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步伐

  安陽市社科聯課題組2023-01-16

  2015年10月,國務院批準的《安陽市城市總體(ti) 規劃(2011—2020年)》把安陽的城市性質定位為(wei) “豫晉冀三省交接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如何使安陽的城市“規劃定位”變成“實際地位”,迫切需要從(cong) 理論、政策方麵進行有價(jia) 值的路徑分析、模式推演。通過與(yu) 周邊城市橫向比較,安陽目前主要存在城市能級量級不足、龍頭地位作用發揮不夠、經濟結構不優(you) 、增長動力不強、城市首位度不足、對高端要素吸引力集聚力不強、城市綜合實力弱等突出短板。考慮到安陽的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等條件,就如何推動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步伐,本課題組有如下對策建議。

  一、以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行動計劃為(wei) 抓手,提升協同力

  考察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比如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徐州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設必須有一係列相關(guan) 製度文件的出台作支撐。安陽要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首先要爭(zheng) 取河南省製定關(guan) 於(yu) 支持安陽建設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意見,並納入河南省“十四五”規劃,然後由安陽市發改委牽頭,盡快製定《安陽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行動計劃(2020—2035)》,明確安陽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發展思路、發展任務、發展重點、發展舉(ju) 措,科學製定未來15年的發展路徑和重點任務,細化清單,對重點任務進行分解,明確責任與(yu) 完成時間,並進行督導檢查。

  二、以優(you) 化營商環境為(wei) 戰略基點,提升吸引力

  (一)把優(you) 化營商環境作為(wei) 全市發展的戰略之舉(ju)

  樹立“以營商環境立市”的觀念,並把優(you) 化營商環境作為(wei) 全市發展的戰略之舉(ju) 來對待,加大宣傳(chuan) 力度,使人人皆知,人人參與(yu) 。堅持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上係統施策、久久為(wei) 功,探索新路、打響品牌。主動對標世行評價(jia) 標準、國內(nei) 先進城市水平,係統打造“政務服務環境、投資開發環境、要素供給環境、創新創業(ye) 環境、誠信法治環境、人文生態環境”六大環境。深入持續推進“建設年”“提升年”“深化年”活動,建立“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服務企業(ye) 工作機製。在全市開展營商環境專(zhuan) 項巡察,強力推動解決(jue) 一些製約營商環境建設的突出問題。

  (二)對首次輕微違法經營行為(wei) 發布“免罰清單”

  企業(ye) 對營商環境的感知最敏銳,也最深刻。調研中發現部分政府監管部門依然存在“以罰代管”的傾(qing) 向。比如對企業(ye) 的某些非主觀故意的市場輕微違法行為(wei) 不提醒、不指導,而直接處以巨額罰款,不僅(jin) 寒了企業(ye) 的心,傷(shang) 了政府的形象,也極大地破壞了營商環境。目前沈陽、上海、新餘(yu) 、青島、淮安、中山、銅陵、重慶等多地已對輕微違法經營行為(wei) 發布“免罰清單”。不予行政處罰不等同撒手不管,而是對於(yu) 不予行政處罰的輕微違法市場主體(ti) ,除責令改正外,執法人員還要開展宣傳(chuan) 教育工作,通過宣傳(chuan) 、教育、指導,促使經營者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增強奉法守規意識。“免罰清單”凸顯了市場監管執法對市場主體(ti) 的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監管方式,能有效規避“為(wei) 罰而罰”行為(wei) ,科學做到預防違法,寓執法於(yu) 服務當中。建議盡快發布全市的“免罰清單”,積極向市場釋放溫情與(yu) 善意,以優(you) 化營商環境。

  (三)強力推行首問負責製

  首問負責製是指群眾(zhong) 和市場主體(ti) 到行政部門谘詢或辦理業(ye) 務,以及行政部門之間協調辦理業(ye) 務時,首位接待或受理的部門和工作人員熱情接待、認真解答、負責辦理、一盯到底,或負責向相關(guan) 部門引薦導辦的製度。首次接待來訪服務對象的部門工作人員是首問責任人,首問責任人所在部門是首問責任單位。首問負責製的實施可有效解決(jue) 群眾(zhong) 和市場主體(ti) 到行政部門辦理業(ye) 務時遇到的推諉扯皮、辦事拖遝等問題,有利於(yu) 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質量。建議安陽出台建立健全首問負責製專(zhuan) 項方案,並加大明察暗訪和問責追究力度,將這項製度更好落實落地落細。

  三、以提升城市能級為(wei) 戰略重點,提升輻射帶動力

  (一)加快區劃調整,擴大城市體(ti) 量

  發展需要足夠的空間支撐。放眼國內(nei) ,濟南合並萊蕪、成都代管簡陽、西安代管西鹹新區,都是旨在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重構區域發展新優(you) 勢。行政區劃調整後,隨著市轄區麵積的增加,將更有利於(yu) 安陽市在更大範圍優(you) 化國土開發格局,有效破解土地“瓶頸”對工業(ye) 化、城鎮化的製約,以便在更大範圍內(nei) 統籌安排生產(chan) 力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xiang) 經濟協調發展,壯大經濟實力,全麵提升安陽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和輻射帶動力。建議盡快把安陽縣撤縣設區。拉開城市發展大框架,為(wei) 人口擴張、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一個(ge) “蓄水池”“能量池”,促進城市能級的提升。

  (二)推動安濮鶴一體(ti) 化發展

  拓展城市新格局,必須加快推動豫北安陽、濮陽、鶴壁一體(ti) 化發展。一方麵,應打破思想認識上的壁壘,扭轉三地之間競爭(zheng) 大於(yu) 合作的態勢。另一方麵,應著力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產(chan) 業(ye) 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chan) 業(ye) 合理分布和上下遊聯動機製。在此基礎上,推進三地在空間規劃、城市發展、交通建設、土地利用、招商引資等方麵一體(ti) 謀劃、一體(ti) 推進,實現中原經濟區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一體(ti) 化發展,進而才能提升對冀南、晉東(dong) 地區的協同力。

  (三)探索省際區域協同發展新機製

  首先,加強跨區域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協同發展最需要率先突破的就是交通一體(ti) 化。要加快構建安陽、鶴壁、濮陽、長治、邯鄲五地市之間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目前,安陽到邯鄲、安陽到長治還有很多斷頭路,亟須實現對接。安陽應該用更寬廣的胸懷和更大的格局,積極主動促成各條路的貫通。其次,鼓勵成立多種形式的戰略聯盟。協同發展包含了若幹重大投資項目,協調光靠行政力量無法實現,還需要尊重市場的配置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要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ti) 化進程,下決(jue) 心破除限製資本、技術、產(chan) 權、人才、勞動力等生產(chan) 要素自由流動和優(you) 化配置的各種體(ti) 製機製障礙。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毗鄰城市規劃對接機製,協調解決(jue) 地區間合作發展重大問題。加強省際交界地區城市間交流合作,建立健全跨省城市政府間聯席會(hui) 議製度,完善省際會(hui) 商機製。深化三省五市在規劃銜接、跨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環保聯防聯控、產(chan) 業(ye) 結構布局調整、改革創新等方麵合作。有序發展區域性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鼓勵企業(ye) 組建跨地區跨行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人才等合作平台。

  四、以發展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戰略引領,提升集聚力

  (一)發展平台經濟

  一是加強科技平台建設,推動政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要深化大院大所合作。舉(ju) 辦“安陽—京津冀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hui) ”,規劃設立安陽市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與(yu) 著名高校成立創新聯盟,積極開展針對安陽市的產(chan) 業(ye) 技術路線圖研究。圍繞“四大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設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zhuan) 項、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專(zhuan) 項;加快推進豫北區域創新中心基地、國家級醫療康複產(chan) 品檢驗檢測中心、安陽創新創業(ye) 孵化基地、安陽大學科技園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設,整合全市科技資源,籌建安陽科學院、安陽科技新城,打造科創走廊的樞紐和區域創新高地。

  二是有序推進各類發展平台整合提升。走節約型、集約化發展道路。對目前的九大產(chan) 業(ye) 集聚區進行整合,對粗放閑置的土地、盲目的圈地、經營不善的企業(ye) 重新整合利用。以園區整合、資源集中為(wei) 核心路徑,有序推進各類發展平台整合提升,以大平台承載大項目、以大項目培育大產(chan) 業(ye) 、以大產(chan) 業(ye) 引領大發展。圍繞產(chan) 業(ye) 集聚,著力推進園區騰退和整合。對不符合產(chan) 業(ye) 布局及環境功能區劃的工業(ye) 園內(nei) 企業(ye) 全部騰退,加快整合市縣鎮工業(ye) 園。融合工業(ye) 園區整合提升和小微企業(ye) 園建設,以特色小鎮理念,高標準改造提升工業(ye) 園區和小微企業(ye) 園,建立健全畝(mu) 均效益評價(jia) 體(ti) 係,全麵構築效率高、品質優(you) 、環境美的新一代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平台。

  (二)發展數字經濟

  安陽市大數據雲(yun) 計算中心已於(yu) 2015年7月開通。該中心利用雲(yun) 計算技術、虛擬化統一管理平台,能有效整合全市信息化資源,做到建設集約化、服務標準化、信息共享化、效益最大化。要充分發揮該中心的優(you) 勢,按照“一中心三平台”總體(ti) 框架,著力打造城市大數據中心。搭建民生雲(yun) 平台,促進民生改善和服務型政府改革;搭建產(chan) 業(ye) 雲(yun) 平台,促進企業(ye) 發展和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生產(chan) 方式轉變;搭建城市管理雲(yun) 平台,促進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為(wei) 城市管理提供直觀科學的監控和決(jue) 策。

  (三)以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

  要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以促進製造業(ye) 創新發展為(wei) 主題,以推進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堅持“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領域,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整合優(you) 勢資源。同時加快對量大麵廣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脫胎式整體(ti) 提升和改造,實施終端高端項目和勞動技術複合型產(chan) 業(ye) 集群引進,實現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品升級和就業(ye) 創業(ye) 協同推進。先進製造業(ye) 更注重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要嚴(yan) 格擇商。盡可能多地引進技術含量高、產(chan) 品附加值高、管理水平高、經濟帶動效應強的項目。要做好市場調查、風險預測和項目評審評估。要嚴(yan) 格項目選址,加強用地管理,防止出現圈地行為(wei) 。要堅決(jue) 杜絕“三高一低”項目。

  五、以開放合作為(wei) 戰略平台,走共贏共享之路

  (一)精準對接國家重大戰略

  積極主動對接“三區一群”、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節點城市,推動區域互動合作,建設環亞(ya) 歐經貿合作區,打造具有口岸功能的商貿物流新高地,積極推動安陽機場與(yu)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合作共建,使其成為(wei) 鄭州機場的備降機場。加強與(yu) 京津冀地區產(chan) 業(ye) 、科技、教育、文化、生態環保、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對接。加強與(yu) 央企和知名企業(ye) 的戰略合作,支持在安陽市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和生產(chan) 加工基地。發展中醫藥和康複產(chan) 業(ye) ,可以借助京津冀地區的相關(guan) 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等優(you) 勢,開展一批重大項目的承接合作。進一步加大政策傾(qing) 斜力度,做好產(chan) 業(ye) 引導,把傳(chuan) 統的中醫發揚光大。

  (二)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

  首先,堅持引資引智引技相結合,著力引進以中高端產(chan) 品為(wei) 主的龍頭企業(ye) 、知名品牌和重大項目,深化與(yu) 央企戰略合作,推動招商引資和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向高端化邁進。其次,充分發揮空、鐵、水、陸多式聯運的優(you) 勢,加快推進豫北鐵路口岸、天津港安陽無水港、安陽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用3—5年時間,打造成“一帶一路”的重要物流支點和“四港”聯動區域性物流樞紐。通過安陽豫東(dong) 北機場積極融入“空中絲(si) 綢之路”建設,加強與(yu) 鄭州航空經濟的聯動。以安陽鐵路口岸建設中國最大的農(nong) 業(ye) 投入品內(nei) 陸口岸為(wei) 契機,發揮口岸集聚效應,促進晉冀魯豫區域經濟全麵崛起。該口岸開放後,豫北及周邊地區企業(ye) 的報關(guan) 、報檢等程序將得到簡化,不用再通過天津、青島、連雲(yun) 港等沿海口岸轉關(guan) ,企業(ye) 運輸成本將大幅降低。

  (課題組主持人:劉鴻民 課題組成員:郭林紅 趙錫信 周春堂 杜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