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作為(wei) 黃河沿岸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是落實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國家戰略,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彰顯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古都魅力,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華夏源·黃河魂”全球影響力,打造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徑。
一、國家戰略與(yu) 鄭州使命
(一)打造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是貫徹國家戰略部署的重要體(ti) 現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中把“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作為(wei) “十四五”時期的重要發展目標,並把文化強國建設作為(wei) 重要戰略任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提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國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及黃河文化保護也上升為(wei) 國家重要戰略。國家文化發展的多項戰略部署,給鄭州文化建設提供了導向和目標,也對文化理論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打造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是鄭州的使命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展現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讓曆久彌新的黃河精神在新時代綻放璀璨的光芒,這是鄭州作為(wei) 國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擔當,也是打造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的應有之義(yi) 。鄭州建設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責無旁貸,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和文化支撐。
1.鄭州城市競爭(zheng) 力不斷增強。近年,鄭州成為(wei) 國家層麵關(guan) 注的重點,出台了一係列政策。中原經濟區規劃、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一係列國家戰略規劃、平台相繼落地。尤其是2017年獲建國家中心城市以來,鄭州的國家政策疊加優(you) 勢更加明顯,改革開放的政策紅利聚合效應進一步凸顯,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這給鄭州發展帶來重大機遇,鄭州緊抓機遇,加快改革創新,營商環境、產(chan) 業(ye) 結構、城市建設等都在提質,多項指標進入國內(nei) 城市前列,在一些國際大都市排名中也有了鄭州,鄭州在國內(nei) 乃至國際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城市綜合競爭(zheng) 力以及發展潛力都迅速躍升,這為(wei) 黃河文化地標性城市建設提供了堅實支撐。
2.鄭州是黃河文化的集中承載地。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也是黃河沿線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擁有83處國保單位,居八大古都第2位、黃河流域城市第1位,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母親(qin) 河第一城”。提升“華夏源·黃河魂”全球的認同感和感召力,構築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符合鄭州實際,能夠充分展現鄭州的曆史文化厚度,表達城市的文化內(nei) 涵,也符合現代城市的建設方向。鄭州位於(yu) 黃河中下遊之交,是黃河流域中遊與(yu) 下遊的分水嶺,優(you) 越的地理位置和農(nong) 耕條件,為(wei) 早期人類文明的開端奠定了基礎。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文明在此綿延生長,老奶奶廟遺址、裴李崗遺址、西山古城址等豐(feng) 富的大遺址資源,是人類早期文明的重要見證。人類始祖黃帝在此降生,禹都陽城、商湯亳都等早期夏商國家文明在此發端,儒、道、佛三教薈萃此地,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宇宙觀念、倫(lun) 理道德、價(jia) 值體(ti) 係由此形成,文化鏈條完整且絢麗(li) 多彩,薪火相傳(chuan) 、照耀千古,也共同構築起“華夏源·黃河魂”的內(nei) 核。悠久的曆史文化不僅(jin) 是中華文明的根脈,更是魂之所在,這也讓鄭州打造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具備了堅實的曆史文化基礎。
二、圍繞黃河文化傳(chuan) 承弘揚主線,構建文化發展新格局
2019年以來,鄭州市把提升“華夏源·黃河魂”全球影響力,打造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作為(wei) 重要任務,各項工作紮實推進。
(一)健全工作推進機製
一是完善組織架構。市委、市政府出台《關(guan) 於(yu) 成立鄭州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在文化傳(chuan) 承弘揚方麵,組建成立了文化博物旅遊組,並以此成立黃河文化博物旅遊發展指揮部。二是健全工作製度。設立會(hui) 議製度、台賬管理製度、工作專(zhuan) 報製度、督導推進製度等四個(ge) 製度,督促按照責任目標和時間節點要求完成任務。三是突出規劃引領。推動製定《鄭州市文化博物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鄭州市黃河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弘揚專(zhuan) 項規劃》,通過高質量的規劃引領核心示範區文化博物旅遊高質量建設。
(二)優(you) 化文化布局
立足“兩(liang) 帶一中心”(嵩山、黃河文化帶和中心城區板塊)的總體(ti) 布局,推動黃河文化遺產(chan) 廊道、環嵩山文化遺產(chan) 資源傳(chuan) 承區、中心城區文化板塊、黃河文化交流展示區等建設,構建起曆史文脈連續、文化內(nei) 容特色突出的文化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
(三)加強項目建設
一是設施項目。謀劃建設了黃河國家博物館、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10多個(ge) 重大項目,努力構築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建設的設施支撐體(ti) 係。二是研究項目。通過建設黃河精神闡釋工程、文物挖掘和研究體(ti) 係、文化創作普及體(ti) 係等,為(wei) 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建設提供紮實的理論支撐,目前各項工作都在穩步推進。
三、鄭州打造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的幾點思考
(一)開展文明探源,闡釋文化脈絡
在大河奔騰萬(wan) 年的曆史中,鄭州地區產(chan) 生了早期人類文明,華夏文明由此發端,從(cong) 河洛圖書(shu) 、儒家典籍、諸子百家到天文曆法、醫藥文化,再到傳(chuan) 記、詩詞、典誌、碑刻等,產(chan) 生大量曆史文化遺產(chan) 資源,構成早期黃河文化的靈魂。因此,要實施黃河文明探源工程,通過係統的挖掘、研究和研討,形成“華夏源·黃河魂”係列學術專(zhuan) 著、理論文章,從(cong) 考古、曆史、政治等多領域進行解讀和研究,為(wei) 主地標城市建設提供理論支撐。通過博物館、體(ti) 驗館和展示基地等多種形式,組建結構完整、文脈綿延、內(nei) 涵豐(feng) 富的文化遺產(chan) 宏偉(wei) 展示方陣,向世界展示、宣傳(chuan) 和弘揚優(you) 秀的黃河文明遺產(chan) 。
(二)以文化城,涵養(yang) 城市氣質
城市因文化而興(xing) ,城市發展要融入文化之魂,以涵養(yang) 城市氣質,提升城市的溫度,展現城市的魅力。要實施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把文明優(you) 秀元素融入市民素質提升之中,通過宣傳(chuan) 、教育、培訓等多種形式,以文化人潤澤心田,提升市民的綜合素質。發揮優(you) 秀曆史文化的滋養(yang) 涵育作用,讓傳(chuan) 統文化在現代城市中生根發芽,讓現代城市因曆史積澱而堅實、深厚,全麵展現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的文明高度和文化厚度。
(三)講好大河故事,建立全球品牌
對鄭州來說,必須提高文化站位和視野,麵向全球精心講好大河故事,演繹大河文化,傳(chuan) 承華夏文明,塑造文化聖河感召力。要實施文化精品培育工程,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借助現代文藝作品、影視動漫、音樂(le) 美術等形式,打造一批展現“華夏源·黃河魂”的精品力作,通過新媒體(ti) 、新技術向全球傳(chuan) 播,建設大河文化之都。通過培育文旅精品、開展高端學術交流、舉(ju) 辦國際文化活動等,搭建全球文化溝通的平台,讓“華夏源·黃河魂”的認同傳(chuan) 播出去、推廣開來,使之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在全球範圍內(nei) 形成共識和共鳴。
(四)打造文化地標,留住城市記憶
城市地標是城市文化濃縮的載體(ti) ,是城市精神圖騰和文化傳(chuan) 承的可視符號,能夠留住城市記憶,擴大城市的知名度,喚醒市民的榮譽感。製定鄭州文化地標建設的方案,通過精細布局、統一設計、塑造風格,整合城區的主題公園、街頭遊園、文化街區等公共文化區域,融入“華夏源·黃河魂”的元素和內(nei) 涵,突出曆史文脈、地域特點,打造具有較強功能、穩定性突出的係統標識;在城市主要功能區、新建主題區,科學規劃建設新的地標性建築,推動建設好黃河博物館、黃河文化街區等能夠在全球叫得響的地標性品牌,讓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樹”起來。
(五)促進文旅融合,鑄造主地標城市發展新動能
建設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城市,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黃河遊、遊黃河”為(wei) 主線,以體(ti) 驗和參與(yu) 為(wei) 方向,實施黃河文旅重大項目,創新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打造成為(wei) “全省文化旅遊的隆起帶”“全國文旅融合發展的示範區”和“大河文化國際交流的重要城市”。一是打造黃河生態休閑之旅。推動黃河濕地公園、黃河慢行走廊、黃河生態觀光帶等建設。二是打造中華文明尋根溯源之旅。建設好黃河國家公園、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黃帝故裏等,串點成線,推動文化遺產(chan) 、非遺項目的活化,建設黃河曆史文化主題體(ti) 驗區、黃河曆史文化品牌街區等,做好人類起源、文字起源、文明起源、夏文化、最早的中國等場景表達,打造從(cong) 史前文明到現代鄭州的尋根溯源體(ti) 驗之旅。三是打造治黃水利水工研學之旅。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門、企業(ye) 及社會(hui) 組織等,打造地標性的治黃水利水工研學基地,以現代科技再現黃河治理場景,在黃河治理體(ti) 驗中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
(六)凝練時代價(jia) 值,共建精神家園
黃河之邊,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善良、寬廣的性格鑄就而成,“天人合一”的觀念、開放包容的民族精神、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熔鑄而成,共同構築起中華民族的靈魂和精神。全球化背景下,要在傳(chuan) 承弘揚中凝練新的時代精神,創新文化外宣的方式,搭建國際化的傳(chuan) 播和展示平台,構建世界話語體(ti) 係和表達方式,把優(you) 秀的黃河精神以及家國意識、民生情懷、曆史使命、眾(zhong) 誌成城的認知融入對外傳(chuan) 播的各方麵,增強華夏文明的世界感召力;要闡釋好黃帝文化、姓氏文化等“同根同源”的根脈文化,打造全球炎黃子孫的“心靈故鄉(xiang) ”和精神家園。要以開放包容、繼往開來的精神,推動優(you) 秀的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促進文明的交流融合,把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湖海,讓命運與(yu) 共成為(wei) 內(nei) 心的精神認同。
(課題組主持人:葉光林 課題組成員:劉濤 賈玉巧)