“頂層綱領+行動計劃+實施指南”的政策體(ti) 係不斷完善。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地方政府圍繞推動政策落地、平台培育、試點示範、部省合作等快速布局、積極響應,據不完全統計,河南、廣東(dong) 、河北、安徽等地相繼發布落實《指導意見》的具體(ti) 實施方案,上海等地配套專(zhuan) 項資金支持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各地多管齊下著力打造基於(yu)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製造業(ye) 新生態。

  二、漯河市工業(ye) 互聯網發展成效及其存在的短板

  (一)發展成效

  1.網絡基礎設施完善

  近年,漯河市持續開展“寬帶漯河”建設,工業(ye) 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快和完善,有力支撐了工業(ye) 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截至目前,漯河市光纖寬帶接入端口805萬(wan) 個(ge) ,光纖到戶用戶占比達到90%以上,100M及以上用戶占比達到80%以上。規劃建設5G站點5241個(ge) ,目前已建成1156個(ge) ,基本實現主城區、縣城以及部分企業(ye) 5G網絡覆蓋,可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智能工廠、車聯網等多元應用場景提供網絡支撐。

  2.創新應用成效初顯

  在工業(ye) 互聯網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漯河市從(cong) 三個(ge) 方麵製定實施了推動措施,並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促進“兩(liang) 化”融合貫標。圍繞主導產(chan) 業(ye) ,積極實施“兩(liang) 化”融合貫標對標工作。目前已有746家企業(ye) 開展“兩(liang) 化”融合對標工作,47家企業(ye) 啟動了“兩(liang) 化”融合貫標程序,41家企業(ye) 已獲“兩(liang) 化”融合管理體(ti) 係證書(shu) 。二是選樹各類示範試點。全市累計有155個(ge) 項目入選全省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庫,“雙匯”被評為(wei) 全省智能製造標杆企業(ye) ,“雙匯雲(yun) 商”入選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金大地”“可口可樂(le) ”成功創建智能工廠,“平平食品”等12家企業(ye) 成功創建智能車間,“利通液壓”等10家企業(ye) 成功申報省級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等各類試點示範項目。三是推動企業(ye) 上雲(yun) 。漯河市於(yu) 2018年啟動“企業(ye) 上雲(yun) ”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為(wei) 全市企業(ye) 提供免費雲(yun) 服務產(chan) 品和項目、解決(jue) 方案94項,切實降低企業(ye) 信息化建設成本。全市已有2500家企業(ye) 實現了設備或業(ye) 務係統上雲(yun) 。

  (二)工業(ye) 互聯網推進過程中的短板

  1.企業(ye) 建設工業(ye) 互聯網水平普遍偏低

  企業(ye) 軟硬件基礎和互聯互通條件普遍達不到工業(ye) 互聯網發展要求。大部分製造企業(ye) 維持在“工業(ye) 20”階段,在向“工業(ye) 30”階段躍升過程中,仍然以單台套自動化設備的低水平重複投入為(wei) 主,長期麵臨(lin) 著信息孤島、頂層設計缺乏等問題。

  2.企業(ye) 應用工業(ye) 互聯網的意願不強烈

  一是設備數字化改造和互聯互通需要的前期投入較大,而工業(ye) 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不清晰,投入產(chan) 出比難以界定,使管理者抱有觀望態度。二是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帶來的信息化和聯通化,使得管理者對於(yu) 商業(ye) 機密能否得到保護顧慮重重。

  3.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資源要素匯聚程度不高

  漯河市既有平台與(yu) 國內(nei) 先進平台的差距巨大,在工業(ye) 製造能力標準化與(yu) 服務化、工業(ye) 經驗知識軟件化與(yu) 模塊化,以及各類創新應用開發與(yu) 運行上存在短板甚至缺失,無法支撐生產(chan) 智能決(jue) 策、業(ye) 務模式創新、資源優(you) 化配置和產(chan) 業(ye) 生態培育等高階功能。

  4.工業(ye) 互聯網專(zhuan) 業(ye) 人才缺乏

  傳(chuan) 統專(zhuan) 業(ye) 設置、企業(ye) 培訓水平和員工在職繼續教育機製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導致具有高度學科交叉和融合創新特征的工業(ye) 互聯網研發、應用技術人才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直接影響到係統部署和應用質量。

  三、加快推進漯河市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企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建設標準要求,推動5G與(yu) 工業(ye) 互聯網融合發展

  一是加快覆蓋工業(ye) 園區的5G基站和網絡建設。切實降低5G基站和網絡使用成本,以應用為(wei) 導向,創新商業(ye) 模式,夯實融合應用網絡支撐基礎。二是建設5G與(yu) 工業(ye) 互聯網融合研發體(ti) 係、創新中心或實驗室。引進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e) 等各類創新資源,建設漯河“5G+工業(ye) 互聯網”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協同研發、測試驗證、數據利用等創新載體(ti) 。

  (二)構築多層次服務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支撐中小微企業(ye) 跨越式發展

  一是鼓勵企業(ye) 加大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建設力度,推動平台向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小微企業(ye) 延伸服務,打造食品、液壓等行業(ye) “燈塔工廠”。二是建設食品行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加快平台在產(chan) 業(ye) 集聚區落地,打造國內(nei) 有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標杆園區。三是持續開展“企業(ye) 上雲(yun) ”行動計劃,加大上雲(yun) 企業(ye) 的獎補扶持政策,引導中小微企業(ye) 開展從(cong) 基礎設施到業(ye) 務係統的雲(yun) 化升級,深度上雲(yun) 。

  (三)注重複合型專(zhuan) 業(ye) 人才教育培訓體(ti) 係建設,匹配產(chan) 業(ye) 發展對人力資源的巨大需求

  鼓勵漯河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ye) 設立工業(ye) 互聯網創新中心,圍繞核心關(guan) 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guan) 。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與(yu) 工業(ye) 互聯網的融合應用研究。依托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高級研修班、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平台等載體(ti) ,加大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力度,提高深造積極性和培訓效果。依托國家、省、市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引進行業(ye) 領軍(jun) 人才及團隊。

  (四)深化協同合作機製,拓展產(chan) 業(ye) 發展維度和空間

  積極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集成方案等“引進來”和“走出去”,探索引入航天雲(yun) 網、三一重工“根雲(yun) ”等國內(nei) 工業(ye) 互聯網巨頭入駐漯河或合作開展標杆性示範項目建設。依托漯河技師學院固高智能製造工程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鼓勵漯河市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在國內(nei) 工業(ye) 互聯網組織任職或承擔相關(guan) 任務。

  (五)建立健全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治理體(ti) 係,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建立安全防護製度體(ti) 係。形成政府、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協同聯動的安全責任機製,落實企業(ye) 的主體(ti) 責任,加快構建工業(ye) 互聯網安全風險預警預判機製。二是不斷強化安全技術保障能力。重點加強網絡非法入侵、工業(ye) 數據泄密、遠程操控、惡意病毒傳(chuan) 播等安全問題的技術應對和反製力度。三是重點關(guan) 注工業(ye) 大數據安全。做好數據脫敏和安全防護,形成穩固的行業(ye) 安全秩序。

  (課題組主持人:許飛 課題組成員:張勇 王進 田俊玲 鄭軍(jun)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